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堂改革在行动

课堂改革在行动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又第二次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昨天张校长集合全体教师,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洗脑”会。对课堂改革我所持的态度慎之又慎。应该说这是一支功不可没的英雄团队,学校课堂更大的变革是由毛主任带领的三位数学教师启动的。毛主任还反映,只数学课堂改革,语文、英语依然走老路,时常出现1+2=0的现象。加班加点没有人在乎,他们心里装着的、嘴里念叨的总是离不开“小组”这两个字。

(三)课堂改革在行动

1.破冰

初任校长,想烧好三把火,想把最炫目的一把火烧到课堂改革上,可就是在课堂改革这把火上,自己被老师们当头浇了一桶冷水。

进学校后,我就一连听了一个周的课,然后写了很长的听课调研报告,在全体教师会上,历数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把上文中提到的那些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最后归结到:要对课堂进行彻底地改革,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学习中探究,要让课堂互动起来,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等。满以为校长动员以后会出现全校轰轰烈烈研究教学的热烈场面,但事与愿违,一周后教科院在学校进行全市的研究课活动,找讲课人都成了难题,有的老师直接反对我的动员讲话内容。一位老教师不无善意地给我短信:“孩子宛如树苗,得用心地去扶正,去修剪,这只能是老师的活儿,把孩子交给孩子,怎能不出乱子?再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的课堂与菜市场有什么区别?我们小学所注重的习惯养成教育又从何谈起?”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太小,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还不具备,如果放开让学生自学、讨论,课堂还乱不了套?

理念的断层成为改革的坚冰。学校教师教龄大多在十几年左右,从上小学开始到师范的学习,接触的都是传统的课堂,参加工作后的各种教研活动研讨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传统课堂的行家里手,对传统课堂情有独钟,很难从思想上冲破常规,要他们接受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不想立即强硬地改变老师们的思想,只是在一次教师会上给大家讲了一则《伊索寓言》故事:

一天,一位农夫牵着自己心爱的毛驴进山,走到悬崖边,他怕驴子掉下悬崖,就使劲勒紧绳子靠里一点,可毛驴不知就里,拼命挣扎。农夫越使劲拉,驴子就反抗得越厉害,结果,驴子最终滚下悬崖摔死了。就在农夫痛惜驴子而哭泣时,有人过来说:“为什么非要硬拉绳子?薅一把青草把它引过来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农夫恍然大悟,后悔不迭。

故事讲完后,我把老师按年龄搭配成几个临时小组,让他们针对故事,也尝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好的内心动机,如果用了不恰当的方法,结果也会徒劳无功或一败涂地。

如果农夫满足了驴子的心理需求,顺应了它的心理愿望,不是扯绳子而给它一把青草,驴子一定会欢天喜地安全走过悬崖。

或许给孩子一个想要的课堂,比不停地颁布禁令效果会更好。

我们又第二次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会上,我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方法策略、评价机制等全方位的变革,转变观念是我们迈出改革第一步的首要任务。而要坚实地迈好这一步需要的是我们的勇气和魄力。至于怎么改,我想至少应该注重‘三还’——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三变’——变被动接受的课堂为主动参与的课堂,变以讲为主的课堂为自主互助的课堂,变沉闷低效的课堂为快乐高效的课堂。”我进一步强调:“自主参与作为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必须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们都懂,现在关键是要将‘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灵活地引入我们的课堂!”

一位青年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下动员大会给他带来的冲击:

昨天张校长集合全体教师,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洗脑”会。他所描述的自主参与的课堂让我想起传统课堂曾经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压抑和束缚,给我的成长留下的大大小小的阴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主参与课堂的img27力,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怀疑观望?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试试,想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快乐开放的课堂……

从老师们的思想碰撞中,我似乎看到了制约老师们理念更新的坚冰开裂消融的迹象。当然仅凭一个故事不可能完全解决老师们的思想问题,学校允许老师们有逐渐认识、转变思想的过程。教学改革成功的诀窍之一是“让一部分人先做起来”。

对课堂改革我所持的态度慎之又慎。这毕竟是一场翻天覆地的课堂革新,即使教师的工作我们能做通了,家长这一关恐怕也不好过。我思忖再三,并多次开办公会研讨论证,最终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先从一个级部入手试点,等取得初步成果后,再全面铺开,整体推进。

2.功不可没的团队

当我宣布以四年级数学组牵头搞实验时,先从级部主任毛传礼谦和的脸上读出了坚定与自信。第二天,“白手起家”的四年级级部就肩负着我们的期待,义无反顾地投入改革的洪流中,成为恒涛双语实验学校第一批吃课改这只“螃蟹”的人。应该说这是一支功不可没的英雄团队,学校课堂更大的变革是由毛主任带领的三位数学教师启动的。他们马上调整桌凳排列方式,给每个小组划分展示区,张贴学习标语……为了均衡搭配每一个异质小组,老师们更是泡在了教室里,你上课我来听,发现小组间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寻找更加优秀的组长,捕捉孩子自我管理创新做法,甚至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一个小小的编号上都是费尽心思。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但他们却坚定地在黑影中摸索前进。

