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悠远的瑞岩梵音

悠远的瑞岩梵音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的上谕,“瑞岩”地名始有。义远为《永平广录》精简十分之一的内容,并为之作序,退耕德宗、虚堂智愚作跋,瑞岩梵音传响东瀛。瑞岩梵音在京师敲响,响彻大内。瑞岩寺藏经阁由此而生。岁月悠悠,瑞岩寺的两块石碑记录了寺院往事,也隐隐留存下寄禅和尚与瑞岩的不解因缘,更使瑞岩梵音在历史的时空中久久回响,弘扬着民族的正气旋律,演奏出僧人们爱国的动人乐章。

沧桑之变,这里曾是东海中隆起的山脊,在海潮中升起沉没。潮起潮落,自始皇帝东巡望海后,这里便称为望沧东境。盛唐时这里已是十二峰云起岚生,岩奇潭秀,清溪如轻逸的绿绸带舞出迂回的深谷,禽鸣似铿锵的绿绮琴飘向静寂的蓝天。大唐会昌间,唐武宗专信道教,不让异教流行,勒令除西安及洛阳准留两所佛寺外,其余各道只留一寺。命令一下,全国毁寺四千六百余座,招提、兰若四万余间,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收官寺田千万顷,使得佛教一片萧瑟。再说,佛教自达摩东渡,创立禅教,以心代代相传。会昌间有义玄者上承法统,誓愿广弘佛法,开门立派创立临济宗,僧徒日众。见武帝灭佛,遂召集座下弟子,告之曰:“我佛当历此一劫,实为因果使然,汝辈宜散处各地,择胜而居,广结善缘,不可忘皈依之宏愿。”其座下弟子普化听毕义玄法旨,即杖锡东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东海之滨。天人合一的瑞岩景色使远道跋涉的普化禅师停住了脚步,夜宿青松峰下,跏趺静坐,见面临的一池幽潭忽呈莲花之祥,就决意在青松下搭茅修禅。明州刺史黄晟信佛,遂赴山中向普化问偈,问师曰:“何处来?”师曰:“来处来。”又问:“来处何处?”答:“处在何处。”黄晟顿悟,知是高僧,就为普化禅师建立精舍。普化禅师在静修中常常摇铃,警醒过往旅客和进山农樵,自此这片东海边的净土响起了梵音。晚清大和尚寄禅敬安在《过瑞岩寺》诗中描写了当时的景色:“禅机休外觅,普化此摇铃。三秀掇仙草,四围成翠屏。登山云在屐,汲涧月来瓶。欲问广长舌,溪声好自听。”宋朝时灵境献瑞,普化禅师曾经静修的青松峰长出灵芝仙草,经守臣康孝基上奏后,真宗皇帝发出了“和气所蒸灵苗载育时惟珍物……”的上谕,“瑞岩”地名始有。著名词人舒亶为之留下“十二峰头月未央,天风吹下紫芝香,我来分得僧清致,不衲蒲团一草堂”的绝句。

高梧栖凤,庆历七年(1047),被列宁称为“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任鄞县县令,这个出身临川的年轻官员有着济世报国的抱负,为改变鄞县山隅海疆间的“唐涂宋滩”,遍行东、西十四乡,为修水利风尘仆仆地来到瑞岩山,在《鄞县经游记》中记下“癸未至芦江,临决渠之口,转入瑞岩之开善院,遂宿”。南宋时瑞岩寺已与天童、育王、金峨、普陀齐名,高僧大德纷纷到此驻锡。宋嘉定间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监法嗣,曹洞宗第十世祖长翁如净住持瑞岩寺,他参禅行持,偏重习坐,谓“参禅打坐,身心脱落,离五欲,除五盖,即不烧香、念佛、修忏、诵经,亦能见佛祖”,弘扬“默照禅”妙谛。日僧道元,闻师道行高洁,传佛心印,乃一代宗匠,遂于嘉定十六年(1223)航海入宋,向如净参拜修学,受曹洞宗法,学成回国,创永平寺,成为日本曹洞宗始祖。“病眼见空花”的临济宗十七世希叟绍昙在咸淳五年(1269)住持瑞岩寺,日本僧人遂远道而至,慈源、玄志、觉上人、澄上人向其请偈,不退德温、宗英求取法语,景云参谒,白云惠晓入承。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日本皇子出身的禅师寒岩义尹,携其师道元语录《永平广录》十卷到瑞岩,请长翁如净法嗣无外义远校正。义远为《永平广录》精简十分之一的内容,并为之作序,退耕德宗、虚堂智愚作跋,瑞岩梵音传响东瀛。元大德元年(1297),更有瑞岩寺住持明极楚俊东渡扶桑,成为日本国的“佛日焰慧”国师和“五山文学”创立者之一,用梵音架起了中日两国的友谊桥梁。

