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字经》选粹

《三字经》选粹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字经》是一部优秀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的国君曾一度称“帝”。隋炀帝杨广令李渊为太原留守,北面防备突厥人,并镇压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

《三字经》选粹

题解:

《三字经》是一部优秀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郎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周武王,始诛纣

正文:

img3

注释:

①纣:纣王,商代最后一个帝王。

②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干”指盾牌,“戈”指进攻用的类似矛的武器。“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

大意: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点评: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历经800多年。

荐读:

小说《封神演义》。

链接:

昏君纣王

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帝王。商朝传到纣王时,国家也变得兴旺起来。于是,他以为天下自己最了不起,开始骄横起来。

纣王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雕花的筷子都换成了象牙的,喝酒的杯子也换成了犀牛角的。吃的食物要精致,喜欢吃稀奇古怪的;穿衣服也讲究得不得了,从里到外要穿九层锦衣;住的房子也建得又高又大,而且房梁要雕刻出图案,柱子要画上精美的图画,窗户要镂空的,墙壁也要绘上花纹。

这一切还不够。他嫌弃姜夫人年纪大了,不美丽了,要求各诸侯国给他进献美女。在众多的美女中,有一个叫妲己,长得美丽无比,把所有的美女都给比下去了。于是,纣王被妲己的美丽迷住了,整天围着妲己转,想着点子哄妲己开心。慢慢地,纣王不理朝政了,国家的大事小事都不管了,老百姓的死活也不顾了。只喜欢拍马屁、讲好听话的大臣,不喜欢讲真话的部下。如果哪个大臣来劝他治理国家,他就会把那个人打死、烧死。于是,纣王成了一个昏君。

后来,老百姓和大臣们都有了怨言。当周武王起兵讨伐纣王的时候,大家都向着周武王。不久,纣王就被杀死,商朝也灭亡了。

始春秋,终战国

正文:

img4

注释:

①五霸:春秋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② 七雄:战国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③嬴:秦始皇嬴政(前 259—前 210),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大意: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灭掉了其他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点评:

秦王嬴政吞并了六国,建立了秦朝,做了中国第一个皇帝。

荐读:

小说《秦始皇的故事》。

链接:

秦始皇称“皇帝”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的国君曾一度称“帝”。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认为过去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贵,决定要为自己取一个新的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文武百官认为,秦王嬴政的功绩是“三皇五帝”不及的,于是,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从此,“皇帝”就成为中国古代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称谓。

秦王嬴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

天子自称“朕”(zhèn)。“朕”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可使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高祖兴,汉业建

正文:

img5

注释:

①篡:夺取。

②献:指汉献帝。

大意: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后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起兵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点评:

汉朝由西汉高祖开始,到东汉献帝结束,中间有个叫王莽的曾一度夺取了皇帝的权位。

荐读:

汉高祖刘邦的诗《大风歌》。

链接:

节俭的王莽

王莽篡夺了皇位这件事人人都知道。但是,他生活节俭却很少有人知道。

王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大家族里,他的堂兄弟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他母亲多病,哥哥早逝,他既要照顾久病的母亲,还要照顾寡嫂和侄子,生活比穷人家的孩子更可怜。王莽小时候虚心学习,苦读经书,也喜欢广交朋友,因此,从小王莽养成了谦逊有礼、勤奋节俭的好习惯。

王莽的伯父王凤得了重病,王莽几个月不离左右地侍奉他,孝顺程度超过了王凤的亲生儿女。这位独掌朝政的伯父非常感动,临死前请求皇太后和成帝授予王莽官职。不久,王莽开始做官。

王莽做官兢兢业业,对老百姓也很好,名声很好。很多人都夸赞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就不断地提拔王莽。王莽的官职虽然越来越大,俸禄越来越多,但在生活方面却依旧简朴。他家里从不留余财,将自己的钱财全部拿来帮助别人。

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朝中大官的夫人前往探视,这些人都穿着绫罗绸缎,戴满珠宝。王莽的妻子慌忙出门迎接,身上穿的却是粗布衣服,被误认为是王家的仆人。

王莽当官以后,没忘记贫苦百姓。一次全国大旱,蝗虫为祸,许多地方颗粒无收。王莽十分着急,一边派遣官吏了解民情,一边筹措救灾钱粮。同时,他还积极奏请太皇太后裁减用度,为万民做榜样。在此期间,王莽自己不吃荤,以示与百姓同甘共苦。他还捐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交给大司农救济贫民。王莽的这一做法被百官纷纷效仿,很快便解决了百姓的危机。

魏蜀吴,争汉鼎

正文:

img6

注释:

① 鼎:古代青铜器,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同时,鼎也是镇国之宝,象征国家权利。

②金陵:今南京。

大意: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点评:

简单地讲述了东汉、三国、两晋、南朝的更替。

荐读:

小说《三国演义》。

链接:

青梅煮酒

三国时,群雄争斗,天下大乱。

汉献帝当时被曹操控制了,行动不自由。献帝想摆脱曹操的控制,就在衣带上秘密写下诏书交给车骑将军董承,要董承联络汉室大臣,联合铲除曹操。

董承约了刘备等一些人在一起立盟,要除掉曹操。

刘备担心曹操怀疑自己,就每天在菜园里浇水种莱,假装没有自己什么事。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曹操不担心别人,只认为刘备这个人不得不防,于是,想探探刘备的虚实。

于是,曹操以青梅绽放为借口,设宴邀请刘备聚会。在青梅树下,曹操煮酒与刘备畅饮,乘着酒兴议论天下英雄。

刘备心中有鬼,在曹操面前遮遮掩掩。但是,当曹操说出那句“天下英雄只有刘备你和曹操我两个人”时,他大吃一惊,连手中的筷子也失手落地。就在这时,天上响起滚滚雷声,刘备假装胆小怕雷声,掩饰了自己心中的惊慌,躲过了曹操的怀疑。

唐高祖,起义师

正文:

img7

大意: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隋朝灭亡后,他战胜了各路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时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

点评:

唐朝传了二十位皇帝,统治了近三百年。

荐读: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链接:

晋阳起兵

隋朝末年,隋炀帝一面派兵征伐高句丽(今朝鲜),一面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车道,民不聊生。堆积在人们心里的埋怨爆发了,于是,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

隋炀帝杨广令李渊为太原留守,北面防备突厥人,并镇压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反隋朝的人马,根本没有办法镇压。李渊是个有野心的人,眼看隋政权快要撑不住了,渐渐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向父亲建议起兵。于是,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公开反对隋朝。李渊父子兵强马壮,他们和各路义军一起推翻了隋朝,然后,又战胜了众多的义军,夺得了天下,建立了唐朝。

梁唐晋,及汉周

正文:

img8

注释:

①禅:帝王让位给他姓人。

大意: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结果造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点评:

五代之后就进入了宋朝。

荐读:

宋太祖赵匡胤的诗《咏初日》。

链接:

椅子的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很有抱负的皇帝,他每天早早上朝,接见文武大臣,处理国家大事。

一天早晨,文武大臣汇报完自己的工作,准备退到殿外。当走在最后的老宰相范质快要走出大殿门时,宋太祖突然传话,说:“范老爱卿,请稍稍留步,朕有一事与你相商。”听到传话,范质转过身走回殿上,重新坐到自己的宰相之座上。

原来,在中国古代宰相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和皇帝坐着说话。人们常说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说皇帝对宰相也是很尊重,也得礼让三分。因此在上朝或君臣议事的时候,宰相可以坐着跟皇帝说话,而其他官员只能够站着。

范质坐下来以后,宋太祖递给他一份奏折,让他看看。范质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时宋太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后殿走去。宰相范质看完奏折后,心里已经想好解决的方法,可是,左等不见皇帝出来,右等也不见皇帝出来,范质等不及了,就起身去找皇帝。

这时,宋太祖走了出来,范质连忙坐下,可是回头一看,椅子已经没有了。原来,趁范质起身不注意时,身边的侍卫悄悄把椅子拿走了。

范质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站着和宋太祖说话。据说,从这以后,在朝堂上,宰相也和其他大臣一样只能站着跟皇帝说话。这一制度后来被各朝各代沿用。

辽与金,皆称帝

正文:

img9

注释:

①舆图:地图。

大意:

北方的辽人、金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点评:

北方的几个民族迅速发展,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

荐读:

宋代大将岳飞的词《满江红》。

链接:

岳母刺字

岳飞是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从小家境贫寒,他的母亲姚夫人识字不多,却是为人正直、思想开明的人。岳飞从小就受到了严格家教。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岳飞说:“我要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于是,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img10

太祖兴,国大明

正文:

img11

注释:

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②燕京:今天的北京。

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大意: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今南京)。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迁到北方的燕京(今北京)。明朝经历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

点评:

朱元璋率兵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荐读:

明代诗人于谦的诗《石灰吟》。

链接:

朱元璋的童年故事

在朱元璋童年的记忆中,饿肚子可能是最深刻的。他出生时母亲没有充足的奶水,稍大后又没有足够的口粮,只能用粗糠和野菜填肚子。他做梦都想着能够饱饱地吃上一顿饭。

小时候,朱元璋给地主家当放牛娃,每天都要到野外去放牛,让牛吃青青的野草。一次,他饿得受不了,终于寻到了一个爆发的机会。地主刘德家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牛,小牛犊吃牛奶长得胖胖的。几个孩子就打起了小牛犊的主意。朱元璋与几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子在野外把小牛犊宰了,拣些树枝干柴就地生火把牛肉烤得香喷喷,一个个吃得肚胀腹圆。

吃饱后,几个孩子开始害怕了。点子多的朱元璋又想出一个办法,将小牛的皮和骨头埋了,把小牛尾巴插进一条石头缝中,骗地主刘德说,是小牛自个钻了山洞。事情的结果,自然是朱元璋被地主刘德狠狠打了一顿,并被赶回家中。

