首页 理论教育 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依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发展理事会”所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构建了三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1.在建设主体上,属于部门主导型,即基于国家利益,学院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部门主导进行特殊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及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熊 熙 刘建超 易磊隽 陈玉华 刘 铁 白凤光 王阳合 何正琛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与管理是高职院校坚持就业导向、开放办学、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和物质条件。为适应我国工业化进程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在政府、行业和企业支持下,学院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本着科学性、真实性、效益性、教学性、规范性原则,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企业参与教学,教师参与管理,学生参与生产,生产教学一体化,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产业、重服务促发展”,构建了学校主导、企业主导、校企共管等多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不仅创新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学校与企业结合、专业与产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念,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实现了基地的科学管理、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促进了学院办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相关制度的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校企合作不断加强。

一、引言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就业导向,实行开放办学,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物质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坚持面向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相结合;在校企双方人事与管理制度改革的支撑下,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切实开展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目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适应我国工业化进程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工学习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在政府、行业支持下,学院统筹规划,与制造类企业深度合作,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中,通过“引企业进校

*荣获2008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园、融专业入产业、重服务促发展”,采取多种新模式建设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3个校内实训基地;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企业参与教学,教师参与管理,学生参与生产,生产教学一体化,先后成功实施了学校主导、企业主导、校企共管等多种校内实训基地运行及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及管理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其建设、运行及管理在适应校企双方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必须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建设目的明确,运行状态良性,管理方法科学,最终实现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一)科学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实训基地投入产出的特点,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范程序,突出建设效益,体现实训基地建设决策的科学性。

(二)真实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要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现场的原貌,生产设备和环境条件应与生产实际一致,尽可能反映该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发展,使学生能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与未来职业环境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中学习。

(三)效益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要为校企双方的利益服务,既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也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校内实训基地得以良性运行,保证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运行须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切实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场学习、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在体现生产性的同时具备学习型特征,真正使教学渗透在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之中。

(五)规范性原则

在按照市场规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来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时,要根据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科学决策,规范操作。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企业进校园”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实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然后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进程和人员计划。合作企业的性质、技术水平及其产品要与专业定位相吻合,设备配置、场地规划、人员安排等应与企业实际相一致。依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发展理事会”所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构建了三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国家主导、政府采购建设模式

2004年,我院获得教育部、财政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中央财政支持。2005年,中央及地方财政共投入50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在中航成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航空液压附件厂等企业的技术指导下,新增数控机床24台(套),建成了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为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在建设主体上,属于国家主导型,即基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中央财政为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支持。

2.在建设方式上,属于政府采购型,即我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配套建设经费并编制设备采购计划,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进行实训基地设备招标采购。

(二)部门主导、行业援建模式

2006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空军装备部等部门主导及所属部队和企业支持下,我院投入104万元,企业捐赠军用飞机2架、发动机12台,建成了具有飞机维护、航空发动机维修及附件修理功能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为我院与军工、航空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拟在2008~2010年继续引进20台多种型号航空发动机和8架飞机,完善设备配置。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在建设主体上,属于部门主导型,即基于国家利益,学院在行业主管部门(原国防科工委、空军装备部)的支持下,由部门主导进行特殊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在建设方式上,属于行业援建型,即学院根据行业特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下,采取行业所属部队和企业调拨设备、部分捐赠给学院的方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三)学校主导、筑巢引凤建设模式

2007年,本着校企共建、优势互补的原则,学院与新加坡宝利根精密模塑(成都)有限公司合作,由学院提供800平方米厂房和部分设备,企业投入近200万元设备并提供技术和管理,共同成立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精密接插件全套模具生产能力的成都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不仅建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并已成为模具设计、制造、研发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在建设主体上,属于校企共建型,即学院与企业在良好合作基础上,本着“共建、共担、共享”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合力开展实训基地建设。

2.在建设方式上,属于优势互补型,即学院与企业共同投入,分别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

四、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模式——“融专业入产业”

根据我院与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在保证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前提下,分别形成了学校主导(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企业主导(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校企共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三种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将实训基地可利用的环境和资源整合到教学条件中,使专业教学成为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工作任务,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训紧密联系、有机衔接,将教学设计渗透到实训基地运行之中,实现“育人第一”的目标。

(一)学校主导运行模式

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与成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川航空企业合作,针对行业特点和航空特色,分设教学区和生产区,分别开展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和产品加工;数控实训基地与数控教研室合二为一,按照独立设置机构管理;在此基础上,学院与阿奇夏米尔国际贸易(天津)有限公司合作,由学院提供场地和部分师资,该公司投入设备、软件及其他培训资源,在学院挂内牌成立GF阿奇夏米尔中国西南地区培训中心,为西南地区的阿奇夏米尔机床用户和米克朗机床用户提供培训和新技术推广服务。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属于目标管理型,即学院负责实训基地使用和运行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实训基地实行项目管理,定期组织专家对已建成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年度绩效考评。

2.在日常运行管理上,以学院为主,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服务收入由校企双方按市场规则进行分配。

