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梦溪笔谈》选粹

《梦溪笔谈》选粹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梦溪笔谈》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古人以其与铅粉并称“铅黄”,可见雌黄的使用是久有来历的。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酉阳杂俎》所说“海翻则塔影倒”,这纯属虚妄之谈。寻于省中植紫薇花,故俗间又称紫微省。此省名仅存数年,而省中植紫薇花之事却被沿袭。某令君续至,两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为问。

梦溪笔谈》选粹

题解: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沈括撰写的笔记体著作,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梦溪笔谈》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用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些记述具有极高的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雌黄改字

正文: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注释:

①新书净本:指馆阁书籍经过精心校勘定本后,又重新缮写、校对、誊清及装订的新本。

②雌黄:矿物名。为晶体鸡冠石的一种,可作颜料。旧称鸡冠石为石黄或黄金石,又分为雄黄和雌黄二种,然载籍亦每相混。古人用黄纸写字抄书,有误则以雌黄涂抹,取其易于漫灭而不留痕迹。

③校(  ):考察比较。

④粉:指铅粉。古人用铅粉作化妆品涂面,也用以涂改书写误字。特制的铅粉亦呈黄色,故道家铅丹又称黄丹。

⑤铅黄:即铅粉和雌黄。

大意:

馆阁校书重新缮写誊清的定本,遇有书写错误的地方,即以雌黄涂抹误字。我曾考察比较改字的方法,用刀刮削擦拭则容易伤纸破损,用纸贴住误字则又容易脱落;用铅粉涂抹则不容易盖住误字,要涂好几遍才能使误字漫灭。只有用雌黄涂抹,则一涂即能漫灭误字,且所涂久不脱落。古人以其与铅粉并称“铅黄”,可见雌黄的使用是久有来历的。

点评:

古代涂改字,雌黄效果最好。而今用上涂改液了。

荐读:

《宋史·沈括传》。

链接:

信口雌黄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含贬义。

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信口雌黄”。

阳燧照物

正文:

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如人摇橹,臬为之碍故也。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其无所见处,正如窗隙、橹臬、腰鼓碍之,本末相格,遂成摇橹之势。故举手则影愈下,下手则影愈上,此其可见。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小则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则以己为物,以物为己。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注释:

①阳燧(  ):一种凹面铜镜,镜面呈抛物面,古代用以聚集阳光取火,其原理与现今的抛物面太阳灶相似。

②碍:阻碍,文中指光的聚焦处,即凹面铜镜抛物面的焦点。

③格术:古代数学术语,由沈括在这条笔记中最早明确提出,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解释的话,大致相当于“几何光学”。

④臬:船上用来支撑橹的小木桩,即力学上的支点,将摇橹的力往相反的方向作用于水而产生推进力。

⑤碍:阻碍。这里的“碍”是一种比喻的用法,即力通过支点后作用于相反方向,用来进一步说明光通过凹面镜焦点的反射情况。

⑥鸢(yuān):老鹰,猛禽。

⑦ 窗隙所束:被窗户缝隙所束,文中指光线透过窗户细缝,与光线透过小孔成像的情况相似。

⑧ 洼:凹陷。

⑨ 迫:靠近。

⑩腰鼓:古代一种中间细、两端对称的鼓,这里用腰鼓以细处中心对称的情况来比喻阳燧焦点与光线反射的关系。

大意:

用阳燧照物体都是倒立的影像,是因为中间有障碍的缘故。算学家说这叫做“格术”。譬如人摇橹,作支撑的小木桩成了橹的障碍一样。像老鹰在空中飞行,它的影子随着鹰飞而移动,如果鹰和影子之间的光线被窗孔所约束,那么影子与鹰飞的方向就相反了。又像窗孔中透过楼塔的影子,中间的光线被窗孔所约束,也都是倒垂,与阳燧的情形一样。阳燧的镜面是凹陷的,当一个手指靠近镜面时,像是正的;当手指渐渐移远到某一位置,像就不见了;超过这一位置,像就倒过来了。那个看不见的地方,正如窗户的孔、架橹的木桩、腰鼓的腰成了障碍一样,物体与像相对,就成了摇橹的情形。所以举起手来影子就越向下,放下手来影子就越向上,这应该是可以看得到的。阳燧的表面是凹陷的,对着太阳照,光线都集中在内心。离镜面一二寸的地方,光线集中成一个点,大小如芝麻粒,照到物体上面,物体一会儿就燃烧起来,这就是腰鼓最细的地方。岂止物体是这样,人也如此,中间不被外物阻碍的很少。小的就把利害互相改变,是非互相颠倒;大的就把自己当成外物,把外物当成自己。不要求去掉障碍,却想看到不颠倒的物象,太难了啊!《酉阳杂俎》所说“海翻则塔影倒”,这纯属虚妄之谈。影像通过窗孔就会颠倒,这才是通常的道理。

点评:

论述严谨,举例常见,深入浅出,讲清了科学的道理;并由物及人,因外物障碍,使人往往观察不到真相。

荐读:

凹透镜成像》。

链接:

凸镜

沈括

古人铸造铜镜时,大镜子做成平的,小镜子就做成凸的。凡是凹面的镜子,照出来的人脸就大,凸面的镜子照出来的人脸就小。小镜子看不见人脸的全貌,所以让它稍微凸一点,使人的脸形在照镜子时缩小,这样,镜子虽小却能照下人的整个脸形了。铸造镜子时,要根据镜子的大小,来增减镜子凸凹的程度,使照出来的脸形与镜子大小相当。这是制作镜子的工匠的技巧和智慧,后人不能这样制作。有人一旦得到古镜,都把它刮磨成平的,这正是师旷之所以哀叹没有知音的缘故啊!

杜若与紫薇花故事

正文:

唐正观 中,敕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谢朓诗云“芳洲采杜若”,乃责坊州贡之,当时以为嗤笑。至如唐故事,中书省中植紫薇花,何异坊州贡杜若?然历世循之,不以为非。至今舍人院紫薇阁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

注释:

①正观:即“贞观”,唐太宗年号,沈括避本朝讳用“正”字代“贞”。

② 度支:即户部度支司。杜若:香草名。《楚辞》有“采芳洲兮杜若”。

③省郎:实指度支郎。尚书省各部郎官统称省郎。谢朓:南朝诗人。

④ 坊州:州名,治今陕西黄陵东南。此所记事,讥省郎以“芳洲”与“坊州”谐音,即令坊州贡进杜若。唐人记坊州回报说:“坊州不出杜若,应由谢朓诗误。”太宗闻之大笑,罢度支郎官。

⑤“中书省”句: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取天文上的紫微垣为帝居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寻于省中植紫薇花,故俗间又称紫微省。此省名仅存数年,而省中植紫薇花之事却被沿袭。

大意:

唐贞观年间,诏令户部寻觅杜若,承办官员竟根据谢朓“芳洲采杜若”的诗句,要坊州进贡,当时曾传为笑谈。而像由唐一代沿为成例的在中书省署内种植紫薇花,其性质和要坊州进贡杜若没什么两样,却被历代因循,不觉得不对。现在中书省舍人院的紫薇阁前植紫薇花,就是袭用唐代的成例。

点评:

从文字看,是由同音字产生的故事。在实际上,是张冠李戴,而中书院内种紫薇花竟能由唐沿袭到宋。至于帝居之处对应星宿,那就是另外的考虑了。

荐读:

沈括《二十八宿》。文章记载车盖二十八弓,以像二十八宿。

链接:

琵琶结果

吴华宝

莫廷韩过袁履善先生,适村人献枇杷果,贴书“琵琶”字,相与大笑。某令君续至,两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为问。袁道其故,令君曰:“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即云:“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君赏誉再三,遂定交。(明 浮白斋主人《雅谑》)

村人“琵琶”“枇杷”不分,贻为笑柄,“别字先生”或因读书少、或因未深入,委实由“识字差”而来。按因音同致错,是别字产生的主要原因,村人正是因“琵琶”与“枇杷”音同,以致把“枇杷”(果树)误为“琵琶”(乐器)。(吴华宝《趣味语文·字词》)

除官之“除”

正文:

除拜官职谓除其旧籍,不然也。“除”犹“易”也,以新易旧曰“除”,如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易》“除戎器,戒不虞 ”,以新易弊,所以备不虞也。阶谓之“除”者,自下而上,亦更易之义。

注释:

①旧籍:旧名册,实指任新职之前的原职务。

②戎器:兵器。虞:意料。

③除:本义为“殿陛”,即宫殿的高台阶。

大意:

今人谓除拜官职的“除”是解除其原任职务的意思,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这个“除”犹如当交换讲的“易”,以新易旧叫作“除”,如新旧岁之交的那一天就称为“岁除”。《易经》上说“除戎器,戒不虞”,意思是用新的兵器更换陈旧的兵器,以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台阶之所以被称为“除”,也是因为登台阶要自下而上,有更换的意思。

点评:

一字多义,需要仔细区分。沈括指出错误,正确解释,举例证明,清晰,容易接受。

荐读: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看看“除”有几个义项。

链接:

常见带“除”字的成语

除暴安良

除恶务尽

除奸革弊

除旧布新

除旧更新

除邪惩恶

剪草除根

剪恶除奸

蔓草难除

年尽岁除

排除异己

清宫除道

扫除天下

手到病除

为民除害

兴利除弊

与民除害

斩草除根

李白作《蜀道难》

正文:

前史称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放肆不法,李白为之作《蜀道难》。按孟棨所记,白初至京师,贺知章闻其名,首诣之;白出《蜀道难》,读未毕,称叹数四。时乃天宝初也。此时白已作《蜀道难》,严武为剑南乃在至德以后肃宗时,年代甚远。盖小说所记,各得于一时见闻,本末不相知,率多舛误,皆此文之类。李白集中称刺章仇兼琼,与《唐书》所载不同,此《唐书》误也。

注释:

① 前史:指《新唐书》。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历官东川剑南节度使。《新唐书》本传载其不满于前宰相房琯,又因房琯厚待杜甫而屡欲杀杜,李白为房、杜担忧,因作《蜀道难》以斥严氏。此采自野史,不足据,故沈括辨之。

②孟棨(qǐ):唐后期人。著有《本事诗》一卷。《笔谈》此条所引见《本事诗·高逸第三》。

③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历官秘书监,推尊李白。

④ 章仇兼琼(?—751):姓章仇,名兼琼,又以名为字,祖籍任城(今山东济宁),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历剑南节度使兼西川采访使,官至户部尚书。

大意:

《新唐书》称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放肆不遵礼法,李白因作《蜀道难》以斥之。按孟棨《本事诗》所记,李白初到京师,贺知章闻其名,最先去拜访他;李白出示《蜀道难》,贺知章还未读完,就已经再三再四地叹赏。这时应是天宝初年。其时李白已经创作了《蜀道难》,严武为剑南节度使则在至德以后的肃宗时期,二者年代相差甚远。大抵稗官小说所记,各得于一时的见闻,并不清楚事情的本末源流,故大多舛误,皆类似此种记载。李白的文集中称《蜀道难》是指斥章仇兼琼的,与《新唐书》所载不同,此事应是《新唐书》的记载有误。

点评:

考镜源流,鉴别真伪,依据原始文献,得出合理结论,言之凿凿,令人信服。

荐读:

李白《蜀道难》。

链接:

谪仙人

孟棨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白酷好酒,知章因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唐代孟棨《本事诗》)

捕鼠木钟馗

正文:

