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广播节目低俗化研究及其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电台节目低俗化现象曾经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从2007年下半年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打击低俗化节目以来,云南省电台节目中是否还有低俗化现象,低俗化的内容与表现方式是否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对电台节目的低俗化治理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采用新闻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方法,从节目时长、节目内容、主持用语、节目编排等方面,对云南省各电台主要频率主要时段的栏目进行了监听与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一,对云南省全省范围之内的电台节目进行研究,以往量化实证研究做得较少,而本课题是在实地走访、分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研究方法较为严谨,有一定创新性;第二,云南省缺乏对电台节目低俗化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可以为云南省电台节目的低俗化治理提供思路与参考。正是由于研究方法有一定创新,研究结果有一定实用价值,本课题的两篇论文分别获2008年度、2009年度云南省新闻理论研讨一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负责人黄东英也于2008年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聘为云南省电台节目新闻阅评员。
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来的辛勤研究,我们一共撰写了10篇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近3.5万字,最终总结成一篇1.6万字的论文——《云南省广播节目低俗化研究报告及对策》。研究组成员走访了云南省人民广播电台、昆明电台、大理电台、临沧地区电台、德宏地区电台的主要领导、制片人和工作人员,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对主要节目进行了认真的监听,形成了《浅论电台节目低俗化现象及其对策》(发表于《2008年云南新闻论文获奖作品选》,获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2008年度新闻理论研讨论文一等奖)、《云南电台节目低俗化现象分析》(发表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省电台节目低俗化研究报告》(获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2009年度新闻理论研讨论文三等奖)、《国内外电台的管理模式及其启示》(发表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增刊)、《昆明地区电台收听报告》、《大理州电台节目监听报告》、《临沧地区电台节目调查报告》、《德宏地区广播电台节目调查报告》、《云南省地州电台节目调查报告——以大理、德宏、临沧为例》、《发达国家对电台节目的管理》等10篇论文和调查报告,其中3篇论文发表于公开刊物,2篇获得省级奖励。
总结监听内容,云南省电台节目低俗化的具体表现为:
(1)低俗的传播内容。具体体现在娱乐、音乐、益智类节目内容方面信息量少,或无聊炒作明星绯闻,或专营笑话、奇闻逸事,或把整人当娱乐。
(2)主持风格随意性过强,把电台当做私人谈话的舞台。这种把随意当自然,把没有意义的私人聊天当节目内容的做法,是如今云南电台节目主持风格低俗化的盛行方式。
(3)流行音乐类节目急需提高文化内涵,增强吸引力。经过将近一年的收听,我们感到目前云南电台流行音乐节目中能做到专业化、有品位、有影响的的确太少。绝大多数节目都是随主持人的爱好,什么流行就播什么,无主题、无引导、无内容,还处于充当“播放器”的水平。
(4)心理热线、情感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需要提升。此类节目是当今电台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节目主持人还不能针对听众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专业化的解答,不能做到既贴近受众,又善于引导、安慰,主持人在心理、社会、两性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需要提高。
(5)虚假医疗广告依然存在,表现手法与方式更加隐晦。经国家大力整治之后,目前云南省电台健康节目中的医药广告在黄金时段的节目中干净了许多,涉性内容减少了很多,不再直接涉及性。但有关其他疾病医疗效果的内容大量充斥着吹嘘夸张之词,“最先进的医疗仪器”、“几分钟解除烦恼”、“解除一生的病痛”、“特大喜讯”之类的词语不绝于耳,不少“托”打进热线咨询的表演痕迹也十分明显。此外,在午夜之后的健康节目,药品基本上以提升男性性功能、治愈女性妇科疾病为主,涉性内容较多,以所谓医药专家大肆宣传药效功能为主。
此外,研究小组还发现,相比昆明地区的电台节目,地州电台节目广告较少,内容也比较干净。但是地州电台节目信息量小、节目质量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地域特点、形象定位不明晰;节目编排方式陈旧,还普遍以10分钟、20分钟、半小时,最多不超过1小时为单位,容易使听众疲劳,产生关机意识;自办节目时间过短,节目主要靠音乐支撑,缺乏特色;多数电台节目中没有整点、半点资讯节目,新闻节目信息量和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主持人专业素质(普通话水平、对节目的掌控力、专业程度等)都需大力提高。
云南省电台低俗节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方面它是电台维持生存铤而走险的畸形自救方式,另一方面它也受到媒体发展大环境的综合影响。云南省经济不算发达,广告份额也有限,医药广告是电台广告的大头,不播不行,关键是要处理好播什么、怎样播的问题。此外,过度强调市民化、人情味、趣味性成为一种新闻主导理念后,一些电台也误将通俗变低俗,导致低俗节目泛滥成灾。
二、课题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在对策管理方面,课题组参照整理了国内外电台的经营管理机制,尤其是对低俗化传播内容的法律管理模式,认为电台节目低俗化管理首先应从国家立法入手,通过立法限制低俗广电节目的传播,是打击和制止媒体低俗不雅现象的重要途径。其次,纠正价值偏差,提高文化引领意识。据CSM媒介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中小学文化层面的听众占所有广播听众的82.2%,而大学以上文化水平只占8.7%。这近乎10倍的反差很容易使广播媒体把传播的价值取向设定在中小学层面的通俗甚至低俗的趣味需求上。从理论上来说,低俗化似乎是媒体在市场化过程中主动选择的一种竞争策略。然而事实上,受众对媒体忠诚度的高低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就是说虽然高学历的听众绝对人数并不占优势,但是他们对高品位广播节目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却最高,并且对低文化层次听众的文化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和提升作用。所以电台应该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承担起引导受众的责任,而不仅是迎合受众。第三,加强对电台节目的听评,加大社会监督。第四,加强对节目主持人专业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第五,对于地州电台出现的节目质量、编排方面的问题,有关方面应当重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以提高节目质量、更新编排方式为要务,因为一旦电台节目对听众失去吸引力,依靠医疗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依靠庸俗节目来提升收听率的做法就有可能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三、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目前关于国内外电台节目低俗化及其对策的研究很少,而云南广播电台各频率在广大青年学生、司机、中老年听众中拥有巨大市场。电台节目的低俗化不仅损伤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而且误导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对缺少辨别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伤害更大。云南是个边境线长的省份,在边境地区,境外势力也觊觎电台传播的力量,如果我们在这些地区的电台节目办得无趣甚至低俗,不能吸引听众,我们的受众很可能被这些力量拉走。目前云南省绝大多数电台尤其是地州电台,虽然设有节目监听机构,但它们在节目分析、理论研究、节目创新、经验总结方面都缺乏专业性人才,很少能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研究能为云南省广播电台节目低俗化治理提供较为准确的调查资料与治理思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课题名称:云南省广播节目低俗化研究及其对策
课题负责人:黄东英
所在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主要参加人:陶书霞 许丽华 谭 锐 王 艳
结项时间:2009年11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