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历程

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历程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美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综艺节目形态最早出现于美国,但是随着当地受众性质的变化,这类电视节目形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如今,综艺节目在亚洲依然是一类受到欢迎的主流电视节目形态。

1.美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综艺节目形态最早出现于美国,但是随着当地受众性质的变化,这类电视节目形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这类节目形态后来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其他新的节目模式,或是与别的电视节目形态融合而并存。以下是对美国电视综艺节目兴起、兴盛、衰弱和转型四个阶段的介绍。

(1)兴起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电视业者就曾经尝试开创综艺节目模式,但由于电视的经费、技术及节目的质量都没有保障,当时并没有条件开办固定的综艺娱乐节目。1948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聚集了众多娱乐和艺术界的明星,将他们的表演引入电视,并将镜头场景进行组合、加入解说,使得美国史上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综艺节目《德克萨科明星剧场》和《小城大腕》得以诞生。这两档节目在当时被评论家认为是“电视的一大突破”,因为它们不仅为电视综艺节目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而且还带动了电视节目形态中娱乐性质的发展,为电视的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7]

(2)兴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美国电视史上电视综艺节目出现最频繁的一个时期,当时综艺节目几乎成了演员和歌手走红的一大渠道。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其实更多是让明星到电视上表演或进行游戏的一种电视节目模式。然而,这类节目的蓬勃发展历时非常短暂,仅仅发展了几年。到60年代末,美国电视综艺节目走到了最高峰。

(3)衰弱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1970年以后,美国电视综艺节目开始没落。由于这类节目对于广告商来说并无太大价值,再加上电视受众渐渐对该节目类型产生厌倦感,许多新的综艺节目在开播不久便被撤下,剩下的只是一些较经典的综艺节目。

(4)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电视综艺节目在美国电视频道中已经非常罕见,存活下来的节目并不多。随着重要性的减低,这类节目后来从黄金时段被移植到夜间。令人意外的是,在播出时段被调整之后,综艺节目反而获得了更多受众的关注。借助这难得的优势,综艺节目的形式开始有所改变,在明星的表演之余加入了谈话性质,形成了如今美国著名的晚间脱口秀

除此之外,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借鉴了80年代日本的真人节目,于1990年推出了《美国家庭滑稽录像》,引起了一阵真人电视的热潮。随后,各种各样的真人节目和真人电视纷纷出现,一直到2000年CBS开播了真人秀节目《幸存者》以后,电视综艺节目从此被真人秀节目和谈话节目所取代,不再主宰美国电视娱乐节目。这一时期,在日本闯关节目的影响下,美国G4电视台制作了《忍者战士》——一档根据日本《极限体能王》所制作的体能闯关竞赛综艺节目。2008年,美国广播公司(ABC)也尝试模仿日本的闯关竞赛综艺节目,制作了《谁比我糗》,节目中结合了“美国角斗士”和老式的“争分夺秒”比赛形式,让挑战者们穿着稀奇古怪的“装备”努力越过一道道障碍

随着真人秀渐渐取代综艺节目成为美国电视的主流娱乐节目,综艺节目形态在传入亚洲尤其是日本、韩国、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国以后,在亚洲落地生根,受到东方人的热爱,并得到蓬勃发展。如今,综艺节目在亚洲依然是一类受到欢迎的主流电视节目形态。

2.日韩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日本和韩国目前是领先亚洲综艺节目创新的两大国,日本是在亚洲地区最早制作综艺节目的国家,是开创恶搞节目等夸张式综艺节目的国家;而韩国虽然起步较晚,却制作了多档极具创新的综艺节目,在亚洲地区广受欢迎。

(1)日本综艺节目。

日本是掀起亚洲综艺节目的先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就产生了大量电视游戏类节目,《搞笑三人组》、《55号节目》和《八点大集合》等都是代表性节目,节目均以艺人和主持人玩游戏、搞怪取乐观众而获得不菲收视率。

七八十年代,《搞笑正在播映》、《何不笑一笑》和《超级变变变》等大型游戏节目更具规模,节目中的游戏益智和表演夸张元素都充满了创意。这些节目后来还大量被台湾和香港地区引进。80年代日本东京电视台TBS的一档名为《与卡托先生和垦地先生的娱乐电视》的恶搞综艺节目也被美国引进,制作成了《美国家庭滑稽录像》。恶搞节目造就了后来所谓的真人电视,也可以说它是真人秀节目的前身。

