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逆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化

逆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化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1 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化从字面上理解,城市化是指转变为城市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模糊了郊区化和大都市区化的关系。就这一意义而言,郊区化与大都市区化进而城市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甚至可以说是大都市区化的一种特定形式。

1.3.1 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化

从字面上理解,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转变为城市的过程。普遍的观点是,城市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的相对集中(即相对城市增长)。[42]作为最普遍应用的一个人口过程,城市化表现为城镇和城市借以增加它们在空间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日益增加,并且较大城市集聚体的人口也不断集中。人口迁移是城市化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结构变革密切相关。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城市才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焦点。从这意义上说,城市化是工业化和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从地域角度来看,所谓大都市区化是指以大城市为轴心横向扩展,从而使其市区和郊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43]与较为宽泛的城市化概念相比,大都市区化更准确地概况了大都市区在城市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突出了城市化在地域上的整体特征,便于认清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或高级阶段的必然现象,不能混同于传统的城市化,更不宜仅局限于郊区化的探讨。在大都市区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一直存在,而且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不同于传统行政区划的新的地域组织形式。

与城市化、大都市区化相联系,还存在一个“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的概念,也就是人口从大城市居住区向外离心扩散的过程。[44]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逆城市化”这一现象在特定历史时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大城市膨胀的推力和小城镇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至于说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那就难以定论了。“逆城市化”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者布莱恩·J.L.贝里针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大城市发展趋缓的现象提出的。[45]该提法问世之后,很快在美国得到广泛流传,在中国也很有市场。[46]“逆城市化”观点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强调郊区化的发展,也就是把郊区化看成是城市化的一股“反叛”逆流。这实际上是模糊了郊区化和大都市区化的关系。美国的经验表明,郊区的优先发展现象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而非其他地区。就这一意义而言,郊区化与大都市区化进而城市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甚至可以说是大都市区化的一种特定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