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诗歌创作中突显象征倾向

在诗歌创作中突显象征倾向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闻一多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推崇象征艺术,而且创作了许多象征诗,使其诗艺世界突出地显示出鲜明的象征艺术倾向,这种艺术倾向甚至渗透于他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据初步分析统计,闻一多一生创作的170余首新诗中,大约有60多首带有象征艺术倾向,其中许多作品都是他颇有影响的重要代表作。[9]对于闻一多诗歌的这种象征艺术倾向,早有诗评家作过揭示与评述。

二、在诗歌创作中突显象征倾向

闻一多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推崇象征艺术,而且创作了许多象征诗,使其诗艺世界突出地显示出鲜明的象征艺术倾向,这种艺术倾向甚至渗透于他诗歌创作的全过程。1919年11月写的《雨夜》、《月亮和人》被认为是闻一多创作得最早的新诗作品,这两篇作品均以自然景象来抒发人生感受,已经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1920年9月发表在《清华周刊》第191期上的《西岸》是闻一多“生平发表的第一首新诗”,也是一首公认的象征诗。当代学者王富仁主编的《闻一多名作欣赏》认为这首诗“显然是寓意性的,象征性的,当你掩卷静思,就会感到它的内蕴十分丰富,颇能引发我们的诸多联想”。[8]而1922年闻一多出国赴美后写的第一首诗名叫《孤雁》,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孤雁”意象,更是比较完整地象征了诗人自己当时的人生境遇和复杂的心理状态。在美国留学期间,闻一多还创作了著名的爱情组诗《红豆》(42首),其象征艺术倾向也是十分鲜明的。而闻一多最为后世称道的代表性诗作《红烛》和《死水》,则完全称得上是两首运用象征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典范之作:前者创造性地化用我国唐代诗人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将“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的原型意象作为诗人人生追求的象征;后者则通过“一沟死水”的形象化描写,象征性地呈示出当时旧中国滞塞腐败的社会现实以及僵化死寂的传统文化语境,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传统的嘲讽与愤激相交织的复杂情感,带有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的某些色彩。更有意味的是,这两首诗的诗题却被诗人用来作为他一生中仅有的两本正式出版的诗集的名称,可以说是以象征手法高度准确地概括了两部诗集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象征艺术的青睐与娴熟运用。据初步分析统计,闻一多一生创作的170余首新诗中,大约有60多首带有象征艺术倾向,其中许多作品都是他颇有影响的重要代表作。

他摒弃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感伤、颓废的内涵,而取其艺术手法来抒发强烈的爱国情绪,表现执着的追求精神,寄托美好的人生理想。闻一多娴熟地运用多种象征笔法,比如自然景物的社会化、比喻意象的人格化、虚拟故事的人生化、丑陋形象的审美化等,使得他的诗歌世界呈现出十分显著的象征艺术倾向,映射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光彩。对此,本人已撰专文作了具体的阐述。[9]

对于闻一多诗歌的这种象征艺术倾向,早有诗评家作过揭示与评述。如苏雪林早在1934年写的《论闻一多的诗》一文中就讲得非常明确:“他(指闻一多)的思想真所谓穿天心,透月胁,幽奥深曲一时无比。如果照周作人近代文学的分类法,则作者文字应当归入清涩一派。他又喜用象征笔法,说他属于象征派也未尝不可。”[10]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苏雪林将闻一多划入象征派的定性是否妥当,但这一评述至少说明了闻一多诗歌的象征艺术倾向是非常突出的。最近,学者孙绍振在《中国早期新诗的象征派》一文中也十分肯定地指出:“当徐志摩和闻一多浪漫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同时受到不浪漫的象征艺术的熏陶。”“象征不但在宏观上而且在个体发展上都是浪漫主义发育到成熟之后应运而生的倾向。闻一多、徐志摩把浪漫派艺术推向高峰时,鬼使神差地向象征派靠拢了。”[11]这一评述是很有见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