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梦溪笔谈》二则

《梦溪笔谈》二则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晚年定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近人经过考证,认为梦溪在江苏徒县朱方门东。《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选作课文的两则的题目《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为选编者所加。治,扑灭,消灭。此指宋重建时的木塔。〔写作特点〕《以虫治虫》一文虽然没有分段,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梵天寺木塔》文笔简练生动,用词准确有力。

沈 括

◎作者及作品资料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进士,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沈括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始置浑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造新历。尝创隙积、会圆两术,开后世垛积术及孤矢割圆术的先河。晚年定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梦溪,地名,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认为在江苏丹阳县,并说,“括尝梦至一处,心乐之,后于京州得地,恍若梦游,因名曰‘梦溪’。即以其故里命名。”近人经过考证,认为梦溪在江苏徒县朱方门东。《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内容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17类,总结了他多年来在科学技术、历史、考古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记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以及宋代的农民起义,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材料。选作课文的两则的题目《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为选编者所加。

以,介词,用。治,扑灭,消灭。梵(fàn)天寺木塔:后梁贞明二年(916)创建,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二年(964)重建。此指宋重建时的木塔。

◎阅读鉴赏

〔课文感悟〕《以虫治虫》记叙了“傍不肯”这种益虫捕杀“方为秋田之害”的子方虫,“岁以大穰”的事实,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的巨大作用。

《梵天寺木塔》通过对梵天寺木塔修建时处理“塔动”问题的记叙,反映了当时建筑业发展的水准和建筑师相互间的关系。

〔写作特点〕《以虫治虫》一文虽然没有分段,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从“元丰”到“为秋田之害”为第一个层次,叙述子方虫的危害。从“忽有”到“大穰”为第二个层次,叙述“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之虫搏子方虫及其效果。从“其虫”到“傍不肯”为第三个层次,补叙这种“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之虫的有关情况。文笔简明畅达,生动形象。子方虫的危害,仅用了“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一句。“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绘其形、状其多如画。“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写其威、描其情状,分外生动。

《梵天寺木塔》文笔简练生动,用词准确有力。一个“密”字既表现了匠师的“无可奈何”,不得不向技艺强于自己的专家求助,又表现了匠师爱面子、怕丢人,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不足的极为复杂的心理。而一个“笑”字,既表现了喻皓的胸有成竹和充满了自信,又表现了喻皓的豁达开朗和助人为乐的品德。他既不恃技骄人,更不以技挟人,是一个既有德又有才的建筑大师。

◎课文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