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危机的形成原本希腊满足不了年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的要求,为此通过所谓的“货币交换”,从美国高盛公司“借”了一笔高利贷,把这笔钱算作财政收入,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了欧元区。按照欧元区规定,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不得超过60%。

一、危机的形成

原本希腊满足不了年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的要求,为此通过所谓的“货币交换”,从美国高盛公司“借”了一笔高利贷,把这笔钱算作财政收入,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了欧元区。2004年希腊新政府上台后决定清点财政家底,结果数据表明2004年希腊财政赤字达6.1%,而不是政府所说的1.9%。2009年12月8日美国评级机构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至BBB,从而引发危机。2010年5月,欧盟以及IMF最终同意向希腊提供1 100亿欧元金融援助,希腊成为欧洲债务危机历史上的首个受援国。2010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达10.5%

为了更好地了解希腊危机,需要进一步分析希腊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变化。由于希腊居民福利水平高,劳动力成本高,导致国内的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加之船运、旅游等支柱产业萎靡不振,导致偿债链条断裂。2003—2008年,希腊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经济尚能保持稳定增长。但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希腊从2008年起陷入经济衰退:2009—2010年GDP增长率为-2%、-4.4%。面对经济衰退与无力偿还债务,希腊政府只得请求欧洲的援助。然而拯救计划附带一系列的紧缩条件,希腊为此付出了代价,2011年经济收缩了,GDP增长率为-6.8%,比危机前的高峰下滑了16%。

拯救希腊计划附带着严格的紧缩条件,主要是指财政紧缩,减少政府支出,这必然减少福利民生等方面的开支,使得希腊经济情况持续恶化,失业率和贫困率不断攀升,罢工游行时有发生,由此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引起民众广泛的不满。2011年4月,希腊一位70多岁的退休药剂师在雅典宪法广场上举枪自杀。他的遗言写道,政府砍了他的退休金,他欠债活不下去了,“在不得不在垃圾堆里找食物以前,我选择带着尊严离开”。

希腊问题暴露后,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问题也逐步表面化。按照欧元区规定,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不得超过60%。从表4-9可知,2010至2011年间,11国中达标的只有芬兰。西班牙、荷兰和奥地利已超过60%的比例;意大利、葡萄牙及爱尔兰等已高达100%以上。

表4-9 欧洲各国政府债务占GDP百分比

二、危机的解决方法:强化财政纪律

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区货币政策统一与财政政策独立间的矛盾,为此,加强财政纪律约束成为一个重要任务。除英国和捷克外的欧盟25个成员国,在2012年3月2日正式签署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即欧盟最新“财政契约”,或者说是财政合同,对财政援助事项签订合同,规范财政纪律。例如,该“财政契约”规定,成员国年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0.5%,较欧盟条例3%财赤水平更加严格。而德国2012年规定,到2016年,联邦政府财赤将不得超过GDP的0.35%,由此可见,德国为自己设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成员国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例低于60%的缔约国,其赤字占GDP之比最高可达1.0%。对于违反规定的国家,最高罚金不超过该国GDP的0.1%。事实上,这样的罚金是很大的金额。但是,即使制定了规则,也可能难以执行。例如,在欧元区成立之初,就有关于对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超过3%以及公共债务占GDP超过60%的国家进行处罚的规则,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三、危机动向

2012年3月,欧元区各国的财政部长就欧元区金融防火墙扩容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将欧洲救助基金规模从4 000亿扩大至8 000亿欧元。事实上,2010年欧盟就向希腊提供了1 000亿欧元的救助,8 000亿欧元的基金并非充裕。

5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Banking Union)设想,6月26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共同发布了《迈向一个真正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该报告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SSM),统一欧盟范围内银行业监管及其规则。(2)建立欧洲存款保险制度(EDGS)。(3)建立欧洲处置机制,以维护纳税人利益。

6月,欧盟峰会宣布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并指出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是欧洲稳定机制(ESM)向银行业直接注资的前提条件;9月12日欧盟委员会提交欧洲稳定机制立法建议。

7月,意大利的蒙蒂内阁批准了未来3年削减260亿欧元支出的计划,以将增值税率从21%提高到23%的时间至少向后推迟一年。希腊新总理萨马拉斯提出要就救助协议的部分内容重新与国际债权人进行谈判。他说,希腊必须控制已经连续第五年的经济衰退。

