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团结的理论实践及其现实路径

民族团结的理论实践及其现实路径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可见,民族团结是关系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团结理论是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理论。这些都为我国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政策导向。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可见,民族团结是关系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繁荣之魂、复兴之魂[35]。所以,加强各民族大团结,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团结理论是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理论。民族团结理论需要以民族政策的形式加以贯彻和执行——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方式积极扩展、民族团结氛围自然形成、民族团结防范政策进一步规范,这使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在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36]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理论,提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的基础、条件、实质、目标、民族内部团结和民族之间团结的关系等。邓小平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同时,提出要把“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作为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把“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把“党的团结”作为民族团结的核心。江泽民则强调,“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江泽民还提出“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可以说是对邓小平时期“两个离不开”思想的丰富和完善。

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并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这些都为我国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政策导向。

在此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大众普遍认知、认同、践行,从现实角度来讲,对于巩固民族团结教育的现有成果,减少国内民族事件的发生,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增强大众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各种错误观念侵蚀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37]。同时,“民族团结理论需要以民族政策的形成加以贯彻和执行——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方式积极扩展、民族团结氛围自然形成、民族团结防范政策进一步规范,这使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在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38]

另外,有学者还指出了社会环境对于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实践的诸多影响。“第一,社会环境决定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具体内容;第二,社会环境制约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方法和手段;第三,社会环境影响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研究,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民族团结政策接受环境,增强民族团结政策的效果。”[39]如此,民族团结政策的理论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其实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推动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实践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基础,推动共同繁荣等具有重大意义。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2006年,国家民委命名了27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7年,又命名了25个。至此,中国民族团结政策宣传的方式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与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团结政策的宣传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此过程中,为提高各民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各方面都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在纵向领导方面,从中央到各自治区、省、直辖市,再到基层的政府领导机关,都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培养与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在横向领导机关内部,应当形成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同心协力,形成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的良好氛围。在社会层面上,积极向青少年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及其内容,使全国各族人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真正落实民族团结之风在各族人民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从具体的民族团结实践来看,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由各地各部门推荐,经专家严格审核测评并报国家民委委务会议批准,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等98家县级以下(含县级)单位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包括24个县(市、区、旗)13个乡镇、11个村、3个街道、19个社区、6个企业、14个学校和8个其他类别单位[40]。2014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这也是2013年国家民委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活动以来,首个被命名的州级示范单位。

又以吉林省延吉市为例。近年来,吉林省延吉市紧紧把握“共同团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构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处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不断开创城市民族工作的新局面[41]。同样,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深入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南宁市定于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南宁市“2014年民族团结宣传月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纪念活动”,这无疑又是一次巩固该市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奋进的有效措施。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吸收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团结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42]。民族团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促进民族之间的发展与团结。因此,只有不断贯彻执行党在民族方面的基本政策,才能为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在现实层面上,根据本年度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我党关于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

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发展规律——我党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理论大旗,积极执行民族团结的基本理念,并坚持不懈地付之于实践,促进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动。

这些理念及其实践,为我国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使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以新疆分院为例,“分院系统各族干部、职工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造谣、不信谣、坚定政治立场,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反对和打击一切非法、妄图分裂民族团结的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43]所以,只有认识到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与矛盾,并将其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坚持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才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地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民族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坚持以“两个共同”为主题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44]在此基础上,运用民族团结理论,坚持以“两个共同”为主题,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所在。所谓“两个共同”,即是指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新突破和新发展。所以,民族问题的协调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团结与发展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在坚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发展。

(三)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

大量的事实证明,民族团结不仅是各民族人民群众自身发展的基础,还是国家强大、繁荣的基石。正如习近平在相关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要坚决依法惩处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45]所以,事实证明,辉煌与成就来之不易,全国各族人民应该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时刻牢记“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深刻含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与富裕而奋斗。

(四)民族团结大于天,民族团结靠践行

众所周知,拉萨发生的“3·14”事件、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都曾经给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心中都留下了沉痛的伤痕,使其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这样的事件绝对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中国社会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努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团结与共同繁荣。

