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的特征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具有开放生态链、创新驱动、重塑结构、跨界融合、连接一切五个主要特征,下面详细阐述。对于“互联网+”,生态链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而生态链本身首先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省略掉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把孤立自主的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驱动人性化的市场,让创业者更有机会实现价值。

想要从各个方面深入透彻地了解“互联网+”,不但要把握它到底是什么,更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分析、实践,揣摩“互联网+”和当今时代之间有着怎样匹配、关联和相契,以此提出“互联网+”的目标,确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洞悉现在与未来,进而在学习、实践、决策时进退自如。“互联网+”具有开放生态链、创新驱动、重塑结构、跨界融合、连接一切五个主要特征,下面详细阐述。

(一)开放生态链

对于“互联网+”,生态链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而生态链本身首先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省略掉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把孤立自主的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驱动人性化的市场,让创业者更有机会实现价值。对行业、企业内部的生态链加以优化,并友好对接外部生态链,形成生态链的融合。首要是我们创新出自己的生态链,如连接产业和研发的生态链、技术和金融结合的生态链。

图4-5 开放生态链示意图

1.“开放度”决定行业、企业命运

开放生态链是衡量企业跨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的商机是无限的,开放生态链正是基于这个前提。若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则很难完成融合创新。开放是融合的前提,也是跨界思维的核心之一。只有跨界才能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找到与外界其他要素之间的共通点,甚至可以在共通点的基础上寻找跨界合作的领域。只有延伸出企业的内部生态圈,并与外部的生态链系统进行充分的交互、协调和融合,才能充分发挥跨界融合的最大潜能。

2.创意、创新、创业,生态链为上

创意、创新是生态链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生态链不仅需要种子,还要有充分的土壤、水分和空气。国家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孵化培育一大批以创新为主要目标的种子企业,并从中孵化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业态。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构建创意、创新的生态链。生态链的构建只有精心的设计还不够,还需要发挥各个参与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和连接性。生态链内外不能形成自我封闭的结构,有效的信息交换是基础。参与要素间的分享、交互、协作、融合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同时还要保持个性独立与尊重。例如,深圳曾有“山寨之都”之称,现在却成了令人瞩目的“创客之城”,成为全球“创客梦工厂”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因为所有需要的材料在不超过1千米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完成产品原型只需要一周不到的时间!

其实,在这里“生态链”可以与“双引擎”形成神奇的交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表示,建设众创空间,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大众创新、创业。政府着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营造适宜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发展合力

(二)创新驱动

要想推动创新驱动,一方面需要体制的重构,另一方面需要机制的改革。这种改革必定会重塑创业生态链、协作生态链、价值实现规则等,并且是基于另一层面上的“开放”——由向外开放为主,转向既有外部开放也有内部开放,激发每一个参与要素的活力和创造性,从而推进、塑造整体开放生态链。

图4-6 创新驱动示意图

在2015年3月13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旗帜鲜明地对科技创新在全国发展全局中居于的位置做出了回答: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实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和有机统一。

政府的政策、信号已足够明确,国家现在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打破机制的限制,依靠创新驱动型发展,让更多的个人发挥创造精神,实现跨界创新、融合创新、协同创新,这就是最应被重视的“新常态”。

(三)重塑结构

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结构的重塑就开始了。互联网、全球化、信息革命逐步打破原有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结构被重塑带来的是与此对应的要素的转变,如连接、规则、权力、关系和对话方式等。互联网使传统行业的关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摧毁了其原先固定不变的角色体系,如股东、服务者、用户、伙伴等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切换。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地理边界,改变了原有的组织管控模式和游戏规则,信息传播规则也被重新定义。

在互联网对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进行重新塑造中,信任和契约关系构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连接关系的改变创造了新的人际关系和能力,“互联网+”最终构建了一个更加高效、舒适、便捷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管理的逻辑不断被创新,商业模式发生了长久的变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重心也产生巨大转移,连接关系在企业追求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流量与屏蔽,监管与控制,都有了新的操作思路与含义。

