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造型创意切入的体验式教学案例解析

以造型创意切入的体验式教学案例解析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借助有利资源,组织学生在艺术课上进行《创意世博》的教学活动。
以造型创意切入的体验式教学案例解析_高中艺术课中的体验式教学

美术学习是艺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选择,分别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所以被作为基础型课程中的首选模块。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鉴赏资料,引导学生看看、议议,学生很少有实践体验的机会。最能体现学科特点和价值的“造型·表现”领域却被忽略,这和中小学以实践操作为主的美术课教学模式严重脱节,非常不利于高中学生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基于上述实际情况,在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学习模块中,延续九年义务制阶段“造型·表现”学习优势,整合高中学习领域中其他四大模块(尤其是“设计·工艺”模块),加以提高和拓展,以造型创意为切入开展体验式教学是高中艺术学习的一个有效举措。造型创意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用描绘、雕塑等手段和方法,围绕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创作的艺术创意活动。适用范围有绘画、建筑、剪纸、雕塑、篆刻、服装、设计类等。艺术教师应该善于梳理提炼教材内容,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设计有针对性的造型创意体验方法,加强学生的学科认知,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案例(一)

课题:《创意世博》

案例中的体验环节:

造型创意体验:以绘制两个以上建筑整合的钢笔画加强体验,并撰写体会。通过画一画、写一写,加强对世博建筑造型结构的认知,提高对上海世博建筑的鉴赏能力和创意能力。

一、 教学设想

本案例来自校本建筑课程拓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我校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世博会开到了家门口,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道主万分荣幸。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借助有利资源,组织学生在艺术课上进行《创意世博》的教学活动。根据课前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学生对世博会的由来、历史、历届世博会经典建筑等情况了解并不多,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特色、人文历史并且能对世博建筑进行个性化造型创意设计,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通过单元课的形式,以导学案为引领,课前探究世博会的相关知识,以造型创意体验法为切入进行上海世博建筑的钢笔画绘制并写体会,举行世博建筑钢笔画作品交流展暨学习论坛,部分优秀作品参加浦东新区绘画比赛。

本课为单元型课程,共有5个课时。具体活动安排和教学流程如下(表4-1)。

表4-1 《创意世博》教学课时及目标内容安排

(续表)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博会由来、历史以及历届世博会经典建筑,关注上海世博会建筑的艺术特色、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等,绘制创意化的钢笔建筑画,撰写心得体会。

过程与方法:实地考察,课内交流研讨,绘制钢笔画,课后举行世博建筑钢笔画作品交流展暨学习论坛,以造型创意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提高对上海世博建筑的鉴赏能力和创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了解上海世博会建筑的艺术特色、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等,通过绘制创意化的钢笔建筑画,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来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热爱,增加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注上海世博会建筑的艺术特色、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等,绘制创意化的钢笔建筑画,撰写心得体会。

难点:以造型创意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提高对上海世博建筑的鉴赏能力和创意能力。

四、 学具与教具准备

照相机、摄像机、图画纸、钢笔、PPT演示文稿等;导学案、任务单、电子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五、 教学过程

(一) 以导学案引领课前探究(表4-2)

表4-2 《创意世博》导学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自主学习,课前了解世博会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提高课内学习效率。

(二) 课内分享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课时,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分享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1. 世博会的由来:世博会的起源是中世纪欧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到19世纪,商界在欧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规模渐渐扩大,商品交易的种类和参与的人员愈来愈多,影响范围愈来愈大,从经济到生活艺术到理想哲学……到19世纪20年代,这种具规模的大型市集便成为博览会(Expositions)。

2. 世博会的历史:最早的世博会是1851年由英国举办的,该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叫“水晶宫”。193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这是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要求参展者围绕一个共同的题目设计和创作自己的展品。

3. 历届世博会经典建筑:世博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几乎所有世博会的国家馆都是由当时该国最著名的设计师与建筑师建造。因此,这些建筑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建筑样式。历届世博会留下了很多经典建筑案例,如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埃菲尔铁塔、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之塔,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里斯本东方车站等(图4-1)。

4. 上海世博会简况:2010年, 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7308万的参观人数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图4-1 历届世博会经典建筑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分享预习成果,对世博会的由来、历史、历届世博会经典建筑以及上海世博会简况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 前往世博园探究,完成实地考察任务单