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运简毙之。以献荆王,王馆于门下。会太史言月当蚀于昏时,李自云:“有术可禳。”荆王试使为之,是夜月果不蚀。王大神之,即日表闻,诏付内侍省问状。李云:“本善历术,知《崇天历》蚀限太弱,此月所蚀,当在浊中。以微贱不能自通,始以机巧干荆邸,今又假禳以动朝廷耳。”诏送司天监考验。李与判监楚衍推步日月蚀,遂加蚀限二刻;李补司天学生。至熙宁元年七月,日辰蚀东方,不效。却是蚀限太强,历官皆坐谪。令监官周琮重修,复减去庆历所加二刻。苟欲求熙宁日蚀,而庆历之蚀复失之,议久纷纷,卒无巧算,遂废《明天》,复行《崇天》。至熙宁五年,卫朴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崇》《明》二历加减,皆不曾求其所因,至是方究其失。

注释:

①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②术士:古代有时指儒生,有时指道术之士,文中指懂得天文、历法、卜算与某方面技艺的人。

③钟馗:传说中的一个专门打鬼的判官。

④铁简:文中指狭长的铁板子。

⑤荆王:宋神宗的弟弟赵頵。

⑥禳(ránɡ):迷信的人用祈祷的办法消除灾难。

⑦《崇天历》:宋代所用历法之一,分别用于1024年—1064年和1068年—1074年。

⑧ 蚀限:即食限,指日食限和月食限。《辞海》:“在朔日,月球中心离白道和黄道的交点使日食成为可能的极限角距离叫‘日食限’。距离在15°21′(下限)以内必发生日食,在18°31′(上限)以外无日食。在望日,地影中心离白道和黄道的交点使月食成为可能的极限角距离叫作‘月食限’。月食的上限为12°15′,下限为9°30′。在上下限之间可能发生日偏食或月偏食。”

⑨ 荆邸:文中指荆王府邸。

⑩楚衍:宋代开封阼城人,精于天文历法,曾补司天监学生,进司天监丞,是《崇天历》的参与编制者。

大意:

宋仁宗庆历年间,有一个姓李的术士,多有奇思妙想。他曾经刻制了一个能动的木头人叫“舞钟馗”。木头人有二三尺高,右手拿着一根铁板条,左手里放着喷香的诱饵。当老鼠顺着木头人的手爬上去吃诱饵的时候,它的左手就会紧紧抓住老鼠,右手会挥动铁板条将老鼠打死。姓李的术士把这个木头人送给了荆王,荆王就把他留下来做了门客。后来有一次恰巧碰到太史说黄昏时刻会发生月食,姓李的术士说:“我有办法使月食消除。”荆王就试着让他去消除月食,那天月食果然没有发生。荆王感到非常神奇,当天就将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便下令由内侍省来询问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姓李的术士说:“我本来就善于历法,知道《崇天历》对食限的角度定得过小了,这次月食的位置应该在地平线以下。因为自己出身寒微,不能自己将此事上报官府,所以才做了一个设置了机关的木头人借机进了荆王府,现在又假借能够消除月食来引起朝廷注意罢了。”皇帝于是下令将姓李的术士送到司天监,对他的说法进行检验。姓李的术士同司天监长官楚衍一道推算日食、月食,于是把食限增加了两刻,姓李的术士也因此而得以补司天学生的职务。但是到了宋神宗熙宁元年七月的一天,按推算当天早上要发生日食,却没有应验,恰恰是食限增大了的缘故。于是历法官们都因此而被降职。皇帝下令司天监官周琮重新修正历法,他又减去了庆历年间所加的二刻食限。这样一来如果算准了熙宁年间的这次日食,庆历年间的那次月食就又算不准了。如此这般争论了很久,始终没有一个巧妙的算法,于是废掉了《明天历》,又重新采用《崇天历》。直到熙宁五年,卫朴编制了《奉天历》后,才知道过去推算日月食时只用了太阳运行的平均速度,所以当太阳运行速度较快时就超过了,当太阳运行速度较慢时又会达不到。《崇天历》和《明天历》两种历法对食限的加减,都没有探究寻找到产生偏差的真正原因,直到这次才弄清了产生偏差的原因所在。

点评:

李姓术士刻“舞钟馗”的目的,是为自己创造机会。然而,术士成为司天监职员后,计算日食月食依然不准确,卫朴的《奉天历》解决了问题。当时的科技水平就是这样。

荐读:

《十万个为什么》,书中有日食月食知识介绍。

链接:

日食月食

沈括

又问:“日月之行,月一合一对,而有食不食,何也?”予对曰:“黄道与月道,如二环相叠而小差。凡日月同在一度相遇,则尽为之食;在一度相对,则月为之亏。虽同一度,而月道与黄道不相近,自不相侵;同度而又近黄道、月道之交,日月相值,乃相陵掩。正当其交处则食而既,不全当交道,则随其相犯浅深而食。凡日食,当月道自外而交入于内,则食起子西南,复于东北;自内而交出于外,则食起于西北而复于东南。日在交东,则食其内,日在交西,则食其外。食既则起于正西,复于正东。凡月食,月道自外入内,则食起于东南,复于西北;自内出外,则食起于东北,而复于西南。月在交东则食其外,月在交西则食其内,食既则起于正东、复于西。”

寇准临敌酣寝

正文: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恟恟。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注释:

①河北:宋时的行政区划名:宋至道年间设十五路,河北为其中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易水、雄县、霸县和海河以南,及山东、河南两省黄河以北的大部。

②车驾:帝王的代称,文中指真宗赵恒。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处为幸。澶渊(chá yuān):古湖泊名,也叫繁渊,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③乘舆(shèng yú):皇帝乘坐的车子,文中泛指车马。

④恟恟(xiōng):骚扰不安的神情。

⑤觇(chān):窥视、观测。

⑥中书:政府机构名称。宋沿唐制设置。亦称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俗称门下内省。在朝堂之西,为宰相议事处。

⑦ 谢安:字安石(320—385),晋阳夏人。太元八年(383)苻秦攻晋,安为征讨大都督,遣侄玄等大破苻坚于淝水。当时苻坚带兵号称百万,大有“投鞭断流”之势,然而,谢安的做法是“镇之以和静”,面对强敌压境,竟然与人下棋如故。

大意:

景德年间,在河北路地区发生了辽军大举南下侵扰的战事。皇上想亲临澶渊督战,但朝廷内外意见分歧,唯独寇准完全赞同皇上的主张。当皇上和大队宋军车马刚刚渡过黄河,辽军的兵马已遍及其地,一直来到城墙之下,城中人心惶恐不安。皇上派人暗地察看寇准此时在做什么,不料寇准正在宰相议事处睡得非常深沉,鼾声犹如雷声大作。人们便把他在这种非常时期能如此镇定地压住众人的不安情绪的做法,与晋朝名将谢安相比。

点评:

临危不乱,临阵不惧,寇准乃真将军。临敌如此,可以稳定将士情绪,更表明,他胸有丘壑,胸有百万兵,有获胜的把握。

荐读:

《宋史·寇准传》。

链接:

矫情镇物

吴华宝

《晋书·谢安传》载: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兒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晋代名流谢安,方对客围棋,侄子谢玄派驿使送来“淝水之战”获胜的捷报。谢安看完捷报,“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别人问他,他才轻描淡写地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及至棋下完,由于“心喜甚”,步态失常,经过门槛时,木屐的齿牙被碰断他也没有觉察。古人对此极为赞赏,称之为“矫情镇物”。若从感情的真实性来看,“了无喜色”完全是假形象,“心喜甚”才是真面孔。这其实是一种压抑。压抑一次两次,倒也无大碍,年年月月乃至日日如此,就感觉累了。即如谢安,偶尔“矫情”,会碰坏木鞋,倘若时时事事“矫情”,碰坏脑壳也未可知。(吴华宝《园丁心雨·真实情》)

张谔与“中允亭”

正文:

武昌张谔 ,好学能议论,常自约仕至县令 ,则致仕而归。后登进士第,除中允。谔于所居营一舍,榜为“中允亭”,以志素约也。后谔稍稍进用,数年间,为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判司农寺,皆要官,权任渐重。无何,坐事夺数官,归武昌,未几捐馆,遂终于太子中允,岂非前定?

注释:

①张谔:身世未详。

②约:规约。

③进士第:隋大业中以进士为取士科目,唐宋因之,应举者谓之举进士,而考中者称及第。

④中允:官名。掌管侍从礼仪,审核太子给皇帝的奏章文书,并监管用药等事。

⑤集贤校理:官名,唐开元中设置。掌管刊辑经籍、搜求佚书等事。

⑥直:任职。舍人院:官署名。负责替皇帝起草各种诏令文件。

⑦ 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宋中书门下职官。熙宁三年(1070)置,掌纠正孔目房、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公务。元丰改制废。

⑧ 司农寺:官署名。掌管粮食积贮、仓廪管理及京朝官禄米供应等事务。宋初置判寺事二人,以两制、朝官以上充。王安石变法时,这一机构为推行新法的重要部门。

⑨ 坐事:因事获罪。

⑩捐馆:是“捐馆舍”的省称,意为舍弃所居之屋舍,实为死亡之婉称。

大意:

武昌人张谔喜爱学习,也善于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曾经对自己规定执掌县令官职后就退休还乡。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中允的官职。于是,张谔便在自己的居住处建造了一幢房舍,并题额为“中允亭”,用来记下平生志向。以后,张谔渐渐被提拔重用,几年之中,担任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判司农寺,都是一些重要部门的官职,执掌的权力逐步加大。但没多久,张谔因事获罪,被削去以上的官职,回到武昌。在家乡不久,他便离开了人世,而最终的官职就是太子中允,这难道不是前言所定的吗?

点评:

张谔的志向是做个县令便退休。他建造“中允亭”提醒自己不忘初志。而最终的官职就是“中允”。这仿佛是谶言应验,实际反映的是古代在帝王手下为官十分艰难的情况。

荐读:

《梦溪笔谈·讥谑·热中允不博冷修撰》。

链接:

虎王的庆典

薛贤荣

小虎崽出生了,虎王举行庆典。与此同时,小动物们伤心地说:“我们的后代又要遭殃了!”

残暴者的庆典,就是善良者的灾难。

打关节秀才

正文:

许怀德为殿帅 ,尝有一举人,因怀德乳姥求为门客,怀德许之。举子曳襕拜于庭下,怀德据座受之。人谓怀德武人不知事体,密谓之曰:“举人无没阶之礼,宜少降接也。”怀德应之曰:“我得打乳姥关节秀才,只消如此待之。”

注释:

①许怀德:字师古,宋时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人。以父荫累擢殿前都指挥使。赵元吴寇边,怀德拒战有功。其后连以畏怯被谪。死后谥荣毅。殿帅:即殿前都指挥使,统领京城禁军的主帅。

② 因:依靠。

③襕(1án):襕衫,为举子之服。

④事体:宋时流行语言,现已为江浙一带的方言,意为事情。

⑤没阶之礼:在阶下行礼。

⑥少降接:稍微下阶相迎。

⑦ 关节:宋时流行语言,现已为江浙一带的方言,意为暗中行贿,说人情。

⑧ 只消:宋时流行语言,现已为江浙一带的方言,意为只需要。

大意:

许怀德任职殿前司主帅时,曾有一个举人依靠怀德的奶妈的关系,谋求做许怀德门下食客,怀德应允了他。于是这位举人便拖着襕衫在厅堂阶下拜见,怀德安坐在座椅上接受了他的拜见。有人认为,怀德毕竟是个武夫,不懂事理,就私下对怀德说:“没有举人在阶下行礼的礼节,您应当稍微下阶相迎。”怀德回答他说:“我得到的是一个通过我的奶妈来说人情的秀才,也只需要这样对待他。”

点评:

许怀德对举人确实倨傲,似乎不懂事理。但举人不是凭借自己的真实本领,而是打关节,托关系,也不是光彩事,所以被人侮慢也是活该。

荐读:

《宋史·许怀德传》。

链接:

食客

在古代寄食于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策划、奔走的人称之为食客或门客。“食客”之风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客”者依附于主人,主人则负责“养客”,又叫养士,养客多者达三千余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四国,亦招致士厚遇之,食客至三千人。” 明李梦阳《汉京篇》:“三千食客今谁在?十二珠楼空复高。”

