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启“人本”教育新视界

开启“人本”教育新视界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省华阳中学从落实“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出发,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入,培育教学“育心”文化,发掘课堂教学生命力。并以中国教育学会和教育部“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激起了建设“人本关爱”高效课堂的新一轮教改冲击波。近年来,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政策,推进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多数学校一个难以突破的教改难点和薄弱环节。

教学“育心”:开启“人本”教育新视界——走进四川华阳中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核心提炼

力求破解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效课堂”建设难题。四川省华阳中学从落实“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出发,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入,培育教学“育心”文化,发掘课堂教学生命力。

学校以课堂教学“五大系统”构建实践研究框架,探究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找到了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形成学科教学过程与课堂管理渗透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和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等具有原创意义的“人本关爱,系统优化”的课堂教学策略,趟出了一条心理素质发展与课堂教学优化的融通共生之路。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为什么往往教师煞费苦心学生却不买账,甚至与教师对立?为什么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依旧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突破这些制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教学难题,许多学校都在探寻良策。

四川省华阳中学(下称“华中”)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心理因素对学科教学活动的影响,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环境建设与心理素质培养不力。

两年前,记者曾深入华中,激情采写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叩问了“人本”教育的力量:“充分发掘人自身蕴藏的发展能量,依靠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升学率,更能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两年后记者再访华中,心境又一次鲜亮开来:华中“人本”教育已向纵深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科教学、走进学生心理……开启了建设高效课堂的新路径。

致力于落实“人本关爱”办学思想,开辟建设高效课堂、开发心理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改新路,近年来华中通过国家级重点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学科教学强化学习心理教育、情感动力调节、课堂“育心”管理等实践策略,趟出了一条师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课堂教学优化的融通共生之路。

1.聚焦“心理潜能开发”

怎样因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把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突破不合时宜的教育思想羁绊?怎样落实“人本关爱”办学思想,根本转变教学方式?怎样构建“人本关爱”的高效课堂,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历经几年创新发展,2005年如愿跨入省级示范性高中之后,华中展开了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的全新探索。

尽管改革面临诸多挑战,但由此激起的“论争”与“对话”使学校眼睛一亮:新课改本质上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必须突破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建设学生自主、个性潜能充分开发的高效课堂。

基于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本质叩问和系统思考,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华中找到了“人本关爱”思想植根课堂、改革学科教学的新视角:“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课堂,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全面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课堂高效生成和学生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并以中国教育学会和教育部“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激起了建设“人本关爱”高效课堂的新一轮教改冲击波

img42

课题开题会

“开发学生巨大的心理潜能,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完成”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近年来,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政策,推进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多数学校一个难以突破的教改难点和薄弱环节。

9年前,在优质高中林立的成都天府大道城乡结合部,新建华阳中学应对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确立起“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试图从心理健康教育切入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校本路径。

进入整体发展阶段后,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华中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深化发展的路子:一边举办“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一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相继承担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卫星城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及成都“十·五”规划课题《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教学策略》,提升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办学特色,为深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26%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18%的同学认为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学校生活……”华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现“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潜能”,但在时代急剧变革的复杂背景下,处于向成人过渡阶段的中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或心理烦恼,呈现出过渡性、社会性、封锁性、动荡性等基本心理特征,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校面临诸多障碍

在华中看来: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心理潜能的有效开发。在教学过程中,预防心理问题产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不良心理,有助于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理和情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同步发展。问题是长期以来,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应试潜能”或智力潜能,忽视了学生心理环境建设和心理潜能开发。

“学生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培育个性、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在认知活动中,健康心理和积极情感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其他素质的基础,学生学习除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外,还必须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华中首席专家顾问陈安福教授说,“学科教学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很多的契合点,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旺盛的求知欲、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和健康的人格个性等,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三个作用:可以减少和克服学生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预防新的心理问题产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学习障碍,维持学习动力。”

img43

祝校长作团体心理辅导

让“人本关爱”思想植根课堂,新生教学改革的行为力量

华中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让“人本关爱”办学思想变成有效的教学实践行为,一条重要途径是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得益于近年来教育改革、开放的优质环境和学校自主创新,短短几年,华中崛起为一所走在全省高中教育前列的高完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学校从创办就提出和坚持了“人本关爱”的办学思想。