2013年1月,生效的欧洲稳定机制总额达7 000亿欧元。欧元区未来的永久救助基金是按照各国在欧洲央行的股本比例出资(德国占比27%,法国占比20%,意大利占比18%,西班牙占比12%,荷兰占比6%,以上5国占比合计83%),通过购买国债、提供援助性贷款及其他融资方式向成员国政府和金融部门提供融资资金。

5月,欧洲议会初步通过了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法案。并于2014年12月欧盟财政部长达成协议,将于年底成立银行业联盟,由欧洲央行统一监管。

6月,成员国达成一致意见,救助银行业的直接再融资为600亿欧元。

进入2014年,欧洲央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振兴经济来解决欧洲经济问题,此举同时能缓解债务压力

四、关于欧债危机的总结

欧债危机的形成原因,首先在于凯恩斯主义的泛滥。1936年英国财政部官员凯恩斯发表了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这本著作主要是讲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如何解决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其核心思想就是依靠财政,通过政府扩大支出,恢复就业,提高收入,以达到恢复经济的目的。例如,政府可以组织一批工人去种树,并给这些工人工资,这样就业就解决了,工人收入也提高了,进而工人的消费能力也提高了,促进消费行业的复苏,最终通过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经济。这是首次明确提出政府在经济恢复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于是凯恩斯经济学受到各国政府的追捧。但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本意是当经济萧条时,政府通过扩大支出来恢复经济;可现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将此作为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常规手段,造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泛滥,萧条经济学的一般化,政府债务高居不下。

其次是各国政府经济决策的政治化。各国政府在竞选时,为了赢得选票,过度承诺了上台后实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与经济福利。执政后,就不得不举债搞工程、搞福利,虽有利于对当政者的评价,可是下届政府将为此还本付息。

再次是经济增长乏力,难以支持高福利。欧洲经济已达到高水平,再要上个台阶难度很大,除非开拓出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人口稳定甚至有些人口负增长,以及欧洲高福利与高劳动力成本使得欧洲制造业纷纷出走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由此,不仅是现在,而且是未来,欧洲经济难以支持高福利。

最后,货币统一与财政独立的不对称,及采用了德国标准。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各国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导致公共债务比重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德国标准推广到了整个欧元区,原本具有指导意义。但在现实中,德国能做到的,欧元区的其他国家未必能做得到。结果,未达标的就要受到惩罚。

由此,欧元区的债务国面临着困难的抉择:如果顺应民意,继续维持高福利,结果将是无法偿债,被迫退出欧元区;如果不愿退出欧元区,希望得到资金援助,就必须接受财政紧缩要求,部分削减高福利,这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实践中,债务国家最终均是选择了后者,即各国都不愿意退出欧元区。这是因为:(1)一旦退出了欧元区,其他国家更不会援助本国,使得恢复经济更加困难;(2)退出欧元区使得本国的国际形象受到非常大的损害,丧失了市场信心后再想恢复经济将愈发不可能。

五、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欧元区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大多数研究人员预测欧债危机远没有结束。从2013年8—10月看,欧元区经济有缓慢复苏的迹象,但仍未走出持续低迷,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局数据,中国出口到欧元区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8%,因此从宏观经济来说,欧元区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总额的影响较小;但是从微观角度看,对那些出口目的地为欧元区的中国企业来说,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果欧洲经济状况低迷,欧元区的企业无法同时面对衰退的经济环境和国外低价商品的冲击时,企业会给政府强大的压力,迫使政府采取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主要的形式就是政府增加对进口商品的关税,以及采用进口许可证制度等。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种形式,欧元区各国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特别是当欧元兑美元贬值时,要求人民币对欧元升值的呼声会增大。

第三,欧元区经济低迷可能有其他负面溢出效应。例如,如果欧洲的股市大跌,会影响美国的股市,进而影响中国股市。又如,塞浦路斯出现危机,其抛售黄金成为国际市场金价大跌的诱因,紧接着中国市场上黄金价格也大跌,以及股市中与黄金有关的股票也跟着下跌。

第四,欧元区国家如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游资可能进入中国。为提振经济,包括欧元区国家在内,均在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游资由此有可能进入中国保值增值。

第五,欧元下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贬值。据估计,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占比大概20%。基于这样的估计,中国总共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至少有6 000亿美元的欧元外汇储备。假设欧元下跌1%,将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60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