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都大量养客。秦昭襄王称赞孟尝君善于结交各种人才,说:“孟君门下,如通物之市,无物不有。”平原君门下也人才济济,“文武备具”,他曾自夸:“一旦有事,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信陵君手下的门客甚至可以潜伏在赵王的身边,他所得到的信息甚至比他的国君魏安僖王还快、还准确。

弹铗长歌的冯瓘,勇于自荐的毛遂、荆轲、聂政,都是著名士人。

异于常人的夏文庄

正文:

夏文庄性豪侈,禀赋异于人。才睡即身冷而僵,一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方能动。人有见其陆行,两车相连,载一物巍然,问之,乃绵帐也,以数千两绵为之。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晨朝每食钟乳粥,有小吏窃食之,遂发疽,几不可救。

注释:

①夏文庄:夏竦(sǒng),字子乔(984—1050),谥文庄。宋时德安(今江西省九江市附近)人。历仕太宗至仁宗朝。累官枢密使,封英国公。因与王钦若、丁谓相互勾结干坏事被时人并称为奸邪。但其文章典雅藻丽,多识古文奇字,有文集百卷。豪侈:过分奢侈。

②禀赋: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③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

④绵帐:丝绵的帐篷。

⑤仙茅:又称“独茅”、“地棕”。属石蒜科,多年生无茎草本。根和根状茎肉质粗壮;叶子3—6枚,基生,披针形,基部呈鞘状;花腋生,花被内面黄色,外部白色。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中医药上以根状茎入药,性温、味辛,有小毒。主治阳痿、小便失禁及腰脚冷痛等症。钟乳:也叫石铡乳,系溶洞中自洞顶下垂的一种碳酸钙淀积物,因状如钟乳,故名。中医药上以其入药,性温、味甘,无毒。主治咳嗽、脚弱疼冷。硫黄:中医药上系由天然硫黄矿初步加工而入药。性温、味酸,有毒。主治虚寒腹痛、阳虚便秘等症。

⑥纪极:终极、限度。

大意:

夏竦生性喜过分奢华,但他的体质及智力又不同于一般人。当他刚刚入睡,就会出现全身冰冷僵直的症状,完全像死去的人;待到他醒来,必须派人暖着他,要很长一段时间,他才能活动自如。有人曾看见他在路上行走时,驾着相互连接的两辆车子,车上装载着堆得很高的东西,问他,才知道是丝绵的帐篷,用数千两丝绵做成的。

平时,夏竦常常服用仙茅、钟乳和硫黄等中药,没人知道其中的用药限量。每天一早,夏竦必喝加入钟乳的粥。有一位当差的小官偷喝了这种粥,身上即刻出现了毒疮,几乎无法救治。

点评:

记叙夏竦与众不同之处:入睡身体僵直,常服仙茅、钟乳、硫黄等。有些与众不同之处是故意制造出来的,是一种伪装,目的就是哄骗人和吓唬人。

荐读:

《宋史·夏竦传》。

链接:

异秉(节选)

汪曾祺

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朱洪武、沈万山、范丹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都是丑时建生,鸡鸣头遍。但是一声鸡叫,可就命分三等了:抬头朱洪武,低头沈万山,勾一勾就是穷范丹。朱洪武贵为天子,沈万山富甲天下,穷范丹冻饿而死。他又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禀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明太祖朱元璋,生就是五岳朝天,两额、两颧、下巴,都突出,状如五岳,谁有过?樊哙能把一个整猪腿生吃下去,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主考官判卷

正文:

郑毅夫自负时名,国子监以第五人选,意甚不平。谢主司启词,有“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之句。又云:“骐骥已老,甘驽马以先之;巨鳌不灵,因顽石之在上。”主司深衔之。他日廷策,主司复为考官,必欲黜落,以报其不逊。有试业似獬者,枉遭斥逐;既而发考卷,则獬乃第一人及第。

注释:

①郑毅夫:即郑獬(  ),字毅夫,宋时安陆(今属湖北)人,少负才气,后中进士,宋神宗时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后因不肯用新法,开罪王安石,出徙杭州,后又徙青州。郑獬撰有《郧溪集》三十卷。

②启:陈述,也有“书函”的意思。

③衔:藏在心里,文中是“怀恨”的意思。

④廷策:廷试。

⑤黜落:使之落选。

⑥发:启封公布。

⑦ 累:多次。

⑧ 怪崄(xiǎn):指语词怪异艰涩。崄:同“险”。

⑨ 翕然:书面语,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⑩时体:指当时的文体、文风。

纰缪:错误。

擢(  ):拔,提拔。

大意:

郑獬在参加国子监考试时被定为第五名,他心里很不服气。在答谢辞中,竟写出了“功业如同李广,自感举世无双;文章可比杜牧,却只得个第五”这样的句子,并且还说:“骏马已经老了,情愿让那些劣马跑到前面去;鳌龙已经不灵了,原来是有顽石压在身上。”主考官非常恨他,想让郑獬落榜,于是凡有试卷内容、风格与郑獬相似的,都枉遭贬斥。到了发榜时,郑獬却以第一名及进士第。

另外,在宋嘉祐年间,有个叫刘几的人,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屡屡写出诡谲险怪的文句,学子们纷纷跟着仿效。欧阳修憎恶这种文风,他主持考试时,凡是写这种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个举人在文章中议论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欧阳修说:“这就是刘几!”于是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刺,试官刷。”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批上“大纰缪”张榜公布。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刘几也来参加考试。欧阳修发现试卷中有一个人议论道:“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欧阳修以为是刘几写的,就不予录取,可是这个人却是萧稷。当时廷试《尧舜性仁赋》,有考生写道:“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欧阳修对此大加赞赏,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等到公布姓名时,发现这个考生叫刘辉。有人告诉欧阳修:“刘几改名叫刘辉了。”欧阳修吃了一惊,但也就有了成全刘辉的想法,就提笔把刘辉试卷中“积”字改为“蕴”字,人人都称赞欧阳修改得恰当。

点评:

主考官判卷,带有主观情绪;而文章的好坏,有其客观标准,内容积极健康,文辞简洁顺畅,是好文章,奇险怪涩就成不了好文章。

荐读:

《宋史·欧阳修传》。

链接:

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

《宋史》

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1057 )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僻的文章,号称“太学体”, 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 坚决加以排斥, 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 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 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 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王文正的宽厚

正文:

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家人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于公曰:“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米为饔人所廋。”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注释:

①王文正:即王旦。局量:器量、度量。

②少埃:形容非常细小。

③啖(dàn):吃。

④愬(  ):告诉。

⑤饔(yōng)人:执掌厨师工作的役卒。廋(sōu):隐藏。

⑥廊庑:堂前廊屋。

⑦ 省(xǐng):醒悟、明白。

大意:

太尉王旦的度量宽厚,从未见他发怒。在吃喝的东西中有不好或不干净的,他只是不吃罢了。家里人想试试他的度量,用很细小的墨粒投放在肉羹中,王旦就光吃饭。家人便问他为什么不吃肉羹?他说:“我偶尔也不喜欢吃肉。”一天,又用墨撒入他的饭中,王旦看了看自己碗中的饭,说:“今天我不喜欢吃饭了,可以准备一些粥。”他的孩子告诉自己的父亲:“厨房里的肉常常被厨师占为己有了,吃肉吃得不足,请求惩治厨师。”王旦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们每人需备肉多少?”孩子们便回答:“一斤。现在只有半斤可吃,另外半斤被厨师隐藏了。”王旦又问:“吃足一斤可以满足了吗?”大家说:“吃足一斤当然可以满足了。”王旦就说:“这以后每人备肉一斤半总可以了吧。”王旦不张扬别人的过失都与上述做法相类似。

王旦家的宅门曾经损坏了,负责修门的人便拆除了屋子,重新建造它。暂时在堂前廊屋下开了一扇门让人出入。王旦来到这个侧门,门楣太低,只好抓住马鞍低下身子过去,然而他从未问过为何要走这样的门。等到新门建好,开始恢复从这正门进出时,他也没打听过。有一位替他驾驭车马的役卒,因年数到期向王旦辞别。王旦便问他:“你驾驭车马有多少时日了?”他说;“五年啦。”王旦却说:“我不清楚你是谁啊。”等到他离开了,王旦马上又叫他回来,并说:“你就是某人吗?”于是赠送给他很多钱物。原来因为某人每天驾驭车马,王旦只看到他的背部,没有看清他的脸面,待到他转身离去时,又看到熟悉的背部,王旦才弄明白他是谁。

点评:

以王旦平日的家居琐事,突出了他身为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的人品,并以此让人一睹“责己严,待人约”的谦和君子的风采。

荐读:

《宋史·王旦传》。

链接:

王旦与寇准

《宋史》

天禧初年,进位太保。寇准多次诋毁王旦,王旦却一直称赞寇准。一日,皇帝问他:“我将把大事托付给你,而你却病得这样。你的病万一好不了,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英明的君主自然能选择良臣。”再三问他,也不发表意见。皇帝于是说:“你尽管随便说说好了。”王旦振作精神举起朝笏回答说:“依臣愚见,莫如寇准。”皇帝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褊狭了,你再说说别的人吧!”王旦说:“对别的人是否有谁能胜任宰相,我实在不太了解。我病重困乏,不能过久陪侍皇帝。”于是就告退了。后来王旦死后一年多,最终任用寇准为相。

钱 痴

正文:

石曼卿居蔡河下曲,邻有一豪家,日闻歌钟之声。其家僮仆数十人,常往来曼卿之门。曼卿呼一仆,问豪为何人。对曰:“姓李氏,主人方二十岁,并无昆弟,家妾曳罗绮者数十人。”曼卿求欲见之,其人曰:“郎君素未尝接士大夫,他人必不可见,然喜饮酒,屡言闻学士能饮酒,意亦似欲相见,待试问之。”

古人谓之“钱痴”,信有之。

注释:

①石曼卿:即石延年。蔡河下曲:地名,在今河南开封附近。

②昆弟:兄弟。

③家妾:婢女。曳(  )罗绮者:穿绫罗绸缎的。

④郎君:对少年男子的敬称。

⑤延:请。

⑥头巾:裹头用的巾帻。古时士以上有冠无巾,巾惟庶人所戴。文中系指豪者穿着家常便服,不合迎客之礼。

⑦ 勒帛:丝织的腰带。

⑧ 拱揖:两手在胸前合抱,俯身作鞠躬状。

⑨ 供帐:陈设。赫然:夺目,使入吃惊的样子。

⑩鬟妾:年幼的婢女。

红牙牌:染成红色的象牙骨牌。

肴馔(yáo zhuàn):美味的下酒菜。

粲(càn)然:形容鲜明发光。

萃(  )立:簇拥似地站立。

软盘 :官宦豪门之家,宴客时不设桌案,令婢女手执肴馔以进,称之为软盘。

翩(piān)然:随随便便的样子。

揖客:送客。

懵(méng)然:不知的样子。愚(  ):愚蠢得似痴呆。

通郑重:问候的意思。

大意:

石曼卿居住在蔡河下曲时,与一户富豪人家的住处相邻,每天可以听到歌声和乐器的演奏声。那户人家有几十个家僮和仆人,时常经过石曼卿的门口。石曼卿便叫住一名仆人,问起富豪是什么人。仆人回答说:“是一户姓李的人家,主人才二十岁,家中没有兄弟,穿着绫罗绸缎的婢女有几十人。”石曼卿表示想会见他的主人。那仆人说:“我家主人从来不曾接待过做官的人,其他的人更不会接待了。但是他喜欢喝酒,多次说起听到学士您非常能喝酒,好像也有心想和您会面。等我试探着问问他吧!”