在华中看来,这一思想之所以具有引领学校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强大力量,是因为它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把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发展人的主体精神和能力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发展状态,理解学生和适度宽容学生,合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引领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人本关爱”办学思想逐渐成为华中老师内心认可的课堂教学之魂和师德核心,让“人本关爱”思想植根课堂,生成高效课堂,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聚焦点。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心理辅导能力如何,直接关乎课堂教学质量、效益,以及学生的当下幸福和未来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忽视了学科教学中的师生心理因素,忽视了师源性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忽视了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及时化解。”

在祝长水校长看来:“培养既能科学传授知识和开发学生潜能,又能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丰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育心型’教师,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反思教育、激活创造等能力,还要发展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新生教学力量。”

基于把“人本关爱”教育思想转为“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育人育心,扶心为上”的教学实践行为,基于“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建设‘人本关爱’高效课堂;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的目的追求,基于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资源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华中做出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战略决策。

做出这一决策,华中还基于一个基本判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尝试阶段,国内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理性阐述层面,实践研究成果少……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研究,而且重点深入不够,从而使这项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原创意义。

系统构建研究框架,突出“校本特点”

所谓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学科教学特点,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途径、方法,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发展非智力因素……“渗透”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消除学习心理障碍,建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发展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等各种基础素质。

为让更多师生从中受益,华中系统构建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框架:从认知——学习心理教育系统角度,展开学习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从情感动力系统角度,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从人际交往系统角度,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从信息传输和转换系统角度,开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从课堂教学管理心理系统角度,开展学科教学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根据这些内容,学校展开了“学科教学实施情感教育”“体验性学习”“课堂教学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14个子课题的实践研究。由于“渗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思想和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相应展开了“人本关爱,铸造师魂”的实践研究;由于“渗透”的过程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学习观念、态度、习惯、方式转变,学校展开勤心、信心、专心、恒心等“十心教育”的实践研究;为有效预防心理问题产生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坚持开展心理素质测试、心理辅导和训练的实践研究。

img44

陈安福教授对课题主研人员进行培训

促进课题实践研究与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华中从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出发,遵循发展性、渗透性、活动性、成功体验、“以情优教”、个别辅导等原则,充分借助专家智慧,集全校之力,全面设计、全员实践、多方面研究与重点研究结合,突出课题引导教学改革的“校本特点”:年级联动,从七年级到高三全面展开、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全面进行,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踪;学科互动,高、初中各学科,从教学目标设计到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评价到师生活动开展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突出,着重围绕课堂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渗透情感教育、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训练等内容,探索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老师们边实践研究、边反思总结,将研究成果逐步转化成了富于操作性的实践策略。

2.走向“生本动力型”课堂

力求实现从“知识传授型”课堂转向“潜能开发型”课堂,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华中通过构建“人本关爱,系统优化”的“生本动力型”课堂,放大了课堂教学动力,促进了教学行为和过程优化,实现了课堂高效。

催生教学“育心”新主张

走向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支撑。

经过连续几年的“人本关爱”思想浸润,在走向“生本课堂”的教改过程中,华中老师强化了“爱与责任”“关怀生命成长”等教育思想,但要彻底扭转“眼中只有知识,心中只有分数”的片面教学观,让“人本关爱”思想生成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行为,老师们依然面临观念和能力的挑战。

2006年,在“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反思活动中,华中老师发现: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负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重视师生心理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师源性影响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科教学活动是师生主要的精神生活,主要支持因素是师生健康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压力和师德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因素,没有师生心理相融、互动的和谐人际关系,就不会有高效的教与学质量。学校相应提出了“重视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化解学习心理障碍,杜绝课堂负效,减少教学低效”等教学“育心”新主张。

课题主研人员与专家一起研讨高效课堂

在随后的课堂教学整改期间,为帮助老师们更清楚地认识现代课堂教学特征,陈安福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构成课堂教学“五大系统论”: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分析当前认知状态,研究影响认知的基本因素,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认知策略,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系统);激情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掘情感教学的动力调节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学习心态,克服、消除学习心理障碍(动力系统);增强教师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减少、消除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障碍,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多向交往(交往系统);加强课堂管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倡导个性化教学,消除无效、负效教学行为,减少低效教学行为,落实课堂教学责任制(管理系统);充分发掘课程和教学过程生成的教学资源,多元化开掘信息流动的渠道,实现教学信息有效传输与转换(信息转换系统)。

