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文化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

什么叫文化? “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概念。人们一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并列的,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知识学问,包括教育、科学、艺术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一般文化是指狭义文化。

“文化”的古典渊源:“文”“化”和 “文化”,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中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中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交文。”均指此义。在此基础上 “文”字又引申出若干含义,这些含义多与 “人造之物”相关,从此意义上讲,“文”是与 “自然”“天然”相对应的词。

“化”的本义为改变、生成、造化,如 《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归纳以上诸说,“化”指实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 “化”又引申为 “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 “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 《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 “化”合成一个整词。如 《说宛·指武》:“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教文化以柔远。”《文选·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 “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 “自然”对举,或与没有教化的 “质朴”“野蛮”对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还有新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的 “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民族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文化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