某一天,富豪之家果然派人请石曼卿去会面。石曼卿马上戴好帽子去见他。在他家客厅里坐了好一会儿,那主人才出来。他只戴了头巾,围着丝织的腰带,没穿着会客时的服饰,见了石曼卿,就连待人接物的起码礼节也完全不懂。他领着石曼卿走进另外一间房间,只见室内陈设华贵富丽,令人吃惊。又坐了好一会儿,有两位年幼的婢女各托着一只小盘子到石曼卿面前。两只盘子中放着十余枚红色的象牙骨牌,一只盘子中放着写了酒名的牙牌,共有十几种品名,主人请石曼卿选择一枚牙牌;另一只盘子中放着写了下酒菜的牙牌,请石曼卿选择五枚牙牌。过了一会儿,这两位婢女离去了,又有十几位女子各自拿着菜肴果品乐器进来,服饰人品都鲜艳美丽。一个女子斟酒送上来,喝完酒奏起乐,端着果品菜肴的女子们簇拥在二人之前,等他们吃完就排列在他们左右,京城里的人称她们为“软盘”。斟过五次酒后,这群女子都退了下去,那位主人也随随便便地进入其他房间,省去了礼节,不送客。石曼卿独自跨着步子走出他的家门。

石曼卿谈起豪家主人的言行举止,觉得他无知无识又蠢又呆,恐怕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却得到如此优厚的生活待遇,实在太奇怪了。隔了几天,石曼卿尝试着派人去问候,这家却紧关着门,不让致意的人进去,也没有人到门边回话。问起他周围的邻居,他们说:“那个人从来不曾和别人有来往,虽说是邻居,也没见过他的面。”

古代人们有“钱痴”的说法,确实是有的。

点评:

这绝对是个有钱人,同时,这绝对是个傻子,故曰“钱痴”。不知这是否真实,而有一点很清楚,如果有这样的人,他的生活、生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荐读:

欧阳修的《石曼卿墓表》。

链接:

哭曼卿(节选)

欧阳修

嗟我识君晚,君时犹壮夫。

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

轩昂惧惊俗,自隐酒之徒。

一饮不计斗,倾河竭昆墟。

作诗几百篇,锦组聊琼琚。

时时出险语,意外研精粗。

穿奇雾云烟,搜怪蟠蛟鱼。

诗成多自写,笔法颜与虞。

旋弃不复惜,所存今几余。

往往落人间,藏冬摊明珠。

又好题屋壁,虹蜺随卷舒。

遗踪处处在,余墨润不枯。

自食其力的杜五郎

正文: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 ,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具,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 ,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问:“观何书?”曰:“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屋中枵然,一榻而已。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往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予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注释:

①颍(yǐng)昌:宋时升许州为颍昌府。今河南省许昌市。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县。

②黎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轸(zhěn):车后横木,借指车,文中为人名。

③过:过失。

④何足尚哉:有什么值得尊崇的呢?

⑤度(  ):推测、估计。

(zhān)粥:较为稠厚的粥。

⑦ 兼:并吞,文中可释为占据。

⑧ 自尔:从这以后。

⑨ 净名经:佛经名,是《维摩诘经》的异称,此经是记维摩诘(释迦同时人)与舍利弗弥勒等及文殊大师问答之辞的,以说明大乘教理。

⑩枵(xiāo)然:虚空的样子。

酪(  ):用牛、羊、马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傍:通“旁”,意为另外的。

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大意:

颍昌阳翟县有一个姓杜的读书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县城人只叫他杜五郎。他的居住处离开县城三十余里,只有屋子两间,一间自己居住,另一间被他的儿子住着。屋的前面有一块一丈多宽的空地,再前面就是用篱笆做成的门了。杜五郎不走出篱笆门,共有三十年了。

黎阳县尉孙轸曾经去拜访桂五郎。桂五郎觉得他为人自然大方,主动说道:“我是一个没有能耐的村民,为什么受到您的探访?”孙轸问他不出屋门的原因,这人笑着说:“这怕是告诉您的人的过失吧。”他指着门外一棵桑树说:“十五年前,也曾到过这颗桑树下乘凉,怎么说没出过屋门?只是现在我已成了没有用处的人,又对人没有什么要求,偶尔自己不出门罢了,有什么值得尊崇的呢?”孙轸问他依靠什么生活,他回答:“过去我居住在县城的南面,有田五十亩,和兄长一起耕种。后来,兄长的儿子娶了媳妇,考虑到耕种出来的粮食不能养家活口,就把田都给了兄长,带着妻子儿女到了这儿。正值有一位乡里人借给我这房屋,就住在这儿了。只是靠为别人选择吉日,再卖一些草药,用来备些稍稠的粥,也有时接济不上而断炊。再后来,儿子能耕田了,乡里人看着可怜,借了三十亩田,叫我的孩子耕种,但他还有余力,又替别人耕种,这才有足够的粮食了。乡里人穷,靠行医、占卜来为生的人很多,既然自己家中吃的已经足够了,就不应当再占乡里人的利益,从这以后为人择吉日和卖药这些活儿我都不干了。”

孙轸又问他:“平常干些什么?”他说:“端端正正地坐着,不干什么。”又问他:“看书吗?”他回答:“二十年前,也曾经看过书。”“看什么书?”他说:“曾经有人赠送一本书,没有写上书名。书中间大多讲的《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当时非常喜爱书中的议论,到现在也忘掉了,而且连书也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了。”他气度旷达神态悠闲,说起话来清新、简洁,是个有学识的读书人啊。大冷天,他只穿着布袍和草鞋。屋子里空荡荡的,仅有一张狭长低矮的床。问起他儿子的处世态度,他说:“一个乡村的孩子,但他的本质非常淳朴,从不乱说话,也不玩耍。单说叫他去买盐、酪等物。一到县城,可以计算他去了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回家。他是直接去又直接回,不会去别处游玩一步。”

我当时正有军务在身,到夜很深了还没有躺下,疲惫极了,与部下谈些闲话,孙轸就说起这么一件事,我听了之后不觉肃然起敬,一下子把烦恼和疲惫都忘了。

点评:

通过对杜五郎早先与兄同耕,后又让田于兄,及不与人争利的琐事,记述了一个真正淡泊者的处世态度。这是一个真正的隐者。

荐读:

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

链接:

颜回

颜回生于前521,卒于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即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李士衡不为物累

正文: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已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苍惶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

①馆职:唐宋时凡在史馆、昭文馆、集贤馆等处供职,自直馆至校勘,都称馆职。

② 赠遗(  ):赠送。

③缣帛(jiān bó):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藉:垫、衬。

④实:充填,文中可理解为放。

大意:

李士衡在馆职任事时,被派出使高丽,由一名武将任副使。高丽君王所赠送的礼品钱财等东西,李士衡都不留意,一切都交给那位副使。当时,船底有稀疏漏水之处,这位副使就将李士衡得到的丝织品等礼物垫在船底,然后再把自己所得的礼品放在上面,来避免被漏进来的水弄湿。船行到大海中时,碰到了大风,有翻船的危险,船工十分恐惧,请求把船上所装载的东西都扔掉,不这样的话,由于此船太重,必定免不了要翻船。副使在匆忙和紧张之中把船上的东西都扔到海里,再也没时间去挑拣选择该扔什么,不该扔什么。大约扔到一半,风停了,船也平稳了。过一会儿检查所扔掉的东西,发现全是副使自己的东西,而李士衡的礼物全放在船底,没有一点损失。

评论:

李士衡不重财物,副使却相当的“聪明”,但遇上大风,副使损失惨重,“千算万算,不及老天一算”,结局使人体味到“私心必败”的古训。

荐读:

《宋史·李士衡传》。

链接:

孙之翰不受砚

沈括

曾有人给孙之翰一块砚台,价值三万钱。孙之翰问:“这块砚台有什么奇异之处,要这么多钱?”那位送砚台的人说:“砚台是凭借砚石上加水而不枯干作为上品的。这块砚石如果对它呵口气,那气碰到这砚台就会变成水而流下来。”孙之翰便说:“一天即使能呵得一担水,仅值三个钱,买这东西有什么用?”最终没有接受。

王荆公不受紫团参

正文:

王荆公病喘 ,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 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 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注释:

① 王荆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宰相,后退居江宁,封荆国公,因此世称荆公。

②喘:哮喘。

③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

④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谥恭敏,宋元丰年间知枢密院,书称其善于经商和管理财务。

⑤适:刚巧,正巧。

⑥黧(  ):黑。

⑦ 垢污:即污垢。

⑧ 澡豆:古代用来供洗涤用的粉剂,以豆末配合其他药物制成,用来洗脸洗手,据说可以使皮肤光洁润滑。

⑨ 颒(  ):洗脸。

大意:

王荆公(安石)有哮喘病,用药需要紫团山人参,买不到。其时薛师政自河东还朝,正好有这药,就送给荆公几两,荆公不接受。有人劝荆公说:“您的病,非这药不能治。病是可忧虑的,这点药物不值得推辞。”荆公曰:“平生没有紫团参,也活到今天。”最终也不接受。荆公脸面有些黑黄,门人忧虑,去问医生。医生说:“这是污垢,不是疾病。”门生送澡豆叫荆公洗脸,荆公说:“天生胎黑,澡豆对我有何用?”

点评:

记叙王安石生活中的小事,不受紫团山人参,不受澡豆,以及他风趣的婉拒之辞,生动地反映了王安石廉洁的高尚品质。这是沈括从侧面告知人们,杜绝官吏中盛行的纳贿徇私的恶习,以推行新法,王安石是从自己做起的。

荐读:

《宋史·王安石传》。

链接:

王子野不茹荤腥

沈括说:“王子野生平不茹荤腥,居之甚安。”

王子野是山东莘县人,仁宗时通判苏州,后累擢天章阁待制,知陕州。家世富贵,兄弟习骄侈,独王子野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宋史》有传。

沈括用十三个字来写王子野,其中蕴含深意。

赵抃的嗜好

正文:

赵阅道为成都转运使,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逆旅之人不知其使者也,或慢狎之,公颓然鼓琴不问。

注释:

①赵阅道;即赵抃(1008-1084),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一带)人。第进士,景祐初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时称“铁面御史”。后因与王安石不和,出知成都。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清献。晚年学道有得,临终前与儿子诀别,语词不乱,安坐而殁。

②青城山:在今四川灌县城西南。山形如城,故名。相传东汉张道陵曾在此修道。道教称为“第五洞天”。

③慢狎:戏弄。

④ 颓然:此指恭顺的样子。

大意:

赵阅道任成都转运使时,在辖区内巡察,只带一张琴一只鹤,闲坐时就看鹤操琴。有一次他过青城山,遇上下雪,就住在旅馆之中。旅馆中的人不知道他是当地的行政长官,有的还戏弄他。赵阅道显得不急不怒的样子,只管操琴,不顾别的。

点评:

这是境界,也是修养。淡薄,宁静,不显摆,不计较。一琴一鹤表明赵忭为官刑清政简,为人廉洁不阿。

荐读:

《宋史·赵抃传》,赵抃与包拯齐名。

链接:

《题杜子美书室》

赵抃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孔旻爱人乎

正文:

淮南孔旻,隐居笃行 ,终身不仕,美节甚高。尝有窃其园中竹,旻愍其涉水冰寒,为架一小桥渡之。推此则其爱人可知。然余闻之,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妻死而不辍鼓可也,为其死而鼓之,则不若不鼓之愈也。犹邴原耕而得金,掷之墙外,不若管宁不视之俞也。

注释:

①孔旻(mín):字宁极。据王安石《孔处士墓志铭》,孔旻隐居汝州(今河南临汝),他待人宽厚,即使对奴仆也不忍心加重语气说话,粮食、衣物、田地有多余时,就赠送给乡里人,向他借贷而不能归还的,他也不加追问。

②笃行:行为惇厚。笃:忠诚,厚道,坚定。

③愍(mǐn):同“悯”,哀怜,怜悯。

④辍:中止,停止。

⑤邴(bǐnɡ)原:人名,字根矩,又称邴君,东汉北海人,与华歆、管宁齐名,时称三人为一龙,以年龄排序,“谓歆为龙头,宁为龙腹,原为龙尾”。《世说新语》中载有三人事迹,如《德行》篇中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以此认为华歆的德行不及管宁。据此,“得金捉而掷之”的应该是华歆,而不是邴原。但在这条笔记里,沈括将“得金捉而掷之”一事记在了邴原账上,不知所本为何,也许是因为事近而误吧!

