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时间:2022-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我参加的共读--《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来自百度







《梦溪笔谈》读书笔记摘选



 

2017年9月21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2天 中书令

今天共读第二天,学习了一个古代名词:中书令。以前看电视或者是看小说看到过这个名词,但是对于其具体意义还真是不太清楚。那就只好先去百度搜索了一下中书令。原来中书令是汉武帝时就设立的。最初都是由宦官世人担当。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中书令是司马迁。





 

2017年9月22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3天 阳遂

今天的五篇文章中最引起我的注意的是《阳遂》这一章。阳遂这个名词对我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以前从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通过在网上搜索它的文字资料知道原来阳燧是一种凹面的铜镜。于是又在网上搜索到了几张它的照片。它就是类似于今天我们见到的凹透镜。只不过今天的凹透镜是透明的,而阳遂是一个青铜凹面圆形器物。这篇笔记分析了小孔成像的问题。沈括用生活当中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生动形象的比喻了这个原理。比如用鹞鹰飞翔的情况中有没有东西阻碍来证实鹰投射到地面的影子与其本身飞行的方向是否一致?还用手指与凹面镜之间的距离之间的移动,论证了物体在凹面镜焦点内,集点上和焦点以外成像的重要规律。




2017年9月25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4天《 蜀道难》非刺严

今天的五篇文章于我来说仍然都是陌生的。但是在这五篇当中,我一看题目,首先吸引我的是《蜀道难》非刺严武。《蜀道难》应该能猜到,就是李白的那首千古绝唱的诗。但是非刺严武是什么意思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读完文章之后,我大致明白了题目意思原来是沈括为了为了论证《蜀道难》这首诗的写作目的而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里沈括用举实例的方式来证明《蜀道难》并不是为了讽刺严武而写的。他用贺知章初次见李白就读了《蜀道难》这首诗的时间以及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时间之差实例论证了该问题。还对这种道听途说的方式做以记录的《唐书》做了批评。

今天的部分收获:

 一 ,刺: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

 二, 《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1、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2、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3、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4,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2017年10月2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9天 千轴不如一书

 千轴不如一书的故事流传许久。 柳开年轻的时候狂妄傲气。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他穿着华丽的衣服,把自己撰写的数千轴的文章,用那个手推车推着到了主考官办公的地方。但是主考官对他的文章看后就觉得文无言物。没有录用。但是另一位考试的张景需却因为文章出众,只有一篇文章交给主考官,却被录取了!(这个主考官真是公平公正啊!点个赞!)这个故事虽然过去了千年,但是它对我们现代人的影响应该还是很深远的。其实这个故事的主要意义就是学问与你的衣着外表没有关系,与你的文章的长和短也没有关系。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重质不重量。一个人,你只要有实力。自己的才能总会有得以实现的一天。
       由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共读活动。活动确实不错。所有的共读的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共读的书,种类也非常多。这样,许多共读人面对这么多的共读书籍,不知道怎么该选择了,那么多的书,都想去读一遍。只求能看过。我个人认为读书应该是有选择的读。不应该贪多。对于你所选择的书籍,一定要认真的读,认真的记。有舍才有得。如果说读书,你只是泛泛而读,而不去精读,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你读了意义也不大





 

2017年10月18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20天 民醇则百工不苟

文章先从前代出土的文物说起,详细论述钗的做工精致,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民醇则百工不苟。他说他当时生活的朝代的人,因为你向往奢侈之风,创造不出精美的产品。前人能够有这么优秀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们的民风纯朴。这些话十分有道理。其实。这句话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展开来讲一下当代人对于工作和生活应该有什么样的一种态度。, 现代的社会,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人心浮躁的环境,人们的心很难沉淀下来。人人好像都在追求一种浮华的东西。金钱,汽车房子。然而对于自己个人精神素质上面的追求却少之又少。能够沉下心来学一项技艺的人更是显得弥为可贵。这次出差,晚饭后暂时无事,到附近的小夜市走了一圈儿。我在夜市看到了一个铝丝工艺品的小摊。摊上的手工艺品精致的不得了。在与小伙子闲聊的过程当中。知道他是因为爱好这一行才做这个生意,他做一条龙要用九天的时间。白天基本就是在家做手工,晚上才出来卖。我就问她,你天天在家这样坐那不闷呐。然后他说这是自己的一种爱好,只要静下心来就可以啦一点不觉得闷,看着一条长长的铝线,在小伙子的手里慢慢的变成了小朵玫瑰花,变成了那个晶莹透亮的小坠饰。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文字。我就在想啊,人呀,只要你有一颗平实纯朴的心。做什么事情都专心致致,不追求奢华,不追求浮躁。不论你是做工作还是做手工都会做的特别出彩。特别成功。下面附上几张小伙子做的手工品,大家欣赏一下。