朱元璋小时候做得最多的游戏,就是“扮皇帝”。他找来一块木板顶在头上作平天冠,用碎木片作笏(hù),在土堆上“威严”地坐下,命令其他小伙伴一个个跪拜在他的面前,齐声高呼“万岁”。

权阉肆,寇如林

正文:

img12

注释:

①阉:阉割,指太监、宦官。

②焚:烧。

③膺:接受,担当。

大意: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盗匪盛行,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天下重新安定。

点评:

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不久之后,清朝建立。

荐读:

李自成的诗《米脂起义》。

链接:

李自成立志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老百姓生活很困难。因为家里穷,养不活孩子,为了能让孩子活下去,李自成的父亲便把李自成送到庙里当和尚,总算让他有一口饭吃。

李自成的童年就是在寺庙里度过的。他跟其他小和尚一样,天不亮就要起来扫院子,给祭器擦灰,白天还要敲木鱼念经。生活虽然很苦,但总算不会饿死了。

少年时,李自成离开了寺庙,给同乡一个姬姓有钱人家放牛。一次,因为饿得受不了,偷偷吃了一只小羊,被主人发现了,打得半死。在他13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去世,不久,他的父亲也在贫困中死去。眼见着亲人一个个都死于非命,李自成立下誓言:“大丈夫当横行天下,自成自立!”从此,他改名李自成,走上与命运抗争之路。

由康雍,历乾嘉

正文:

img13

注释:

①康雍:清朝的康熙和雍正两个皇帝。

②乾嘉:清朝的乾隆和嘉庆两个皇帝。

③道咸:清朝的道光和咸丰两个皇帝。

④鄙:同都,这里指当时的北京。

大意:

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组成联军,攻入北京。

点评:

清朝由盛而衰,外国势力不断挑起战争。

荐读:

历史故事《虎门销烟》。

链接:

抢劫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傍晚,法军先闯至圆明园大门,遇到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的抵抗。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合伙瓜分园内奇珍异宝。一开始,英法双方还算是文明分赃。但是,到了第二天,他们已经抵不住圆明园里奇珍异宝的诱惑,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后来,不仅是英法官兵,连那些住在北京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都发疯一样涌进圆明园,见东西就拿,见宝贝就抢。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侵略者除了大肆掠抢之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他们把珍贵的衣服扔一地,用斧头劈下家具上的宝石,用棍棒把带不走的宝物打碎。

10月9日,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最后,英国军队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烧个精光。

同光后,宣统弱

正文:

img14

注释:

①殁:死亡。

大意:

同治、光绪皇帝以后,国家开始衰弱。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点评: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荐读:

孙中山的诗《咏志》。

链接:

孙文的童年故事

一艘名叫格兰诺曲号的英国邮轮,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航行。它从香港驶向檀香山,航程需20个昼夜。

12岁的孙文跟着阿妈,第一次乘船漂洋过海。孙文的哥哥孙眉在檀香山经商。孙文在邮轮上闲不住,这里跑跑,那里看看。轰隆隆的机房、巨大的钢梁架都吸引着他,有时他还扶着栏杆爬上顶层,看着黑烟滚滚的烟囱出神,有时又望着那海鸥纷飞的海面兴奋不已:“啊!新奇的事物真多啊!世界真大啊!”

这位求知好学的少年,两天工夫就和船上许多旅客、水手熟悉了,并在和他们的接触交谈中受益匪浅。

到了檀香山,孙文见到了哥哥。孙文学会了珠算和记账的办法,也学会了当地土话,就在哥哥店里帮忙。

一次,孙文缠住哥哥说:“哥哥,你还是送我去读书吧!我不想做生意。”

孙眉劝孙文:“弟弟,你还是帮我吧!开商店,发大财,有什么不好呢?”

孙文说:“我不当老板,不想发财!我要读书,救国救民!”

在孙文的坚持下,哥哥送他去学校读书了。从此,孙文走上另一条道路——为了中国强盛而奋斗。

古今史,全在兹

正文:

img15

注释:

①繁:复杂。

大意:

以上讲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历史书纷繁复杂,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再读《汉书》。

点评:

学习历史很重要。

荐读:

历史故事《司马迁的故事》。

链接:

聪明的放羊娃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他从小就懂得帮着家里放牛放羊。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 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琅琅的读书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这孩子会有出息的!”

从二十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经过前后数十年艰苦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写成了《史记》。

后汉三,国志四

正文:

img16

大意:

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读历史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考证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点评:

介绍了读史书的方法。

荐读:

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

链接: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

司马光幼年时,记诵诗书的能力不如别人。当别的孩子已经会背诵,去玩耍或休息了,司马光还独自留在书房里,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由于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回味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司马光成年后,是个有大学问的人,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这是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16朝共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也是编年体通史中的杰作,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img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