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师师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师师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外,以师师合作互动为研究对象的合作教学研究常被称为“合作授课”,在我国则经常称之为“师师合作”或“教师合作”。师师课前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纳,它在促进教师深度合作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类型的合作教学以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合作授课”理论与实践为代表。这种教学理论是针对当前专业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战的状况而提出的。关于师师合作教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学者鲍文斯和胡卡德(Bauwens,J.&Hourcade,J.)。他们提倡两名或多名教师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协作,共同授课,共同处理课堂事务,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同事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帮助与支持。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合作授课有时与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密切联系,是特殊教育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关于师师合作教学,美国学者嘎斯基(Guskey,R.T.)也大力倡导,他主张教师之间应进行协同工作。我国合作教学论的倡导者们从课堂互动分析的角度入手,提出师师互动是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的观点,提倡将教师与教师的合作纳入教学的全过程。

从理论上讲,师师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之间互相配合、互动合作,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教师之间在教学中相互学习,以实现自身教学技能的发展和进步。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是相互融合、同时进行的。

在国外,以师师合作互动为研究对象的合作教学研究常被称为“合作授课”,在我国则经常称之为“师师合作”或“教师合作”。目前,关于合作授课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美国学者鲍文斯和胡卡德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合作授课”(cooperative teaching)。同时,他们还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合作授课实施模式,阐明了合作授课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如合作程序、行政支持、如何对待负面影响、人际交往技巧、评价标准等。

随着合作授课的开展,很多学者也发现合作授课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普通教师和特殊教师地位不平等,教师对待合作的消极态度,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隔阂,较高的考试风险,普通教师在专业方面未做好准备以及缺乏相关经历,等等。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挡住人们实施合作授课的热情,鲍文斯和胡卡德则在《合作授课:重建与共享学校》(Cooperative TeachingRebuilding and Sharing the Schoolhouse )中将合作授课从特殊教育领域拓展到了普通教育领域,认为它可以有效满足来自各种社会背景的学生的需要。现在,合作授课已经发展为多种形式,在美国接近80%的中小学得到了运用,关于合作授课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

虽然合作授课研究在国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教学领域它依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并没有得到所有教师和学校的认可,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它并未实现自己宣称的效果(Armstrong,1977;Cohen,1976;Scholz,1978;Cotton,1982;Rutherford,1981)。虽然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特殊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的教师合作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将合作授课推广到普通课堂的还比较少。而实际上普通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对于保持教育效果的整体性以及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不同科目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具有借鉴意义。

由于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合作教学中的师师互动主要还是集中于课堂之外,如集体备课、评课和合作研究等,真正像国外那样由多个教师合作授课的还比较少,而且大都是间接性的合作,间接合作指教师仅仅在课堂之外一起讨论、计划、准备教学,但单独授课。关于这种间接性合作,在具体的实施中涉及面广,但主要表现为课前的集体备课和课后的评课。

策略一:课前合作

师师课前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纳,它在促进教师深度合作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同时,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就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首先,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在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等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其次,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1.确定并公布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人员组成、时间、地点与集体备课的教材内容,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2.担任中心发言(即主讲任务)的教师提前写好讲稿。其余教师事先熟悉教材和内容,思路清晰,教法、学法明确,对教学环节安排心中有数。

3.主讲教师发言,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材简析:含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等。

(2)教学理念:实施本部分内容教学的理论依据。

(3)教学方法设计:实施教学的总体教学方法。

(4)教学环节安排:包括教学过程的层次,教法的分解,重难点的突破措施,学法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方法过程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电教手段的运用时机和过程及其他教具的呈现使用等。

(5)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6)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

(7)激励性教学评价的时机及方式。

4.其他教师围绕主讲情况,以现代教学理念为依据,轮流对主讲内容分析研究:讲——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评——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议——对大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有疑义的地方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别人的意见;最后由主讲教师把大家的观点、意见归纳起来,认真记录,形成最后的认识成果,并综合到教案之中。

5.教研组将此作为一次教研活动,记录主讲内容和组员讨论情况,以供各教研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

备课是教师对文本分析的展现,是教师智慧的浓缩。备课的优劣与否,会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教学质量。总的来说,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有时会出现知识疏漏,甚至一些错误,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突出教后反思的撰写,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既有利于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不断发展。

