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交网站的特征

社交网站的特征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所以BBS的流行已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逐渐成为网站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体现。教师借助微信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以发布学习内容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还可以设计主题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相类似地,通过微信朋友圈可以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开展教师之间的培训。

一、社交网站的发展

社交网站源于社会网络服务(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缩写:SNS),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服务等。目前知名的社交网站有Facebook、新浪微博、人人网、百度空间、众众网、开心网、豆瓣、百合网、QQ空间、知乎、51游戏社区等。

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问题,至今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利用电子邮件,用户可以收发其他用户的邮件,也可以利用邮件进行群发、抄送、密送、转发、回复等,邮件的内容可以以文本的形式,也可以以附件文件的形式进行发送。人们通过邮件开展非面对面的、非实时的交流与通信。在网络应用的初始,人们主要以电子邮件来通信,由于电子邮件的及时性和低成本(几乎是零成本),使得书信邮件的使用率大大缩减,目前电子邮件仍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

利用电子邮件可以实现两个用户之间的异步交流,却不能进行多用户、实时地进行交流,论坛弥补了电子邮件的缺陷。论坛亦称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英文缩写BBS)系统,是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拨号或者Internet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与其他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BBS的主要操作是发布信息(发新帖)、查看信息、回复信息(回帖、跟帖)、删除和修改信息等。BBS的出现,几乎渗透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了解的专题性论坛,而各类网站,综合性门户网站或者功能性专题网站也都青睐于开设自己的论坛,以促进网友之间的交流,增加互动性和丰富网站的内容。所以BBS的流行已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逐渐成为网站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体现。2006年7月CNNIC发布的统计表明,43.2%的中国网民经常使用论坛/BBS/讨论组,论坛社区应用首次超过即时通讯IM,成为仅次于收发E-mail的互联网基本应用。论坛/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把电子邮件中的“群发”和“转发”常态化,并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

论坛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法。查阅文献可知,从登录BBS的角度,可以将BBS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远程登录方式,用户需要有Telnet客户端软件。另一种是万维网方式,它的使用方法如同浏览网页一样,使用浏览器就能加入BBS活动。从内容专业性角度,可分为综合类论坛和专题类论坛。综合类论坛包含的信息面很广而丰富,具有足够的人气和凝聚力。专题类论坛的内容相对专一,能够吸引有共同爱好的网友参加讨论,对教学科研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从满足版块、发帖、回帖的要素角度,国内BBS大致分为论坛平台(如:百度贴吧)、通用论坛程序(如:Discuz!/phpwind)、独立论坛社区(如:猫扑/天涯)三种。从论坛的功能性角度,主要有两种:教学型论坛和地方性论坛。教学型论坛通常如同一些教学类的博客,或者是教学网站,重点在于对一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的行业,这样的论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论坛里浏览帖子,发布帖子,能迅速地与很多人在网上进行技术性的沟通和学习。地方性论坛是娱乐性与互动性最强的论坛之一。不论是大型论坛中的地方站,还是专业的地方论坛,都有很热烈的网民响应,比如百度、长春贴吧、北京贴吧或者是清华大学论坛、运城论坛、长沙之家论坛等,地方性论坛能够更大距离地拉近人与人的沟通,另外,地方性论坛对其中的网民有一定的局域限制,论坛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来自于相同的地方,所以常常受到网民的欢迎。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的,通过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同时支持群聊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技术。微信所具有的高效率信息传输速度、多样化传播内容,推动了人与人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的创新,使人们不再局限于网络条件下的PC、电话、博客、QQ、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其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时空局限,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或Wifi在用户群间传播信息,使用户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交流与沟通。微信的特色功能有: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最高10人);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LBS功能);多平台,支持iPhone、Android、S60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省流量,图片、语音和视频优化,1MB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约1分钟视频信息,后台运行只消耗约2.4KB/小时。

鉴于微信的上述功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可以成为学习的便捷工具,微信的点对点、点对面相结合的传播形式,用户可以利用微信有选择地与好友进行点对点沟通,也可以使用微信的群聊功能与好友们进行点对面的交流。教师借助微信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以发布学习内容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还可以设计主题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主题的学习,并对主题学习结果进行总结。相类似地,通过微信朋友圈可以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开展教师之间的培训。[1]

以百度贴吧为例,它是全球最大的BBS平台,每天数亿的访问量,从诞生至今一直都在增长。论坛的分类有娱乐明星、爱综艺、追剧狂、看电影、体育、小说、生活家、闲趣、游戏、动漫宅、高校、地区、人文自然等。如图5-1所示为百度贴吧中的“小说”类论坛的截图,可以选择小说和贴吧的类型,与爱好相同者探讨交流共同的话题。用户通过注册可以进入到任一个感兴趣的贴吧,与任何一个吧内的用户进行发帖和回帖交流。百度贴吧内容的宽泛性,没有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地理区域、专业职位等的区别,所以受到网民的欢迎。

图5-1 百度贴吧界面

“K12教育论坛”贴吧[2]是专业性较强的一个论坛,如图5-2所示。它分为网络学习专区、论坛管理区、教育讨论区、学科交流区、其他交流区和K12产品与服务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几个分支,如学科交流区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品政和信息技术9个学科。

图5-2 K12教育论坛贴吧

以信息技术论坛为例,如图5-3所示。贴吧中显示了群聊记录、求助求解、资源资料等八个栏目,显示了参与讨论的用户名,以及该用户发帖的主题内容、回复数和浏览数,发帖的日期与时间,管理员账户名等信息。开展主题式探讨与交流,对于教学与科研是有很大作用的。