第二课时,学生前往世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单(表4-3),学生当场填写的任务单。

表4-3 《创意世博》学生实地考察任务单

学生填写的任务单(部分)

【设计意图】实地考察,身临其境,以考察任务单的问题引领、速写勾勒世博建筑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世博展馆的感性认识

(四) 交流分享,了解上海世博会建筑特点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学生之前学习了世博会由来、历史以及历届世博会经典建筑,也带着任务去实地进行了考察,因此到了课内交流环节就变得十分顺畅,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对照实地考察任务单,学生们觉得本届世博会在“创意世博”的理念下呈现多样的建筑特点(图4-2)。经过热烈讨论,教师帮助分析提炼,达成以下共识。

1. 造型独特: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设计尽显新思潮,一个又一个极具创意的展馆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馆的“东方之冠”、英国馆的“种子库”、西班牙馆的“藤条篮子”、芬兰馆的“冰壶”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 色彩鲜艳:世博会建筑是全世界设计师实现梦想的乌托邦,因此会出现一些极具视觉效果且引领未来建筑发展的惊世之作。建筑的色彩更加大胆鲜艳,如中国馆的大红、巴西 “鸟巢墙”的绿色、日本馆的粉紫色、爱沙尼亚馆的五彩斑斓等,各国展馆争相斗妍,极具视觉效果。

█图4-2 充满个性设计的上海世博会展馆

3. 低碳环保:在世博会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们尽可能地将尖端的建筑技术发挥到极致,从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除了造型和色彩外,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上海世博会建筑都使用了低碳环保的新型材料,如德国馆外墙使用网状透气性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芬兰馆的鱼鳞外墙材料,运用的是生产过程中无法被继续使用的纸和塑料;西班牙馆用藤板作外墙等,大胆创新

4. 文化烙印:上海世博会建筑很多都蕴含了丰厚的民族精神,有着深深的文化烙印。比如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印度馆造型模仿印度16世纪艾哈迈达巴德的西迪·赛亚德清真寺,汇集了多元宗教的特色,底色为绿色,中央穹顶缀有赤红色花纹,象征着“万象和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内进行交流研讨,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提炼出上海世博展馆的特点,为后面造型创意体验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五) 造型创意,绘制建筑钢笔画加强体验

第四课时是以造型创意为切入进行世博建筑的钢笔画绘制,建议整合之前建筑模块的学习内容。作业布置如下。

作业主题:至少两个建筑组合成一幅钢笔建筑画。其中一个必须是世博会建筑。

作业要求: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水笔绘制。

2. 单线、块面、线面结合等表现手法均可。

3. 可以先用铅笔打草稿,鼓励添加花草树木之类辅助景色。

4. 撰写创意绘画的体会。

学生困惑:

1. 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建筑放在同一个画面中会好看吗?

2. 能不能正面画一个建筑,反面画另一个建筑?

3. 能不能上颜色?

4. 如何使画面和谐?

策略解惑:

1. 充分利用美术语言来协调画面,如大小、疏密、粗细、黑白、对比等。

【意图】组合两个以上建筑,“逼着”学生学会将完全“不搭调”的建筑整合在同一画面中,用美术语言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不合理变成合理,考验学生的创造力。

2. 不用上色,一律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水笔绘制。可以先用铅笔打草稿。

【意图】黑色钢笔画具沉稳、理性的特质,非常适合表现建筑的刚硬质感,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

造型创意体验作业展示(图4-3):

█图4-3 以造型创意体验法绘制的世博建筑钢笔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环节,通过画一画、写一写,加强学生对世博建筑造型结构的认知,将两个以上建筑整合,考验学生创造力。动手实践与鉴赏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升教学目标。

(六) 作品展示参赛暨学习论坛,享受成功的喜悦

█图4-4 学生作品获奖和校园网展示

课后,教师在学校和校园网举办了学生世博建筑钢笔画小画展,吸引了全校师生前来观摩,大家连连称赞。教师也组织了校内学生论坛,每个班级都有学生代表参加,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交流,畅谈通过本课学习之后的感想和收获。恰逢2011年浦东新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浦东新区美术教研员瞿剑宛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策划了“挖掘时代教育资源,提升美术学科教育价值”的创意项目,启动了“我眼中的文明浦东——浦东新区中小幼学生绘画比赛”。教师选拔了部分优秀的学生作业参加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作品刊登于《我眼中的文明浦东》获奖作品集,学生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图4-4)。