互联网重新定义了雇佣、组织、合作等社会关系,个体争相追逐的目标变成了互联网ID(身份标识号码)。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愈发模糊,变得时而分裂、时而无缝融合。动态自组织、自我雇用、自媒体等互联网现象盛行,连接的协议经常由大量的个人来定义,在宏观上涌现出多种不可预见、不可控的现象。

互联网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会的运营效率。以购票为例,以前需要到火车站、售票点购票,现在只要几分钟就能随时随地在移动端完成购买、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人与物的持续在线,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人的“智能器官”,随时随地的连接成为现代人的基本需求。用户的需求,如信息的需求、通信的需求、娱乐的需求、购物的需求和传播的需求等,越来越多地被映射到移动互联网上。

(四)跨界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和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也从相对固定向动态可变的方向演进,这种变化体现在互联网生态链上,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内容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等,不断加快自身业务向生态链上下游延伸的步伐,力图打造硬件、软件、应用服务一体化的供应市场,抢占在互联网生态链上的话语权。这种趋势在手机、互联网电视等终端领域和电商平台、门户网站尤为明显。我国的产业跨界融合主要有四种形态:一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二是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融合,三是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跨界融合,四是在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产业的跨界融合。事实上这几种跨界形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相互交叉和转换的特点。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跨界融合。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不断融入和发展,一种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正在形成。而互联网思维则是关键所在,近两年来,好像谁没有互联网思维、哪个行业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就会被淘汰。事实上,互联网思维对很多传统行业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上,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传统企业正从被动应对向积极拥抱互联网的方向转变。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正不断加速,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传统企业正在积极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借助互联网平台变革自己,许多被人们认为是传统行业领域内的行业和企业,正在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如传统的商贸、商超、零售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行业转型,推动了我国网购市场高速发展。互联网+社会公共安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医疗等正在持续发酵。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和企业的融合也在加速。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渗透速度、云计算以超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大数据以快速准确的挖掘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向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渗透,促使生产、消费、服务和流通一体化。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不断加速。

图4-7 跨界融合示意图

(五)连接一切

互联网从诞生开始,目标就是为了连接。从最初的数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到计算机与其他物体的连接,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事实上,连接是互联网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在“互联网+”生态链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的同时,我们进入了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理解互联网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解“互联网+”,最为关键的就是把握好它与“连接”之间的关系。跨界最基础的要素也是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也需要连接。可以说,没有连接就没有“互联网+”,而连接的方式、内容、质量和机制决定了连接的广度、深度和持续性。

不同层次的连接各不相同,所以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方向。从连接的层次看,可以概括为连接(Connection)、交互(Interaction)、关系(Relationship)。这三个层次的连接方式、内容与质量都不相同。第一层次的“连接”比较容易达到,如App超市、游戏、电视节目等,通过简单的连接,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聚集很大的流量。第二个层次的连接——“交互”,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交互”是纽带,没有交互,就很难实现分流、导流,建立信任和依赖。而第三个层次的连接——“关系”的建立则是连接的最终目的,是创新的驱动、商业的核心和社会价值创新的基础。

连接一切有一些基本要素,包括互联网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场景、参与者(人、物、机构、平台、行业、系统)、协议与交互、信任等。这里,信任至关重要,因为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巨大作用让信任的不对称降低,互联网的高度互联互通性提图4-8?连接一切示意图高了连接节点的可代替性。节点或连接器好坏的最佳判别因素就是信任度,节点的信任度越高,就代表节点越好。“+”成立的前提也是信任,信任让连接的其他要素与信息不会阻塞、迟滞,也保护了很多容易被屏蔽的节点。

从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来看,能够做大、做强、如鱼得水的企业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积累信任的企业。那些忘记责任的企业,必然难塑信任,从而被互联网的洪流淹没。一个信任的环境是让别人愿意通过你来进行连接。失去信任几乎相当于“失连”,因此,“信任”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事关企业的生死。“魏则西事件”发生后,李彦宏在公司内部回应说:“我们与创业初期坚守的使命和价值观渐行渐远。如果失去了用户的支持,失去了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事实上,如何应对“魏则西事件”,于百度而言,是对其信任度的最大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