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及其对策研究

利用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INTERNET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在过去几年中,其他大学和研究所也已建成了E-mail甚至全方位INTERNET连接,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人士无疑都希望中国的科学团体能够加入全球性INTERNET,然而几乎所有的中国网络专家都感到缺乏协调。该项目由中国政府出资,由国家教委直管。在不久的将来该网络将连接中国所有的大学和研究所,在本世纪末将连接中学、小学及其他教育和科研机构。

INTERNET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策研究

1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INTERNET上的资源包括超级计算中心、图书目录库、公共软件程序库、科学试验数据库、电子预印本库、地址目录库、电子邮件网关和网络信息中心等等。

目前INTERNET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据统计,到1995年6月,INTERNET已经连接了世界上的46 000个计算机网络、480多万台计算机,超过4 000多万用户,年增长率为162%,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资源最丰富的互联网络。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变得越来越开放,同时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亦成为世界趋势。中国政府正在推进中国信息基础设施(China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CII)的建设,INTERNET连接成为关注热点之一。

中国第一个与外国合作的网络是1988年建立的中国学术网络(China Academic Network CANET)。CANET使用X.25技术,通过德国Karlruhe大学的一个网络接口可与INTERNET交换E-mail。

1990年,CANET在InterNic中注册了国家域名“CN”。

1990年中国研究网络(China Research Network,CRN)建成,该网络同样使用X.25通过RARE与国外交换信息,CRN目前已联结了十多个研究结构。

1993年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与Stanford大学建立了直接联系,到1994年已为该所建立了全方位的INTERNET连接。

1989年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世界银行开始支持一个称为“国家计算设施”(National Computing Facilities of China,NCFC)的项目,该项目包括一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和三个院校网络,即中国科学院网络(CASnet)、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和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1992年这三个院校网络各自分别建成。1994年,建成了一个64Kbps的国际线路,使CASnet、TUnet和PUnet用户可对INTERNET进行全方位访问。

在过去几年中,其他大学和研究所也已建成了E-mail甚至全方位INTERNET连接,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人士无疑都希望中国的科学团体能够加入全球性INTERNET,然而几乎所有的中国网络专家都感到缺乏协调。其重要原因之一是,1993年之前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和科研INTERNET主干网。因此,各个结构只能寻找自己的联络。当然,现在情况正在改变,我国正在抓紧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

1993年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项目开始计划。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该项目由中国政府出资,由国家教委直管。在不久的将来该网络将连接中国所有的大学和研究所,在本世纪末将连接中学、小学及其他教育和科研机构。1994年以来,我国实施“金”字头的信息工程,国内计算机网络更多地走向国际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正在高校中迅速发展,目前CERNET已与全球INTERNET联网,成为中国INTERNET的主要部分。

目前,CERNET已取得很大进展:已有100多所高校与INTERNET相连,这些高校不仅可以通过全球INTERNET利用网上的丰富信息资源,而且也在网上建立了众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供网络上用户取用。

例如:目前,在CERNET上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及科学院图书馆等一些馆提供了部分在线查询图书目录。

img238

可见,目前我国在INTERNET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INTERNET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INTERNET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下面进一步将这些问题提出,供网络用户和同行专家们思考、讨论。

2 INTERNET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查寻INTERNET信息资源难度问题

INTERNET是一个无政府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任何INTERNET用户都可以创造通用的信息,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用户绝大多数都没有学过信息收集和目录编制课程,这使得作为使用过INTERNET的人都知道确定INTERNET上的一个信息资源的存在和地点都是极其困难的,并且它包含的信息90%都是不完全的、误导的、过时的和不准确的。查寻INTERNET信息资源难度太大,严重地阻碍了对INTERNET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 对INTERNET信息如何理解的问题

