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边缘白族乡村的语言生活调查

城市边缘白族乡村的语言生活调查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化进程中白族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应保持相对聚居分布,促进白汉语言交流,注重保护和开发白语资源。在沙朗白族家庭内部,表4的调查数据显示,不管是白族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使用白语进行交际的仍是主流。

邓 瑶

[摘 要]通过对沙朗白族在语言习得、语言精通、语言选用和语言态度等方面的实地调查表明:白语是沙朗白族日常生活交际的主要用语,具有较强的活力;白汉双语竞争客观存在,但功能互补,关系和谐;较之成年人,青少年的母语能力稍有下降。现代化进程中白族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应保持相对聚居分布,促进白汉语言交流,注重保护和开发白语资源。

[关键词]白族;实地调查;语言生活;语言竞争;语言和谐

沙朗街道办事处即原来的沙朗白族乡,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位于昆明市西北部,距离昆明市中心16千米,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其居住民族以白族、汉族为主,还有苗、彝等其他少数民族。截至2009年底,沙朗办事处总人口19202人,其中白族8206人,占总人口的42.7%(见内部资料《昆明市五华区沙朗街道办事处概况》)。

2010年1月至5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结合的方式,对沙朗136名10~16岁白族青少年以及136名30~60岁白族成年人的语言生活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语言习得、语言精通、语言选用和语言态度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沙朗白族语言生活的特点,探索现代化进程中白、汉双语关系的发展变化及构建白族和谐语言生活的积极策略。本研究对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区中少数民族母语的保留和发展、双语关系和语言接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沙朗白族语言生活现状调查

(一)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调查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幼年最先学会说的语言

表2 现在会说的语言

注:问卷调查中此题可以多选。

第一语言的习得与家庭内部使用的语言是密切相关的。上面表1显示,白语在沙朗白族的第一语言习得中占有绝对优势,分别有97.06%的白族成人和94.12%的白族青少年在家中首先习得了白族话,其余的人习得的第一语言是外地汉语方言。在接受调查的136位白族青少年中,族内婚姻子女有107人,占总数的78.68%,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的第一语言都是白语;族际婚姻子女有29人,占总数的22.32%,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第一语言为白语的为21人,第一语言为外地汉语方言的为8人。在族际婚姻家庭中,第一语言习得为白语,一般是由于非白族的一方已经能够流利使用白语,其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白语;第一语言习得为外地汉语方言的,一般是孩子出生后到幼年习得语言期间,随母亲生活在外地,因此先会说外地汉语方言。与之相比,30岁以上的白族村民在家庭中第一习得白语的比例更高,只有4人首先习得本地汉语方言,主要也是由于父母的族际婚姻造成的。

调查还发现:沙朗白族都是白汉双语者,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其在日常生活中均能使用白语和本地汉语方言两种语言进行交际;他们一般在入学前就已经会说本地汉语方言,这主要是通过和已经上小学的小朋友玩耍、父母有意识地教汉语而习得的;以外地汉语方言为第一语言的少数白族已经不会说其第一语言,原因在于被现代交际环境所同化;所有被调查的青少年均会使用普通话,其普通话主要是通过看电视时模仿以及入学后习得的;有41名白族成年人表示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一般都能听懂。

(二)语言精通

从语言习得的调查中发现,沙朗白族一般都能说几种语言,但这几种语言说得并非同样流利。从表3可见,沙朗白族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最流利的语言是白语,少数人认为其最流利的语言是本地汉语方言。将表3和表1进行综合比较,可以发现沙朗白族的语言精通情况与母语的习得情况也并非完全对应。这说明,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以及个人语言价值取向的不同,日常交际中人们说得最流利的语言可能不是母语。

表3 日常交谈中自认为说得最流利的语言

续表3

(三)语言选择

当处于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交际对象时,沙朗白族会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我们主要调查了家庭内部和公共场合两种语境下的语言选用情况。在沙朗白族家庭内部,表4的调查数据显示,不管是白族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使用白语进行交际的仍是主流。在实地调查中,我们观察到,很多白族家庭一家三代都使用白语进行交谈,孙辈和祖辈能顺利用白语进行沟通,只是青少年说白语时词汇量相对减少了,常常借用汉语词汇,用白语的语调说出来。