图5-3 信息技术论坛界面

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信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IM就像是电子邮件和BBS的升级版本,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即时通讯软件最具代表性的软件是腾讯的QQ和微软的MSN Messenger,据艾瑞咨询2005年对即时通信市场的调查统计,[3]QQ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8.8%,MSN为13%,网易泡泡为1.6%,淘宝旺旺为2.1%,雅虎通为0.7%,其他即时通信软件占3.1%。他们都可以实时交谈和互传信息,可以文字聊天、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可以“一对一”聊天,也可以群组聊天。可以展开数据交换、网络会议、电子邮件、远程协助的功能。QQ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一款聊天工具,支持文字聊天、语音通话、视频电话、点对点(在线/离线)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移动通讯终端相连。用户可以使用QQ方便、实用、高效地和朋友联系,而所有这些功能都是免费的。如图5-4所示为QQ空间中某用户发布的内容,在此空间可以进行非实时的内容交流,开展群内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即时通信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整合多种业务、扩张移动平台、渗透企业用户、融入收费内容的发展趋势。

博客(Blog)是另一种信息发布的方式,也叫网络日志。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更新的时间排列的,最新的帖子排在最前面。Blog的内容,可以是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小到一日三餐,大到国家大事,也可以是某一主题在某一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内容。Blog的内容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不仅仅是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

图5-4 QQ个人空间部分界面

最早的博客是作为网络“过滤器”的作用出现的,即挑选一些特别的网站,并作简单的介绍,主要是一批IT技术迷、网站设计者和新闻爱好者,不自觉、无理论体系的个人自发行为,主要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作为公众交流信息、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博客的交互属性逐渐被替代,到2006年,作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模式,博客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博客超越了E-mail、BBS和IM,成为人们之间更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Twitter就是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典型应用,用户可以经由SMS、即时通信、电邮、Twitter网站或Twitter客户端软件(如Twitterrific)输入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2010年,我国微博应用猛增,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高校教育平台也随之建立,如腾讯微博校园上的高校新闻哥微博体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2012年1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2014年上半年的“马航事件”和2014年下半年的“冰桶挑战”凸显了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快速的传播速度、深远的传播范围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微博的兴起,使得用户从计算机应用转移到手机应用,博客的应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社交网站的应用调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与分析了我国互联网近一年来的发展状况。有关社交网站的分析,现总结以下几点:

1.2014年,我国网民在家里、网吧、工作单位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与2013年基本持平,在学校通过电脑上网比例略有增长,在公共场所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长3.4个百分点。在家里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城镇网民中,家庭WiFi的普及情况已达到很高水平,比例为81.1%。家庭WiFi的使用对家庭成员上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推动城市互联网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这为开展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即时通信、网上论坛/BBS和(微)博客的应用仍然热度不减。如表5-1所示为基于电脑和基于手机的应用分析。

表5-1 2013—2014年网络应用比较

续 表

2014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即时通信作为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其使用率在高使用率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微博、电子邮件等其他交流沟通类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博客社交性退化。

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继续上升,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比2013年底增长了5561万,年增长率为10.4%,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0.6%,较2013年底增长了4.4个百分点,使用率位居第一。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的特点,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

电子邮件作为第二大应用,从表中可知其使用率呈下降趋势。截至2014年12月,电子邮件的网民使用率从2013年的42%降到38.8%,下降了3.2个百分点,手机电子邮件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发送的主题内容或是附件文件,在即时通信软件中都可以实现,而且比电子邮件更方便,更及时。

微博与博客的应用呈现波动状态,手机微博明显减少,由2013年的19 645万人降到2014年的17 083万人,使用率下降了8.6个百分点;而博客有所提升,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2126万人。究其原因,第一,由于网民的碎片化时间逐渐为移动端阅读所占据,大量的用户体验较优的新闻APP,这是造成手机微博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二,微博中的商业性操作,如私信推广、强迫性的广告推送,以及同质化的大号推广营销等影响了微博用户的使用。第三,相对于微博空间,博客在专业化、专一性、可用性、价值性等方面的优势,是微博无法比的。

论坛/BBS使用率如同即时通信一样,仍然呈上升态势。2014年比2013年用户规模数增加了862万人,增长了0.4%,手机论坛/BBS则由2013年的5535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5 871万人,网民使用率增长了2.5个百分点。随着网络社区的形式多种多样,搜索引擎网站开通的贴吧和空间,电子商务网站开通的论坛,个人空间,各种不同人群定位的专业论坛等等,都是网络论坛发展的形式。

3.网络分享。互联网降低了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也营造了互惠分享的网络空间。《报告》中显示,2014年,有60%的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的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其中非常愿意的占13.0%,比较愿意的占47.0%。借助网络空间,网民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互惠分享,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创造了新的价值。调查显示,10~29岁的年轻人相对于其他群体更乐于在互联网上分享。

4.网络评论。网络空间给广大网民提供了平等表达自己意见的“新公共领域”。调查显示,有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其中非常喜欢的占6.7%,比较喜欢的占37.1%。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网络空间“新公共领域”的特征有助于成为社会冲突的“安全阀”,良好、通畅的对话空间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倡导、引导网络参政议政,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通道评论时事、反映民生、建言献策,网络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网络社交的演进历史来看,它一直在遵循“低成本替代”原则。网络社交一直在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或者说是降低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与此同时,网络社交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丰富的手段和工具,替代传统社交来满足人类的交流需求,社交网络已经扩展成一个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现在网络社交更是将其范围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借助手机的普遍性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利用各种交友、即时通讯、邮件收发器等软件,使手机成为新的社交网络的载体。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日益普及和成熟,基于云计算技术台的社交将成为更加方便、范围更加广泛的交友方式。[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