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偶然唯物论在什么意义上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形式

偶然唯物论在什么意义上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形式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偶然唯物论是晚期阿尔都塞提出的关于唯物主义哲学的新论述,从偶然唯物论的名称与基本内涵来看,阿尔都塞的思想无疑是处在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的遭遇战中。虽然阿尔都塞本人并未对此做出声明和努力,但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项事业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任务和实现途径而言,将偶然唯物论做此界定,是为了实现推进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就这样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而言,阿尔都塞认为列宁是最好的例证。

偶然唯物论是晚期阿尔都塞提出的关于唯物主义哲学的新论述,从偶然唯物论的名称与基本内涵来看,阿尔都塞的思想无疑是处在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的遭遇战中。这种思想的复杂性,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做的艰难抉择。虽然阿尔都塞在《唯物主义潜流》中批判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某些方面仍然没有跳出黑格尔唯心论的理论怪圈,但阿尔都塞仍然在以凤凰涅槃的方式拯救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与阶级斗争相结合的理论,其重要性不在于是否足够理论系统化。因为“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是它在哲学中代表了一种立场[101]。阿尔都塞认为,立场代表了理论的性质,而对于无产阶级政治实践指导纲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这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即使连阿尔都塞本人都没有详加论述的偶然唯物论,其立场和姿态的意义要大于其理论的实质内涵。也许,这就是阿尔都塞所说的理论政治。理论从来与政治相关,这既不是理论的原因,也不是政治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性自身的原因。虽然阿尔都塞晚期的“偶然唯物论”在理论论述上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较大的出入,但在政治性上却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高度一致。就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而言,阿尔都塞从未放弃过。

结合前文所论述的偶然唯物论的基本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任务,本小节试图将阿尔都塞的偶然唯物论重新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中并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发展形态。虽然阿尔都塞本人并未对此做出声明和努力,但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项事业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任务和实现途径而言,将偶然唯物论做此界定,是为了实现推进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遗产,按照阿尔都塞的说法,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任务,即同历史唯物主义一道,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本节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偶然唯物论在何种意义上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形式。

第一,就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来看偶然唯物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就阿尔都塞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理论层面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理论工具和框架,从而实现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而落实到具体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时,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在理论领域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概念发生决裂,按照阿尔都塞的说法,这得益于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阶级、阶级斗争、帝国主义等理论概念。而这在阿尔都塞看来无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范围,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论述就在这些概念的协助下展开。

而落实到阿尔都塞思想的形成以及最后偶然唯物论的提出,其仍然有着理论的指向。阿尔都塞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歪曲的斗争之中,而偶然唯物论是对此所进行的最激烈的对抗。为了与传统的哲学意识形态划清界限,阿尔都塞诉诸虚空概念。这在《马基雅维利与我们》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阿尔都塞将无产阶级的政治实践与新君主的诞生相类比,其目的就在于如何逃出传统意识形态的牢笼,从而为新社会的建立取得一个崭新的开端。这在阿尔都塞看来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现状而言,各种充斥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气息的经济决定论、历史决定论、理论的人道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等理论正在吞噬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面临的困境,这需要辩证唯物主义来进行驱魔,因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能确认我们不得不与之斗争的偏离、不得不纠正的错误、不得不得到满足的理论需求,以及理论领域中要改进的不足。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能确定理论策略、理论的客观性以及在观察、反思理论形势的基础上确定理论的客观性”[102]。而偶然唯物论的提出就是为了回应现实形势对理论的要求,偶然唯物论对黑格尔主义、历史主义以及人道主义所做的批判,都是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做理论的辩护,其目的也是为了扫除当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障碍。而这也符合阿尔都塞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理论支持的观点,因为偶然唯物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面临诸多歪曲时所做的理论实践。这样一种理论实践正是阿尔都塞视域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功能。辩证唯物主义所要求的这种理论实践,就是要结合时代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生产出新的理论概念来重新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而阿尔都塞偶然唯物论正是在这种要求中诞生的。

第二,阿尔都塞的偶然唯物论,作为一种理论实践的产物,是与社会实践(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的。

阿尔都塞的偶然唯物论并不是纯理论的产物,其指向还与当时的社会实践有关。偶然唯物论对经济决定论、历史决定以及人道主义的反对,都预示着在社会实践领域展开其批判性工作。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理论实践只是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政治实践提供方法论纲领。阿尔都塞在论述偶然唯物论的基本内涵时,通过对马基雅维利、卢梭等的激进化解读,都在于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资源。

阿尔都塞晚期提出偶然唯物论,是在对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共产主义政党在社会实践中的现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困境,进行了综合考虑的结果。阿尔都塞的理论实践只是在更广义的唯物主义范畴中,利用了诸多思想家的资源来为马克思主义的困境破局。在这个唯物主义潜流中,阿尔都塞提出偶然唯物论,目的不在于其理论内容是否系统精致,而在于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就像马克思主义本身一样,虽然马克思本人声明自己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这不妨碍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需要。

在本节一开始,我们就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事业说到底是一项实践的工程。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也同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回应当代的理论困境与问题。按照阿尔都塞的说法,如果要实现这项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便要在思考现实和理论的基础上,提供能够统摄这些问题的理论工具(概念)和理论策略。