表4 在家里交谈时最常说的语言

在公共场合中,下表5和表6的数据显示:沙朗白族主要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不管在村里或在外地(这里指沙朗乡以外的地方)和本民族同胞交谈时,白族人更愿意也更习惯使用白语;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白族青年使用母语的比例有所下降;和白族同乡交谈时使用白语的比例在本村高于在外地,证明受到外地语言交际环境的影响,白族选用白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和汉族同乡交谈时的语言,取决于对方是否会说白语,如果对方会说白语,就选用白语;和不会说白语的汉族或陌生人交谈时,都不使用白语。

表5 在村里交谈时最常说的语言

表6 在外地交谈时最常说的语言

在实地调查访谈中,我们观察到不管在家庭内部还是在公共场合,越来越多的白族人选择白、汉双语同时进行交际。有时面对相同的交际对象,由于交际话题不同,语言的选用也会不同。很多时候白语和汉语交叉渗透使用,在说白语时掺用汉语词汇,在说汉语时也会不时说几句白语。可见,双语混用现象非常普遍。

(四)语言态度

语言除了交流思想外,还有交流情感的功能。语言态度反映出人们的语言观。我们主要从对不同语言的情感认同和功能评价来观察沙朗白族的语言态度。表7和表8的数据显示,沙朗白族绝大多数人最喜欢的是白语,认为白语是白族的象征,白族人必须学白语。白族同胞见面开口说白语,相互会感到很亲切,白语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在“最重要的话”方面,他们大部分都认为汉语更为重要,青少年更倾向于普通话,而成年人更倾向于本地汉语方言。此外,沙朗白族绝大多数都认为在必须学习和使用白语的同时,也要学习和使用汉语,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会汉语,交际面就会非常狭窄,不能满足社会生存的需要。可见,沙朗白族对于白语、当地汉语、普通话均有较高的认同意识。

表7 对不同语言的情感认同

表8 对不同语言的功能评价

二、沙朗白族语言生活的特点

通过以上实地调查,我们认为沙朗白族的语言生活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白语是日常生活主要交际用语之一,具有较强的活力

目前,白语仍然是沙朗白族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际工具,绝大部分白族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白语。无论是村里村外,还是家庭内外,白族同胞之间主要使用白语交谈。沙朗距昆明市中心不远,周边地区都使用汉语西南官话。在汉语和汉文化长期、强烈的包围和冲击之下,白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母语,并且大都能熟练使用。可见,沙朗白语具有较强的活力。

在沙朗,白语不仅能完成日常交际,还具有维系感情、传承文化等社会功能。沙朗白族对自己的母语非常热爱,他们把说白语视作其民族的象征,把白语看作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他们坚信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生存价值和文化特色,并将长期稳定地使用下去。

(二)白、汉双语竞争客观存在,但功能互补,语言关系和谐

沙朗白族一般都是白、汉双语者,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绝大多数白族村民都普遍兼用白语和汉语。白语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汉语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生产劳动中的重要用语。戴庆厦指出,不同的语言共存于一个社会中,相互间普遍存在着相互竞争的语言关系。语言竞争是语言关系的产物,也是调整语言协调于社会需要的手段。[1]白语和汉语在沙朗白族的语言生活中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双语关系。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中,语言的选择取决于交际双方的实际需要。白语主要用于家庭内部、村寨中族内人群的日常交际;汉语则用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外出时的交际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语言生活中。在沙朗乡,这种互相竞争的语言长期共存,功能上各尽其职,在不同场合各自稳定地使用。这种和谐的双语关系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稳定地维持下去。

(三)较之成年人,青少年的母语能力稍有下降

沙朗白族青少年与成年人的语言生活状况大体上相同。在语言习得上,他们绝大多数都首先习得白语,并为白汉双语者。语言精通方面,大部分都自认为日常生活中白语说得最为流利。语言选择方面,在家里、村里或族内交际中,选择白语,在村外或族际交际中有时选择用汉语。语言态度上,大多数都最喜欢白语,同时认为汉语很重要,现代社会白族同胞应该至少掌握白语、汉语两种语言。