集体备课还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体现“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教学相长,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同时,它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此氛围能更好地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从而创新地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总之,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在对话交流中产生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思想。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同事的教学技能、教学资源为自己的课堂服务,实现了集体优势结合。这种整合在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同事之间是积极互赖的,个体的成功有赖于他人和整个备课组的成功,从而使教师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和备课组成员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因此,这有利于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同时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动机。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合作对话、共同探讨”环节中,教师们进行的是“研讨式”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使教学体验更为深刻。

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实例[1]

集体备课是教师互助交流、碰撞启发、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特点,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精心组织、细心准备、热心参与,能够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经验整合、信息共享的效果。让参与者在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中不断碰撞,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就能不断提高。一般来讲,集体备课大致会经历如下几个环节。

英语备课组长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组织者,选好组长至关重要。一般来讲,备课组长应推选那些组织能力强、工作热情高、业务素质好的优秀教师担任组长。组长会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研讨计划,带领本组成员认真学习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特点,准备教案、学案等。集体备课组长为开展教学研讨提供了组织保障。

许多学校对开展集体备课在次数、内容、时间、对象以及奖惩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五定”制度:定次数,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得低于10次;定内容,每次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准备切实可行的教案和学案;定时间,每周四或周五上午半天;定对象,要有中心发言人,要有校级领导参与;定奖惩,根据出勤、态度、成果等方面要有奖惩措施,纳入绩效评估。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学校领导与英语教师等参与过程中的角色合作链可以如图5-12所示。

图5-12 角色合作链

结合小学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与实践,小学英语集体备课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安排人员

一般来讲,学校会保证每周有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间周进行,时间保证至少两个小时,在活动前确定备课内容主题,利于参加教师有备而来。

在开学初,教研组长会制订集体备课计划,对活动目的、集体备课内容、集体备课过程仔细思考,并在第一次集体备课上进行宏观性问题的讨论,根据教材编排体系确定本学期各年级教学时间安排、教学重点研讨内容、中心发言人的顺序安排等。从而让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持续性。按照集体备课计划,在每次集体备课两周前再次公布课题,备课组成员认真研究教材,中心发言人撰写发言稿,并且按照小学英语基本教学设计体例,形成规范具体的教学设计。

表5-2为湖北仙桃市小学英语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表5-2 小学英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2.研讨阶段——针对课题,集体研讨

教师应形成习惯性意识,准时到达固定地点,并应有“备”而来。

互动研讨阶段,一般由组长主持活动,中心发言人首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采取说课的方式与大家交流,针对中心发言人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组针对教学设计表格中的每一项逐一讨论,做到:分析教材、确定课型、统一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学情、创新突破难点的方法等。备课组每一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思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教研组成员轮番充当每一次的记录人员,做好集体备课资料收集。

3.实践阶段——同课异构,凸显创意异课同构,教法突破

在互动研讨阶段后,采取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两种方式进入教学实践阶段,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对教学设计践行。“同课异构”指同一课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理解,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构思的课堂。“异课同构”则是指虽然课的内容不同、教学者不同、风格不同,但教师课堂实践是针对同一种课型、同一种活动方式的研究,通过不同的课可以使同一种教学方法与理念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实践研讨阶段,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参与备课能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4.反思阶段——评课议课,交流反思

在反思阶段,通过评课议课过程,共同发现不合理的教学环节,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做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在此过程中,不是讨论结束,活动就结束。教师的创新思路和成功做法,生成了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生长点,抓住它、把握它,并就势解决它。针对每一次主题,集体备课组及时总结、完善和反思,将宝贵建议和经验做法归纳整理,形成有推介价值的案例、反思、教学随笔或论文。“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积极参与交流,反思自我,这对于每个教师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策略二:课堂合作

课堂合作的形式多样,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协同教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及教学助理人员,以一种专业的关系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执行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般认为,协同教学正式成为一种计划性的教育形式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杜威在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学校创立了合作性的教学团队,他相信教师一起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环境。[2]虽然“八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却鲜有后续研究再去探讨教学团队的议题。