“诗心一明月,埋骨万松关”,长卧天童“冷香塔”的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寄禅和尚,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禅僧和爱国诗僧。他力修苦行,光绪三年(1877)在阿育王寺燃二指供佛,自号“八指头陀”。但平静的禅心终究盖不住胸怀的诗情,这个刚在佛舍利前燃指供佛的27岁沙弥游瑞岩寺后,在《游镇海灵芝山》诗中,写道:“我生去住原无定,身似孤云暂此停,为爱芝山最幽绝,举头一十二峰青。”瑞岩的幽绝羁绊了诗僧的脚步,伴着薄暮的斜阳,他在寻找瑞岩寺途中又唱吟出“钟随明月出林,寺在白云何处?借问谷口樵夫,狂歌不答而云”。直到第二年还深深怀念着相识相知的灵芝山人,作诗“万壑千岩下,幽怀复知谁?梅花寒不放,明月冷相窥。穷病为诗料,闲愁当酒资。神仙随物化,何用采灵芝”的忆旧情对梅花,对诗词的爱好,使他深深融入瑞岩幽景的梵音之中。直到年迈,已成为天童寺方丈的寄禅和尚,在往返瑞岩中加深了与伴云居洪道法师的友谊,在《过瑞岩寺,再题二首》诗中诉说着对瑞岩寺的依恋:“灵芝山下瑞岩寺,三十年中五度游。云水悠悠忽今日,青山白尽老僧头。”天童是日本曹洞宗祖庭,天童高僧与瑞岩的情结,使得瑞岩的传灯在东瀛梵音不续,直到2002年还引得村上博优先生第三次到瑞岩考察古刹遗址。

“东临碣石有遗篇”,碑碣是历史长河中的见证人,瑞岩寺劫后余生的《藏经阁碑》和《圣旨碑》,在风雨岁月中见证着释门的两件史事。《藏经阁碑》刻录着瑞岩寺僧赴京超度庚子亡魂一事。清朝末期积贫积弱,中华民族屡遭外国蹂躏,庚子之战中许多中华将士血洒疆场,惨闻震惊瑞岩僧人,住持苇江痛心疾首。为超度亡魂,光绪三十年(1904)苇江与寄禅商量后,变卖田产作川资,偕天童等寺诸僧,航赴北京,为阵亡将士修建普利水陆道场七昼夜。瑞岩梵音在京师敲响,响彻大内。内府奏明皇上,光绪为此赐龙藏经和紫衣,慈禧还手书“施慈北济”匾额。瑞岩寺藏经阁由此而生。《圣旨碑》记载的则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事情,寄禅和虚云等佛会代表,为纠正用寺产办学堂、建工厂的做法进京请愿,光绪帝上谕“著各该督抚饬令地方官,凡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产业,一律由官保护……”,浙江巡抚聂某特颁发晓谕,与圣旨一起发瑞岩寺等寺院实帖,瑞岩寺僧就据此立起《圣旨碑》。岁月悠悠,瑞岩寺的两块石碑记录了寺院往事,也隐隐留存下寄禅和尚与瑞岩的不解因缘,更使瑞岩梵音在历史的时空中久久回响,弘扬着民族的正气旋律,演奏出僧人们爱国的动人乐章。

附:瑞岩名僧录、瑞岩大事记

瑞岩名僧录

普化,唐瑞岩寺开山祖师。据《镇海县志》载,唐会昌中郡守黄晟为普化禅师创立精舍,景福初改为寺,宋治平初赐额开善院,大中祥符中因产灵芝名瑞岩。据寄禅和尚诗中描述的普化禅师行状,师常摇铃示人,警醒世人。

