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普京的富国强兵政策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普京的富国强兵政策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普京坚定地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以及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普京进入克里姆林宫以后即将恢复和加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对遭到9·11袭击以后的美国显示了同情和支持,同意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并与西方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包括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

21世纪初,俄罗斯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深深地打上了这一时期持续担任国家或政府首脑的普京的烙印。他在1999年8月出任俄罗斯总理,年底担任代总统,翌年3月即当选为总统,直至2008年。其后,他又出任总理(2012年再次担任总统)。为了实现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普京坚定地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以及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1.经济政策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

在1991—1998年间,由于“休克疗法”带来的持续通货膨胀和生产萎缩以及随后发生的东亚金融风暴,俄罗斯经济先后经历了危机和衰退。普京执政以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任务,围绕占全球探明储量12%以上的石油工业,对俄罗斯的经济进行大幅改革。他一方面整合了俄罗斯出口的油价汇率,另一方面借打击寡头之机将尤科斯等石油巨头的产业收归国有。这样,1999年油价从三十年来的最低点强力反弹,开始给国家带来丰厚的回报。十年后,俄罗斯四分之一的关税收入和三成的外汇收入均来自石油产业。石油还成了推行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武器,有力地影响着它和远东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对石油天然气收入的过分依赖,普京采取了许多措施发展俄罗斯的高科技产业,以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他在2007年4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发展经济不能仅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采,更要“依靠先进思想和发明”;纳米技术是俄罗斯科技战略的火车头,议会应尽快立法为纳米技术开发投入专项资金。[20]

在普京的经济政策的推动下,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增长,直至2008年。[21]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7%,经济总量增加了70%。普京在2007年时宣称,俄罗斯已经走出经济长期下滑的困境,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从2000年以来,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两倍;虽然贫富差距问题依然突出,俄罗斯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减少一半。[22]

2.军事政策与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加强

在冷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中,因为财政状况的恶化以及思想与管理的混乱,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同原苏联相比明显遭到了削弱。普京进入克里姆林宫以后即将恢复和加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在整顿思想和管理的同时,一要发展突破反导系统的武器,确保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二要加强常规力量的建设。

2001年11月,普京在俄武装力量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翌年俄国家防务政策的四个要点:确定国家安全面临的新的主要威胁,完善军事建设的管理体制并集中资源于军事建设的主要方面,优化武装力量结构及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解决军队的社会保障问题。此后,俄罗斯的国防拨款逐年增加,并且其中一半被用于提高核力量和常规力量的质量。在2004年5月的国情咨文中,普京说,“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包括“用最先进的战略武器来武装我们的战略核力量”,以及“用相应的战术及作战武器来武装其他军种和兵种”,仍然是“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23]在两年后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强调,“今后五年必须大大提高战略核力量水平,用现代化远程飞机、潜艇和发射装置装备战略火箭兵”;“从今年起将大批量地购买装备来满足俄罗斯国防部的需要”,以便“用新的现代化军事技术装备军队”,“这些武器将奠定2020年前武器体系的基础”。他特别透露说,俄罗斯“正在顺利地研制独一无二的高精度武器和潜在的敌人无法预见到其飞行轨迹的机动弹头”;这些“新式武器和摧毁导弹防御系统的武器”使得俄罗斯维持了与潜在对手的“战略力量的平衡”。[24]由于在国家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的基础上推行了这一强兵政策,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显著的恢复甚至加强。

与此同时,俄军的部署正从苏联解体时的全面收缩重新转向加强境外军事存在。一方面,俄在一些独联体国家或者扩充或者新建立了军事基地。另一方面,俄军不仅在本土和境外、近海和远洋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而且还恢复了战略核潜艇的全球巡逻。普京明确提出,俄罗斯的军队“应能同时在世界性冲突和地区性冲突中作战,也能同时在几个局部冲突中作战”,以确保本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25]换言之,按照普京的要求,俄罗斯的军队应能同时打一场全面战争和一场局部战争,或者能同时打几场局部战争。

3.对外政策与俄罗斯对外关系的发展

冷战后的最初十年中,因为在北约东扩、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以及科索沃战争等方面的分歧,叶利钦已经从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逐步转向更具有自主性的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政策,乃至“全方位”外交战略。普京掌权后,在恢复经济和加强军事力量的同时,努力推动俄罗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实施更为独立的对外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功。

这主要表现在对待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政策方面。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对遭到9·11袭击以后的美国显示了同情和支持,同意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并与西方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包括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普京个人还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等人发展了友好的个人关系。但是,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一系列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显示出更加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的倾向。无论是对那些原来就存在的分歧,还是在新涌现的伊拉克战争、颜色革命等问题上,俄罗斯都对美国的做法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坚持维护俄罗斯的立场和利益。