(二)企业主导运行模式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即成都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经营实体,由企业主导生产、经营与管理,学院教师参与技术及管理工作,除完成约定的教学任务外,企业提供相应收益分成。该基地(公司)2007年8月已正式投产运行,当年实现产品产值120余万元、利润40万元;完成学院专职教师岗位工程实践60人/周、承担学生岗位实训240人/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属于企业主导型,即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以合作企业为主,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行和管理。

2.遵循教育规律,学院参与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将人才培养和产品生产作为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保证利益共享。

(三)校企共管运行模式

由于军用飞机及其发动机管理的特殊性,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在援建方和捐赠方的参与下,按照合作共管的模式运行,保证军用实训设备的正常用途,为军工、航空企业培养特色工种高技能人才。此外,该实训基地还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机务培训中心合作,企业主导建设CCAR147培训取证机构(维修基础执照培训),贯彻行业标准,开展民用航空器维修从业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该实训基地成为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属于学院主导、企业主导运行外的另一种运行模式,能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从而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技术上与行业企业的一致性。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在运行管理上,属于授权监管型,即行业主管部门授权学院按照管理规范对调拨的特种设备进行使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由学院负责。

2.行业主管部门对上述设备行使最终处置与监管权。

五、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重服务促发展”

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涉及学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分配制度、劳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尤其是企业主导下的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将直接与学院各职能部门发生工作联系,需要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促进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通过必要的归口管理,产生适当的发展压力,促使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合作企业也能够实现优胜劣汰。

我院的校内实训基地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三方职能部门共管,三方分别负责学院国有资产归口管理、建设资金计划与使用效益控制、校企合作机制与制度管理,并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统筹。目前,按照以上模式管理的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良好、管理规范,已经并且将继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与管理的启示

(一)科学的建设理念是先导

为国家利益着想就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为企业着想就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呼吸才能共命运。高职教育要与市场需求接轨,学校要与企业结合、专业要与产业结合、教学要与生产结合、理论要与实践结合、学习要与就业结合(一接轨五结合),这不仅是高职教育的理想追求,也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

(二)校企合作是基本路径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存在有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校企共建、企业主导等多元投资主体和多种建设模式,但无论哪种投资主体和建设模式,走开放之路,与行业优势企业合作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途径。

(三)互利双赢是基本准则

校企合作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按市场规则运作,互利双赢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准则,也是校内实训基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四)工学结合是主要内容

生产性学习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落实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使教育教学与产品生产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结合,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产品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将产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必然成为生产性学习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其结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实训基地自我发展能力的加强。

(五)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

虽然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但是必须明确并始终确立“人才培养为首,育人第一”的思想和功能定位,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偏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

(六)长效机制是制度保证

建设并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需要建立健全包括情感机制、激励机制、利益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等在内的长效机制。

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创新实践表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主动寻求企业的参与,与合作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既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又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并符合市场规则;成功建设并良性运行的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密切校企深层合作的桥头堡,又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校内教学基地;既是企业组织生产,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场所,又是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真实工程环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的利益需求,更要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这样,校内实训基地才能够良性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点

1.探索出了校内实训基地多种建设、运行及管理模式,可实施,可借鉴。学院先后成功探索了“国家主导、政府采购”、“部门主导、行业援建”和“学校主导、筑巢引凤”型三种校内实训建设模式,“学校主导”、“企业主导”和“校企共管”三种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以及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校企共管”实训基地合作机制。

2.创新了校内实训基地“一接轨五结合”建设理念,凝炼了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互利双赢为基本原则、工学结合是主要内容、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长效机制是制度保证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核心内涵。

实践效果与推广价值

依托学院产学合作发展理事会所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产业、重服务促发展”,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及管理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多种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国家主导、政府采购”模式建设的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现基地,中央及地方财政共投入50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新增数控机床24台(套),为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部门主导、行业援建”模式建设的具有飞机维护、航空发动机维修及附件修理功能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在原国防科工委、空军总装备部等部门主导及所属部队和企业支持下,学院投入104万元,以调拨、捐赠方式获得飞机2架、发动机12台,为我院与军工、航空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主导、筑巢引凤”模式建设的成都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由新加坡宝利根精密模塑(成都)有限公司投入200余万元,学院提供800平方米厂房和部分设备,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模具设计、制造、人才培养等多功能的学习生产型实训基地。

2.多种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学校主导”模式运行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与数控教研室合二为一,按照独立设置机构管理),与成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川航空企业合作,针对行业特点和航空特色,分设教学区和生产区,开展数控加工学习性训练和生产性实训。“企业主导”模式运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成都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经营实体,由企业主导生产、教学、经营与管理,学院教师参与技术及管理工作,除完成约定的教学任务外,企业提供相应收益分成。“校企共管”模式运行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由于军机及其发动机管理的特殊性,该基地在援建方、捐赠方的参与下,按照合作共管的模式运行,保证军用实训设备的正常用途,为军工、航空企业培养特色工种高技能人才。

3.校企合作机制下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机制与制度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涉及学院国有资产的归口管理,计划财务处负责资金计划与使用效益控制。按照以上模式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良性、管理规范,已经并且将继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国家政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寻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切入点,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三个关键环节上,针对主要问题,采取不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投入渠道、教学渗透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问题,不仅为学院制造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学院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