对于协同教学最简单、最具普遍性与共同性的特征而言,可以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有关人员,一起共同合作完成教学有关事务的历程。”[3]在这个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协同教学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协同教学的基本精神在于合作。

第二,协同教学的合作成员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有关人员。

第三,协同教学的合作事项为教学有关的事务,其范围包括部分或整个课程教学的计划与实施的历程,例如,拟订计划、统整内容、教学实施或进行评鉴等。

在协同教学中,合作团队的教师共同计划、共同讲授既定的课程内容,授课要尽可能深入且简要。在不同时间段,可能某个教师对具体的授课形式和课程的某一部分负主要责任。协同教学的本义在于教学者之间的合作,而由于“合作”本身包含程度、范围及成员组成等可变项,因此,协同教学具有多种可能的排列组合方式,诸如单科协同、科际协同、多科协同、主题协同、跨年级协同、跨校协同与循环协同等。

协同教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形式1:将学生分成两个异质小组,两个教师用相似或不同的技巧讲授同样的内容或概念,学生以更小的班额学习,更具个别化,更具针对性。

形式2:如果某些内容的先后呈现顺序不太重要,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异质小组,两个教师分别讲课程内容的不同部分,然后交换学生,循环教学。

形式3:一个教师对所有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概括的讲解;另一个教师再提供视觉上的补充材料,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化,并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学习渠道或形式。

形式4:一个教师对所有学生教授课程内容;另一个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解释、澄清概念,并监督学生学习。这是对合作授课最好的运用形式。

形式5:一个教师主讲教学内容;另一个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思考。

形式6:一个教师对某些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另一个教师在专业课程部分为需要额外教学的学生进行讲解。

下面以上文提到的形式1为例介绍实施的流程。

第1步:确定小组

根据考试的成绩及学生的平时成绩,确定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自愿,小组之间可以不定期地交换组员,确保组员的积极性。

第2步:确定目标

在进行授课之前,合作授课的教师要一起制定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尽管授课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授课前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应该注意的教学要求,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第3步:课堂设计

每节课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承前启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在这一点上可以两名教师共同设计,教师合作授课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力求精练、高效。

第4步:合理评价

(1)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它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比如,可以采取记分的方式,平时每一节课按照名次计分,第一名到第七名依次为7分到1分,每个星期合计一次,半学期汇总一次,作为半学期小组得分的一部分。

(2)考试评价。考试评价一方面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时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就近排列,互相监督,力求使学生的成绩客观、真实,有利于比较、激励。

可以看出,这种方式降低了班额数量,有利于实行小班化教学,更能够照顾到学生个体。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注重对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可以说,协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协同教学的内涵,主要包含这样几层意思:①协同教学追求价值观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因而,协同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基本素质获得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个性能够获得充分发展。②协同教学所运用的主要策略是从调控教学系统结构诸要素的关系入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学条件和氛围,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③协同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高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归类识字3》协同教学过程设计[4]

分组

根据前测,将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

A组:基本不认识本课的生字;B组:能正确认读本课的全部生字。

两位教师分头协同指导两组学生学习

A组

1.课件出示,复习独体字:小、大、土、十、口、日、人、云。

(1)自由认读。

(2)齐读。

2.动画演示,“小”和“大”组成“尖”。

(1)自由拼读。

(2)指名读、正音。

(3)想一想,有什么东西是尖的?出示“雪娃娃”图,说说什么东西尖。

3.学习其余四个字形:尘、古、早、会。

(1)课件出示。打开课本第81页,自由认读。

(2)读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3)卡片认读生字和词语,用“会”说话。

B组

与电脑做游戏,复习巩固生字,认读词语,学习运用。

1.读准字音:“尖、尘、古、早、会”。

课件演示:公园。大门上有按钮。按一下,门缝里出来一张纸,上面写着:读一读上面的字,读对了,门会自动打开。(“尖、尘、古、早、会”)

2.认读词语。

门开了,出现一条石头小路。旁边有提示:走过小路,会有惊喜。点击一块石头,就出现一个词语。

3.词语运用:飞船带你去旅行。

4.口头给生字扩词:给花瓣填色。

AB两组合并,书写指导

1.两人合作,拼字游戏。

2.说说:“我用( )和( )拼成( )。”