普,宋时瑞岩寺住持。据宋仁宗间李遵勖编《天圣广灯录》载,普为明州瑞岩山开善院禅师,参照《镇海县志》,“瑞岩”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赐名。普禅师住瑞岩当在宋真宗至宋仁宗间(998—1063)。普禅师升座,僧问:“乍离白云之境,又临鄞水道场,如何是不动尊?”师云:“你拟争先。”问:“承请疏有言,铁牛石女因为了悟之谈。雪岭曹溪克继祖宗之美,四众风趋,重垂开示。”师云:“学士亦见此问。”又问:“此日边事虽可验,三才未兆始谁知?”师云:“莫成多事么。”又问:“若然者,为众辄投狮子吼,课劳无畏泄来机。”师云:“又争得?”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你道大众不知。”

长翁如净(1163—1228),宋瑞岩寺住持。据《宁波佛教志》等典籍记载,如净俗姓俞,号净长,明州苇江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监法嗣,曹洞宗第十世祖。历任建康清凉、台州净土、临安净慈、四明瑞岩等寺住持,嘉定十七年(1224)奉敕主席天童。如净生而岐嶷,不类常童。稍长即出家,欣然豪爽。十九岁云游诸方,参禅学法二十余年,深有领悟。后自芙蓉山谒足庵智鉴于雪窦,参“庭前柏子”语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寥寥对眼睛,落地枯枝才蹦跳,松萝亮鬲笑掀腾。”鉴颔之。又颂杨枝问僧:“栗棘蓬,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跳?”云:“肘后蓦生闲落索,风前忽布闹叉撑,哪吒八臂空惆怅,夜半三更白昼行。”庵甚为器重,遂授衣拂。宋嘉定三年(1210)受请住持华藏褒忠寺。后历清凉、净土、净慈、瑞岩、天童诸寺。师生性豁达,参禅行持,偏重习坐。自谓:参禅打坐,身心脱落,离五欲,除五盖,即不烧香、念佛、修忏、诵经,亦能见佛祖。弘发正觉禅师“默照禅”之妙谛。日僧道元,闻师道行高洁,传佛心印,乃一代宗匠,遂于嘉定十六年(1223)航海入宋,向如净参拜修学,受曹洞宗法,学成回国,创永平寺,成立日本曹洞宗始祖,该宗至今尊天童为祖庭。绍定元年(1228)师感疾退席,七月十七日,下涅槃堂,为先师智鉴足庵烧香,闻法坐宝盖镜堕,旋即示寂。世寿六十六年,塔全身于天童山。师平生六坐道场,两奉朝旨,学众辐辏,范模清亮,海内以为法式。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迹见《语录》《续语录》及硕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法嗣出世者六人:承天孤蟾如莹、瑞岩无外义远、华严田翁项公、自庵师楷、岳林痴翁师莹、日本道元。

无外义远,宋理宗间瑞岩寺住持。据日本宫泰彦著《日中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入宋僧一览表,《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和《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等文献记载,无外义远为长净如净法嗣,曾主庆元(宁波)瑞岩寺,编《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记录如净上坐法语二十则。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日本皇子出身的禅师寒岩义尹,携其师道元语录《永平广录》十卷到瑞岩,请无外义远校正。义远为《永平广录》精简十分之一的内容,并为之作序,退耕德宗、虚堂智愚作跋。

虚堂智愚(1185—1269),宋瑞岩寺住持。据日本《虚堂和尚语录并后录》及清凉寺法云禅师所作《虚堂和尚行状》等国内相关文献记载,智愚为四明象山陈氏子,号虚堂,南岳下二十世。十六岁依普明寺师蕴出家。闻诵杜工部天河诗,忽有警发,外出游学。首依雪窦焕和尚净慈中庵皎和尚习禅,又到金山寺见运庵普岩师祖,参习诸方知识。绍定二年(1229)初晋住兴圣寺,后历住报恩、显孝、瑞岩、延福、宝林、育王、净慈、径山诸刹。宋理宗、庆宗两朝恩宠有加。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日僧建长寺十三世南浦绍明至径山拜虚堂智愚为师,咸淳三年(1267)绍明辞师回国,求赐法言。虚堂智愚平生性不通方,与事寡合,临事无所宽假,言才脱口,则释然无间。己巳十月五日拈香后感微疾,越二日,书偈沐浴,端坐而逝。秦八十五。嗣法有庆元清凉寺法云等十数人,有《语录》二卷行世。门人奉全瘗身于塔,精茶道,书法作品在日本茶界视为神品,在茶室展示受顶礼膜拜。