INTERNET信息资源绝大多数是英文的,这给像我们这样非英语国家的INTERNET用户使用这个网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目前我国全民的整体英语水平同几十年前相比有很大提高,已有相当多的人能使用英浯流利地进行阅读,但是绝大多数的英语水平还很低,还达不到使用英语流利地进行阅读,这给我国的INTERNET用户开发和利用这个网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 在INTERNET上我国自己开发的信息太少

INTERNET近几年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首先上网的单位已开发了一些可通过全球INTERNET获取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我们国家INTERNET的发展起步晚,同美国等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网上开发的可通过全球INTERNET获取的信息资源就显得少,就拿CERNET来说,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连接到INTERNET网上,仅有少数的10多所高校开发出了像样的信息资源。

2.4 INTERNET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太差,是这个网络的最大缺点,它阻碍了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在INTERNET上对信息构成威胁的不仅是病毒,还有著名的“黑客”,这些人通常是有计算机天才的人,他们可能会整天呆在计算机面前,试图非法进入某些计算机系统。随着商业上的发展,INTERNET的商业用户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商业利益会不会受到侵犯。联机贸易的发展令人吃惊,仅1995联机贸易额就达639亿元,人们在享受这种服务的同时,对自己的信用卡号会不会失窃而担心。

2.5 网络传输速度的问题

目前,INTERNET在我国的运行速度实在太慢。就拿CERNET来说,已有128K国际DDN连线已在运行和64K全国主干网DDN连线已经在北京—上海、北京—广州、上海—沈阳、西安—成都及上海—南京之间运行,在1995年东南大学刚开通时,在网上每秒钟一般可以传输几百个字节,速度虽慢,也许这还可以令人忍受,但是目前在这个网上每秒钟一般只能传输几十个字节甚至到几个字节,这简直有点令人无法忍受。据说,今年下半年这个网络的国际和国内传输速度都会增容到2M,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目前这个网络仅仅连接了100多所高校,就这100多所高校中,也不是这些高校的所有单位和个人的机器都已连接到网上,就东南大学而言,它是全国的“十大”结点单位之一,算是我国建网速度较快的高校之一,它目前才连接了本校的部分单位和个人的400多台机器,有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的机器等待着上网,在这些上网的机器中,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嫌这个网速度太慢,还没有真正好好使用它,这也就是说就是在这些上网的一百多所高校中仅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使用INTERNET,已经使得网络速度慢得让人无法忍受,何况我国在CERNET的建设计划中,计划要连接全国所有的一千多所高校和研究所以及在本世纪末将连接中学、小学及其他教育和科研机构。

2.6 计算机水平还比较落后

我国的计算机的起步晚,这使得我国全体公民的整体计算机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多,特别是我国的计算机的软件水平同国外相比差距就更大,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对INTERNET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2.7 全体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有待于提高

在这个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若我们不懂知识产权法,在使用别人的东西不小心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或者别人侵犯了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时,我们就不能使用有效的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难免给我们自己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实施较晚,再加上对公民的知识产权法教育不够,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法意识还很差,大多数人还不会用知识产权法来有效保护自己的成果,有些人担心自己的东西送到网上被别人窃取,它们不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论著放在网上,这就会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速度产生很大影响。

2.8 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易价格尚待制定统一的标准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易价格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使得国内的不同渠道的网络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难以公平竞争,从而影响国内不同渠道对INTERNET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性,最终将会影响我国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速度。

3 解决INTERNET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快收集网上信息的地址并开发相应这些信息资源的检索软件

因为INTERNET是一个无政府的环境,INTERNET信息资源的管理也是处在一个无政府的状态,查寻INTERNET信息资源难度太大,这就使得尽快开发搜索INTERNET的工具很有意义。目前,国内外一些大的单位或公司已收集了不少网上的信息资源的地址,并编制了较好的这些网络信息的检索软件,但是它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有些工具没有覆盖它们的领域中每个内容,有的试图覆盖所有内容,但是又不能提供好的网络搜索,所以,为了让网络用户有效地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很有必要加快收集网上信息的地址并开发相应这些信息资源的检索软件。