为此,“民族团结大于天”,绝对不单只是一个口号,而是对于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民族团结靠践行”也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告诉我们,要从点点滴滴出发,日积月累、常抓不懈,从基础做起。“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46]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各族干部、群众入于心、践于行,需要各族干部群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有创新地做好民族地区,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工作,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实现民族团结的多重路径

关于实现民族团结的具体路径,学术界在此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探讨。具体的实践路径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丰富多样的。在此,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社区民族团结

以社区促进民族团结是延吉市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因此,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对于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观2014年学术界的已有研究,学者们大多认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需要广泛地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团结、教育、疏导”,维护民族地区稳定;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民族工作。民族工作涉及面广,与各种社会工作有密切联系,需要同各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以延吉市为例,该市总人口60万,朝鲜族人口占58%,民族团结源远流长,连续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他们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大对人力、物力、财力和服务资源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水平。“每年不仅为每个社区平均列支2.5万元运转经费,还在2012年年初,一次性拨付资金1 000万元,确保每个社区每月都有1万元的社会管理工作经费。同时,投入5 000万元资金,加强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目前,延吉市71个城市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均超过500平方米。”[47]

在此方面,也有文章通过对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教育、社区及公民文化等概念研究的回顾,分析了目前国内民族团结所处困境和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误区,结合学界相关的研究观点,提出了以社区公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观点,阐述了社会公民文化的表征及实现路径。

(二)宗教促进民族团结

对于民族团结而言,宗教促进民族团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精神性整合、神圣性监督、制度性支持、伦理性约束等方面。宗教能够在心灵秩序、道德秩序、社会秩序等不同方面上产生相应的作用。

具体而言,以宗教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一是明确政府、社会、宗教界、大众媒体以及普通群众等各类行为主体促进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加强宗教内部的制度建设,把握宗教的角色定位和历史发展方向;三是从国际视野审视边疆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规范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防范宗教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性事件,建立处理宗教突发事件长效机制;四是建立民族宗教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艺术研习基地,促使宗教有益于民族团结的各种价值、行动、资源制度化、长期化、社会化;五是构筑宗教文化生态平衡系统,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以宗教的健康、理性发展,推动民族内和民族间的团结;六是积极推动“理性宗教、人文宗教、道德宗教、社区宗教、现代宗教、公益宗教”建设,使宗教文化同现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少数民族社区建设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48]

(三)民族团结互动论

南宁民族团结丰富的经验,在理论上的表达是多样的,互动论是其中之一。“广西首府南宁是民族互动的一个空间,壮汉互动是南宁民族互动的主旋律,经济上,你种稻来我种菜;文化上,语言交流五神共奉。从南宁壮汉经济和文化的互动中,可见互动是民族团结的一种内涵。”[49]民族之间的互动,即是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互相调整行为的过程。所以,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变迁过程。互动是民族团结的内涵,中国民族团结的南宁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

与此相关的是,也有学者通过个案研究,指出了民族团结中经济上共存互补、文化上相互认同的观点。比如,“紫荆镇各民族不但在经济上有着共存互补的关系,在文化上各民族也逐渐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促进文化认同,有利于逐渐提高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认知,为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紫荆镇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存互补的经济关系,各族人民在经济上相互合作,汉族人民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则提供原材料和市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联系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了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开放格局”[50],可谓民族团结的典范。

(四)加强与创新民族团结工作

加强与创新民族团结工作乃处理民族关系的关键所在。以克州为例,克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因素的诸多影响,克州地区民族团结对于当地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加强和创新克州民族团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继续加强对认同的教育。对于新疆而言,如果各民族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各自利益上相互谦让,在文化中相互包容和尊重,那么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就很好了。第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做到常抓不懈、落到实处。应该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采取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如参观教育基地、举办民俗文化节,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做到让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三,继续引导解放思想,加强基础教育的普及力度,同时要加强落实双语教育。第四,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为民族团结创新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五,抢抓机遇,充分调动农牧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基础”[51]。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发展,有益于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是民族地区团结的重要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