希叟绍昙(?—1274),宋咸淳间瑞岩寺住持。据《宁波佛教志》《释绍昙诗韵研究》及《五家正宗赞》等文献记载,绍昙号希叟,西蜀(今四川省)人,临济宗十七世祖,杨岐破庵派无准师范法嗣。1249年进住庆元府(宁波)佛陇寺,游历灵鹫、雪窦,1269年迁瑞岩寺。事迹散记于《续藏经·五家五宗赞并序》,署名“宝甲寅西蜀比丘绍昙百拜书于灵鹫放山”。景定五年(1264)日僧不退德温、宗英入瑞岩为北条时宗向绍昙求法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七十册诸宗著述部篡有侍者悟等编辑的《希叟绍昙禅师语录》和法灯等编辑的《希叟绍昙禅师广录》。绍昙诗以闽方言入韵,颇有特点。

智朋,宋绍兴年间居瑞岩寺。据《五灯会元》载,智朋绍兴初主婺之天宁寺,后居四明之瑞岩寺,建康清凉寺请朋住持,郡守亦勉其行,朋不从,送使者曰:“相烦专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寄语甬东贤太守,难教枯木再生花。”未几终。

法恭,宋乾道七年主瑞岩寺。据《镇海县志》载的楼钥撰塔铭:法恭,号石窗叟,姓林,奉化人。母梦胡僧来谒,既寝而生恭。年十五出家,习南山律于湖心寺。又从宏智正觉禅师于天童,昼夜危坐,一日忽然开悟,再历江湖参学三年,复归天童。乾道六年居小溪之彰圣三年,复归天童。明年住瑞岩寺,居山几一周星,辟舍宇以安众,开山田以足食,又建圆通杰阁,轮奂甚美。寻主雪窦,未几复据瑞岩。恭天姿劲挺,持律甚严,屡居大刹,起居寝食无一日不与众共,其峭直骨鲠,未尝假人以辞色。皇子魏王作牧,每加敬礼,欲访恭于山间,辞曰:“路远而险,徒劳民耳。”其严冷如此。丞相魏杞晚岁与恭尤厚,尝叹曰:“石窗空门中御史也,缁流以为名言。”淳熙八年(1181)逝,享年八十。

明极楚俊(1262-1336),元瑞岩寺住持。据《宁波佛教志》等资料记载,明极楚俊俗姓黄,生性娴雅。十二岁时随灵岩寺竹窗喜剃度,后入天童寺参止泓鉴禅师,掌藏钥。曾住持瑞岩、双林、灵山、灵隐、诸刹。元延祐十六年(1329)应日本朝廷邀请,由来华遍参江浙禅林求杨岐佛法的物外可什和天岸慧广等陪同,以“天童第一座”的身份偕弟子竺仙、梵仙赴日,历主建长、南禅、建仁诸名刹,传播临济宗法。在兵库县开山,创建广严寺。就其受法者的公卿、武士有四条隆资、万里小路藤房、坊门清忠、赤松圆心等,化导甚众。醍醐天皇延元元年(1336,元顺帝至元二年)九月在建仁寺圆寂。明极楚俊是元朝的书法家,还擅长诗文,对日本五山文学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五山文学创始人之一,被醍醐天皇封为“佛日焰慧禅师”。

元皓,明洪武间瑞岩寺住持。据《镇海县志》载,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瑞岩寺寺屋因年岁久远,倒塌倾圮,住僧元皓重建。

远安,明末清初间,瑞岩寺住持。据《镇海县志》记载和明定海(镇海)知县邵似雍《题远安聚石堂》和冯恺琦《和远安上人聚石堂诗》两首诗中“室比虎丘飞锡至,人从鹿苑听经还”,“入室尽堪称弟子,升座早已净泥沙”和“从此瑞岩传胜迹,虎丘台自不争差”的诗句推测,远安上人应为虎丘绍隆系法嗣,主瑞岩寺时建聚石堂为常居之地。后主天童寺,应瑞岩僧信中延请共同清理恢复瑞岩寺寺产。

信中,清康熙间(1662—1722)瑞岩寺住持。据《镇海县志》载,明嘉靖间瑞岩寺被倭寇放火烧毁,田产散失。请上人远安共同恢复瑞岩寺寺产。

宗辉,清乾隆间主持瑞岩寺。据《镇海县志》转载陈志稿,宗辉字净月,普庆庵僧,与畹荃同为育王秋远高弟子。当道闻有干才,延主邑中总持寺,修造钟楼、鼎兴天后宫,建万缘塔。后又主持瑞岩,修废举坠。乾隆戊寅年七十有奇,郡守延修天封塔顶,募彻道路自邑至桃花渡驿约六十里。壬午春接驾西泠,赐藏香、绸缎。晚年好吟咏,与邑士赠答,有《芝峰集稿》藏庵。

