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学合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突破口的作用已经显现

产学合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突破口的作用已经显现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针对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突破口地位日益显现。五是产学研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方面也做出了较大贡献。四是双方投资兴建新的企业实体。

1.1.4 产学合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突破口的作用已经显现

自1992年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科院共同发起“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国家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工作全面展开。根据国家的要求,全国各地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为了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在政策上,国家与省两个层面,已经出台了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约3000多条,其中一半以上政策由省各有关部门、各市县等研究制定。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推动浙江省产学研合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突破口地位日益显现。

浙江省是技术资源小省,没有中科院等大院大所,省内高校数仅列全国15位,是江苏省的一半,但是浙江省通过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经济强省。与浙江省企业合作的大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分布在外省(估计占三分之二),但是,单从省内高校与省内企业的合作统计分析(见表1-3),近几年来浙江省省内高校与省内企业的合作项目数和实际发生的金额,一直保持高水平且稳中有升,2007年合同金额还达到了11多亿元,合作项目超8000多项。

表1-3 2004至2007年浙江省企业与浙江省内高校合作统计表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资料整理。

从合作效益方面分析,成效也较为明显。产学研合作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主要发挥了五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技术转移和转化,引领了该省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了新产品、新工艺,推广了新技术、新成果,实现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二是政产学三重螺旋,推动了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传统产品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对传统产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的技术攻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三是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手段,吸收、消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实现二次创新,从而进一步取得了行业主导话语权。四是攻关共性、核心技术,支持了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五是产学研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方面也做出了较大贡献。据统计,浙江大学近两年的发明专利数就占全省发明专利数的30%。浙江工业大学依托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平台,2007年申请的发明专利就达284件,授权的有88件。浙江省有63%的企业依靠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高出OECD国家13个百分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合作形式上看,浙江省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技术成果转让。这种形式通常也是长期产学研合作的开端,典型代表是浙大网新、浙大中控、新和成、湖州巨人集团等等。例如:浙江大学1997至2007技术转移项目就达到23000项,覆盖1万多个企业,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制药工程省“重中之重”学科研发的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合成技术,针对氯甲酰胺等5个系列产品传统生产工艺中采用光气、氯化亚砜等剧毒和高毒试剂,安全和环保隐患大等问题,先后成功开发了用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关键技术,在浙江10余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改造和建立了近20条生产线,生产系列产品20余个,实现新增产值4亿元,利税1.1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为推动医药等相关行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二是联合课题攻关,服务区域块状经济。例如,在制笔行业,浙江大学与桐庐分水联合攻关的制笔技术研发中心,不仅产生了1300项发明、设计专利,而且增加销售额21亿,为分水成为中国“制笔之乡”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支撑;在纺织产业,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数码纺织技术惠及浪莎、宝娜斯等纺织龙头企业300多家,不仅替代进口节省设备投资2亿美元,而且实现年工业产值100多亿;在小家电产业,产学研通过技术联合攻关,帮助慈溪、嘉兴、杭州区域相关龙头企业取得外观设计专利2000多项,实现年工业产值20多亿元;在啤酒工业方面,协助金狮啤酒、宁波开开、大梁山等企业在产品开发、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突破,增加年产值5个多亿。另外据统计,2006—2007年间,浙江工业大学与企业共同承担了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58项,合作企业总数达到60多家,项目总经费2.4亿元,研究领域涉及绿色化工技术、高效节能技术、重大机电装备、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环境工程、纳米技术、新材料加工等2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预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16亿元以上,形成专利90余件。三是企业投资在高校创办工程技术中心或联合实验室。首先,从大学层面分析,浙江省龙头企业在高校建立研发机构的形式,对于浙江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浙江大学与产业龙头企业组建的联合研发中心已经达到了50家,浙江工业大学也先后设立了20多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例如,2004年底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建设的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是浙江省首批启动的2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平台集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天然药物研究和药品质量控制研究为一体,有效整合了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省药品检验所5家承建单位的新药创制科技资源,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新药筛选、工艺改进、质量控制、药效研究和安全评价等各类新药临床前研究服务活动,缩短新药研制周期。平台通过发展会员制方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目前已吸纳21家制药企业为理事单位,建设三年多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仅浙江工业大学承担的药学子平台就获得纵向科研经费4500万元,横向科研经费15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数22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从企业层面分析,浙大华为、浙大卧龙电机、电器工程技术中心、浙江银轮车辆散热器、浙大新月动力机械及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永康五金机电产品研发中心,浙江大学衢化集合工程联合实验室、浙大民生药物研究中心、浙大青春宝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宁波海天研发中心、浙大余姚省级光电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已经成为产业集群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四是双方投资兴建新的企业实体。这种形式是有实力龙头企业较为普遍的合作方式。例如,产学研联合投资兴建的浙大国芯(数字电视芯片)不仅本身在数字芯片上畅销国际市场,而且该公司技术扩散后,依托浙大国芯生产机顶盒的浙江博尚电子有限公司(金华)也实现了出口畅销;产学研联合投资的大明材料(萤光材料)由于其在技术和成本上的竞争力形成了产业“倒逼”机制,使该领域世界领先的日本公司不得不整体向中国大陆转移。五是高校创办以产学研为主的高新技术园,直接孵化高新技术成果。例如,立立电子(太阳能材料)、金成科技(数码彩色扩印设备)、浙大国芯(数字电视芯片)、新和成、湖州巨人集团等等企业在高新技术园实现了成功孵化和产业化(兰建平,叶伟巍,2008)。

以上事实证明了浙江省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已经对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所以在理论上系统研究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的机理,系统掌握当前发展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为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提供系统性的公共政策支持,不仅急迫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