3.讨论:拼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4.动画演示:“小”的“钩”慢慢缩回去。“大”的“撇”缩进一点。

5.看书上的田字格,研究写法。重点指导“会”。

6.书写练习。(描一个,写一个,都写完后,看看哪个不够好,再写一个)

(两位教师分别指导一半学生做拼字游戏,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7.书写讲评。(先写好的,自由找伙伴互评,特别好的,全班展示)

复习、听写生字

1.编字谜、猜字谜。

2.听写。

认读说一说的词语(另一位教师当场批改学生的听写作业)

根据听写结果分组,将学生分成两组。A组:听写全对;B组:听写有错误。

A组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1.演示拼字游戏时发现的新拼法。

2.出示字谜:十张嘴巴( )

猜字谜:(古)(叶)(田、由、甲)

B组认读、复习,订正听写,订正结束后立即回到A组。

教师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把今天学的字编成谜语,请家长猜。

学习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趣,发展其特长,使学生在娱乐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在辅助学习活动中,确定合作伙伴、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巩固、丰富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这种方法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形式1:将一个大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由两个教师分别向两个小组讲授新技能。然后,将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两两结对,互相进行辅导,教师监督。

形式2:一个教师监督大组学生学习;另一个教师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开拓性的知识,或进行适当的补习。

形式3:一个教师监督学生的个别学习及小组学习;另一个教师为部分选择强化教学或需要更多关注的学生进行强化教学。

形式4:这种形式多应用在辩论式教学模式中。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是正方;另一组是反方。每个教师分别负责一组学生,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立场,并为辩论做准备。随后,每个组都做出联合陈述,进行辩论。

形式5: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来实施自己的方案,两个教师在学生中来回巡视,监督并提供帮助。

形式6:这种模式适合多步骤的教学方案。首先,每个学生都分到一个步骤,将学生组合起来,使每个组都包括所有的步骤。其次,一个教师把所有“第一步”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第一步”的教学。再次,这些学生返回各自的小组中把这一步教给其他成员。最后是“第二步”,依次循环下去。另一个教师学生中间来回走动,进行监督,并在必要时澄清学生的疑惑。

下面以上文提到的形式1为例介绍实施的流程。

第1步:分组准备

根据考试的成绩及学生的平时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组,两个组的学习成绩(某一科的单科成绩)可以大体相当,也可以有所差异,这可以根据教师事先的设计确定。

第2步:确定目标

确定不同小组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小组对于知识的掌握应该有所侧重,以便为将来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总的目标应该是做到知识的共通、融合、拓展。对于所有的学生,授课前都要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应该注意的教学要求。

第3步:教学设计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合作是贯穿始终的,不同的学生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技巧,以及讲授哪些内容、设计什么样的练习等,教师在授课之前都要经过充分的交流,以确保下一步学生合作互助的高效。

第4步:结对合作

将两组学生合并,两两结对(这也不是绝对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等,也可以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学生在合作活动中,两位教师都要到场指导,以解决学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生可以交流不同的学习技巧,也可以交流各自老师设计的不同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沟通及表达的能力。

第5步:合理评价

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扶合作,适当的评价是必需的,考试评价是最容易操作的,可以采用结对同学成绩相加的办法,参照以前的成绩进行对比,也可以对此次考试成绩进行全班对比。

这种辅助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融合了两位教师教学的优点,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如果两位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各有侧重,也增加了知识的容量,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另外,在分组教学中,倘若根据学生的成绩分为较好的和一般的两个组,则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合作活动可以延伸到课下与课外,这样便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扩展,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结对合作,相互讲解,互通有无,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给伙伴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满足,从而增强了求知欲。这种活动打破了从前那种在学习上独立奋斗的局面,由教师的合作延伸到学生的合作,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定语从句的用法教学实例[5]

主题说明

定语从句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尤其是把它和名词性从句放到一起考查时,更具有区分的难度。定语从句的例句在初中英语(人教版)第三册中已经有所接触,但不作为具体的掌握内容。事实上,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在讲清了定语从句的基本定义之后,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而对于一部分英语基础稍弱的同学来说,仍然显得比较困难。因此,分组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已经将基本定义讲完,本节课为定语从句学习的第二节,主要学习具体的用法。