本如,清乾隆时期瑞岩寺方丈。据《镇海县志》转载《芝峰合集·真泰序录》:藏字本如,家镇邑,姓陈。幼聪慧,爱看内典。年十六岁失怙,母欲与之室,力辞,愿出家。为养母故迟之。既而往邑之普庆院,依净月。辉祖祝发,受具于育王,阅教参禅有所得。侍思齐法师讲楞严,覆讲精明。法师曰:“此师透纲金鳞也。”自此众皆拭目。年三十六摄普庆院事,修葺殿宇,庄严朴雅。三十年侍本师净祖,移锡瑞岩,执劳相辅,不辞苦行。净祖应当道邀,修天封塔,因集众交付院事于藏。藏接住二十年,殚心竭虑,接纳方来,宏阐戒法,瑞岩于是重新。邑侯徐进香与为方外交。年六十八辞众曰:“世缘有尽,道法无边,吾欲侍奉本师,汝等年力精壮,可辅常住。即以方丈交宝严戒祖,众莫测其意。不期年,净祖圆寂,壬辰春三月藏亦圆寂,始验其侍本师之语。年七十,有《芝峰岭稿语录》两卷未刊行,今只残稿十余篇付刊。乾隆十七年(1752)文林郎,镇海知县王梦弼为其题“道风广振”匾。

宝严戒祖,清乾隆间瑞岩寺方丈。据《镇海县志》载,宝严戒祖接席本如大和尚任方丈。

友山,清瑞岩寺上人。据《镇海县志》载,真泰出家瑞岩寺礼友山上人为师。

真泰,清光绪间摄领瑞岩寺。据《镇海县志》转载刘慈孚撰序,真泰字世昭,鄞徐氏子,幼失怙,十岁出家瑞岩寺,礼友山上人为师。十五岁受具。性聪慧,读书过目即会大意。及长尤究心禅习。壮岁事远游,自癸未参补怛信公,侍天童广长老往京口焦山,参与楞严讲席,登金山,蹑北固,赴九华,过金陵,自广陵至秣林,由沪上领瑞岩事。越数年,渡金塘,遇越境于崇福,往昆陵访善净于天宁,返棹江天、高旻诸刹,见常净、福智、知识。辛巳春偕海潮普照老人抵京师,奉龙藏回西泠,再归瑞岩,仍摄院事。至丙戌秋修葺普庆,主其事,有终焉之志。真泰书法追怀素,善吟咏,有《芝峰后集》四卷,已刊。

洪道,清末民初主瑞岩寺伴云居。远安与天童寺方丈多有交往,寄禅敬安《八指头陀诗集》中辑入的《题洪道法师伴云居》诗云:“万缘俱它寂,唯伴片云居。静听莲花漏,闲翻贝叶书。七条衣自足,一钵饭无余。古木残蝉里,茅斋只晏如。”

芝山守一,清同治(1862—1874)间瑞岩寺住持。清咸丰九年(1859)瑞岩寺毁于火灾,芝山守一广结善缘,募金将瑞岩寺修复旧观。

苇江,清光绪间瑞岩寺住持。据《镇海县志》和《瑞岩禅寺藏经阁碑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瑞岩寺住持苇江和尚为超度庚子之乱亡魂,偕天童等寺诸僧航赴京师,修建普利水陆道场七昼夜,敕赐龙藏、紫衣及慈禧太后书“施慈北济”匾额。三十二年造藏经阁五楹。