90年代,除了像TBS的《东京友好乐园》这类室内综艺节目外,《电视冠军》和《极限体能王》等室外闯关竞赛类游戏综艺节目也纷纷开播。而2005年开播的《热血家族大挑战》在两年后也被韩国SBS电视台引进。2009年,天津卫视也引进了该节目模式,制作了《快乐家游战》。

21世纪的今天,日本综艺节目除了开播已久的《超级变变变》和《极限体能王》节目作为年度盛事之外,所制作的综艺节目依然包罗万象,例如富士电视台的《爆笑红剧场》、《异能界超常识王决定战》、《Quiz Hexagon 2》和TBS的《前往世界尽头的Q》等。日本综艺节目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把艺人、平民、文化和生活资讯等元素完美地与搞笑娱乐元素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于英国出现的“资讯娱乐”(Infotainment)一词可以贴切地形容日本综艺节目,这个词是当时用来形容一群科学家在一场研讨会上用娱乐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研究报告的方式,如今更多的词典都会把“资讯娱乐”称为电视媒体中以娱乐的方式来呈现资讯的节目。在日本,综艺节目都是家庭式的娱乐盛宴,例如每一届的《极限体能王》都会引来日本全国人民的期待,无论男女老少,甚至外国观众,这档节目就如世界杯似的引起大家的狂欢。美国不但引进了《极限体能王》,还制作了美国版的《忍者战士》,每年通过节目选取参赛者代表美国到日本的《极限体能王》参赛。

(2)韩国综艺节目。

韩国综艺节目的盛行得益于韩国政府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当时,韩国政府以“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20世纪是以经济,到21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理念,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基本国策,先后制定了几十部政策法规,除了给予文化产业人才免除兵役义务等特权以外,还专门培养能生产先进理念和产品的人才,并为文化产业提供法律保障。除此之外,韩国政府也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门资金扶持,还协助参与策划宣传。这一改革为韩国电视传媒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行政便利条件。

随后,韩国三大电视台——韩国广播电视台(KBS)、汉城广播电视台(SBS)和文化广播电视台(MBC)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综艺节目,改变节目编排,并开发了新的娱乐节目黄金时段。SBS所打造的《星期天真好》综艺时段中播出的众多综艺节目后来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盛行全亚洲。韩国综艺节目最为经典的两部莫过于SBS的《XMAN》和MBC的《情书》,两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开播。这两档节目获得成功以后,KBS、SBS和MBC制作综艺节目的竞争逐渐激烈。KBS开设了KBS2作为该台单独的综艺娱乐频道,KBS2主要播放综艺娱乐节目,先后播放了《Star Golden Bell》和《两天一夜》等综艺节目;MBC的《黄金渔场》、《来玩吧》、《无限挑战》和《我们结婚了》等都是以其高收视率大放异彩的几档综艺节目;SBS在开设《星期天真好》的综艺时段后,播出了多档优秀的综艺节目,其中《Star King》、《人体体验队》、《Change》、《家族诞生》、《强心脏》和《Running Man》等都是王牌节目。2008年,SBS创立了年度SBS演艺大奖来表彰每年优秀的综艺节目和参与人员,所设置的奖项包括最佳MC(韩国电视把综艺主持人统称为MC)奖、演艺大奖、最佳节目奖和最佳团队奖等多个奖项。

虽然只有短短十年多的历史,韩国综艺节目却在中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广受欢迎。

3.中国港台地区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综艺节目最早是从香港和台湾地区兴盛的,而港台两地的综艺节目一直都受到日本综艺节目的影响。台湾的JET综合台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专门收购日本电视节目的电视频道之一。港台地区的综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大量被东南亚地区华人电视台收购并播出,成为东南亚地区综艺节目的模范。