课堂操作

1.分组

根据平时的英语学习成绩及接受能力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A、B两组,A组为成绩较好的,B组为成绩一般的。

2.两位教师分别对两组的学生授课

A组

(1)复习定语从句的相关概念(提问并总结)。

关系代词有哪些:that,which,who,whom,whose,as

关系副词有哪些:when,where,why

(2)讨论以上关系词在句中的作用及充当的句子成分(提问并总结)。

关系词在句中的作用是引导定语从句、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担当一个成分;关系代词通常在定语句中做主语、宾语、定语、表语,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做状语。

(3)由学生举例说明(预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准备)。

学生甲:我可以举一个关系代词作主语的例子。

The boys who are playing football are from class one.

学生乙:我来举一个作宾语的例子。

The man who/whom you met just now is my friend.

学生丙:我举一个作定语的例子。

He has a friend whose father is a doctor.

……

(4)总结关系词的使用规律(由学生主动回答,教师将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具体内容略)。

(5)巩固练习(设置较困难的改错题)。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This is the factory where(which/that或去掉where)we visited last week.

②This is the watch for which Tom is looking(把for移至looking后).

③The house in that(which)we live is very small.

④This is the best film which(that)I have ever seen.

⑤My father and Mr.Smith talked about things and persons who(that)they remembered in the country.

⑥Everything which(that)we saw was of great interest.

……

B组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定语从句的相关概念(教师举例说明)。

①The reason why he didnt go to school is that he was ill.(关系副词作状语)

②Those who want to go with me put up your hands.(关系代词作主语)

③The boy,whose mother died last year,studies very hard.(关系代词作定语)

④I have two sisters,both of whom are doctors.(关系代词作宾语)

……

总结,关系代词有:that,which,who,whom,whose,as;关系副词有:when,where,why。关系代词通常在定语句中做主语、宾语、定语、表语,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

(2)提供更多的例子供学生训练识别(具体例句略)。

(3)同学们思考: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有哪些特殊用法?

教师提示:that和which的用法区别,as和which的用法区别……

(4)总结关系词的使用规律(教师将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具体内容略)。

(5)巩固联系(设置较难度适中的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①The place ______interested me most was the childrens palace.

A.which B.where C.what D.in which

②Do you know the man ______?

A.whom I spoke B.to who spoke

C.I spoke to D.that I spoke

③This is the hotel ______last month.

A.which they stayed B.at that they stayed

C.where they stayed at D.where they stayed

④Do you know the year ______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founded?

A.which B.that C.when D.on which

⑤That is the day ______Ill never forget.

A.which B.on which C.in which D.when

⑥The factory______well visit next week is not far from here.

A.where B.to which C.which D.in which

……

3.AB两组合并

(1)两人合作,讨论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熟悉教师提供的例题及巩固性练习题。

(2)提供新的练习,既包括难度适当的选择题,也包括改错题(练习题略),两名教师巡视,回答学生的提问。

(3)和同伴一起口头造句,运用定语从句,同伴指出对方的错误。

4.课下作业:利用周围的事物或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至少造10个句子,应包含所有关系词的用法,完成后先由同伴之间相互检查,之后交给老师。

在补充指导教学中,经常是一个教师对某些具体内容承担主要教学责任,合作的教师教给学生获得资料所必需的“怎么做”的技能,包括记笔记时的学习技巧,鉴别主要概念和分析、评估等。补充性教学中很少存在教师大量授课的情况,相反,它经常是以小课的形式插入当天的教学中。

形式1:两个教师分别说明运用新技能的正确方式和不正确的方式。学生分组观察、评论、记录教师对新技能的正确运用和不正确的运用(如面试技巧)。然后,每个学生向他的伙伴示范新技能,两个教师都来回巡视、监督。

形式2:学生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但是该教师并不教给他们完成这项工作的技能。随后,另一位教师做出一些正确的示范,学生随后配对模仿这一技能。

下面以形式1为例介绍实施该方法的流程。

第1步:分组准备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某项技能时,学习的快慢和掌握的熟练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学生对技能的学习有一定的专长,模仿力较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了解这一点,分组的时候尽量使每一小组都能有一到两名在掌握技能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这有利于在分组练习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2步:设计目标

