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结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结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类是对我党领导人的个人思想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贡献。第三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研究,其中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部分。
研究现状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

二、研究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属于交叉研究的领域,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范畴,也属于文化载体研究的范畴。因此,它既可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之中,也可能存在于文化载体的研究之中,更可能作为独立的研究主体而单独存在。

目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主要包含在三类研究中:第一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特点、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建设原则、价值功能。如黄楠森、龚书铎、陈先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罗文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肖贵清、赵学琳、闫晓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郭金平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问题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魏恩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俞思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第二类是对我党领导人的个人思想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贡献。如陈晋、王均伟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邓力群的《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孙玉杰的《邓小平的文化观》(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张远新的《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等。第三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研究,其中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部分。这些论著、论文研究报告等构成了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也成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内涵、外延、作用、性质、特征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方针,几乎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问题。

对于作为研究主体可能单独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我们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新华书店网、读书网、孔夫子旧书网等,并查阅了邵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不仅没有有分量的学术专著,而且缺乏有深度的研究论文,袁宝菊、苏晓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载体初探》(《管理学刊》,2010年第6期),罗建平、苏晓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文化载体建设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是为数不多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化载体问题的学术论文,他们所做的有益探索值得肯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而更多的是一些学者研究文化载体的学术论文,如金开诚的《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3期),赵振宇的《浅析儒学复兴的文化载体》(《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6年第1期),或者是研究某类文化载体的学术论文,如孙显元的《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傅才武的《网吧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霍桂恒的《论作为文化软实力之载体的符号》(《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可供我们作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参考和借鉴。因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是一个相对空白的研究领域。基于我们前面所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及其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以此为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载体研究在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如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成果已经非常丰硕,完全可以作为本书研究的客观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