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俄罗斯的伊丽莎白

俄罗斯的伊丽莎白

时间:2022-05-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伊丽莎白美貌非凡却终生未嫁,1762年因病去世。伊丽莎白极力为自己辩解,安娜并不听她的辩词。既然安娜已经有所察觉,事不宜迟,伊丽莎白决定立即动手。罗蒙诺索夫居然为女皇的一句话找到了如此多的证据,伊丽莎白大喜过望,马上指示俄罗斯科学院院长要全力配合罗蒙诺索夫的研究工作。她认为日益强大的普鲁士将会是俄罗斯的心腹之

彼得大帝英雄盖世,开创了俄罗斯历史的新纪元,但是,彼得大帝去世后却没有一个堪称能干的继承人。彼得大帝去世后的15 年里,俄罗斯进入了一段混沌无序的时期,俄罗斯的改革与扩张裹足不前。值得庆幸的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彼得大帝的女儿终于荣登宝座,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并将其事业发扬光大。

混沌十五年

彼得一世改革对于推动俄罗斯近代化进程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怎么褒扬都不为过。一场大规模的改革,必然引起强烈的反抗,贵族、宗教势力对彼得一世恨之入骨,他们无时无刻不希望这位整天想着改革的沙皇死去。彼得一世唯一的儿子阿列克谢不仅没有父亲的雄心壮志,反而强烈地反对彼得的改革,他说如果他继任沙皇,他将解散陆军与海军,把波罗的海归还给瑞典。彼得一世恨铁不成钢,最后不得不下令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处死。阿列克谢死后,彼得一世没有了男性继承人,他只好修改了皇位继承规则,按照新规则,沙皇可以指定继承人。没想到,正是这个权宜之计带来了此后十五年的混乱无序,在这短短的十五年里先后有四位皇帝登台,仿佛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国内政策更谈不上连贯有序。彼得一世死后,他的第二任妻子鼓动宫廷近臣支持她当政,即叶卡捷琳娜一世。叶卡捷琳娜一世虽然贵为皇后,但是却是个目不识丁的女人,她原本是瑞典农民的女儿,后来俄军攻入瑞典,她沦为俘虏,因为貌美如花而得到了彼得一世的宠爱。由于彼得一世的第一任妻子被贬到了修道院,于是这位农家女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的女主人。

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1741年即位为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美貌非凡却终生未嫁,1762年因病去世。

叶卡捷琳娜一世并无治国之才,她虽然登上了沙皇的宝座,但是却将权力交给自己的情夫缅什科夫掌管,自己则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两年后,叶卡捷琳娜一世便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而去世了。阿列克谢的儿子,12岁的彼得二世继承了王位。

彼得二世即位之后,缅什科夫依然掌握大权,是俄罗斯的实际掌权者,但是他依靠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一些贵族联合起来将缅什科夫赶下台并且将其流放至西伯利亚。1730年,彼得二世因感染天花去世,罗曼诺夫王朝的男性继承人至此都死光了。

彼得二世去世之后,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得到禁卫军的支持而取得王位。安娜女皇当政期间曾经对土耳其发动战争,虽然侵占了土耳其一些领土,但是一纸和约却令她将侵吞的土地如数吐出来,俄罗斯赢得了战争,却没有赢得胜利。

1740年,安娜女皇病逝,她指定她的侄女安娜·利奥波德芙娜不过一岁半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不过在这个小沙皇17岁之前要由她的情夫比隆担任摄政王。不幸的是,宫廷内外已经讨厌比隆的“条顿风格”,很快比隆就被赶下台,安娜·利奥波德芙娜成为摄政王。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还有人正盯着沙皇的宝座,那个人就是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骑马的女皇
1743年肖像画,画中女皇为伊丽莎白·彼得
罗芙娜(1709~1762)。

荣登宝座

1741年12月4日,摄政王安娜·利奥波德芙娜将伊丽莎白召进宫中,因为安娜刚刚接到一封信,里面是关于法国、瑞典等国帮助伊丽莎白发动叛乱的证据。伊丽莎白极力为自己辩解,安娜并不听她的辩词。伊丽莎白泪流满面,大呼冤屈,后来,安娜与伊丽莎白和解。

其实,安娜得到的情报并非空穴来风,当时反对安娜的势力已经集结在伊丽莎白周围,他们动作频频,不仅得到了国内禁卫军的支持,而且法国、瑞典等国害怕安娜施行与普鲁士亲近的外交政策,便支持伊丽莎白上台。