首先是要设计总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结束后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技能。然后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有专长的学生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其他学生在课下经过反复练习后达到熟练程度。

第3步: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呈现的顺序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两位教师的课堂分工要明确,一位教师对技能的讲解要详细,并进行必要的示范。另一位教师主要是示范学生在技能掌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不正确的操作,等等。

第4步:分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人数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及客观条件来定,两两结对或者数人一组皆可,轮流进行示范,反复练习,同组的学生相互指出不足及错误。两位教师现场指导,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5步:及时评价

及时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给学习带来愉快的体验,对于技能掌握较快较熟练的小组,要及时进行口头的表扬,或者量化评分,记录在案。

第6步:课下巩固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复习巩固,技能的掌握更需要反复练习。两位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找出一些对学习内容掌握不够好的同学,布置课下练习任务,并由本组同学辅助练习。

从以上教学的流程可以看出,一方面,该教学方法减轻了由一位教师进行教学的沉重负担,学生分组后更具有组织性。在教师的监督下,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练习的机会,改变了以往有个别学生偷懒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另一位教师的合作参与,把以往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提前向学生示范,这样就避免了有些学生会出现简单的重复性错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尤其对于技能的学习,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示范,两位教师的合作授课使课堂的时间利用更充分,使教学更条理、高效。

行进间投篮(三步上篮)的教学实例[6]

教学主题与目标

行进间投篮技术对于篮球基础薄弱(初学者)或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要在规定的学习时段(1课时)完成学习任务,是十分困难的,这势必将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建立正确的行进间投篮概念,探究正确的跑篮节奏。

2.技能目标: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各种练习,能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练习,并能注意观察,与同伴相互学习,最后熟练掌握。

3.情感目标: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毅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和相互竞争心理及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堂操作

1.分组: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操场有6个球篮,6个小组可以同时练习),每组6~8人。

2.所有同学以组为单位集中到一个球篮下,围成一圈。做准备活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正压腿、侧压腿、手指和手腕活动、踝关节活动。

3.动作讲解:行进间投篮是快攻和突破防守后切入篮下时最常用的投篮方式,是篮球运动的标志性技术和入门的基础技术。动作要领是在操球或接球的同时跨出右腿(以右手为例),跨第二步时起跳并在空中投篮出手。总的来说,其动作要领可用“一大、二小、三跳”六个字进行概括(以右手单手高手投篮为例)。

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即一大);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即二小);然后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上方,腾空后,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前屈,食指和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即三跳)。与此同时,两脚同时落地,三步上篮动作完成。

4.动作演示:一名教师持球演示完整动作,重点突出动作过程、动作顺序、动作联系。分解动作演示重点突出动作特点、动作结构、动作要点。

徒手练习(学生注意观察)

(1)一跨二抬:右脚跨出,左脚上步的同时右腿大腿抬起。

(2)一跨二跳三落:左脚跳起同时右腿大腿抬起,落地时随同身体下落。

(3)跑步接动作(2):小步或碎步跑接(2)的动作,突出“一大二小三上跳”。

持球(无运球)练习

(1)原地练习:持球原地站立—跨步—上跳—投篮—落地。

(2)跑步练习:小步或碎步跑接(1)的动作。

一次运球练习

持球右脚在前站立,推放球的同时左脚向前迈出,球从地面反弹,在操球的同时跨出右腿,左脚上跳投篮。

接球练习(两教师演示)

小步或碎步跑开始,判断来球,在接球的同时迈出右脚,左腿上跳,完成投篮。

5.错误动作演示。

(1)原地接球后跑篮(这种错误技术主要是对“跑篮”的概念不清,跑动中接球不熟练)。

(2)一步跑篮(主要是心理上害怕碰撞受伤,腰腹力量差,第一步跨步前接球步子过大,造成接球后身体后仰而轻率投篮)。

(3)跑篮时多了一步(主要是片面理解“三步跑篮”是跑三步后才出手投篮,形成“真正的三步跑篮”)。

(4)右脚起跳,右手投篮(这种错误主要是动作协调性差,球性不熟。另外是左脚起跳,右腿向上摆起然后出手投篮的概念不明,手指和手腕僵硬)。

(5)跑篮起跳前前冲太大,向上不够(这是由于跑速过快,来不及做起跳动作,右腿向上摆动低而造成的)。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篮球并到相应的球篮下讨论、实践。两位教师分别负责三个小组的指导和示范。

