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文化形象说

城市文化形象说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城市文化形象,自是指眼可见的外在之物。但通过此外在的形象,往往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素质。百年之间,上海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远东第一大城市,成为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充满光彩的城市,它的文化之盛,全国城市也无能与比。书店之盛,昔日上海不但傲视全国,亦足以与世界上著名文化城市比美。至于文化遗址之破坏,实属惊人。

所谓城市文化形象,自是指眼可见的外在之物。但通过此外在的形象,往往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素质。我常以为,旅游者新到一个城市,走马观花,要知这个城市的文化素质,除了一览市容修整如何,另有三者可备参考:一是书店多少和新书面貌,二是博物馆建筑及其展品优劣,三是文化遗址的保存与维护如何。

准此而论,东京以其神田区的林立书店及书籍之富而自豪,纽约人以曼哈顿博物馆的雄伟和藏品之丰且佳傲然自视,墨尔本博物馆的建筑奇特和富于个性,差可抵销掉当地人对于悉尼海上歌剧院的妒嫉。至于许多国家对于文化遗址的保存与维护之佳,只能使我们这个历史久远而不重视自己历史的古国愧煞。

上海建县不过七百年,除了今上海市所属松江县建于唐天宝十年、嘉定县(现改制为区)建于南宋嘉定十年,可谓历史短浅,然以其襟江带海之利,以港兴商,以商兴市,到了清嘉庆年间,被誉为“江海通津,东南都会”,尽管如此,上海的大发展大变化,则在一八四三年开埠之后。百年之间,上海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远东第一大城市,成为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充满光彩的城市,它的文化之盛,全国城市也无能与比。上海诚然不足以夸古,但足以傲今。

昔日上海,分割成三界两方,三界者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两方自是中外各别,以此,上海市政各自为之,乃成整体无序,然亦各自成章,市容之壮,依然令外来人目瞪口呆,外滩景色是全上海的骄傲。书店之盛,昔日上海不但傲视全国,亦足以与世界上著名文化城市比美。上海是西方文化输入的窗口,中西文化在这里首先碰撞,进而汇融,上海向全国传播新文化,也保存了旧文化。出版业是达成此举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福州路,俗称四马路,书店集中在这条马路上,尽管比邻而居的是著名的“长三”堂子(高等妓院)会乐里,寻花问柳之士出入于此,人们还是把福州路叫做文化街。读书人不到福州路看书,不可想像。说文化遗址,上海难以夸古,但是,近代著名的文化古迹比比皆是,且大体保存完好,其时并没有文物保护法,但没有人去破坏它。浏览这些文化遗址,便可略知上海近代史梗概。唯一令人遗憾的,旧上海没有一个像样的博物馆。三十年代,上海实施大上海都市建设计划,在江湾新市区大兴土木,规模初具,因抗日战争而终止。其中有个博物馆,建成而未用,至今还能见其宏规。

一九四九年之后,上海市容多年无变化且日趋破烂。福州路只留下个文化街的空名,资质无存。有个很好的博物馆,以收藏青铜器、陶瓷和明清字画著名,尤以青铜器为精。可惜馆址是杜月笙留下的中汇银行,不堪为用。至于文化遗址之破坏,实属惊人。我们有文物保护法,而文物不得保护,对照从前无法而文物得以幸存,我不免想到清末民初著名记者及政论家黄远庸对比他在清末与民初对新闻自由所身受而发的感慨,他认为他在清末享受到“不法律之自由”,民国后则反感受不到“有法律之自由”,在文物保护上,似有类似。

以上所说,有识之士已注意到了。此后如何,尚待实践。

一九九四年三月八日

(原载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七日《香港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