既然安娜已经有所察觉,事不宜迟,伊丽莎白决定立即动手。1741年12月5日深夜,身着禁卫军军装的伊丽莎白乘坐雪橇来到近卫军军营,她要来搬兵发动政变。她问士兵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有人现在想置我于死地,该怎么办?”那些彼得一世亲手培养起来的士兵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他们趁着月黑风高来到皇宫,安娜的近臣们很快就被逮捕,而安娜夫妇则在睡梦中被抓起来。

一场不流血的政变顺利闭幕,俄罗斯有了新沙皇。1742年5月,伊丽莎白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昔日默默无闻、备受冷落的公主一跃成为俄罗斯最具有权势的女皇。

伊丽莎白本来在1730年就有机会继任沙皇之位,但是却因为她是非婚公主而遭到枢密院的拒绝,结果让安娜钻了空子,本属于她的皇位迟到了11年。

伊丽莎白生于1709年,当时彼得一世并没有与叶卡捷琳娜一世结婚,因此,伊丽莎白只能算是彼得一世的私生女。正是因为这种不光彩的身世改变了伊丽莎白的命运。1725年,叶卡捷琳娜一世召见法国使者,希望两国王室联姻。法国使者并没有当面拒绝,但是回国之后便杳无音讯。法国人难以接受一个私生女作为他们的王后,伊丽莎白大失所望。后来叶卡捷琳娜一世为伊丽莎白找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但是没等结婚,未婚夫便得病去世。此后,伊丽莎白便不打算再婚了,终日沉迷于享乐之中,这种生活态度贯穿了她的一生,在她当政期间更是变本加厉。

功过参半

伊丽莎白登上皇位之后,一改安娜女王当政期间的“条顿风格”,恢复俄罗斯的传统。曾经在政变过程中出过力的人都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好处,那些出身低微的禁卫军军官,也获得了贵族的名号,成为享受特权的军事贵族。伊丽莎白还恢复了贵族的特权,他们可以随意征召农民、处置农民、侵占农民的土地。

女王与科学

伊丽莎白非常重视科学与艺术,注意笼络人才。她登基的那一年,从西方学成归来的罗蒙诺索夫踌躇满志,急切地希望得到女皇的器重。有一次,女皇与他聊天,说道:“我们的语言是最高明的。”结果罗蒙诺索夫答道:“俄语有法语的灵活、德语的严谨、意大利语的柔和……”罗蒙诺索夫居然为女皇的一句话找到了如此多的证据,伊丽莎白大喜过望,马上指示俄罗斯科学院院长要全力配合罗蒙诺索夫的研究工作。

伊丽莎白虽然没有父亲那般雄才大略,但是在努力继承父亲的遗风,在治国理政方面算是认真。她曾多次参加枢密院和外交部的会议,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彼得一世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但是在混乱无序的十几年中,俄罗斯对外扩张毫无建树,伊丽莎白秉承父亲遗志,严格治军,她手下有33万陆军,其中20多万可以用于对外扩张。她认为日益强大的普鲁士将会是俄罗斯的心腹之患,因此,她坚决地站在奥地利一方反对普鲁士。七年战争期间,她成立了“最高宫廷会议”指挥战争,她要求对腓特烈二世进行猛烈的打击。可是正当腓特烈二世走投无路之际,这位女皇却病逝了。

除此而外,伊丽莎白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她当政期间,俄罗斯的艺术开始复苏,意大利歌剧开始在俄罗斯的剧场上演。伊丽莎白还设立了专门的艺术学院,欧洲的艺术在俄罗斯冰封的大地上流行开来,同时俄罗斯本民族文化也迅速发展,从欧洲学成归来的艺术家们将欧洲与俄罗斯两种艺术风格融合于一体。1755年,俄罗斯第一座大学——莫斯科大学正式成立,这所大学设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与西方大学不同的是,这所大学没有设立神学课程,因为科学与理性才是这所大学追求的目标。

俄罗斯的手工织布刺绣富有民族特色,绣工细腻、纹样精美。

伊丽莎白执政期间,俄罗斯保持了 稳定,但是她的个人生活却充满了奢侈与暴虐。伊丽莎白自己就是个大美人,因此她容不下任何比自己漂亮的女人。她对衣服和鞋子有种难以言说的痴迷,据说她有15000条裙子、2500双鞋子,还有堆积如山的袜子。她耗费了大量的金钱用于装饰宫殿,此外,她还包养了数不清的情人,这些美男子从她那里得到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因此很多美少年都以做女皇的情人为奋斗目标。1762年,伊丽莎白去世,彼得三世继承俄罗斯皇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