大意:

淮南的孔旻隐居汝州,为人惇厚仁慈,终身不愿做官,节操美好而高洁。曾有人去偷他家园子里的竹子,孔旻怜悯偷竹子的人要涉水来去太冷了,就架起一座小桥让其顺利通过。由此可以推知孔旻的仁爱之心。不过我听说,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敲起盆子唱起歌来。妻子死了而不中止敲盆子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因为妻子死了而敲,反而不如不敲的好。就像邴原耕地时看到一块金子,捡起来以后再扔出墙外,反倒不如管宁那样看都不看的好。

点评:

孔旻是个隐士。架桥的事是否“爱人”之心?庄子因妻子死了敲盆,邴原捡起金子再扔出墙外,都是刻意为之,都可能是做给别人看的。

荐读:

《庄子·至乐》,其中记载庄子鼓盆而歌的事。

链接:

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都是东汉末人。刚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瞥见管宁的脸色,于是就扔了金子离开。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狄青婉言拒攀附

正文:

狄青为枢密使,有狄梁公之后,持梁公画像及告身十余通,诣青献之,以为青之远祖。青谢之日:“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厚有所赠而还之。比之郭崇韬哭子仪之墓,青所得多矣。

注释:

①狄青:字汉臣(1008—1057),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善骑射。累迁泾原路都部署、经略招讨副使、枢密使等职。为人缜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能正部落、明赏罚,与士卒同甘苦,甚有声名。枢密使: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长官,地位略低于宰相。

②狄梁公:即唐朝的狄仁杰,封梁国公。

③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④诣(  ):到某人处。

⑤遭际:指生活中的经历。

⑥郭崇韬:字安时,系五代时后唐庄宗的一员大将。曾佐庄宗灭梁,身任多种要职。

大意:

狄青任枢密使时,有一位唐朝狄梁公的后代,拿着狄梁公的画像和官职文凭十多份来到狄青住处拜献,认为狄梁公是狄青的祖先。狄青婉辞拒绝他说:“我只是一时取得成功,怎么敢自比狄梁公的功业呢?”狄青送给来人许多钱物,并把他带来的东西又还给了他。比起后唐的郭崇韬哭拜在郭子仪墓前的做法,狄青得到的更多。

点评:

一般出身贫寒的人,往往要把历史上的名人拉来作自己的祖先,以示自己的高贵。狄青面对可以攀附的机会,婉言拒绝,是他自信、自强的表现,所以沈括说他“所得多矣”。

荐读:

《宋史·狄青传》。本传即称他出身贫寒。

链接:

郭崇韬拜郭子仪

《晋书·郭崇韬传》: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

在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同事豆卢革向他献媚说:“汾阳王郭子仪是代北人,后来迁移到华阴,侍中大人您世代在雁门,和汾阳王大概有些关系吧。”郭崇韬明知查无实据,但却顺水推舟地说:“乱世之中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说汾阳王是我们四世之祖。”豆卢革接着说:“难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谋,原来是汾阳王的后代。”从此,郭崇韬就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后来他带兵讨伐蜀地,在陕西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还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使“郭崇韬拜郭子仪”成为认错祖宗、拜错太公的历史笑话。

造宅与卖宅

正文: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

注释:

①郭进:宋初将领。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官至都部署。

②刺邢州:为邢州(今河北邢台)刺史。

③落:行落成典礼。

④齿:并列。

⑤陈彦升:即陈荐。字彦升,邢州人。官至资政殿学士。

大意:

郭进有干材谋略,屡立战功,曾为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即郭进所筑,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完好。城中铠甲兵器精致,以至封存贮备也有制度。郭进在城北建宅第,施工结束后,聚集族人和宾客举行落成之礼,下至土工、木工都参加。于是设工人的宴席于东庑,儿子们的宴席于西庑。有人说:“诸公子怎么能与工匠并列?”郭进指着工人们说:“这些是造宅子的人。”又指着儿子们说:“这些是卖宅子的人,当然应该坐在造宅子的人之下。”郭进死后没多久,他的宅子果然为他人所有,现在资政殿学士陈彦升的宅子,就是郭进旧府第的东南角。

点评:

郭进不仅有干材谋略,还很有远见。他对儿子们了解,对社会世道也了解,所以,他的话后来得到了证实。创业艰辛,“守成”更难。

荐读:

《孟子·离娄下》,其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说影响深远。

链接:

相门之后

赵翼《檐曝杂记》

云间某相国之孙,乞米于人,归途无力自负,觅一市佣负之。嗔其行迟,曰:“吾相门之子,不能肩负,固也。汝佣也,胡亦不能行?”对曰:“吾亦某尚书孙也。”

晏元献诚实不隐

正文: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为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

①晏元献公:即晏殊(991—1055),字同叔,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有文名,景德初,以神童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累官至宰相。生平喜诗酒,以文章得时誉,诗词尤婉丽。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皆出其门,卒谥元献。

②张文节:即张知白(?—1028),字用晦。真宗朝任参知政事,仁宗朝任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卒谥文节。

③阙下:宫阙之下,即皇帝面前。

④燕饮:聚在一起喝酒、吃饭。又称“宴饮”。下文的“燕集”,即宴饮的聚会,“燕赏”,即宴饮赏玩,“燕游”,即宴饮游乐。

⑤侍从:宋称殿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与翰林学士、给事中、六部尚书、侍郎为侍从。

⑥昆弟:兄弟。

⑦ 东宫官:辅导太子的官职。

⑧ 谨厚;恭谨朴实。

⑨ 质野:朴实而不讲究文辞。

⑩眷注:垂爱关注。

大意:

晏殊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时,张知白就把他举荐给皇上了。等到召令他至皇帝面前,正巧遇上了皇帝在亲自考试进士,就叫晏殊也参加考试。晏殊一见试题,就说:“我在十天之前已作过以此为题的赋,赋文的草稿还在,请求另外出一道题吧。”皇上非常喜爱他诚实的态度。等到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天下很太平,朝廷也允许大臣们选择好地方在一起宴饮。当时朝廷的大官,各自聚合宴饮,以至一些酒楼设置帷帐作为他们游玩休息的地方。晏殊此时家境十分贫困,不能去参加,于是独自留在家中和兄弟们一起读书学习。一天,皇帝要选择辅导太子的官员,忽然从宫中批准授予晏殊这个官职。主持政务的大臣不知皇上这一诏命的缘由,就在第二天请求皇上审察。皇上告诉他们说:“近来听说各部门的大臣们,没有人不整天游玩宴饮,直到夜里。只有晏殊闭门不出,与兄弟们在一起读书,如此恭谨朴实,完全可以做东宫官。”晏殊被授职后,要向皇上应答。皇上当面告诉他任命的原因。晏殊说话朴实无华,他说:“我不是不愿意宴饮游玩的人,实在是家境贫困,没有可以去玩的钱物。如果我有钱,也必定会去的,只是没有钱不能出门罢了。”皇上更加嘉许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对他的垂爱一天比一天加深。在仁宗朝,晏殊终于得到了重用。

点评:

晏殊是宋代的一位大词人,一位名宰相。为官之前,他不隐瞒事实真情,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反映了晏殊人品的质朴。诚实永远是美德。

荐读:

《宋史·晏殊传》,记载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皆出晏殊门下。

链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朱寿昌刺血寻母

正文:

朱寿昌,刑部朱侍郎巽之子,其母微。寿昌流落贫家,十余岁方得归,遂失母所在,寿昌哀慕不已。及长,乃解官访母,遍走四方,备历艰难,见者莫不怜之。闻佛书有水忏者,其说谓欲见父母者,诵之当获所愿。寿昌乃昼夜诵持,仍刺血书忏,摹板印施于人,唯愿见母,历年甚多。忽一日,至河中府,遂得其母,相持恸绝,感动行路,乃迎以归,事母至孝。复出从仕,今为司农少卿。士人为之传者数人,丞相荆公而下,皆有《朱孝子诗》数百篇。

注释:

①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今安徽淮泗一带)人。以父荫守将作监,历知阆州,有政绩。母刘氏,为父妾,刚怀上朱寿昌,又嫁到民间。等到朱寿昌出生数岁后,才回到生父身边,母子不相闻达五十年。熙宁初,朱寿昌弃官,刺血写《金刚经》,到处寻访,终于在陕州找到了母亲,乃迎母与二弟归家,由是以孝名闻世。士大夫自主安石、苏轼以下多以诗歌赞誉他。《宋史》有传。

②刑部:宋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

③水忏:指搞拜忏、打谯等法事的内容。《宋史》本传作“用浮屠法灼背烧顼”。

④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

⑤司农少卿:司农寺副长官。掌粮食积储,京官禄米,池园果实等事务。

大意:

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生母出身低贱。朱寿昌出生后流落到贫穷的人家,直到十多岁才回到父亲身边,于是他与生母失去了联系,这使他不停地悲伤和思念。朱寿昌成年之后,竟辞去官职,寻找生母。他走遍了各个地方,经受了各种苦难的考验,凡是看到他的人,没有不怜悯他的。他听说佛经书上有水忏的说法,说想见父母的人,只要诵读其内容,就能满足愿望。朱寿昌就不分白天夜晚地诵读,还刺血写经书,翻印出来送给别人,表达自己只想见到生母的意愿,这样又过了许多年。忽然有一天,朱寿昌来到河中府,终于见到了生母,两人相扶着痛哭欲绝,感动了周围的路人,于是家人把他们母子俩接回了家。朱寿昌照顾生母十分周到,孝顺。这以后,朱寿昌又出来做官,现在任司农少卿。

士大夫为朱寿昌作传的有好几位,从丞相王安石一直到下面的一些大臣,都写了《朱孝子诗》,这些诗有好几百篇。

点评:

“百善孝为先”,古人很看重孝道。爱自己的父母,是义务,也是美德,所以那么多的人为朱寿昌作传,为的是表彰朱寿昌,并弘扬孝道。朱寿昌是二十四孝之一。

荐读: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链接:

百里负米

《孔子家语·致思》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达百乘之多,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盛。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刘廷式不弃瞽妻

正文: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

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

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注释:

① 朝士:泛指中央官吏。刘廷式:字得之,宋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举进士,通判密州,后监太平观,老于庐山,以高寿终。苏轼在《书刘庭式事》中将“廷”写作“庭”,与《宋史》本传相同。

②契阔:离散。

③登科:唐以后进士应试得中即称登科。

④瞽(gǔ):眼睛瞎。

⑤雍睦:和睦。

⑥小谴:轻微过失。

⑦ 监司:宋诸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总称监司,有监察各州官吏之责。

⑧ 阔略:宽恕。

⑨ 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

⑩苏子瞻:即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对王安石创行新法,曾表示反对。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历州郡多惠政。其文纵横恣肆,挥洒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词风亦豪放。

大意:

朝士刘廷式,本是农家子弟。邻居有一位老人家中十分贫困,有一个女儿已和刘廷式签订了婚约。分别几年之后,刘廷式读书应举登科,回到家乡去拜望邻舍老人,而老人已去世了。他的女儿因为生病而瞎了双眼,家境极其困难。刘廷式派人提出履行婚约,那位女子的家人以女儿有病为由推辞,仍然依靠帮人耕地度日,不敢和做官的人结成亲家。刘廷式表示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与你家老人有约定,怎么可以因为他老人家去世,女儿又有残疾而违约呢?”最终还是和该女结婚了。在家庭中夫妇相处非常和睦,他的妻子靠他搀扶着才能行走。她生养了好几个孩子。

刘廷式曾经因犯了轻微过失,监司想贬逐他,但盛赞他有美好的德行,就宽恕了他。这以后,刘廷式主管江州太平宫时,他的妻子死了,他哭得十分伤心。

苏子瞻很喜爱刘廷式重情谊的品德,便写文章来赞扬他。

点评:

作者赞扬刘廷式的人格,赞扬他的信义,赞扬他遵守约定的行为。苏轼赞赏这种传统美德,撰文称赞刘廷式。这是侧面烘托之法。

荐读:

《后汉书·宋弘传》,记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

链接:

晏子与妻子

《晏子春秋》

有一天,大夫田无宇路过晏子家门口,看到晏子站在大门外,便上去打招呼。这时,从晏子屋里颤颤巍巍地走出来一位满脸皱纹、一头白发、身穿粗布衣的老妇人。田无宇等那妇人走远后,问晏子:“刚才那位老妇人是谁啊?”晏子说是自己的妻子。田无宇听后哈哈大笑,说:“您位至卿大夫,食田七十万,为何不另娶一位妙龄娇妻,却同一个老太婆厮守一生?”