2017年10月18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21天 

               《

       对于彩虹,我们都不陌生,夏天雨后,太阳出来驱走云雾,太阳对面的天边经常出现漂亮的彩虹。彩虹,又称天虹,简称为“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宋代的孙彦先(孙思恭)提出“虹乃与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的说法,解释了彩虹乃是水滴对阳光的折射和反射。 ,沈括又在他的 《梦溪笔谈》中引用及证实。 
      补充知识(网络搜索):彩虹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半圆形的,而是一个完整的圆。也就是说,彩虹并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彩虹的圆心就是太阳与地球的垂直连线的中点,人们看到的彩虹只是彩虹的一部分,而剩余的部分在地平线下,所以人们看不到。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彩虹很短,而有些彩虹却是一个完整的半圆。当彩虹呈现完整的半圆时,太阳恰好在地平线上,这时彩虹的圆心正好位于观察者的前方地平线上。当太阳高悬于天空上时,彩虹的圆心位于地平线下,这时人们只能看到很少的一段彩虹。
      今日ps: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特征。细致观察生活细节和身边的事物,才能能发现许多人发现不了特征。比如,在今天的文章中,沈括就对虹进行了认真的观察 ,他指出了虹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这样 ,他就又对彩虹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实地观察与验证。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对身边 的人或事进行观察,当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沈括一样的科学家,但是我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将会有很大益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在学习观察的一生 , 学校里我们学习文化知识 , 在生活里我们学习人生的知识。学会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会观察的人在学校他的知识积累更广泛。在生活上他会有优于其他 人的生活和社会经验。观察可以提高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积极进行思考和解决。





 

2017年10月26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27天 亲王佩鱼

今天读 <亲王佩鱼>,鱼原来是指鱼符,以前没听说过这个概念,只有仔细看下注释,但是注释这次还感觉解决不了我的疑惑,还是离不了咱们万能的度娘啊,原来鱼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早在隋代就已经出现,它作为一种身份象征放入鱼袋中作为一种确定的制度则是到唐代才确定下来。唐代的鱼符是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为鱼,分左右两片,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在何衙门任职、官居几品、俸禄几许,出行享受何种待遇等,比隋代仅有姓名、官品的身份证要完整得多。鱼符分为三种:一为“铜鱼符”,二为“随身鱼符”,三为“交鱼符”。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符”,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
      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鱼符”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没有这份待遇。“鱼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亲王、三品以上的高官用的是金子做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银质鱼符;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是铜质鱼符。
      为方便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要求“符不离袋、袋不离符”。官员们朝见皇帝、会见同僚、外出办事,都得先亮“鱼符”,以验明正身,然后才能为对方承认和接纳。所以,当时曾有“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之说。




 

2017年10月30日 

【每日书评】共读第29天 金缠腰

平时酷爱花儿的我,自己以为对花的知识了解的不少,但是读了今天这篇笔记,我才发现,自己的那点儿知识,实在是少的可怜。“花中双绝”一为王,一为相,王为牡丹,相为芍药。之所以称芍药为花相,是因为芍药花在一花之下,万花之上。原来我对芍药的理解,仅限于此,对于芍药的稀有品种金缠腰竟从来没有听说过。更别提与此有关的四相簪花的典故了。真的很感谢这次的《梦溪笔谈》共读活动啊,学得的知识太多啦!
  “四相簪花”的典故说的是相传北宋年间韩琦扬州任职期间,官署后园有株芍药一枝分四岔,每岔各开一朵花,上下红,中间夹一圈进口商黄蕊,俗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据说这种花开,城内就要出宰相了。韩琦想邀请三位客人一起观赏,以应四花之瑞。在扬州作客的王珪和王安石都接受了邀请,另一位官员因病不能前来,临时换了路过的朝官陈升之。四人聚会,各簪“金带围”芍药花一朵。此后三十年中,果然四人都先后当上了宰相。
     花开四朵与四人都当上了宰相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有天意,总之结局是符合了人们对于“金缠腰"的美好期望。
      今日PS: 关于"金缠腰"也叫金带围,芍药花有红叶黄腰者,号金带围,是种非常罕见的花,不同于一般的芍药。史书近千年内记载只开过6次。宋朝的扬州芍药中,佳名不少,有一种花形、花色尤为特别。它的花朵上下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宋朝官员,因此,当时的人们便称此种芍药为“金缠腰”,或称其为“金带围”。按当时官制规定,只有宰相才有资格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因此,官员们都以能观赏到此花为升官的吉兆。而百姓们则是以讹传讹地传说:出现了“金带围”这种芍药,当地就要出宰相了。
       以下四张图片最上边的两张就是金带围。下面两张就是普通的勺药,大家可以进行对比一下。金带围的花蕊,它开在花的中间部分,而不像普通芍药那样开在花的最上边的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