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启现实幸福的密码

开启现实幸福的密码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启现实幸福的密码起初,我想进大学想得要死;随后,我巴不得大学赶快毕业好开始工作;接着,我想结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死,再来,我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好让我回去上班。只有当下,现在,是实实在在可以抓在手中的。一则广为流传的佛的故事,会令我们大悟,给我们开启幸福的密码。1971年2月1日,73岁的华思不幸去世。穿制服的军人和穿深色衣服的商人,在面积220公顷的公墓里大步走向华思的墓地。

开启现实幸福的密码

起初,我想进大学想得要死;

随后,我巴不得大学赶快毕业好开始工作;

接着,我想结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死,

再来,我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好让我回去上班。

之后,我每天想着退休,想得要死;

现在,我真的快要死了……

忽然间,我突然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生活。

——无名氏

漫步华灯初上的河畔,那远离城市灯红酒绿喧嚣的宁静,温柔地拥抱着我,让我顷刻坠入这宁静之乡。灯光下,依然清澈可见的河水中,跳跃着的灯影,如招摇的星辉,恣意斑斓着,轻轻摇晃着,摇晃着……似乎又把时光摇回了童年的小河边,那村前缓缓流淌的小河,承载着多少童年的欢乐。童年,真好。喜怒哀乐,至真至纯。爱与被爱,至善至美。童年的生活与现在相比,应该是苦涩的,然而享尽现在奢华生活的我们,却更向往质朴无华的快乐童年,小心地把那些单纯的快乐如珍珠般穿起珍藏。

过往,再美,是追不回的,追回的只是美丽的回忆;未来,再好,都在期待与梦想中。只有当下,现在,是实实在在可以抓在手中的。所以我们与其在美好的回忆里难以自拔,或在匆匆追赶未来的路上,不如放慢脚步,握住当下的幸福,享受眼前的快乐。

一则广为流传的佛的故事,会令我们大悟,给我们开启幸福的密码。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圣安禅寺,一只梁上结网的蜘蛛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圣安禅寺,偶然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圣安禅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地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顿生怜爱之意。又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觉得一下子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在人世间,兜兜转转,蜘蛛历经和风儿、甘露的情缘的折磨,最终在佛祖的开悟下顿悟: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把握现在的幸福。

是啊,能把握当下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才是拥有的连城之宝。“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其实尽在当下。如果你觉得现在不幸福,总觉得未来才会有幸福,或者过去了的才是幸福,那么恐怕一辈子都难有真正的幸福感!不是吗?未来的还没有来,过去的已经过去。如果每一个当下我们不抓住,不去认真对待,总想着看不见的明天或已经远去的昨天,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紧张和失落中。随着生命一点点溜走,到头来留下的只能是三个字:“空悲切”。

都是活着,可是有的人总是活在过去的回忆里,有的人活在未来的幻想中,能真正活在当下的,实在少得可怜!事实上,我们感觉活着累,正是由于我们没有活在当下。我们要么活在“过去”的怀旧里,要么就是活在“未来”,做着自欺欺人的“展望”的白日梦,而忘却了当下这个最切身最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时间概念。

意徜徉——高佳琳 摄

的确,活在当下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现。当一个人能由自己种种的“心之世界”中走出来,不忧不惧地面对并观察真正的自我及人生时,他一定会是个有“能力”而能饶益这个世界的人。他不一定能成大功、立大业,但他一定能善巧地把自己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利益自己及他人,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惟至诚者能尽其性”了。人能够“尽其性”而发挥自己的能力饶益众生,才是个快乐的人。

《一沙一世界》里有一个这样让人潸然泪下的真实故事。赫伯特·华思是个卖家用杂货的小贩,身高只有1.5米。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孤零零住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里斯市北区一幢整洁的木屋里。

华思27年来一直挨家挨户兜售杂货,每星期至少有6天在街上奔走。他从不强人所难,不管你买不买东西,总是彬彬有礼,一定说声“谢谢”。布垫是他邻家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织的,他替她卖,但是从不拿佣金。他常常替人家扫树叶、铲雪,而且做这类吃力的工作时也总是尽心尽力。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自尊自重,自食其力,从不求人,从不向人要什么。

1968年他70岁,他给自己挑选了一具灰色棺木,并预付了丧葬费用。华思的一生问心无愧,但是他一直担心将来死了没有人送殡。1971年2月1日,73岁的华思不幸去世。两天后,停尸所一位执事给牧师打了电话,说华思没有亲人,尸体也没有人认领,希望牧师去主持葬礼。

2月3日上午,气温在冰点以下,天色阴沉,还刮着风,眼看就要下雪了。牧师离开教堂到坟场去,心想:“谁会来出席华思的葬礼呢?也许最多只有五六个人,敷衍过去算了。”

牧师的车开到离公墓还有两个街口处就被堵住,无法前进。他只好绕道从另外一个入口进去。牧师刚刚进入墓地,感到十分意外,这里竟然人山人海,职员们在拥塞狭窄的道路上指挥车辆。可是牧师怎么也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知名人物在今天下葬。

男女老少,穷人阔人,9点钟就陆续来到坟场,比预定举行葬礼的时间足足早了一个钟头。貂皮大衣、喇叭裤及破旧布袄混杂在一起。穿制服的军人和穿深色衣服的商人,在面积220公顷的公墓里大步走向华思的墓地。老年人,有些还拄着拐杖,拖着疲乏的双腿一步一步地前进。卡车司机、计程车司机和送货工人把车停在公墓外面,步行将近1公里到达墓地。年轻的母亲抱着小宝宝,唯恐小宝宝受到凛冽寒风的侵袭。

公墓经理说:“坟场方面没料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葬礼。我们全体职工都出动了,设法维持秩序。但是没有用,光汽车就不少于600辆。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停在更远处的地方,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无法驶近坟场,而无奈地离去。”

牧师只能步行到墓穴旁边,此时才恍然大悟:这些人原来都是来给华思送葬的。

华思一生助人,自食其力。他只希望自己下葬时有几个人来送丧。他施舍的恩惠,远远超过他的希望。

10点半钟,雪片纷飞,牧师缓缓扫视了周围的逾千群众,讲了一篇简短而真挚的悼词:“华思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有这么多朋友。世态炎凉,人对人有时漠不关心。不过今天,上帝一定很高兴。”

祈祷结束,大家还是依依不舍。好人得到了好报,陌生人变成了朋友。这大概就是“上帝一定很高兴”的原因吧。

华思无儿无女,自食其力的同时,最快乐的事就是无私地帮助别人,虽然他也担心死后无人送葬,但他没有把这忧虑挂在心上,只是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当下的每一天过好,把美好的记忆留在心中,结果,参加他葬礼的人,成千上万,那时被他的快乐曾经传递过的人们,连上帝都开心地笑了,因为有华思,这个让自己快乐,也把快乐传递给别人的人,快乐生活在当下。

智慧之光: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昨天已经过去,是过了期的支票,明天还没有来到,是不可提取的支票,只有活在今天是最现实的。世上太多的人固执地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是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这是多么的不值得呢?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