构建渗透“育心”的课堂教学系统,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生成课堂高效找到了着力地带和行为路径。华中重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学习条件、学生活动、学科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等方面全面评价课堂,如“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三维目标,还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更注重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2007年,华中进一步展开“应试教育课堂与人本关爱课堂”的讨论,达成共识:课堂教学之所以陷入了“教师疲惫不堪,学生怨声载道”的恶性怪圈,是因为普遍存在“满堂灌、强行练”的两大症状,症结是“没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而“人本关爱课堂”的显著特征是: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充分激发了学习主体的学习动力。

随后,华中提出了“人本关爱”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把“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教育理念具体化为:关心、尊重、理解、信任、适度宽容每个学生;关注学生当下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已显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努力开发、转化其潜在能力为现实能力……教师设计、实施和反思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学生心理和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差异和个体需要,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一般学生变得优秀、潜能有待开发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与此同时,华中把提高教学效益与“育人为本”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以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变化为衡量指标,提出了“人本关爱”高效课堂的评价要求,核心是“构建充满激情的‘生本动力型’课堂,提高单位时间效益,教与学付出少而收获高”。

培育“生本动力型”课堂

改变课堂教学普遍重认知系统轻动力系统,忽视学习心理环境建设、学习潜能和情感力量开发等现象,华中在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师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健康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建设和良好的师生心理素质培养,形成了“高效课堂”建设的鲜明特色:以“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发掘课堂教学生命力,构建“人本关爱,系统优化”的“生本动力型”高效课堂。

在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闫翼明组织下,开展“学案导学”实践研究,促进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引导教师从落实“以教为主”转向研究、指导学生“以学为主”转变,不仅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换位思考、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评教”,展开“生本动力型”课堂教学实践路径:“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启迪思维,探究解惑——迁移运用,体验成功——及时反馈,多元评价”,促进了师生教与学观念、行为、态度转变,激发、增强了教学动力,实现课堂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高效。

学科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是华中探索“生本动力型”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

“问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一种情无影无形,那是亲情;有一种情愈久弥香,那是友情……捧读同学们的‘周记’,我被一种浓浓的友情包围,很想和你们分享!”

龚徐冬老师话音刚落,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中章阳同学腼腆地站起来,读起了他的《杨波走了》:“清晨醒来,翻身下床,条件反射似的又看看邻床,空空的,冷冷的。哦,杨波走了。他不是昨天就被接走了吗?怎么又往那儿看?……想着、想着,泪来了。他是我的闹钟,他是我的镜子,他是我心灵的依傍……”

章阳热泪盈眶读不下去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看来,同学们都被感动了,都是懂情、重情的人啊?我想听听同学们知道的被感动的情感故事。”

……

“同学们常常怕写作文,总认为没啥写的,今天你们却告诉了我很多、很多动人的故事……一篇作文,无论长短,只要用心、用情,就能打动自己、感动别人,就像章阳的文章。”教学行为戛然而止却又余音袅袅,伴随着同学们动感的文字和久久翻腾的心潮。

有专家点评:“这堂作文课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以情动情、以情生理,消除了学生畏难情绪,深深撞击了师生情感和思维火花。”

“情感是语文的灵魂。”受益于“人本关爱”思想启迪,在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龚老师找到了情感教育撬动的“生本动力型”课堂新路,引导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情感和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语文,实现了课堂高效。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华中老师渐次觉醒于积极情感对课堂高效的动力作用:积极情感能增进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也对学生认知活动和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动力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尊重、关心、爱护、信任,就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动力。

培养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发挥积极情感的动力、强化、调节、信号、感染、迁移、疏导、保健、协调等功能,消除、降低不良情感对课堂学习的消极影响……华中形成了“情境创设、情知互动、自我体验、以情动情”的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与此同时,华中老师找到了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行动路径:教学设计突出一个“寓”字,寓情感教育目标于学科教学,充分挖掘学科课程蕴含的情感教育资源,贯彻平等、动机、成功、创造、期望、成长等原则,处理好师生之间、学生内在动力与学习内容、学生成长与自我定位、知识习得与思维发展、现实水平与潜能发展等关系。教学实践突出一个“引”字,引导学生自主领会情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教育。教学环节突出一个“创”字,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寓、引、创结合,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目标有机统一,有效提高了学生情感水平和学习生活质量。

在实施学科教学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华中不仅注意发掘情感生成的教学动力,也把情感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探索把“三维”目标转化为情感性教育和情感性学习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和差异确定情感教育目标、选择情感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认知学习和情感性学习能力,激发了教学动力,发展了学生情感素质。

