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众的不断增加和受众认识、认同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意味着同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特定元素在多个领域获得了承载和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众的不断增加和受众认识、认同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良性互动,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7)这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都离不开作为客观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因此,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有的、隐含的内容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从三个方面支撑、促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承载样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特定元素和承载、传递它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定载体之间的一一对应的、指代性的联系是一对多的、非排他性的,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特定元素可以被多个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定载体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意味着同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特定元素在多个领域获得了承载和传递。比如,对于助人为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承载和传递,它的载体的发展意味着不仅在文字符号载体范围内得到承载和传递,而且意味着在美术、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得到承载和传递,载体层面的“百花齐放”意味着受众可以通过更多的领域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种重要表现和推进措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不仅意味着载体数量的增加,而且也意味着载体质量的提高。这里的载体质量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承载、传递的保真性的提高和异化性的降低。当年我们用“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来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今天我们已经舍弃了这种做法,在强调英雄人物的伟大的时候也表现他们的缺点、弱点,而受众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人,才是真实的英雄,才是可以学习、可以模仿的英雄。他们(新的英雄)传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是亲切的、可信的。而且,我们也开始淡化甚至是淡出一些英雄形象,使英雄更符合时代的进步意义。比如,以前我们重点宣传过救火英雄少年——赖宁(8),“然而进入21世纪后,赖宁似乎正逐渐被淡化。赖宁精神中过度宣扬和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被认为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不相符。据报道,一些学校已将赖宁的画像从墙上摘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中也删去了其中关于‘见义勇为’的叙述,将原版中‘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改为了‘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9)。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认识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不断革故鼎新、向前发展,从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表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各个领域被承载、表达。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文化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能有效地巩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存在空间。

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最初的形式主要是语言文字,如果始终没有一批优质的绘画作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在绘画领域的发展空间就不可能得到拓展。这不仅使专注于绘画领域的受众丧失了通过绘画领域的载体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可能,而且其他受众也丧失了通过绘画类载体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他们的感染力就降低了。这样的逻辑同样存在于音乐领域、网络空间领域。

在存在空间被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了更多受众的关注、认知、认同,受众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认同的受众范围的扩大才会真正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实践主体的增加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力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