就这样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而言,阿尔都塞认为列宁是最好的例证。列宁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便是这种创新的写照。而列宁在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和俄国的内外形势之后,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不平衡发展”的概念,为俄国革命的成功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概念。这在阿尔都塞看来就是关于“形势”的理论。“我们没有一种考虑形势变化的理论,虽然共产主义政党的日常政治实践将其考虑在内,并且列宁的著作也持续地指出主导因素的转换,而这种主导因素的转换便决定着形势。”[103]阿尔都塞认为,“形势”理论异常重要,因为马克思本人自己的理论亦是当时代形势的产物,况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本身也是无产阶级实践在各阶段上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在此,“重要的不是理论的纯洁性,而是理论在具体历史形势中的效用,就像列宁曾经在面对具体历史形势时那样,反对第二国际的背景行为时,列宁回到了马克思的真正思想,提出了‘形势’概念,‘形势’概念相当于‘当下’,是政治实践的具体目标”[104]。而偶然唯物论对“形势”、“事件”的关注便是对当下时代现实的具体描述。当今马克思主义事业已经是远离的“革命岁月”,无产阶级运动也是寥若晨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何去何从?阿尔都塞对“形势”与“事件”的关注,无疑在这远离革命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当下无产阶级事业的关注。这也是为什么当今激进政治对事件等关注的重要原因所在,其无疑是受到阿尔都塞偶然唯物论的影响。

[1]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1—222页。

[2] 同上书,第226—227页。

[3]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8—229页。

[4] 同上书,第229页。

[5]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p.168-169.

[6] Mikko Lahtinen: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Niccolò Machiavelli and Louis Althusser's Aleatory Materialism, Leiden·Boston: Brill, 2009, p.308.

[7] “虚空”是阿尔都塞关于偶然唯物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不但具有理论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政治的功能。当代激进理论对虚空概念也是青睐有加。这将在后面的论述中展开。

[8]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69.

[9] Ibid.

[10] Ibid.

[11] 有学者也将此问题与维特根斯坦关于事实与事物的关系联系起来。

[12]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p.169-170.

[13]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70.

[14] Ibid., p.171.

[15] Ibid., p.175.

[16]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71.

[17] Ibid., p.172.

[18] Ibid., p.173.

[19] Ibid., p.174.

[20]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76.

[21] Ibid.

[22] [法]阿尔都塞:《自我批评论文集》,杜章智、沈起予译,台北:远流出版社,1990年,第153页。

[23]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76.

[24] Ibid., p.177.

[25] Ibid.

[26] 斯宾诺莎将身体与思维相提并论,提升了身体的地位,阿尔都塞在自传中说斯宾诺莎的身体理论对他有重要影响,这将在第五章的内容中展开。

[27]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77.

[28] Ibid.

[29] 这种洞见,伽达默尔在《哲学解释学》中也提及了,其认为是海德格尔将其揭示为哲学的丑闻。

[30]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78.

[31] Ibid., p.184.

[32]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84.

[33] Ibid., p.185.

[34] Ibid., p.184.

[35] Ibid., p.185.

[36]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85

[37] Ibid., p.188.

[38] Ibid., p.196.

[39]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97.

[40] Ibid., p.198.

[41] Althusser: The Future Lasts A Long Time and The Facts, London: Chatto & Windus, 1993, p.220.

[42] Ibid.

[43] 阿尔都塞的几次修改,都是在内容上转向偶然唯物论。

[44]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81页。

[45] 同上。

[46]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8—399页。

[47] 同上书,第398页。

[48]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59页。

[49] 同上书,第399页。

[50] 同上书,第473页。

[51]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72.

[52]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67页。

[53] 同上书,第468页。

[54] 同上书,第469页。

[55] 同上。

[56]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70页。

[57] Mikko Lahtinen: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Niccolò Machiavelli and Louis Althusser's Aleatory Materialism, Leiden·Boston: Brill, 2009, pp.133-134.

[58] Ibid., p.170.

[59]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84.

[60] Althusser: The Future Lasts A Long Time and The Facts, London: Chatto & Windus, 1993, p.219.

[61] Althusser: The Future Lasts A Long Time and The Facts, London: Chatto & Windus, 1993, p.219.

[62] [英]柯林尼可斯:《阿图塞的马克思主义》,杜章智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0年,第53页。

[63]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188.

[64] Mikko Lahtinen: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Niccolò Machiavelli and Louis Althusser's Aleatory Materialism, Leiden·Boston: Brill, 2009, p.145.

[65] Ibid., pp.151-152.

[66] Ernesto Laclau and Chantal Mouffe: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London·New York: Verso, 2001, p.3.

[67]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0.

[68] Ibid.

[69]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1.

[70]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2.

[71] Ibid., p.183.

[72]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84.

[73] Ibid.

[74] Ibid., p.186.

[75]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86.

[76] Ibid., p.3.

[77]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9.

[78] Ibid., p.171.

[79] Ibid., p.172.

[80]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5.

[81] Ibid.

[82]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82.

[83] [法]阿尔都塞、巴里巴尔:《读〈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84]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6.

[85] 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41页。

[8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页。

[87] [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70页。

[88]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6.

[89] [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71页。

[90] [美]诺曼·莱文:《辩证法内部的对话》,张翼星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3、79页。

[91] 这些论著包括《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将革命进行到底》、《矛盾论》、《实践论》以及《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9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4页。

[93] [美]诺曼·莱文:《辩证法内部的对话》,张翼星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3页。

[94]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6.

[95]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8.

[96] Ibid.

[97]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68.

[98] Ibid., p.169.

[99] Ibid., p.208.

[100] Ibid., p.199.

[101] Louis Althusser: 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 edited by François Matheron and Oliver Corpet, London·New York: Verso, 2006, p.256.

[102]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208.

[103] Louis Althusser: The Humanist Controversy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 London: Verso, 2003, p.198.

[104] [英]斯图亚特·西姆:《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吕增奎、陈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