3.孕育教学“育心”文化

营造“人本关爱”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课堂“育心”管理文化,优化学习心理环境,展开学习心理辅导训练……华中以“人本关爱”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孕育教学“育心”文化,发展了学生心理素质,开发了学生发展潜能。

培育“人本关爱”的“育心”校园

走进华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门石碑大写的“人”字和碑旁的“人”字教育理念诠释,主楼镌刻着“育人育心,成人成才”校训……按照“人”字大写的教育理念,突出建设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华中精心设计校园道路、绿地、房屋及各种温馨寄语,赋予建筑物、橱窗、板报等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创办《华中心育报》,编写学生《心理辅导手册》《心路导航》《十心教育》读本;师生集体设计教室、寝室,制订班规、学生公约,创建班名、班歌、班号、班训……校园处处透射出“育心”文化气息,兼具学术思考、实践行为和人文情怀的亲和力。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永不满足的态度,勤于学习、砥砺才华,努力做知识丰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与时俱进的人……”这是高2008级第18周“年级寄语”。

img46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教师个案汇报交流

“我是在利用国家给我的机会规划我的人生,今天的拼搏是为今后的发展投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我人生的重要关头,我要勇于承担责任,没有任何借口。”这是华中学生的“高考宣言”。

“拼一把,拼一个青春无悔;搏一回,搏一个灿烂前程”“豪情满怀,壮志擎天;争分惜秒,勤奋苦钻;全力以赴,卧薪尝胆;挑战极限,铸我辉煌”……进入“激情燃烧的高三岁月”,高三各班都围绕“高考宣言”确立班级格言,每个学生写出“备考宣言”。

这些亲切可感、极具针对性的“年级寄语”“备考宣言”“班级格言”,折射出华中“人本关爱”校园文化鲜明的教学“育心”特色:从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爱民发展上进行精神鼓励、策略启迪和方法指导,强化心理和谐、人生责任、拼搏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和激发。

营造进取氛围,激发奋斗动力,高中各年级相继开展适应教育、励志教育、成才教育,每年开展全校性的勤心、专心、恒心、爱心、孝心等“十心”教育和“国情、师情、生情、亲情”“四情”教育活动,每月举办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每周开展“心连心”教育活动……

img47

第六届“5·25”心理健康宣传

“人活在树木与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一种清风扑面、纯美动感的校园环境,提供了优质丰厚的教学“育心”文化土壤。

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育心”

高2008级年级调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突出,因不喜欢教师或教师行为产生放弃或厌恶该学科想法的学生达27%,认为课堂气氛不好会影响自己专心学习的学生占50%……

“忽视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因素,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益。优化课堂教学管理,要求教师设计、运行、反思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学生心理和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重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情感在学生认知、动力调节、教学管理、交往互动和信息传输转换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目标控制、教学激励控制、学生注意力控制、教学节奏控制、暗示教学控制、学习归因控制等积极的课堂教学管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持久的意志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华中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王本书概括了课题研究思路和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学活动和情景设计要重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情研究要掌握学生的知识现状、学习水平和心理状态;教学行为要做到多一些关心、鼓励、表扬、指导、交流,少一些批评、指责、强制……制定教学管理规则和学习规程时,我们提出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管理要求。”教务主任熊丽华说。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华中形成了优化课堂管理的教师自我管理和监控策略、学生自主管理和监控策略、学生自主管理监控的指导策略。

华中强化教师自我管理和监控的一大亮点是:针对“师源性因素”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直接影响,强调以教师健康的教学行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性评价等途径优化教学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的角度,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技能的训练:根据学生年段、个性和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健康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克服和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老师们形成了饱含情感、闪烁智慧的课堂教学常用语:“昂起头,你会发现天空的博大和壮美!”(学生怯懦时)“成功之门从来不会为懒惰之人敞开,机遇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头脑!”(学生懒惰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是成功之母,何必太在意!”(学生沮丧时)“记住,这里有一扇门永远为你敞开着”(学生孤独时)“目标是人生的导航明灯!”(学生迷惘时)。老师们还信守了“智商太低”“总是不开窍”等20多条教学忌语。