敬安(1851—1912),在育王、天童寺期间曾多次到瑞岩寺云游。据《宁波佛志》和《八指头陀诗文》等记载,敬安字寄禅,俗姓黄,名读山。自号“八指头陀”,湖南长沙人。同治七年(1868)年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败,戚然动出世之念,从湖阴法华寺东林禅师出家,同年冬,在南岳祝圣寺参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后往岐山石瑞寺谒恒志禅师参教外之旨。既而遍游江浙诸刹。光绪三年(1877)游瑞岩寺,作诗《薄暮游瑞岩寺》。在育王寺燃左手二指供佛,因称“八指头陀”。光绪十年(1884)充天童副寺职。后回湖南谒岳麓山笠云禅师,得嗣其法。历主衡州罗汉、南岳上封、大善、宁乡沩山、长沙资圣、上林六大名刹,以弘法利生为任。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请住持天童,修寺讲经,整肃清规,大振宗风。其间多次游瑞岩寺,与洪道法师友善,成《题洪道法师伴云居》《过瑞岩寺,再题二首》等诗,赞美瑞岩。光绪三十四年(1908),首创宁波僧教育会,任首任会长。立僧众学校,民众小学,致力佛教教育事业,开中国佛教办学之风。光绪三十二年(1906)同虚云和尚等上京,奏请光绪发圣旨保持寺产,该圣旨经浙江巡抚转发晓谕,发瑞岩寺实帖。光绪三十二年(1906),北仑籍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带宁波师范学生到瑞岩、太白等山采集标本,敬安欣喜之余作词祝贺。敬安倡导佛教界联合,民国元年(1912)初,赴南京面晤孙中山,呈准中华佛教总会立案文及《佛教会大纲》,四月佛教会成立,任会长。十月应湘僧之邀,赴京与各省代表请愿求还寺产,不允疾发,圆寂于北京法源寺。弟子道阶等奉龛归葬于天童冷香塔。著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白梅诗》一卷、《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和《续集》二卷(未刊)。

善辉(1968—),21世纪初瑞岩寺住持,重建瑞岩寺。

瑞岩寺大事记

唐武宗会昌(841—846)中,明州刺史黄晟为普化禅师立精舍。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改建为开善禅院,成为东名刹。

北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有芝草生于青松峰山,守臣康孝基奏,受真宗敕谕“和气所蒸灵苗载育时惟珍物著厥祥经省览贡陈良增嘉悦想宜知悉”,遂易名瑞岩山,俗称灵芝山。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十一月丁丑,鄞令王安石为兴水利,遍历东西十四乡。“癸未至芦江,临决渠之口,转入于瑞岩之开善院,遂宿。”

其时瑞岩寺富有田产,有寺田1960亩,山8278亩。宋英宗治平(1064—1067)初,敕赐“瑞岩山开善寺”额。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海晏、灵岩、泰邱三乡从鄞县划归定海县(后称镇海县),瑞岩寺改属定海县。

南宋

宋高宗绍兴间(1131—1162),定海瑞岩山、灵岩山,奉化雪窦山,象山珠山、王狮山皆产佳茗。

南宋时,瑞岩寺与天童、育王、金峨、普陀同为大刹,名僧辈出,有瑞岩眭光(育王慧昭)、长翁如净、无外义远、虚堂智愚、希叟绍昙等。

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日本皇子出身的僧人寒岩义尹携师道元语录到瑞岩寺请无外义远作序引,后到东钱湖大慈寺参学,返日本后建大梁山大慈寺。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日本慈源、玄志、觉上人、澄上人上瑞岩向希叟绍昙请偈。

宋理宗景定五年(1964)日本不退德温、宗英为兰溪道隆弟子,入瑞岩向绍昙为北条时宗求法语后回日本。

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日本僧人景云入瑞岩参希叟绍昙。

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日僧圆尔辩圆弟子白云惠晓入宋承希叟法统。

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瑞岩寺住持明极楚俊应聘东渡日本,封为“佛日焰慧”国师,并成为日本“五山文学”的创立者之一。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瑞岩寺寺屋岁久倾圮,住僧元皓重建。

明宪宗成化三年至五年(1467—1469)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学禅于天童景德禅寺,获赐“天童第一座”雅号。其间遍游天童、育王等山寺胜景,由画家姚公绶陪同先后五次游瑞岩寺。

明世宗嘉靖间(1522—1566),寺遭倭乱火毁,田产散失。

清康熙间(1662—1722),住僧信中延,天童寺僧远安恢复寺产。嗣后,僧厂山,净月重修殿宇,开拓旧址。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上浣日,文林郎镇海县知事(前知湖州、金华府事)王梦弼为瑞岩寺本如大和尚题“道风广振”匾额。

清宣宗道光间(1821—1850),瑞岩寺门匾被雷所毁,由浙东书画名家白华山人励志补书“瑞岩禅寺”门额。

清文宗咸丰间(1851—1861),兵部尚书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附生,性刚介,能诗,喜画梅),时从曾国藩转战太平军,奉命输长江水师事,慕名到瑞岩寺,并写墨梅四幅赠寺。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瑞岩寺复毁于火。