首先,普京公开地表示了对美国筹建的“世界新秩序”以及布什主义的不满,提出了“主权民主”的概念,强调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法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民主制度,反对外来干涉。他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说,“俄罗斯按照本国人民的意愿,选择了自己的制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俄罗斯能够也将自主地决定民主道路上的一切时间期限,以及推进民主的条件”。[26]2007年2月,在第43届慕尼黑全球安全政策会议上,普京严厉指责美国“在国际关系方面逾越它的国界滥用武力”,声称美国的政策“将导致新一轮军备竞赛”。[27]普京还提出,俄美关系之所以不断出现反复,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不愿同俄罗斯进行平等合作的妄自尊大的态度。

其次,围绕导弹防御和北约东扩问题俄罗斯同美国进行了持续斗争,2007年这一斗争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方面,新年伊始小布什政府就宣布了与波兰和捷克商讨在其领土上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4月,小布什又签署了《北约自由统一法案》。根据新法案,美国将在2008年预算中拨款为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以及格鲁吉亚、乌克兰等五国提供军事援助,让其军队符合加入北约的标准。在莫斯科看来,无论是北约将原来同为苏联的一部分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其版图,还是在原来华约国家的领土上部署反导系统,其矛头都是指向俄罗斯,直接危害了它的安全,为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7月14日,普京签署命令称,由于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俄决定停止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CFE)。11月,他签署了暂停执行这一条约的法案,该法案在年底正式生效。[28]当翌年7—8月间美国坚持与捷克和波兰正式签署了在这两个国家部署反导系统的协议后,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迅速发出了警告,并采取了反制措施,包括与白俄罗斯建立联合空防系统、在其境内部署战略轰炸机和导弹以及独联体国家实现空防一体化的计划。2009年5月,梅德韦杰夫签署了《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该文件称,美国在欧洲部署全球反导系统的做法很可能对全球和地区稳定造成现实威胁;俄罗斯将尽一切努力以最小开支来维持美俄在战略进攻武器领域的力量平衡。[29]

再次,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对小布什政府不断在全球进行军事干预的倾向采取了指责和反对的立场。在美国于2003年3月19日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之后,俄罗斯政府迅速作出了明确的反应。俄总理对此表示了遗憾,普京则强调美国必须停止这一战争,声称它将给其他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在美国向所有国家发出驱逐伊拉克外交官的要求以后,俄罗斯要美国对此作出解释。俄外交部长表示,俄不打算这么做,并将保护自己在伊拉克的合法权益。3月28日,普京再次呼吁美国停止对伊行动,回到安理会解决问题。他并指出,美国对伊战争违反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是冷战后“最糟糕的行为”。[30]5月下旬,针对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采取的一系列做法,普京又和应邀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声明》中明确宣布:“伊拉克危机应回到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联合国应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中心作用”;“必须确保伊拉克的主权、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伊拉克人民的意愿和自主选择,及其支配国家自然资源的权利”。[31]

复次,对于美国支持俄罗斯及其他原苏联地区的政治反对派发动“颜色革命”颠覆现政权的做法,普京也十分反感和警惕。这一所谓的革命起始于格鲁吉亚(2003)和乌克兰(2004),随后扩展到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2005)等国家。它们的发生固然有其内因,是国内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的反映,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煽动和支持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为了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小布什政府不仅向吉尔吉斯斯坦的反对派提供大量“民主”专款,而且为其培养“人才”和提供信息。俄罗斯及时识破了美国的这种意图,并利用其陷入伊拉克战争之机作出了有力的反应。在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前,普京两次访问该国以表示对亲俄力量的支持。2005年底,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了联盟条约,正式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此外,俄罗斯还强化了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的盟友关系。正是在这些中亚国家的要求下,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通过了《元首宣言》,要求美国“确定”撤出其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和驻军的“最后期限”。[32]同年10月,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主要由中亚地区国家组成的组织——中亚合作组织——实行合并,拉开了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经济整合的序幕。

最后,在其他一些问题上,普京政权也采取了敢于向西方国家说“不”的自主立场。例如,2007年7月中旬,英国外交部宣布将四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绝交出其特工卢戈沃伊,他被控在英国谋杀了俄罗斯的另一名前特工。英国还表示将重新审查英俄间的合作关系。普京指责伦敦的要求是殖民时期旧思想的遗毒。并且,作为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在几天以后宣布4名英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限定他们在10天内离开俄罗斯。

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关系方面,还是在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方面,俄罗斯都采取了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政策,进一步实施全方位外交。普京多次强调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与互补性,即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则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中,俄罗斯和中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在双边关系和一系列国际问题中实行了广泛和有效的合作。面对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积极拉拢中、东欧各国的做法,俄罗斯也以自己的方式力图改善和调整与这些国家(特别是独联体的成员)的关系。具体地说,一方面,它利用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加强了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威胁要对立陶宛、格鲁吉亚和波兰实施不同形式的经济制裁对它们施加压力,削弱这些国家的对立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