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的典型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典型观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同以前的性格论、典型论有质的不同。有代表性的性格与丰富的个性的统一,由个性充分显示出来,也就是由个别表现一般,由偶然表现必然,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典型论与性格类型说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以前世界文艺创作的经验和理论成果,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引向艺术典型的研究,并“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标准来衡量”文艺作品,这就解决了典型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确立了典型形象体系与典型形象的质、体、用统一的完整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同以前的性格论、典型论有质的不同。

“典型”词源上的含义是模型、范型,艺术典型不能借用此解释,应当怎样了解典型人物的本质特征、普遍性呢?马克思在批评了费尔巴哈的错误理解之后,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旧的性格类型说把人物性格作为一类人的共同性(普遍性)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人的创作经验,指出艺术家应当“深刻理解现实关系”,并“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典型论,不同于性格类型说,它要求典型必须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

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关系,是对一切现实主义作品的要求。这种现实关系包含阶级的、民族的、时代的、社会的关系。把人放在真实的现实关系中加以描写,才能揭示出人的本质,反映出时代的某些本质与规律。文艺作品中体现了这种关系的人物,才是典型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把人物性格所蕴含的普遍性,由量的普遍性(即类的共同性)发展为质的普遍性,这就抓住了典型创作中的中心问题。恩格斯更进一步要求作家要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即能够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和主流的典型人物。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仅从历史的观点,而且从美学的观点上对典型的塑造作了科学的论述。典型体现某种本质,揭示某种普遍性,但不是赤裸裸的证明,而是通过典型的中介,在丰富的个性、生动的情节与场面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恩格斯特别指出:“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典型,实际上是把许多人具有的代表性的性格概括出来,经过艺术加工,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通过“这一个”表现出来,这样就成了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必须包含有代表性的性格,但这种性格又不是类型,它必须通过艺术家塑造的独特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因此,只有经过概括的有代表性的性格,才能在典型人物身上兼容普遍性与个性,而这个个性不是某一单独、偶然、孤立的个别。有代表性的性格与丰富的个性的统一,由个性充分显示出来,也就是由个别表现一般,由偶然表现必然,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典型论与性格类型说的根本区别。

恩格斯说过:“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行动是性格的外在表现,性格规定了人物特定的行动与行动方式;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又构成了情节。典型性格既不是性格概念或性格类型,又不是超脱丰富的个性而由作家编造的故事情节的“附带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典型的本质、典型化的方法,而且把这些与典型的社会作用、社会效果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典型论是把典型的“质、体、用”作为一个科学的系统加以考察。典型的质,即典型在内容上所必须包含的普遍意义和体现出时代的本质;典型的体,即典型的质所寓的载体——通过典型人物的环境、个性、感情、情节、细节等形象地显示出典型的质;典型的用,即典型的认识、审美作用,典型的社会效果。离开这三者的联系,孤立地从某一方面来研究典型,都不能对典型人物作出正确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