清穆宗同治(1862—1874)初,僧芝山守一重建复旧。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瑞岩寺住持苇江和尚变卖田产作川资,偕同天童寺寄禅和尚等诸山长者,率众僧航赴京师,为庚子之乱亡魂修建普利水陆道场七昼夜,获慈禧太后御书匾一方及钦赐龙藏经和紫衣。

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兵部侍郎,浙江巡抚,两浙盐务聂为,在三月八日恭录圣旨并于四月二十八日薄西山颁发晓谕,禁止官绅寺僧勒捐或变卖寺产,发瑞岩寺实帖。寺僧刻石树碑,此即瑞岩寺“圣旨碑”。

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1908)藏经阁成。阁内置木橱10个,橱门书“钦赐龙藏”,每口橱中有小箱81个,每箱放经书10本。九月,立瑞岩禅寺藏经阁碑,碑记由翰林院编修甘肃学政陆延献撰文,晚清著名画家芋禅白云书丹。

清宣统间(1909—1911),甬上诗、书、画三绝的姚燮与柴桥文人胡石泉同游瑞岩寺,作诗并居寺作画。其时到寺的著名书画家山阴任伯年、安吉吴昌硕,奉化毛佩玉、镇海陈修榆及宁波状元章采南、翰林高振宵,鄞县谢克桐、镇海朱沧鳌等,并留有墨迹或诗文。

民国

晚清至民国,瑞岩寺住持自苇江以来有松林、广扬、友穿、谪法、建岩和宝光禅师。宝光为瑞岩寺最后一任住持,解放时寺中有僧人30余人,寺屋近百间。

民国二十八年(1939),抗日战争开始,镇海县立初级中学(时称镇海县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从渡驾桥回向寺迁入瑞岩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定海国民兵团扩充为四个大队,其中一、二大队驻里河、瑞岩寺、昆亭一带。

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定象保安部队第一支队常驻瑞岩寺,次年夏撤。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由镇海县人民政府批准在瑞岩寺建立林场,场部驻瑞岩寺,对寺产进行管理。

1958年9月初,动工兴建瑞岩寺水库,总库容309.2万立方米,集雨面积5平方千米,灌溉紫石、柴桥、霞浦三个乡镇39964亩农田,一湖碧水更添瑞岩秀色。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7570部队入驻瑞岩寺。林场场部等移到锁云岭旁。

1968—1973年,驻瑞岩寺部队建仓库,寺屋被相继拆除,仅余藏经阁5间。藏经移交镇海县文化馆(文管会),天童寺修复后由天童寺购藏。

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瑞岩寺森林公园。经杭州大学生物系师生实地调查,林区内有乔木林4790亩,野生种子植物123科397属738种,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蝾螈。

1993年8月11日,瑞岩寺遗址被列为北仑区区级文物保护点。时仅存藏经阁及保护寺产的圣旨碑一块。寺外散落有苇江和尚及其他禅师的石塔及书有“居法云地”等字样的墓石构件。

1993年10月,由北仑区农林局和上海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合作制订的《宁波北仑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完稿,对瑞岩寺森林公园的开发作出总体规划。

1994年5月,瑞岩寺旧址内山堪砌石倒塌,藏经阁碑重见天日,并在部队仓库发现匡庐寓公李拙翁题魏体“天王阁”匾额。

1997年,奉化小西天根量法师来瑞岩山踏勘,拟建寺院,因故未果。

1998年《浙江寺院胜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瑞岩寺被该书列入“浙江名寺古刹”一类。

2001年,受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仑区委托,中外园林建设总公司提交《瑞岩寺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将瑞岩寺开发区域规划扩大到九峰山区的洪岙、城湾等地。

2002年6月,为配合瑞岩寺开发,挖掘文化内涵,北仑区政协主席张嘉梁带领北仑文史、书画爱好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十余人对瑞岩寺景点再次进行考察,于林场发现清代镇海知县王梦弼所题“道风广振”匾,并就瑞岩寺文化遗产整理拟定书写人员。

2002年6月27日,日本村上博优先生由宁波曹厚德、杨古城陪同来北仑,与区政协主席张嘉梁、秘书长顾明亮等交流瑞岩文化,互赠书籍。其前,村上先生已三次抵瑞岩寺遗址进行考察。

2004年初开始重建瑞岩寺,现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文化广场、厢房、上客堂,药师宝塔则正在修建中。

按:瑞岩寺名僧录和瑞岩寺大事记均由本文作者收集编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