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防范“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政策建议

防范“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上讲,我国中央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并不存在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欧债危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也不具备爆发类似全球或欧洲式主权债务危机的条件。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投融资平台数量多、总负债规模大且持续上升,债务管理混乱等严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依旧有爆发“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同时中央政府应考虑扩大政府税源,增加其税收收入。

总体上讲,我国中央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并不存在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欧债危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也不具备爆发类似全球或欧洲式主权债务危机的条件。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投融资平台数量多、总负债规模大且持续上升,债务管理混乱等严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依旧有爆发“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反思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欧债危机,结合我国国情,我国政府应未雨绸缪适当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1) 实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控制。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负债率、债务率、新增债务率、担保债务比重、偿债率、利息支出率、资产负债率和债务依存度等指标,从需求上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自主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识别与评估债务风险,对超过警告标准的债务状况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2)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偿还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本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制定合理的债务还本付息计划,并加强该计划的日常监督运作。此外,为了确保债务本息的按时偿付,地方政府还应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其资金除了用作债务偿还外,不得挪为他用。为保证偿债基金的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地方政府还要合理规划多方资金渠道,如按一定比例拨付地方税收、土地出让金、项目投资收益等转入偿债基金。

(3) 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应对不同地区的投融资平台加以分类,区别对待不同投资取向与运行状况的投融资平台。从项目性质上说,对于投资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应给予还款支持,而对于投资处于盈利性和公益性之间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不应进入。从运行状况看,对于运行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可以允许其采取市场化融资手段,否则应纳入风险管理的范围。

(4) 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应从完善目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和促进经济发展出发,借鉴国际经验逐步放开地方债市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体运作时,债券的发行应由中央政府严格审批和监管,应由省级财政部门制定地方债的发行计划和预算方案,省级以下的各级政府不作为发债主体,其债务资金纳入省级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并接受市场监督。

(5) 完善地方绩效衡量指标。中央政府应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意识,应考虑改变目前地方政府官员以GDP为主要绩效考核方式,采纳更多的政绩指标,指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其中应重点考虑将地方政府债务的还债能力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减债。此外,还应采取措施确保地方政府将这一举措付诸实施,违反规定时也应有相应的惩罚机制。

(6) 改革“土地财政”的状况。积极改变目前地方政府放大和夸大“土地财政”、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状况。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入金额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将由地方政府分成的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中央政府应考虑扩大政府税源,增加其税收收入。此外,中央政府还可以增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吃紧的状况。

思 考 题

7.1 诱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7.2 我国应如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链接阅读:

材料一:

危机阴影下的欧洲让外来人才助力经济复苏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重债国到北部欧洲国家“打工”的人日益增多。由于经济实力最强、复苏势头最猛,德国成为主要目的地。据统计,2011年共有2.4万希腊人移民德国,比前一年上涨90%。来自西班牙的移民则有2.1万。

“北漂”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改变自身经济状况,但现实并不总能如愿。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其次,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同德国就业市场不能很好对接。最大的障碍在于德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外来移民的社会氛围。德国是《欧洲社会与医疗援助公约》缔约国之一,根据该公约,签约国公民到他国找到工作之前,可以领取当地救济金。但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披露的一份德国劳工部文件显示,居留在德国的14个欧盟国家公民,一旦失业,他们将无法从政府领到失业救济。

在相当长时期内,德国并不承认自己是移民国家。这种情况到施罗德政府时期才有所改变,德国开始实施类似美国绿卡的政策吸引外来人才。德国在移民政策上大幅转向,很大程度上是本国人口结构的现实所致。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过去十年的多数年份为负数,同时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0.6%。预计德国到2030年将出现600万专业劳动人才的缺口,其中200万需要从国外引进。

不过,当前德国的移民政策仍缺乏统一和协调。德国劳工研究所的报告批评说,德国的移民政策给人的印象是,并不鼓励移民,而是除了高技术专业人才外,尽可能地限制移民。比如,人才短缺是政界共识,但德国在哪些行业缺乏多少人才?须采取什么政策应对?政府缺少细致的数据分析,相关政策也没有到位。

德国面临的另一种移民趋势是“西进”。欧盟两次东扩后,新加入欧盟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为防止大量移民涌入对社会保险体系造成冲击,“老欧洲”国家多数制订了限制人才流动的举措,其中德国和奥地利最为坚决。两国从2004年起实施七年限制令,暂缓执行欧盟要求劳工自由流动的规定。2011年5月这一期限到期,东欧国家移民德国的人数剧增。去年,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四国移民德国的总人数超过35万。

移民固然会加大流入国社会福利体系的负担,但他们同时也是当地经济社会的主动参与者。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说,过去20年间,美国的移民为社会创造的财税贡献大于领取的福利补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储蓄银行对1995~2005年的欧盟经济数据分析后指出,外来移民为欧盟带来了2%的年均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移民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流入国采取什么政策对移民潮因势利导。

在当前情势下,欧盟内部的人才迁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进一步理顺各项政策和法律,使移民真正成为经济社会的有机贡献力量,是摆在各移民流入国面前的一个课题。

(2012年06月来源:人民网国际视野)

材料二:

中国经济不会“被危机化”

今年以来,每有中国经济数据出台不及预期,都会引起一些分析人士神经过敏,认为中国经济前景黯淡,预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甚至发出中国将把世界经济拖入衰退的妄谈。将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数据进行简单罗列,就得出有关中国经济的悲观结论,如果不是因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缺乏了解,就是在为本国经济一时难以摆脱困境寻找托词了。

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了平均11%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史上的奇迹。任何一个经济体,在长期的高速增长后,都会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再平衡的过程,从偏重数量转向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经济减速是难免的。世界需要习惯这一点。更何况,与金砖国家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即使中国经济实际增长如预期的7.5%,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佼佼者。众多国际权威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测都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英国知名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说,中国经济朝着更均衡增长的方向转型,关系到世界的重大利益。

外界关注中国经济数据,凸显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分量,也反映出在欧美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形下,外界对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一种期待。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正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确,在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仍较高的情况下,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美国经济复苏乏力,都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然而,和欧美国家或陷入债务危机或面临财政悬崖、政府在支撑经济上无计可施不同,中国不仅财政状况良好,财政赤字稳定,而且通胀率大幅下降,政府未来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较大。

持理性看法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他们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正在不断扩大。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中国经济由东向西区域发展的优势都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没有必要因为担心中国而陷入窘境,中国的下一篇文章大有可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增长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毋庸置疑。如果把世界经济比作汪洋中的一条船,这条船能否平稳抵达彼岸,不能仅仅依赖中国一个舵手,而是需要各国特别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同舟共济。

与其于事无补地唱衰中国经济,担心被中国经济减速所拖累,不如更好地谋划如何应对本国经济难题,通过开放市场、投资等手段,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为全球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改革在继续,当前经济是在调整中减速,政府主动调控的成分多于被动调整的成分。这对中国是益事,对世界是福音。谎言终归是谎言。无论是捧杀或唱衰中国经济,都不能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国经济不会“被危机化”。

(2012年08月来源:人民日报国际论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