(1)台湾综艺节目。

台湾最早出现的综艺节目为台湾电视台于1962年开播的《群星会》,该节目以现场歌唱的形式为主。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电视节目只有新闻、教育和歌唱类节目,因此,《群星会》是当时娱乐性最高的节目。在这类以歌唱为娱乐主题的节目的带领下,电视台纷纷开始花大手笔开创各种以娱乐为主的表现型节目,融入各种创新元素,其中包括华丽的背景布置、内外景拍摄的融合等,例如白嘉莉主持的《银河璇宫》、崔苔菁主持的《翠笛银筝》以及《阳光绿野摄影棚》等。这些豪华型综艺节目以歌舞、访问、短剧、魔术等各种表演为主,台湾综合型综艺节目从此萌芽。早期的代表节目包括《飞燕迎春》、《综艺一百》、《周末派》、《双星报喜》和《就在今夜》等,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超级星期天》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播放了十几年依然在不断转型中继续播映。21世纪以来,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影响,台湾更是推出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包括《周日八点档》、《综艺大哥大》、《综艺旗舰》、《天才冲冲冲》和《王牌大明星》等节目。台湾综艺节目打造了多位著名主持人,如张飞、胡瓜、吴宗宪、张小燕、黄子佼、庾澄庆、柳翰雅和侯佩岑等,如今许多综艺节目都以主持人为主打来宣传节目。

以《康熙来了》为例,它是台湾目前当红的谈话类综艺节目,“康熙”二字分别取自两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个字:蔡康永和徐熙娣。节目邀请台湾当红的明星来到节目现场,通过访谈让人们了解艺人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多才多艺的小S加上知识渊博的蔡康永,一庄一谐,话题几无禁忌,不时穿插搞怪元素,使得节目现场爆笑不断[8]

(2)香港综艺节目。

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TVB移植了澳洲《今夜墨尔本》节目的模式,融合香港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制作了《欢乐今宵》。该节目从1967年播放至1994年(1997年无线再次播映,但数月后结束),并于1971年由黑白改用彩色播映,成为全香港第一个以彩色制作的电视节目,共播映了6 613次,曾经被誉为全世界最长寿的综艺节目。节目历时27年,以歌唱、舞蹈、话剧、游戏为主要内容,在棚内录制,设有现场观众,每一期节目邀请艺人作为嘉宾,成为节目内容的主要对象。2007年,TVB四十周年台庆间,特别推出《再会欢乐今宵》,向昔日的经典综艺节目《欢乐今宵》致敬。

1995年,无线电视参照了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多个综合性综艺节目,例如日本的《超级变变变》和台湾地区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并把所有可参考的东西融会贯通,加入了香港特色,开创了由曾志伟主持的《奖门人》系列大型综艺节目。从1995年12月20日开播以来,该系列总共经历了7次改版。《奖门人》系列是继《欢乐今宵》后TVB播映的最长寿的综艺节目之一,节目受到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观众的热爱,可谓是TVB综艺中的重头戏。2000年以后,香港纷纷推出多个类似的综艺节目,例如《荃加福禄寿》、《美女厨房》和《千奇百趣香港地》等。香港综艺节目以大量搞笑元素作为卖点,利用夸张的舞台效果、主持方式和打扮,凸显了无厘头式的娱乐,让观众无拘无束地开怀大笑。

4.中国内地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大量地参照了港台地区和日韩的综艺节目,例如热播的《快乐大本营》就是模仿香港的《综艺60分》而创立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苦苦探索。一方面,受到其他类型节目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遭受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在艰难中寻求突破。我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历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1)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可称为中国电视的“宣教”时代,这一时期的电视内容更像是“宣传品”[9]。60年代,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曾办过三次《笑的晚会》。但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些极具娱乐性的节目没有得以持续。直至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娱乐节目才开始受到关注。一般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综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在我国内地出现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综艺节目被当作舞台表演的电视版本,以传统的音乐、舞蹈、相声、小品等为节目的主要内容元素,明星表演、观众观看是节目一般采用的形式。虽然有时也会有主持人与观众进行互动的环节,但是观众基本上还是以“看客”或“他者”[10]的身份出现。电视屏幕竖起一道屏障,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电视上的这个舞台是无法逾越的,甚至是难以接近的。专业演员和明星是节目主角,他们的表演构成了节目的主体,主持人通过语言将一些节目串联起来,这让部分演员和主持人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而观众只能坐在电视机前“默默”地观看。

总体而言,春节联欢晚会和各种文艺晚会在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中占有统治地位,节目偏重于艺术诉求。虽然节目缺少互动性、模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程度高,但由于当时可供人们选择的节目范围小,电视业远不如现在发达,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少,因此,此类节目往往能够拥有庞大的受众群。如1990年3月14日开播的《综艺大观》,每周一期,现场直播,节目短小精悍,编排新颖,开播后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在这一阶段推出了一些分类相对明晰的节目,并在节目结构和编排上寻求创新,但影响力有限。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娱乐的要求也逐步增强,传统的将舞台表演搬上电视的做法已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此外,部分观众也开始对以晚会为主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单向传播模式表现出排斥倾向。在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电视综艺节目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探索。