【设计意图】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参加比赛,举办论坛,这些举措都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展示平台,让学生获得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 教学反思

本课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首先是很好地挖掘了时代资源,抓住了契机。教师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单元课学习方案,突破40分钟课时的局限,课内外联动,既有课内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课外实地考察的感受,通过课内外有机整合学习,学生对世博会由来、历史、主题以及经典建筑有所了解,尤其是对上海世博会建筑的艺术特点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为了提升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以造型创意为切入的体验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用钢笔画形式将完全“不搭调”的两个建筑整合在同一画面中,其中必须要有一个是世博会建筑。用美术语言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不合理变成合理,考验学生的创造力。起初学生非常苦恼,渐渐地,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铅笔轻轻起稿,再用钢笔或水笔勾勒,慢慢地完善起来,最终的作品令他们自己欢呼。

通过这一造型创意的体验环节,学生对《创意世博》这节课的印象尤为深刻。这给我们每一位学科老师以启发,如何借助美术学科本体的优势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教学方式,让高中艺术课的鉴赏和实践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充分享受艺术学习的快乐。上海世博会虽然早已经结束,可是创意世博钢笔画和学习足迹留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世博场馆建筑在他们心中永远绽放。

教学案例(二)

课题:《巧妙的光盘形象设计

案例中的体验环节:

造型创意体验: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光盘形象设计,并且给作品取个名字。手绘、电脑设计均可。

一、 教学设想

《巧妙的光盘形象设计》来自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欣赏》教材中《传递信息的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一课的校本拓展。视觉传达设计是运用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空间、动作等各种要素,并经过特定组合,向特定的目标对象准确地输送、传达某种信息的设计类型,它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设计《巧妙的光盘形象设计》,源于教师关注到日常市面上许多光盘封面被中间圆孔破坏,严重缺乏艺术性。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5%以上的学生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现象,或者对此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大碍。因此教师决定发挥美术学科专业特质,激发学生巧妙利用光盘的圆孔进行艺术构思,将光盘的圆孔作为光盘设计的一部分,关注光盘形象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从而关注身边的视觉传达设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分为2个课时,教师第一课时用大量被圆孔破坏封面画面的光盘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发表各自观点,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接着教师展示优秀案例供学生欣赏,加强审美引导,针对问题光盘提供多种改进方法,启发学生创意思维。第二课时教师以造型创意为切入的体验式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每人完成一幅光盘形象设计作业,课后教师评价,并选择优秀作业在校园网平台作展示。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造型创意体验法为切入,巧妙利用光盘的圆孔进行创意,将之融入设计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光盘形象设计。关注光盘设计的完整性和艺术性,提升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范画,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方案。以造型创意体验法进行光盘形象设计,课后优秀作业在校园网平台展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光盘形象设计为载体,养成自觉关注身边视觉传达设计的习惯,从而喜欢设计,热爱生活。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以造型创意体验法为切入,巧妙利用光盘的圆孔进行创意,将之融入设计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光盘形象设计。

难点:关注光盘设计的完整性和艺术性,提升审美能力。

四、 学具与教具准备

图画纸、绘图工具等;电子教学课件、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等。

五、 教学过程

█图4-5 市场上缺憾的和优秀的光盘设计

(一) 分析问题,研讨对策

教师出示课题《巧妙的光盘形象设计》,展示一些市场上光盘中间的圆孔严重破坏光盘整体形象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研讨。接着教师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巧妙设计,比如将圆孔设计成人物张开的嘴、围绕中间的圆孔展开连续纹样设计等,学生根据实例展开讨论:优秀的光盘形象设计具备哪些特点?经过观察和讨论,得出以下共同特点: 形象独特;设计巧妙;图案能强烈吸引人的注意(图4-5)。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缺憾的和优秀的光盘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光盘形象设计的完整性和审美性之重要,思考如何将光盘中间圆孔有机成为形象设计的一部分。

(二) 介绍方法,提供思路

教师通过PPT展示优秀设计案例,同时介绍几种设计方法,如半写实半抽象法、写实法、抽象法、夸张法、比喻法等,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图4-6)。