7.动作娴熟的同学重复示范,并带动其他同学练习,练习时可呼“大、小、跳”。整个小组的同学在练习中观察同伴动作并和同伴进行良好的合作,相互评价和帮助。

8.通过观察,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评,各组结合老师的意见确定课下需要重复练习的同学。

9.收还器材。

策略三:课后合作

教师之间课后合作的最常见的形式是评课活动,从教研部门的教学督导,到学校范围的教学提高,都离不开听课和评课活动。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好坏,而是为了改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正确评价一堂课,就是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便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时,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评课时有几点需要注意,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地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授课教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情况。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讲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不仅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5.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板书、教态、语言、操作实验仪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6.学法指导

这里主要是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付诸实施,等等。

7.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是否注意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会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师生关系

主要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教学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评课是在对照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它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评课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透彻地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促进和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评课,及时与教者认真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克服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评课对其他教师的教学也会起到启迪和带动作用。

评课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评课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利于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评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论美》[7]

(一)授课人简要陈述

《论美》是一篇议论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新课改使学生已经习惯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还将努力渗透这一理念,并在教学中努力扩大教学容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明确作者的审美观念,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最后,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请参与听课的各位老师提出教学的不足,以促使改进和提高。

(二)谈优点

备课组长:A老师执教的《论美》,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寓教于乐,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老师们先总结这节课的优点。

教师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比较到位,目标制订比较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思想情感这三维目标,体现了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周岁抓取脂粉钗环故事入手,到当今社会“整容”热门话题,引出我们如何认识美的研讨,并进行“内在美与外在美,谁更美”小小辩论,直至最后的实践活动,每项活动设计都能较好体现本课宗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师乙:我觉得该老师驾驭、处理教材的能力较强,可以说是娴熟自如。

评析一节课的好与坏,除了看目标完成情况,还要看老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节课树立了全新的教材观,用好、用活了教材,真正实践了“用教材去教知识能力,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可见教者驾驭教材能力很强。

教师丙:就教学程序而言,这节课可以说是清晰流畅。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名著故事片段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氛围,到引导学生感知美的丰富性,再到“内在美、外在美,谁更美”的这一关键话题,最后达成共识,并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最后以活动来学以致用,整个教学兼顾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流程的层次性的统一,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另外,A老师的课充满激情,点燃了学生智慧情感的火花,营造了互信互赖的心理空间,师生间关系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整节课上教者始终微笑教学,和蔼可亲,运用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另外,小组学习法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更让教师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

教师丁:这堂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虽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本节课备课充分,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设计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在问题中生成能力与情感。巴班斯基曾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效果方面,本课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正是有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扩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三)指出不足

教师丙:关于教学目标,我觉得应体现开放性与生成性。有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课堂中目标是有变数的,其内容有很大的不定性,教学时往往教者不能“如愿以偿”,因此,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仍须加强,否则课堂就是教者“作秀”了。

教师乙:我觉得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才利于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储备,本课内容涉及美的许多知识,虽不必过多向学生传授,但在学生研讨美的话题涉及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才行。

备课组长:下面我来总结一下,瑕不掩瑜,在这节课中,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果实”,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教学中体验了快乐,体验了成功,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同时,A老师还要继续与参加听课的各位教师交流,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改进课堂教学,共同促进专业发展。

[1] 案例选编自:http:/www.pep.com.cn/xe/jszx/jxyj/kcjcyj/201106/t20110601_10468-61.htm.

[2] 黄永和,等.“协同教学”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月刊(台湾),2004(1):17-21.

[3] 黄永和,等.“协同教学”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月刊(台湾),2004(1):17-21.

[4] 摘自:朱英,徐跃峰.“归类识字3”协同教学设计及分析.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1):28-29.

[5] 整理自笔者的课堂教学笔记。

[6] 整理自笔者的教学观摩课笔记。

[7] 整理自笔者的备课小组学习笔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