1997年7月11日,《快乐大本营》在湖南卫视开播。在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下,这档模仿港台节目制作的综艺节目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特色。节目以娱乐休闲为主导,设有多个游戏环节,引领了游戏娱乐的综艺风潮。

与初期的综艺节目不同,以游戏为主的综艺节目特别注重节目的参与性。观众从“看客”和“他者”的身份转变为参与者,现场观众可以直接参与游戏,场外观众也可以通过电话热线与场内进行互动交流。广泛的参与性和精彩刺激的游戏再一次点燃了观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情。各地纷纷推出游戏类综艺节目,收视反应极佳,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江苏卫视的《非常周末》(1998)、福建东南台的《开心100》(1998)、北京有线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1999)等。此外,在这一阶段,《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婚恋节目也开始涌现于荧屏。

游戏类综艺节目的勃兴体现了人们对娱乐的诉求。节目的宣教色彩极大淡化,对艺术的诉求几乎完全被排斥在外。电视舞台不再是只可远观的对象,明星不再是节目的主角,普通观众在观赏节目之外,还能够体验参与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打破了精英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观众通过游戏成为参与者,明星通过游戏被平民化,主持人通过节目而明星化,这些角色身份的转变体现出游戏类综艺节目的特色,即广泛的参与、平等的交流和“去政治化”的纯粹娱乐。

但是,游戏类综艺节目在兴盛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其一,这些节目多克隆自港台地区或国外的节目。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这不失为一种突出重围的方法。但同时,一味克隆也使得节目缺少自主创新,发展前景堪忧。其二,各地一哄而上的做法无疑恶化了同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加剧了竞争。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生存寿命缩短。其三,过分强调娱乐性,追求商业利益,也让游戏类综艺节目受到诸多指责。

当游戏类娱乐节目为学界和观众所诟病的时候,另一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开始崭露头角——互动式益智类综艺节目。在此类综艺节目中,知识竞答取代游戏竞技成为节目的核心。中央电视台于1998年推出的《幸运52》和2000年推出的《开心辞典》是这一类综艺节目的典型。这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998年开播的引自英国原版节目《Go Bingo》的《幸运52》有机地将游戏与知识普及融为一体,知识性、游戏性与竞赛性并重,获胜选手还将获得丰厚的奖品,充分调动了场内外观众的参与热情。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幸运52》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幸运52》的成功也为“克隆”节目的再创造提供了借鉴,即通过合理的本土化改造使其具有竞争力,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特色。除此之外,《三星智力快车》、《财富大考场》等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益智类综艺节目。

在益智类综艺节目中,普通人是节目的主角,节目中不仅有知识竞答,还囊括多种内容元素,如游戏、博彩等。益智类综艺节目弥补了游戏类综艺节目在娱乐之外的不足,使综艺节目从纯粹的娱乐中摆脱出来。通过电视综艺节目的平台,电视媒体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3)转型阶段(21世纪初期)。

2000年以后,“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标志着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进入又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真人秀”元素的兴盛上,更体现在多种内容元素的融合和节目营销模式的转变上。在这一阶段,平民是节目的参与者,还可以通过参与节目成为明星。这与初期依靠明星表演的综艺节目有了极大的不同。节目通过明星打响知名度,进行宣传。同时,节目也在通过自身的品牌运作打造自己的明星。尤其是选秀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

国内的选秀节目一方面借鉴了国外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与整合。它集中了表演、游戏、益智、竞技等多种元素,迅速成为我国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节目类型。另外,诸如《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在播映方式上也有所创新,突破了传统的日播、周播的形式,采取了季播的方式。这虽然不是国内综艺节目的首创,但是对国内综艺节目而言仍是一次大胆且有益的探索。自2005年以来,真人秀节目突飞猛进,迅速发展,如今已独立发展成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模式。关于真人秀节目的深入内容请参见“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创新”一章。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经历了从“明星+表演”的电视综艺节目阶段,到“明星+游戏+平民有限参与”的电视游戏节目阶段,再到“观众+游戏+巨奖”的电视益智节目阶段,一直到方兴未艾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阶段,观众的角色从“被动欣赏—有限参与—深度参与—主动参与并担当评判”,逐渐将普通人推上荧幕,明星则退居二线[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