功不可没的团队:原四年级级部全体教师

一个星期后,解压松绑的课堂快乐起来了,可是全新的学习方式却没有立即给我们带来高效。3位数学老师坐不住了,向我求援。我邀请教育局领导、教科院的教育专家,带领学校好学善思的研究型教师一起为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会诊。几天后“高耗低效”的原因找到了: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师驾驭新型课堂的能力不够。毛主任还反映,只数学课堂改革,语文、英语依然走老路,时常出现1+2=0的现象。为了形成研究的合力,尽快让课堂走向高效,我们又让四年级的语文、英语学科教师也参与到改革中来。当我看到老师们跃跃欲试的表情,我知道我们很快会迎来课堂改革的春天。

于是,四年级级部开始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索研究。勇于创新、乐于研究的6个班主任为我们的改革涂上了一笔浓墨重彩。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口头表达能力显然也差强人意。怎么办?训练!先从培训学习小组长入手。于是,一天开几次小组长会成了家常便饭,每天课间、课前、放学后,总会看到教室里师生在一起交流的身影。加班加点没有人在乎,他们心里装着的、嘴里念叨的总是离不开“小组”这两个字。我的办公室斜对着四年级办公室,真的已经记不清那里的灯亮过多少次,说不准每天要亮到多晚。那是老师们自发地“每日一聚”,他们热烈地争论着,时常忘记了回家吃饭。6个班主任一笔一笔地记录他们在学生培训工作中的新发现、好做法,积淀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减少了很多困惑。

我时常透过窗户看到他们挑灯夜战,寒冷的冬夜,那灯光让我感到格外温暖。曾经不愿意提“精神”这个词,觉着我们就是干自己分内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可歌可泣的。但是,伴随课改的深入,我才真正明白走向成功的课改路是用什么铺就的。我也分明从一路走来的老师们身上看到了,看到了一种支撑我们在迷茫时依然坚持,困惑时依然探索的精神。“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为师是这样,课改也是这样。

两个周后,我们走进了四年级的教室。当看见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孩子们操着稚嫩的童音讲得井井有条,台下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如果说开放周的那几节课还多少有一些浮华与作秀的成分(因为那时毕竟时间太短,而且参与教师太少),那么,现在我们的确从四年级的课堂上感受到了真正的自主与互动。听课时,我曾记录下一个小组学习“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醉”字时的讨论交流:

“醉的意思就是喝醉了酒。”

刘洁的话音还没落,邓晗站起来了:“我反对,我认为在这里‘醉’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沉醉’或‘陶醉’,不一定是喝醉。”

“就是喝醉!”反对声四起,“古诗书上就这么写的。”已经有人在翻参考资料了。

“哦?不着急,说说你的理由。”

“我的理由有两条:一是这对老夫妇住在风景这么美丽的地方,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他们的孩子也都很可爱,这对老人也一定很相爱,所以他们一定是陶醉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了;二是辛弃疾也不过是看到了眼前这一幕温馨的景象,他不一定离这对老夫妇很近,也不一定和他们交谈,那怎么能肯定他们喝酒喝醉了呢?我觉得陶醉比喝醉更好,更有意境。”

这同学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掌声一片。谁说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习?他们不仅会学习,会思考,而且敢于向权威的参考书挑战了,这言之凿凿的理由谁能驳倒?这样精彩的发言,不是开放的课堂,不是自主的课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能听得到吗?打破教学求同的传统,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封闭的课堂得到开放,使封闭的思维得到活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如果说四年级是课堂改革的首批践行者,那么我们课改初期成立的课题小组就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的推动者。

我们从每个级部精选了两名年轻上进的骨干教师,成立了由科研部具体负责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几位课题组成员朝气蓬勃,激情四溢。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买书、上网,每天自学到深夜,整理了许多前沿的理论资料,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那种学习干劲和热情至今想起来还令人感动。很快,他们就成了课改的先行者,也是最早的受益者。这一切,也都成为他们心中坚持到底的信念和最美好的回忆。

img29

功不可没的团队:课改初期课题小组成员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周,作为课题组成员的我们,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从周一到周五,我们没有一天不是在暮色里带着疲倦回家,即使家里有再多的牵挂,也没有人退缩。看到了老师们面对困惑的焦虑,也感受到了老师们豁然开朗后的喜悦;大家匆匆的脚步里都带着思索,精心设计的课堂里流淌着久违的精彩……坚持到底,课堂改革的春天就在眼前!

