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大城市边缘区的半城市化现象

试论大城市边缘区的半城市化现象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在总结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半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化对半城市化现象的影响,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内涵的有效途径。2001年以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见图1)。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市东部次区域一些初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虽尚不十分成熟,但推动了区域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等等。

试论大城市边缘区的半城市化现象

于兰军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砚芬

一、引言

半城市化现象是全球化影响下的产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国内学者对半城市化现象的研究认为半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用地混杂交错、建设用地布局破碎、产业和人口分布散乱、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等。

吴江市东部次区域总面积256km2,东邻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南接中国私营经济最活跃的浙江,是江苏与浙、沪交汇的“金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非农化程序很高,但在行政、土地、人口等方面的管理,仍然沿袭原有的农村体制和管理模式,从而导致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形成突出的半城市化现象。本文在总结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半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化对半城市化现象的影响,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二、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半城市化现象的特征分析

(一)经济特征

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16.67∶42.62∶40.62演变为2003年的8.33∶57.53∶34.14非农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域内工业多布局在公路两侧,集聚程度低。可见,产业非农化程度高、集聚程度低是其主要的经济特征。

(二)社会特征

半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口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

一方面,外来人口比例高、人口结构比较复杂。2001年以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见图1)。

img31

图1 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外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以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内的公共交通为例,到目前为止,仅在芦墟镇内开通了1路、2路公交车,黎里镇内则没有公交线路,两镇之间交通极为不便。

(三)空间特征

主要表现为城乡用地混杂交错、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大量的城镇非农用地与农业用地相互交错,形成“城—乡—城”的分布格局(图2)。

img32

图2 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建

三、半城市化发展的工业化影响分析

(一)工业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非农化程度的提高(图3)。

(二)工业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工业化尚处于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企业大部分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对用工的需求使得农村人口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见图4),增加了非农业人口的数量。

img33

图3 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变化

img34

图4 农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图

四、发展产业集群对改善半城市化的作用

(一)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农村人口的转移和集聚

产业集群是具有网络关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的地理集中,企业间分工协作、共同发展,并刺激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为区域劳动力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就业岗位

(二)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

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得同一产业的企业及不同产业的相关企业在地理上集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三)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将会为更多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不断上升的服务业比重,将为区域城市质量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发展产业集群,引导和鼓励企业向特定地域集中,可以在基础设施上共享,降低成本。

(五)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发展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各企业就可以在互惠互利的环境下,通过协作来共同治理环境污染,从而大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总结了吴江市东部次区域半城市化现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工业化对它的主要影响,认为要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提高区域工业化的质量和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市东部次区域一些初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虽尚不十分成熟,但推动了区域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等等。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内涵、改善区域半城市化现状的有效途径,这将会为我国东部其他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