晏子狠狠地白了田无宇一眼,回答道:“我曾听人说,‘抛弃年老的,是为不守礼义;纳娶年少的,是为淫乱。何况是见色忘义,因富贵而失人伦,简直可称得上是大逆不道’。难道你希望看到我有淫乱之行,不顾人伦而另娶,做那些倒行逆施、寡廉鲜耻的事情吗?”晏子的一席话说得田无宇无地自容。

千轴不如一书

正文: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日,衣襕自拥车以入 ,欲以此骇众取名。

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日:“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注释:

① 柳开:字仲涂,宋大名(今属河北)人。好讨论经义,慕韩愈、柳宗元之文。开宝进士。累拜殿中侍御史。性倜傥重义,善射,喜弈棋。有人说宋朝变骈文为古文,实自柳开始。《宋史》有传。

②襕:襕衫,“古代士人之服。以白细布制成,圆领大袖,下施横斓为裳。”

③张景:字晦之(970—1018),宋公安(今属湖北)人。少时嗜学。真宗征天下士,景居首列,为房、参二州文学参军,后摄理真州事。

大意:

柳开年轻时很任性,好意气用事,经常说大话,用来表示自己高人一筹。在应考时,他要把自己的文章在帘前献给主考官。共有一千份卷轴,用独轮车装载,考试那天,他穿着斓衫,自己推着独轮车来到考场,想靠这一阵势吓倒众多考生来取得功名。

当时,张景已是因为善写文章而出名了,但他只带了一篇文章装在衣袖里来到帘前呈献。主考官读了十分赞赏,便选拔张景优等及第。当时人称这件事为:“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点评:

并非任何事都是“多多益善”。就文章而论,首先要看其质量,看其价值,不能搞以多取胜。

荐读: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的话“多多益善”出于此篇。

链接:

顾况与白居易

《全唐诗话》

居易,字乐天,陕西渭南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盛文肃察人

正文: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 ,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元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秀,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

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注释:

①盛文肃:即盛度(968—1041),字公蛩,宋余杭(今浙江杭州西)人。端拱进士,补济阴尉,稍迁三司户部判官。尝奉使陕西,绘《西域图》及《河西陇右图》。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要职。后坐事罢知扬州。卒谥文肃。尝奉诏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尚书右丞:官名。当时位在六部尚书下。扬州:今属江苏。

②简重:简慢严厉。

③夏有章:不详。建州:今福建建瓯一带。司户参军:县府属吏。简称司户,亦称户曹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郑州:今属河南。推官:州府属吏。掌刑狱。

④通判:州府尉长官,有监察所在州府官员之权。刁绎:宋天圣进士,曾通判扬州。见宋刘宰《京口耆旧传》卷一。

⑤忤(wǔ):逆,此指不通常情。

⑥远器:有远大前途,能承担大事的人。

⑦ 轻脱:轻佻,不稳重。

⑧ 贾文元:即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开封人,官至宰相,卒谥文元。参政:参知政事的简称。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则为副宰相。

⑨ 馆职:宋承唐制,置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凡在其中供职的自直馆至校勘,都称馆职。

⑩御史:官名。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属当时的监察机关——御史台。

寝夺:中止和剥夺。

国予监主簿:学官名。两宋最高学府的官员,专管账簿、勾考钱谷收支事务。

大意:

盛文肃以尚书右丞之职调任扬州知州,他为人简慢严厉,很少推许什么人。当时夏有章从建州司户参军升任郑州推官,路过扬州,盛文肃突然说他很有才能,第二天备酒招待他。有人对夏有章说:“盛公没有宴请过路过的客人,他很看重的人才款待一顿饭。”夏有章领受了话中的含义,另选一天作了一首诗感谢他。到了客馆,先派人拿着诗进门递交。盛文肃拿到诗函,没有开封,就还给来人,叫人对夏有章说:“我已年老力衰,用不着看这些诗了。”便不再会见他了。夏有章很觉意外,就去拜见通判刁绎,把情况都讲给他听了。刁绎也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就说:“知州大人性格不那么随和,你的诗中有没有激怒和触动他的地方?”夏有章说:“原本就没开启封口。”刁绎又问:“可能是信封上字写得不工整吧?”夏有章回答:“是我亲笔写的,非常严谨工整。”刁绎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定是送信的人使他不顺心了。”刁绎于是去拜见盛文肃并问他:“夏有章今天献上的诗怎么样啊?”盛文肃说:“没有读,已经退给他了。”刁绎问:“您起初十分厚待夏有章,现在却不肯读他的诗,为什么呢?”盛文肃说:“起初见他外表风度不俗,感到他是个有远大前途,能承担大事的人。今天见信封上就自称‘新圃田从事’,得当个幕僚,就如此不稳重了。你只要等着瞧,他的官位必定到此为止了,因为他的志向已经到头了。千万记住我的话,今后可以验证。”

贾昌朝当时任参知政事,他和夏有章有旧情,就举荐他任馆职,按照规定,等到任一年后参加考试。第二年授夏有章为馆阁校勘,御史察觉了他以往的过失,就免其馆职,改派他到国子监任主簿,不过仍带郑州推官之衔;不久,夏有章在京城去世。

盛文肃观察人大多像上面说的那样,不再依仗其他什么。

点评:

盛文肃的态度前后反差非常大。前面是观察外貌气质,印象极佳,后面看其落款,结论是“轻脱”,即轻佻,不稳重,于是态度变化。可见当时风气不尚轻脱。

荐读:

《宋史·盛度传》。

链接:

性格决定命运

请看《三国演义》:

周公瑾,文武双全,风流倜傥,赤壁大战击溃不可一世的曹操大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豪迈!可心胸狭窄,以此一败再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一声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英年早逝,他就败在量小气狭的性格上。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目中无人,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孙权派人来为儿子求婚(求关羽之女),关羽大怒,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大局的大事,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性格使他得了这样的下场。

二人故事说明:性格决定命运。

范仲淹的担忧

正文:

庆历中,有近侍犯法,罪不至死。执政以其情重,请杀之。范希文独无言,退而谓同列曰:“诸公劝人主法外杀近臣,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诸公默然。

注释:

①近侍:身边侍从的人。

②范希文:即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初任泰州兴化令,后任秘阁校理、出判河中府,知开封府,又召为陕西都转运使,及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入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工诗文,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颂。

③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大意:

庆历中,有一位近侍犯了法,但其罪还不至于判处死刑。执政大臣认为他的情节严重,请求杀了他。唯独范希文没有发言。退朝时,范希文对他的同僚说:“你们劝君王不按照法令的规定处死近臣,一时虽然痛快,但不应教君王任意乱杀人啊。”同僚们听了无话可说。

点评:

古来执法者,可贵处在于依法办事。范仲淹没有人云亦云,不苟同滥杀生命,而反对滥用刑罚,法律意识强,能尊重犯人的生命。

荐读: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链接:

范仲淹苦学

《宋史》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范仲淹治饥荒

正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秏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注释:

① 皇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9—1053)。

②殍殣(piǎo jǐn):饿死的人。

③浙西:两浙西路。辖境为今浙江,江苏南部一带。

④存:慰问。饷(xiǎng):馈赠。此指施送饮食。

⑤劾(  ):揭发罪状。不恤(  ):不顾。

⑥秏(  ):消耗。

⑦ 晏然:安静。

⑧ 流徙(xǐ):到处迁移,没有安定的生活。

⑨ 美泽:恩惠。

大意:

皇祐二年,吴中一带饥荒严重,饿死的人叠压道路。当时范仲淹主持两浙西路,便发放粮食,招募灾民服役使他们有饭吃。采用的各种方法很周全。吴地一带的人爱好划船比赛,也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众开展划船比赛,他每天到湖上摆放宴席,从春天到夏天,老百姓全都离家游玩。他又召集众佛寺的住持,吩咐他们:“灾荒之年工价非常低,可以大力兴建庙宇。”于是许多寺庙的修建工程非常兴旺。又翻修粮库和官员的住处,每天也使用着上千的劳力。

监司上奏告发杭州长官荒废政务,嬉游取乐没有节制,以及不管官府还是私人都大兴建造之风,损耗民力。范仲淹于是自拟奏章,逐一申诉大兴宴游和兴造之风的目的,都是想挖掘有余的财力,来救济贫穷的人。从事商业、饮食业、建筑业的人,依赖于公私宴游租土建工程而糊口的人,每天至少有几万人。救荒年措施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老百姓中没有人外出流浪,这都是范仲淹的恩德啊。

饥荒之年发放官府的粮食,召集老百姓做有益的事,近些年已列入条令。不仅救济饥荒,又趁机为民间兴利,这真是古圣王的德政啊!

点评:

特殊情况使用特殊方法,为的是让百姓在灾年活下来。这是爱民之举,这更是一个独创。此举以后成为一项制度,也是对范仲淹的历史性肯定。

荐读: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

链接:

范仲淹泛爱乐施

《宋史》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范仲淹抑商重农

正文:

庆历中,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范文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

注释:

①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

②弛(  )茶盐之禁:解除对私营茶盐的禁令。

③分减:裁减,削减。

④山泽:山林、湖泽,文中比喻茶盐事业。

⑤寝:停止。

大意:

庆历年间,有人议论过解除茶、盐的禁令和裁减商税的问题。范仲淹认为不能这样做。他认为:国家取得茶盐和商业税的收入,不过是削减商人的利益罢了,对于商人实行这种制度,并没有很大的损害。现在国家的费用没有减少,因此每年的收入也不能减少。如果不取之于茶盐事业和商人的税利,就必然会从农民那里收取。与其伤害农民的利益,何如从商人那里收取呢?现在的办法不如先节省国家开支;一旦国家费用有结余,也应当首先放宽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然后再考虑到商人。因此解除禁令的事情,不应当先办。这样一来,解除茶盐的禁令和削减商人税利的议论也就此停止了。

点评:

“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这就是抑商重农。重商是眼前利益,重农是根本所在。范仲淹的做法,有利于农业,是富国强民的方针。

荐读:

《汉书·景纪》,景帝下诏:“农,天下之本也……”

链接:

重本轻末思想

吴华宝

孟子劝说梁惠王“不违农时”,而斥商人是“贱丈夫”。

李悝辅佐魏国所采取的政策,是“尽地力之教”和“禁技巧”,前者发展农业,后者打击手工业。

商鞅变法,对努力耕织者免除徭役,因从事工商而贫者,就沦为奴隶。

荀况认为“工商众则国贫”。

韩非则首称农为“本”,工商为“末”,把工商之民视为“五蠹”之一。重本轻末思想形成了。

王钦若发迹

正文:

真宗皇帝南衙日 ,开封府十七县皆以岁旱放税,即有飞语闻上,欲有所中伤。太宗不悦,御史探上意,皆露章言开封府放税过实,有旨下京东、西两路诸州选官覆按。内亳州当按太康、咸平两县,是时曾会知亳州,王冀公在幕下,曾爱其识度,常以公相期之,至是遣冀公行,仍戒之曰:“此行所系事体不轻,不宜小有高下。”冀公至两邑,按行甚详。其余抗言放税过多,追收所税物,而冀公独乞全放,人皆危之。明年,真宗即位,首擢冀公为右正言,仍谓辅臣曰:“当此之时,朕亦自危惧。钦若小官,敢独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自后进用超越,卒至入相。

注释:

①真宗皇帝:赵恒,宋太宗第三子,后封为太子,曾任开封尹。至道三年(997)即位,是为真宗。南衙:北宋时对开封府官署的习惯称呼。

②飞语:即蜚语,指无根据的话。

③亳(bó)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④曾会:字宗元,宋晋江人。曾任两浙转运使。

⑤王冀公:即王钦若,字定国(?—1025),宋新喻人。其状貌短小,项有附疣,时人叫他“瘿相”。常常不顾大局,迁就帝意。在宋辽关系上是“主和派”。卒谥文穆。

⑥危之:以这种情况为危险。

⑦擢(  ):提拔。右正言:官名。掌管规谏讽喻之事。

大意:

真宗皇帝还在南衙的日子里,开封府十七个县都因为当年大旱而放宽税收,于是马上就有流言蜚语传到皇帝耳中,想要阴谋诬陷开封府。太宗很不高兴。御史察看出皇帝的意图,都公开上奏说开封府放税太过头了,于是皇帝有旨,令京东、京西两路各州遴选官员调查此事。其中亳州应当重新查核太康、咸平两个县。当时曾会任亳州知州,王钦若是他的幕僚,曾会喜爱王钦若的见识,时常用日后当封公相的要求期望他。到此时就派王钦若去办理此事,还告诫他说:“这次前去处理此事所关系的事情利害是不小的,不要稍微有出入。”王钦若到了两个县城,调查情况非常详尽。其他县的调查者都说放税太多,并追收税款钱物,但是王钦若一人请求全部免去税收。人们都认为这是很危险的做法。第二年,真宗即位,第一件事就是提拔王钦若为右正言,还对辅佐大臣说:“在这样的时候,我自己也感到危险和害怕。王钦若是个小官,敢单独替老百姓伸张正义,这是大臣的节操啊!”这以后,王钦若晋升任用超出常规,最后做了宰相。

点评:

有人称王钦若是奸佞之徒,把他列为“五鬼”之首,也有人分辩说他有功劳。故事中王钦若投君王所好,得真宗赏识,后来进用超越。有人说,由于王钦若拥护王安石变法,所以沈括称颂王钦若。

荐读:

《宋史·王钦若传》,有王钦若“奸邪险伪”的记载。

链接:

富有的岩鹰

薛贤荣

秃鹫受了伤,躺在岩石上休息。许多天过去了,它的伤还没有好,又没有吃的,眼看就快不行了。

岩鹰看见了,从云头落下,把刚捕到的一只野兔送给了秃鹫。

秃鹫吃饱了,生命的活力又回到它的体内。

“谢谢你啊!”秃鹫说,“你把食物给了我,自己不就得饿肚子了吗?”

“是得饿肚子,下次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吃的,还说不准呢。不过,我现在感觉从来没有这般富有!”岩鹰说,“秃鹫,你明白我的话吗?”

“明白明白!”秃鹫说,“你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却成了精神上的富翁!”

吏 禄

正文:

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往往致富者。熙宁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绝请托之弊。是岁,京师诸司岁支吏禄钱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岁岁增广,至熙宁八年,岁支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贯一百七十八,自后增损不常,皆不过此数。京师旧有吏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

注释:

① 吏人:此当指在官府中无品级俸禄的办事人员。

②赇(qiú):贿赂。

大意:

全国的吏人向来没有固定的薪俸,只以收受贿赂为生计,其中常常有因此而大发横财的人。熙宁三年开始制定了全国吏人的薪俸制度,而且规定了严刑峻法来杜绝徇私舞弊。这一年京城各个官署全年支付给吏人的薪俸为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文钱,以后每年扩大发放范围。到熙宁八年时,每年支付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贯一百七十八文钱。从这以后增减没有定数,但是都和这个数目差不多。京城原有的享受薪俸的官员和全国各地的吏人的薪俸,还不包括在此数之内。

点评:

王安石变法,“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绝请托之弊”,这是一个进步举措,也是一个好制度。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宋代对吏治腐败现象通过制度来约束是有效的。

荐读: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申明改革主张。司马谏议即司马光。

链接: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一、机构改革

市易法,增加财政收入;

保甲法,防止农民的反抗,节省军费。

二、改革税赋

方田均税,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均输法,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

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致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

三、新修水利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四、军队改革

裁兵法,将兵法(又叫“置将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五、改革科举

三舍法,贡举法。

陵州盐井上的雨盘

正文: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注释:

① 陵州盐井:在今四川仁寿、井研一带,是当时主要井盐产地之一。北宋熙宁五年(1072)置陵井监,治所在今仁寿。

②鼓:我国古代的—种打击乐器,两端粗空,中间细实,外形类似现在所见朝鲜族和瑶族的长鼓。

③干:文中系指支撑井壁的直立木柱。

④绠(gěng):绳索。

⑤摧败:崩裂。

⑥新:更新。

⑦ 阴气:文中指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令人窒息的气体。

⑧ 辄(  ):就。

⑨ 有人:据《宋史》卷三三三载,创制“雨盘”的是当时的陵州推官杨佐。

⑩窍:孔眼、洞眼。

酾(shī):洒。

大意:

陵州有个盐井,深有五百多尺,都是石头。上面、下面都很宽广,唯有中间较窄,被称为“杖鼓腰”。过去从井底用柏木竖起干架,上面出到井口,从井架上面放一根绳子下去,才能碰到水,在井旁用绞车把水绞上来。时间长久了,干架腐烂折断,多次想要更换新的,但井中有一种有毒的气能伤害人,进去的人总是死去,没有办法施工。只有等到下雨,雨水进入井中,有害气体随雨水沉了下去,这时才能施工,天一晴又停止工作。后来有人用一个木盘,盘底下面钻有一些小孔,并在盘中贮满水,水便像雨点般洒出来,把它装在井上,叫作“雨盘”,让水整天不断往下淋。经过几个月,终于全部换上了新的井干,而陵州盐井的利用又和从前一样了。

点评:

本文记录了一种工艺方法。用雨盘驱除有害气体。液体与气体对流,能吸收无用或有害气体,并把有用的气体带进去,这是化工工艺常用的方法。雨盘是一种精巧的制作,是一种工艺,也是一种技术。

荐读:

《幼学琼林·制作》。

链接:

欹器

《荀子·宥坐》

孔子带领弟子到鲁桓公祠瞻仰时,见到倾斜的器皿。孔子向守庙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皿?”守庙者答道:“这是专放在座右的器具。”孔子说道:“我听说这种座右的器皿,空着时就倾斜,盛水适中就端正,盛满了水便整个倒翻过来。”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往里灌水!”学生们舀水灌了进去。果然水适中时便端正地立起,全盛满时,它便整个倒翻过来;水流尽时,它又像开始那样倾斜着。孔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世上哪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欹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

欹器也是比较早的座右铭(物铭),对人有警醒作用。

颡叫子

正文: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 ,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 。尝有病喑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听讼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伸。此亦可记也。

注释:

①叫子:哨子的一种方言称呼。

②颡(sǎng):通“嗓”。

③喑(yīn):哑。

④傀儡子:即今木偶戏的前身。旧戏中受艺人操纵的木偶称之为“傀儡”。

⑤粗:大概。

大意:

世间有人用竹子、木材、象牙、骨头之类做成哨子,放在人的喉咙里吹,能发出人说话的声音,叫作“颡叫子”。有个人曾经因病致哑,苦于被人冤屈而自己不能说话。审案的人拿来颡叫子,让他放在喉咙口试试,发出的声音像木偶戏中木偶的说话声,粗略能分辨出一部分意思,因而申了冤。这件事也可以记述下来。

点评:

眼睛近视,配一副眼镜,嗓子有情况,可以借助“人工喉”。这里记载的“颡叫子”,可以说是“人工喉”的原始雏形。

荐读:

荀子《劝学》,“君子善假于物也”。

链接:

偃师造人

《列子》

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颌其颐,则歌合律;摔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

驯养山鹧

正文:

《庄子》曰:“畜虎者不与全物、生物。”此为诚言。尝有人善调山鹧使之斗,莫可与敌。人有得其术者,每食则以山鹧皮裹肉哺之,久之,望见真鹧,则欲搏而食之。此以所养移其性也。

注释:

①《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庄周及其后学著。此书共五十二篇,现留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定为庄周著),外篇、杂篇二十六篇(可能为庄周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②畜虎者不与全物、生物:引文见于《庄子·内篇·人间世》。养老虎的人,不给老虎吃完整的或活的动物。

③诚言:有道理的话。

④调:调教、驯养。山鹧(  ):鹧鸪。属鸟纲雉科,体长约三十厘米,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足橙黄至红褐色,栖息于生有灌丛和疏树的山地。旧时驯以作争斗赌具。

⑤哺(bǔ):喂养。

⑥搏:争斗、捕捉。

大意:

《庄子》这本书中说:“养老虎的人不将整只的或活的动物喂虎。”这种说法是对的。曾有人很会调教山鹧,让它去斗,没有一个山鹧能斗得过它。有人知道了他的方法:每次都用山鹧皮裹肉去喂养它,长此下去,它一见到真的山鹧,便要去捕来吃掉它。这就是用一定的喂养条件改变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点评:

记载驯养山鹧的方法。“此以所养移其性也”,说明了动物的许多习性与生活环境有关,人工驯养可以影响其习性。狗、马、鹰都可以通过训练改变习性,提高能力。

荐读:

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神雕”便是“训雕”的夸张和神化。

链接:

舞马

盛唐乐舞隆盛,其中一项精彩节目就是舞马。舞马之曲在中宗时为《饮酒乐》,在玄宗时为《倾杯乐》《升平乐》。此曲出自饮宴,故奏乐之时,舞马亦须“以口衔杯,卧而复起”。唐代舞马辞有两体:六言四句体和七言八句体。后者应为《生平乐》之辞,前者应为《饮酒乐》《倾杯乐》之辞。张说《舞马词》:“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狄青出奇兵

正文:

宝元中,党项 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敌望其旗易之,全军经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

①宝元: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②党项:古族名,羌人的一支。在北宋时,曾建立了西夏政权。最盛时辖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地区,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为京都。

③北:打败仗。

④狄青:字汉臣(1008—1057),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北宋各将,官至枢密使。

⑤泾原:宋代的地方区划名,治所在渭州(今甘肃平凉),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蒲河以西、葫芦河以东、张家川以北,以及宁夏固原、隆德、泾原、西吉等县。

⑥奇胜:出人意料地取胜。

⑦ 阳却:阳通“佯”,假装退却。

⑧ 钲(zhēng):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有柄,形状像钟,但比钟狭而长,用铜制成。

大意:

宝元年间,党项入侵扰边塞。当时新招募的万胜军,还没有学习过打仗的阵势,遇到敌军常打败仗。狄青担任将领后,一天把万胜军的军旗全拿过来给了虎翼军,派他们出去迎战。敌军一见万胜军的军旗,认为很容易对付,所有的部队一直向前冲,被虎翼军打得大败,几乎没有一人生还。又有一次,狄青在泾原,以少抵挡多,考虑应当用出人意料的方法取胜。他预先告诫部队,把弓弩全放在一边,都带短兵器。他又命部队听到钲敲一下,就停止前进,再敲响钲,就在严密的戒备下假装撤退,当钲声停止了,就大声叫着突然袭击敌军,士兵们都像他所教的那样去做。刚刚遇到敌军,还没有交战,突然响起了钲的声音,士兵们都停止前行;钲的声音再次响起,士兵们都撤退了。敌人见这一情形,便大声笑起来,相互说:“谁说狄天使勇猛?”当时敌军称狄青是“天使”。当钲声停止了,突然向前猛冲,敌军大乱,相互踩踏而死的人,无法用数字计算。

点评:

第一次“冒充”万胜军,第二次不前进、再撤退,最后突然进攻。两次战斗,出奇制胜。狄青根据敌我情况,因势利导,“示形”于敌(战术伪装),“能而示之不能”,争取战争主动权,出其不意,获取胜利。

荐读:

《孙子兵法·计篇》,有云,“兵者,诡道也”。

链接:

李牧以怯诱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

侯叔献治汴堤

正文:

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注释:

①熙宁: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68—1077)。

②濉(suī)阳:即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发:掘开。

③ 都水丞:管理水利的官员。侯叔献:字景仁,宋宜黄人。王安石的门人。擅长治水,曾引樊山水灌田四十万顷。莅(  ):到。此指履行职务。

④古城:指已废弃的古城遗址。

⑤涸(  ):水干。文中指水流减弱,水位降低。

⑥徐塞:渐渐地堵住。

⑦ 伏:通“服”,佩服。

大意:

熙宁年间,睢阳境内挖开汴河堤引出汴水中的淤泥,用以改土造田,遇到汴河洪水暴涨,河堤坍陷相当严重,眼看就要溃决成灾,人力已经不可控制。当时,都水丞侯叔献主持这次抗洪工程,他察看了汴河沿岸地形,发现在上游几十里处有一古城。马上叫人将河堤挖开,引洪水流入古城中,于是下游水位降低很多,立即动员人力抢筑堤防。第二天,古城积满了水,汴河水便又流回原河道,但下游坍陷堤防已经修复完毕了。接着,将在古城处挖开的堤口逐渐填塞,这时古城积水和汴河流水,水位几乎相等,水流很慢,如有决口很快就能堵住。大家都佩服他的机智果断。

点评:

记载的是北宋时一次分洪治水工程。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侯叔献所采取的分洪措施,符合科学,效果极佳,所以“众皆伏(服)其机敏”。

荐读: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故事。

链接:

李冰修都江堰

《史记·河渠书》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宋初古文

正文: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 ,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

①穆修:字伯长(979—1032),北宋郓州人。当时有名的散文家,主张作文应阐扬儒家学说。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张景:字晦之,北宋公安人。当时有名的散文家。平文:指字词不求对仗的文章。

②方论文次:正在议论文章的时候。

③工拙(  ):优劣。

④马逸:马脱缰而奔跑。

⑤拙涩(  ):呆板生硬。

大意:

以往的读书人,多推崇用对偶句写文章。穆修、张景等人开始写散文,当时称作“古文”。穆修、张景曾经一起上朝,在东华门外等待天明,当他们正在议论文章的时候,正好看见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了一条狗。他们俩各记下了这件事,用来比较行文的优劣。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当时的文风刚开始发生变化,张景和穆修的话都比较呆板生硬,但在那时已经说是很出色了,一直传到现在。

点评:

穆修、张景、沈括,三种句式,沈括的简洁、明了。文风是发展的,文风受社会风气制约。

荐读: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专门讨论了这几种句式。

链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善集句的王安石

正文: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

注释:

①风定花犹落:南朝陈诗人谢贞《春日闲居》诗中句,见《陈书·谢贞传》。

②王荆公:王安石。

③王籍:字文海。南朝梁诗人。七岁能属文,及长,好学博涉,有才气。《梁书》有传。沈括此篇误为南朝宋人。

④一意:指上下句词意重复,即犯“合掌”之病。

⑤稍稍:渐渐。

大意:

古人的诗中有“风定花犹落”这么一句,认为没有人能对出下句。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为对。“鸟鸣山更幽”本是南朝宋代王籍的一句诗。原来的对句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的词意相同。“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就使得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从王安石开始作集句诗,其长诗多到百韵,都是将前人的诗句搭配在一起,语意对偶,往往比原诗更有意趣,后人渐渐也开始效仿并照着做了。

点评:

集句就是从已有的不同诗文中选出句子重新组合一首诗词或对联。王安石擅长集句。本故事中是组织成对偶句(集联)。

荐读:

阅读《牡丹亭》,它在每出戏的结束处,都有一首集句诗。

链接:

招叶致远

山桃溪杏两三栽,

嫩蕊商量细细开。

最是一年春好处,

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集句诗。四句诗的作者分别是雍陶、杜甫、韩愈、李白。

(吴华宝《趣味语文》)

切 韵

正文:

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

注释:

①西域:汉以后对于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以西地区的总称。我国由翻译佛经而产生音韵之学,最早译佛经者是安息(即波斯)人。

②二合之音:即将两字连读合成一字的读音。

大意:

关于切韵的学说,本来产生在西域。汉朝人解释字,只是说“读如某字”,没用过反切。但是古代已经出现了两个字音合为一个字音的例子,如“不可”读作“叵”,“何不”读作“盍”、“如是”读作“尔”,“而已”读作“耳”,“之乎”读作“诸”等等,类似西域将两字合成一字之音的拼法,或许是反切读字的起源。

点评:

这里沈括探讨“反切”之源。“二声合为一字者”,犹我们说的兼词。反切已经具有拼音因素。

荐读: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查焉、诸等字,体会兼词知识。

链接:

问道于盲

《镜花缘》

紫衣才女暗暗好笑,不再当面奚落他,留下了一句费人猜测的话:“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

多九公等人从黑齿国狼狈逃出后,一直惴惴不安。他们对紫衣才女的话不得其解。后来林之洋提醒他们,才女所说的“本题”两字,自然就是反切。他们按反切解释,幡然醒悟:“我们被这女子骂了!按反切而论‘吴郡’是个‘问’字,‘大老’是个‘道’字,‘倚闾’是个‘于’字,‘满盈’是个‘盲’字。她因请教反切,我们都回不知,所以她说岂非‘问道于盲’吗?”

用来“反切”的两个字,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快读便是本字的音。“满盈”等拼读起来不是“忙”音,是古音发生变化的原因。

乌鬼即鸬鹚

正文:

士人刘克博观异书。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世之说者,皆谓夔、峡间至今有鬼户,乃夷人也,其主谓之“鬼主”,然不闻有乌鬼之说。又,鬼户者,夷人所称,又非人家所养。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予在蜀中,见人家养鸬鹚使捕鱼,信然,但不知谓之乌鬼耳。

注释:

①士人:读书人。刘克:宋汴都人,穷赅典籍,曾注杜甫、李商隐集。

②“家家”二句: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之一》:“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乌鬼:前人对此异说纷纭: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卷五“乌鬼”一节赞同刘克以乌鬼为鸬鹚之说;宋佚名者撰《漫叟诗话》、宋马永卿《嫩真子录》认为乌鬼是猪;蔡宽夫《诗话》认为乌鬼是巴蜀间所事神名;《冷商夜话》认为系“乌蛮鬼”之俗称,不一而足。。

③夔(  ):宋代路名。治所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峡:峡州,治所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④夷人:当时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

⑤鬼主:唐宋时分布在中国西南边境部落首领的称号。其俗尚鬼,称主祭者为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部落大者称大鬼主。

⑥《夔州图经》:即《夔州路图经》,是通志类的书,共二十五卷,宋人著,今已散佚。

⑦ 鸬鹚(lúcí):即鱼鹰,体长可达80厘米,体羽主要呈黑色,带有紫色金属样光泽,广布于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使捕鱼。

⑧ 予在蜀中:指康定元年(1040)以前,当时沈括之父沈周任简州平泉县(今四川成都市西南)知县时,沈括随父在四川居住。

大意:

有一位读书人刘克读过很多奇书。杜甫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世上解释杜诗的人,都认为夔州、峡州一带至今有鬼户,是指夷人,他们的首领被称作“鬼主”,但没有听说有乌鬼的说法。另外,鬼户,也是夷人的称呼,并不是家中饲养的动物。刘克检索《夔州路图经》,说峡州一带人称鸬鹚为乌鬼。蜀入靠水居住的都养鸬鹚,把绳子系在鸬鹚的颈项处,让它去捕鱼。捕到了鱼就倒提起它,让它把鱼吐出来,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在蜀中时,看见一些人家养鸬鹚让它捕鱼,确实是这样的,但不知道把鸬鹚叫作乌鬼。

点评:

古书载,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古人说,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解决问题,要依靠调查研究,要有严谨审慎的态度,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凭想当然。

荐读:

《鸬鹚》,了解其生活习性。

链接:

坡者土之皮

明代王世贞《调谑编》:东坡尝举“坡”字问荆公何义。公曰:“‘坡’者‘土’之‘皮’。”东坡曰:“然则‘滑’者‘水’之‘骨’乎?”荆公默然。

“坡”属“形声字”,王安石却把它当作“会意字”,望文生训,自然惹人嘲讽。

苏东坡采用了议论上的“归谬法”。俄国作家赫尔岑的一个故事与之相似。在某贵族举办的宴会上,轻狂、庸俗的乐曲吵嚷着,赫尔岑闭眼塞耳,极不耐烦。贵族看在眼里,就说:“这是流行歌曲,很高尚。”赫尔岑:“流行就一定高尚么?”贵族反问道:“不高尚,怎么流行呢?”赫尔岑点点头,道:“那么,流行感冒该是最高尚的了!”这里赫尔岑用的也是“归谬法”。

正午牡丹

正文: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释:

①欧阳公:欧阳修。

②正肃吴公:即吴育(1004—1058),字春卿,北宋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正肃是谥号。

③披哆(chǐ):花儿张口开放,而显得涣散无力。

④房敛(liǎn):花心收拢。

大意: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张古画——一丛牡丹,牡丹下有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如何。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他一看见这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知道的呢?因为画中的牡丹张口开放,颜色也过于干燥,这是正午时候的花;再看画中猫的眼睛的黑色瞳孔成了一条直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早上的花带有露水,花房收拢,颜色也润泽;猫眼的瞳孔,早晚呈圆形,接近中午渐变成狭长,正午就成一线的样子。”这也是善于领悟古人的笔意。

点评:

这里说的是观察的故事,观察要细,要学习一些观察理论,掌握一些观察方法,这样,有利于自己创作,有利于欣赏别人的作品。

荐读:

唐李肇《国史补》,中有《奏乐图》,记述王维根据画面乐工之神态、口形、姿势,推断出所演奏者是何曲属何叠。

链接:

京师缝人

吴华宝

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说:

嘉靖中,京师缝人某姓者,擅名一时,所制长短宽窄,无不称身。尝有御史令裁员领,跪请入台年资,御史曰:“制衣何用知此?”曰:“相公辈初任雄职,意高气盛,其体微仰,衣当后短前长;在事将半,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及任久欲迁,内存冲挹,其容俯,衣当前短后长:不知年资,不能称也。”

京师裁缝因长期制衣,能根据为官资历裁制合体衣服。初上任意气盛者,往往挺胸凸腹,故而衣服要前长后短;为官既久,又欲升迁,对上则“彬彬有礼”,往往胁肩弓腰,故此衣服则应前短后长。这是一则笑话,本旨在讥讽一些为官者;而从写作角度讲,裁缝(其实是作者)不是观察细致、细致入微了么?

茨威格的名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对“手”作了绝妙的描摹,通过写手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靠的也是作者设身处地、细致观察,借用c太太的眼睛去“看”这一点。

(吴华宝《趣味语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