3.2 进一步加快开发自动翻译软件的研制

英语毕竟不是我国的母语,不可能要求我国所有的人都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阅读,为了使我国的INTERNET用户能方便地使用这个网络来开发和利用网上的丰富信息资源,我国的计算机行业要进一步加快自动翻译软件的研制。

3.3 加快在INTERNET上建设我国自己的信息资源

目前,在INTERNET网上,我国开发的可通过全球INTERNET获取的信息资源还很有限,就拿CERNET来说,目前已有一百多所高校连接到INTERNET网上,仅有少数的十几个高校开发出了像样的信息资源,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否则就等于为外国信息商品和文化在我国流通和兜售修桥铺路。

3.4 加强网络安全性

为了加强INTERNET网的安全性,首先我们应采取一些提高网络安全性的措施,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为自己的系统或账户设置的口令不要使用容易猜出的口令;②注意保密自己的口令;③为自己的INTERNET计算机加入一些保密程序,④对用户进行培训并为所有INTERNET的账号用户准备一个用户手册,让用户知道什么是INTERNET允许的用途以及哪些是合乎规格的产品,提醒用户注意关于口令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并告诉用户万一检测出系统上安全漏洞或发现特殊情况时应该怎么做。其次我们应该开发出一些加强网络安全的软件,以提高INTERNET网的安全性。

3.5 大力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据说,今年下半年CERNET网的国际和国内传输速度都会增容到2M,这只能满足暂时的现实需求,等再过个一年半载这个网上的用户发展再多一些,2M的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个网络的需求。笔者认为,这个网络若要真正满足它的需求,至少要达到上百兆(M)的传输速度,才可以称得上信息高速公路。

3.6 提高我国公民的计算机水平

有人说,在下一个世纪,若不懂计算机就会成为新的文盲,目前我们已可以看出因为我国公民的计算机水平比较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对INTERNET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我们必须想法提高我国公民的计算机水平,可采取各种措施如在中学阶段增设计算机课程,在大学的各个专业中根据专业不同增开各门计算机课程,另外通过办各种计算机学习班等方式来提高我国公民的计算机水平。

3.7 提高全体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考虑到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法意识还比较薄弱,政府和有关职能机构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对人民大众进行知识产权法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观念,避免给整个国家或个人、团体带来不必要损失,在此基础上,着手并加快网络用户对INTERNET信息资源的有效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8 尽快完善知识产权法

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在知识产权法中应尽快制定出台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做到有政策有法律可依据,才能使网络用户的研究成果和论著得到保护,从而调动我国网络用户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积极性。

3.9 尽快出台国家统一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易价格的政策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易价格的标准尚待统一规范化,只有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易价格的标准,才能使得国内的不同渠道的网络得以公平竞争,从而有效刺激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0 加强INTERNET网络使用的培训教育

通过培训教育,推广和普及INTERNET网络使用方法和技能。近两年来,有一些单位曾经办了INTERNET的培训班,这对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有些单位的办班要价太高,收费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仅是个人,甚至于许多的单位都无力承受昂贵的费用,只好望而却步。笔者建议这些单位应从为推动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的大局出发,多一点奉献。当然,办培训班也要有劳务等方面的收入,其收费价格要适度、合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能负担得起,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

参考文献

[1]陈通宝.朝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INTERNET.INTERNET世界,1996,1(1):1—5

[2]许榕生.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INTERNET世界,1996,1(1):6—8

[3]Kevin Kelly等.INTERNET奥秘.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4]曾民族.为21世纪的信息服务构筑新的技术模式.情报学报,1996,15(1):1—3

[5]张保明.INTERNET展望.INTERNET世界,1996,1(2):1—6

[6]许榕生.INTERNET与信息安全.INTERNET世界,1996,1(2):7—8

(袁勤俭合著)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