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管理,归还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教育的权利,唤醒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体验,培养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各班纷纷建立起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行班级管理分工负责制、责任追究制、重大事情集体讨论制,学生自主设计和主持班会;普遍运行小组自主管理,实行小组长竞聘上岗和岗位轮换,组员都是科代表,小组岗位与班级管理岗位对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华中还在推进“师生导师制”、“学生互助制”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自主监控指导。

以“人本关爱”铸就课堂灵魂,以民主的管理激发学生,以自主的交流锻炼学生……华中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上课铃响了,冯华老师刚进教室,就有几个同学大声说:“老师,你前两天说的这节课由我们来上嘛。”冯老师高兴地说:“好哇,那谁来上呢?”瞬间,7位同学高高举起了手。“哇,这么多人!一节课不可能几个同学都来上,大家先推选一个同学。”在大家推荐下,舒越拿着语文书和她的“备课本”走向讲台……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和同学们就向冯老师当面提问,俨然把冯老师当成了班上的学生。那堂课学习的是《羚羊木雕》,让冯老师意想不到的是,舒越上得有板有眼,特别是“师生”激情互动,相互提问、讨论的情境,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尝试“我知道”“我整理”“我展示”“我提问”“师总结”“考考你”的学生自主学习板块教学模式,冯老师开展了“我也来当教师”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活动,学生自己备课、自己上台讲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途径。

优化“学习心理环境”

“我们先看一段《重庆谈判》的视频材料,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彻夜难眠?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用意何在?面对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心思,毛泽东是怎样打算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再看一组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图片:毛泽东离开延安充满自信的挥手、到达重庆时受到的热烈欢迎……品味柳亚子《赠毛润之老友》、毛泽东《沁园春•雪》两首词。老师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柳亚子心中,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宝贵品质值得学习?”

《重庆谈判》这堂历史课的问题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讨论、点拨等教学手段,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师生在“双向适应”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名学生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兰华志老师就催他赶快背诵课文。没想到他却板起面孔气愤地说“背不到”,同学们都直愣愣地看着老师,似乎在说“看你拿他怎么办?”兰老师坐到他对面笑着说:“你刚上了体育课,一定很累了,你觉得什么时候能背诵就什么时候背,你看可以吗?”他没出声。兰老师又补了一句:“我相信你能背诵”。过了十分钟他说:“老师,我要背诵课文了。”他果然高兴而流利地背完了那篇课文。

这一教学个案,同样说明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营造,对激发学习动力、开发学习潜能的重要作用。

“健康的心理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基础。”在培育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的实践研究中,华中老师认定:“教师的心情、情绪和学生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消除不良的学习心理环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有效调节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意志心理,使其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并自我调节好情感、教态、语言、行为等,将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消除在课外。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找到了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的“多元学习情境创设”策略、“多向交往互动”策略、“争先创优”策略。

例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多元学习情境的主要方法是:一是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学生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二是创设语言情境,充分发挥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理解、思维学习材料;三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辩论、对话、实验等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四是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创设实验和网络操作、练习和反思、综合实践等活动情境,以讨论、辩论、故事会、小品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独立思考和操作的喜悦,发展学习力;五是创设交往情境,通过学习交流、相互质疑、探讨辩论、自主评价等方式,让全班师生始终处于一种多向交往的情境之中。

又如,老师们以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导师制、生生互助制等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的“多向交往互动”,减少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师源性心理因素和其他干扰因素,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好学、乐学的内驱力。

尝试“心理体验性学习”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很多独生子女都缺乏的思维方法。讲解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时,帮助学生了解“心理换位”这个抽象术语,华中老师采用了“空椅子技术”。

当天早上,班上一位同学上学前与妈妈发生了争吵。课堂上老师灵机一动,在讲台放了两把椅子,让这位学生坐在一把上,把前面一把当做妈妈,将早上发生的事情重述了一遍。然后交换位置,让他把自己当做妈妈,把空椅子当成自己,以妈妈的身份再叙述了一遍早上发生的事。站在妈妈角度审视了整件事情后,这位同学透彻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涵义,更体会到了妈妈的爱子心切,尤其是把自己受到伤害的心情和愤怒向空椅子发泄后,不良情绪迅速化解。

img48

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华中在学科教学中尝试“心理体验性学习”,形成了心理健康活动课体验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创设体验情景,激发学习体验;积极引导探究,加深学习体验;及时反馈完善,巩固学习体验;构建平台氛围,鼓励学习体验……”华中老师还通过情境创设、行为训练、心理短剧、反思诊断、主题活动等学科教学实施“心理体验性学习”策略,优化了学生学习心理环境,提升了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训练