这是课题小组成员的一则日记。如何让全体教师能够共享课题小组成员的智慧?我们想到了编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简报》的形式。于是,伴随着课题组的探索与钻研,浸润着几位成员智慧与心血的《简报》诞生了。在这里既有前沿理论的引领,也有课堂迷惑的剖析,一些源于实践的策略帮老师们指点迷津,实现智慧共享。《简报》成为联系学校和教师的纽带,成为交流课改经验、传递课改信息、展示课改成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看到许多引人注目的思维火花!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十分关键的。有句俗话是“响鼓还需重锤敲”,如果把小组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看作是一面响鼓的话,那么小组长就是一把锤子了。如何把小组长锻造成一把重锤呢?我从实践中获取了很多良策:(1)教师召开小组长专题培训会,首先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方法。(2)实行师带徒计划,让有经验的小组长帮扶一个弱的小组长;举办小组长论坛,交流优秀做法,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合作讨论解决。(3)发挥优秀小组长的示范作用,鼓励较弱的小组长到优秀小组挂职学习。

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通过《简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小小的简报在课改初期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真实记录了我们的课改历程,反映了老师们在课改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凝聚着课题小组的辛勤汗水和集体智慧,也成为参与式培训、头脑风暴的重要资源。在《简报》的引领下,教师先后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了解了很多名校、名师的成功做法,为课堂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引进源头活水。

img30

课题组组织参与式培训活动

课题组的7名教师,从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们的课改。走在课改最前方的他们付出了,也收获了。正如课题组成员管老师所说:“以前我都不知道自己会如此地好学上进,是改革迫使我静下来读书、看报、写文章,研究‘读研说做’的课堂。两年的时间写我写下了100多篇反思,出了10多节公开课,如今发表一篇论文对我来说只是一件平常的事!课改是熔炉更是舞台,我们成就课改,课改也成就了我们。”

3.放弃第一

四年级的课堂改革初战告捷!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我们决定把改革向五、六年级延伸的时候,期末考试临近了。

2007年春,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就已经提出了“放弃第一”的口号。“第一”是每一所城区小学的目标,更是吸引生源的最佳筹码。“放弃第一”这确如一声来得太早的响雷,在高密教育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作秀?求异?许多人曾经以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们这所新学校,我这位新校长。放弃是为了更好地选择,不强求单纯教学成绩的第一,不是我们甘于平庸,更不是拒绝精益求精,我们只不过是通过一定程度的“轻分数”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我在学校办公会上指出:以平常心态对待期末考试,没有必要再为一次考查加班加点,费时费力。课堂改革的中心位置决不能动摇,巩固课堂改革取得的成果,决不允许因此出现课堂回潮现象。

当时,为了加强各级部间的交流合作,我们已经形成了开门讲课的惯例。一个周后,当我到五年级听课的时候,教室紧闭的两扇门已让我明白了几分。站在教室外,老师们投入的讲解声又不绝入耳,透过门的玻璃隐隐约约看到围起来的桌子又变成了插秧式的排排坐。此刻我才意识到,老师们追求高成绩的欲望远远胜于课堂改革的热情。

大课间,我在五年级三班的教室里召开了本级部教师的现场会。老师们面面相觑,好像已经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级部主任发言了,说希望我能理解他们源于家长的压力,关起门来“讲课”,为的是立竿见影地出成绩,同样也是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并无任何的私心杂念。我当然理解这群以校为家的老师们关门讲课的动机,但我坚信一次抽测成绩远不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课堂重要,因为一次考查就放弃改革,那不叫改革,叫作秀。况且考查不正是论证“自主参与”不等于低效的最好时机吗?我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用‘自主参与’的复习方式迎接考试,失败的责任由我来担,成功的喜悦由你们分享。”我的一席话,无疑给老师们的课堂改革增了几分信心和决心,他们人人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个个决心马上行动起来,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就这样,面对改革,年轻的义无反顾,年长的老当益壮,没有一个人不是在用心做事。他们把课堂改革装在心里,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自己不甘落后,又不愿让任何人掉队。为了尽快地让每一位老师适应全新的课堂,他们竟然自发地把同一课题讲5遍,听5遍,而脸上竟然没有丝毫的倦怠,反而露出豁然开朗后的喜悦……这对于普通的教师而言已经是一种朴素而又高贵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一个月后,我们特意组织了一次摸底检测,成绩让老师们吃惊,家长们更是满意。我在年终的总结会上,告诉老师是坚持让我们获得双赢,那一刻老师们的脸上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奋进的激情。

“每次走进双语的课堂,都会为之一振。脚踏实地的课堂变革不是件容易事,但双语人还是用决不言弃的果敢,用科学合理的探索,赢得了掌声。”高密市教育局的专家们给予我们的课堂改革以高度的评价。成绩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兴奋,真正的改革是没有终点的“破”与“立”的行程,当我沉静下来,翻看老师们共同写下的每一页,我更愿意把成功设计成危机,静下来分析改革的成因,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深入改革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