但是,与成年人相比,白族青少年母语能力下降、汉语能力(特别是普通话)提升的现象客观存在。这种现象有积极的意义,它反映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高度凝聚力和重要交际功能,也反映出沙朗白族青少年与外界接触不断增多、视野不断开阔的新景象。但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青少年母语能力的下降不利于民族语言资源的保存,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适当调整。

三、构建白族和谐语言生活的思考

(一)保持白族的相对聚居分布

元代时,沙朗就有白族聚居。[2]至今,白族相对聚居分布的情况总体没有改变。在沙朗街道办事处共有62个居民小组,其中18个是白族居民小组。这些白族居民小组内部人口几乎都是白族,多生活在靠山临水的坝区。汉族和其他民族多生活在山地,与白族的居住地相隔较远。改革开放以来,沙朗白族的族际婚姻情况有所增加,但大多是其他民族女子嫁到沙朗白族家庭中,很快就融入白族家庭生活,并自然习得白语。由于沙朗离昆明市区不远,一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使用汉语,但是回到村中还是使用白语。相对聚居的分布环境为白语的长期保留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使得白语有了较为单纯的交际环境。

(二)促进白、汉语言的交流合作

张日培认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核心是协调好不同语言及语言观之间的关系。从当下社会语言生活的态势来看,协调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于使各个不同语言各安其位、各尽其能,而且要努力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沟通”乃至“互动”。[3]沙朗共有1所民族中学、6所小学,沙朗民族中学在校学生968人,其中白族学生393人。这些学生在学校学习汉语书面语,学习汉语规范口语,并接受以普通话为载体的文化知识教育。汉语为沙朗白族的语言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这有利于现代社会中沙朗白族通过更多渠道来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有利于语言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与沙朗白族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一些汉族也学习白语,用白语和白族进行交流,这能得到白族同胞更高的认可,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同时也显现出白语的亲和力。

(三)注重白语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李宇明指出,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乃至经济资源,人们应该着力保护和开发这种资源。[4]沙朗白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故事、山歌、小调、花灯、农谚等多种口语形式传承丰富多彩的白族文化。故事如《沙朗龙王》《海妹与山哥》《狼口夺女》等;山歌是白族男女青年在山上劳动时对唱对答的调子,一般是七言四句式,唱中带说、说中有唱;小调有送礼调、探郎调、对对鸡、采花调、猜调等,每折都有固定的唱调;花灯有《打渔杀家》《双采花》《卖货郎》等传统剧目,也有《游春》《猜花》《两亲家》等新编剧目。沙朗白族乡共有11个文娱宣传队,各个宣传队结合时代发展,用白族小调唱出新事物、新时代,东村的白族青年文艺宣传队还把滇剧剧目改为十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节目,并在唱词中夹杂上白语,显得诙谐幽默、朴素大方,具有白族特色。[4]白语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注重保护和开发。

四、结 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白语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凸显。2008年,沙朗白族乡被正式授予“昆明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很多游客到沙朗白族农家休闲旅游度假。在沙朗,可以欣赏自然风光,泡温泉,还能体验白族民俗生活、了解白族历史文化。其中,对山歌、白族小调、乡村花灯演出,这些白族特有的口头文化,让人们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也为沙朗白族带来了经济效益。此外,白语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沙朗白族对自己民族身份具有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白语的使用不仅凝聚了白族同胞的民族情感,也成为互相认同的标志。这有利于白族社群内部的团结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5-10.

[2]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张日培.治理理论视角下的语言规划——对“和谐语言生活”建设中政府作为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9(3):55-64.

[4]李宇明.当今人类三大语言话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7):27-32.

原载《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第33卷第1期

【注释】

[1]作者简介:邓瑶,女,湖南醴陵人,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昆明学院重点课题项目资助(2009R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