开展心理辅导训练,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训练,是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

自建校以来,华中在各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训练课,对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心理协会,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经常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活动……依靠得天独厚的心理教育资源优势,华中突破了学科教学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训练难题。

“如果说平时的知识储备是高考成功必不可少的硬件,良好的心态则是高考成功必不可少的软件……”鼓励学生从容走向考场,高考前李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尼克松败于自信和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帮助学生调适了“临考心理”。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训练,华中找到了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教的方面主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认知方式、课堂结构、评价方式等,学的方面看主要有学习动机、态度、习惯、能力、方法、原有学习基础及教师授课方式、教师人格和情绪因素等。老师们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学习认知和学习非认知诊断,了解、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困难与学习偏态情况、心理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找出了消除偏态的教育措施与方法。

华中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确立了课堂教学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包括认知方法辅导与训练,如观察力、记忆力、阅读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习态度与习惯培养与训练,如学习兴趣、动机、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排除消极情绪对学习的干扰、学习注意力、纠正不良学习态度、消除学习疲劳等;良好的学习行为培养,如听课记笔记、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学习结束整理所学知识等;学习反思诊断和学习心理辅导。

根据这些内容,学校找到了学科教学中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训练的基本方法: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活用切实有效的启智方法、诱发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培养好奇乐学的积极兴趣、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鼓励积极主动的成功体验、诊断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化解学习活动的心理困扰等,相应生成了目标激励、成功激励、期望激励、学习归因训练、分层施教、小组合作、疏导转化、情境创设、反馈调节、暗示启发、自我调控等基本策略。

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华中老师在学科教学中优化了学生学习心理环境和学习心理素质,为提高学习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4.开启“人本”教育的灿烂星空

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华中师生一路走来,教与学观念、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之路上,华中得出了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几个宝贵结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由认知、情感、人际交往、信息转换等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师生的健康心理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基础;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管理;情感教育是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调节因素……

在“思想落地”的过程中,华中老师实现了教育行为的全面更新:老师们告别了“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增强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充分重视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心理问题发现和干预、心理环境建设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展现了积极、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师生间、生生间、师师间在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方面实现了多层次、多方面的互动交往,改变了师生被动交往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组合作学习、个体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集体研究性学习,成为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

img49

运动心理辅导活动

师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2004年首届高考本科上线416人,随后每年递增100人,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1000人大关。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竞赛获奖1100多人次,学校代表队参加全国、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奖牌总数雄居榜首,学生实现了从应试型向综合素质发展型的转变;学校涌现出1名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名市特级教师、11名市县学科带头人,全校名优特教师达到170余人,高级教师185人,占全校专任教师一半以上。

学校实现了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成功转变:作为全省办学时间最短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迅速由创办时700多名在校生增加到6000人,生源质量也由中下生源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教育学会西部第一所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创新型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获得6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相继在成都心理教育研讨会、成都“千名校长大练兵”汇报会、全国初中校长会上,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发展生命从‘育心’开始”等专题发言;仅一年来,就有16个省市的30多个市、县教育局和学校到华中参观学习。学校整体教育环境、质量水平获得社会广泛赞誉,被誉为“在四川基础教育界展示了积极、稳妥、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范例”。

img50

首届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证书

华中激情探索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受到有关教育专家、领导的热切关注和充分肯定。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评价: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审视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五大系统”构建实践研究框架,探究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华阳中学找到了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形成了学科教学过程与课堂管理渗透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等具有原创意义的“人本关爱,系统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课堂教学现状,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同样做出高度评价:力求破解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高效课堂”建设难题,华阳中学从落实“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出发,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入,培育教学“育心”文化,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建设高效课堂,抓住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本质方向和核心问题,找到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虽然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但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总有新的问题出现,并需要进一步探究。如学科教学的心理机制研究、学科知识的‘心理学化’研究、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研究等,都是课题深化研究的视角和主要内容。”陈安福教授说。

导航心理走向,激发心理动能,发展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华阳中学十年一贯,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程全域,纵深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学“育心”构建“生本动力型”高效课堂,并因此而佳境渐出。尤其是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趟出了一条心理素质发展与课堂教学优化的融通共生之路,开启了孕育卓越生命力的“人本”教育新视界。

——《中国教育报》张泽科(《中国教师报》记者)

2010年11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