█图4-6 光盘设计的几种方法

(三) 造型创意,设计体验

作业主题:完成一幅《巧妙的光盘形象设计》作业。

作业要求:

1. 设计手法可以借鉴老师上课介绍的几种,鼓励独创的手法。

2. 主题突出,个性鲜明,形体之间要有关联。圆孔要有机地融入设计内容。

3. 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作业展示:

学生通过课内教师的引导,开拓了思路,呈现出的作业精彩纷呈,教师评价并且选拔优秀作业在校园网上展示(图4-7)。

█图4-7 以造型创意体验法设计的光盘形象设计作业

【设计意图】以造型创意体验法提供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学生体验到了创意设计的乐趣。

六、 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取材巧妙,利用光盘这个大众都很熟悉的载体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有推广价值。在上本课之前,学生们可能对市场上那些形象设计有缺憾的光盘不会太在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光盘的形象设计加强了关注,从而也关注到其他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提升了审美自觉和审美能力。

其次,在高中艺术课中进行造型创意设计,可以在以鉴赏为主的高中艺术课程中注入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凸显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另外,本课关注课后的延伸,教师及时将优秀的光盘设计作业在校园网进行展示,校内校外的老师和同学看见后连连称赞,给学生以很大的鼓励,增强了自信心。对于教师而言,面对学生想再一次体验的期盼眼神,也受到了极大鼓舞。

教学案例(三)

课题:《Hello,蒙德里安》

案例中的体验环节:

造型创意体验:此环节组织学生挪用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并写设计意图。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创意设计,如手绘、电脑设计、剪贴等。

一、 教学设想

本课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美术欣赏》教材上册第11课《创新与变革的艺术——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拓展而来。《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一课介绍了20世纪西方绘画的众多流派,如野兽画派、立体主义画派、表现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抽象画派、抽象表现主义、欧普艺术、波普美术、极少主义等,并且列举了其中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的风格特点。我从这些流派中提取了冷抽象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的作品作为本课教学内容的生发点,引导学生探究蒙德里安的艺术发展轨迹,分析蒙德里安作品的艺术特色,尤其对他的红黄蓝构图作品作重点学习,采用创意设计的体验式方法,挪用他的构图形式和色彩规律,发挥想象力融入个人的设计理念进行创作。在制定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前我做了抽样调查,发现50%以上的学生对蒙德里安并不熟悉,对他的艺术作品也了解不多。考虑到高中生的艺术视野较之低年级有了很大拓展,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突破学生以往的教学经验,以“设计·工艺”模块中的创意设计体验法来丰富美术鉴赏学习,是在初中阶段“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领域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提升。

本课以单元课形式展开教学,分成2个课时,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大循环教学模式,突破40分钟课时局限。具体活动安排和教学流程如下(表4-4)。

表4-4 《Hello,蒙德里安》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蒙德里安绘画风格的形成阶段并了解其艺术特点,知道蒙德里安的作品曾经受到过哪些艺术家及艺术流派的影响,其冷抽象作品对现当代的艺术及设计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研讨交流、启发引导、创意设计、评价展示等活动,学习蒙德里安的绘画艺术尤其是抽象作品,进行观念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走进蒙德里安的艺术世界,喜欢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乐于探究他的艺术作品并融入个人观念创意设计,向大师致敬。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蒙德里安的作品曾经受到过哪些艺术家及艺术流派的影响,其冷抽象作品对现当代的艺术及设计产生的影响。

难点:挪用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元素进行创意设计。

四、 学具与教具准备

绘画工具、创作素材等;多媒体课件、电脑房、投影仪、绘画工具等。

五、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表4-5)

表4-5 《Hello,蒙德里安》导学案

(续表)

就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第一、第三个问题略知一二,对第二个问题比较陌生,对第四个问题则表现出强烈兴趣,滔滔不绝大谈设计思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堂内着重对第二、第三个问题加强教学力度,在学生预习研讨的基础上深入讲解。

学生完成的导学案作业:

【设计意图】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为后续的课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二) 课中研讨,分享交流,教师引导深入学习

1. 学生分享交流预习情况

课堂上,教师启发引导,针对导学案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

2. 教师深入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1) 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绘画风格的形成阶段

① 现实主义风格转变

蒙德里安于1909年加入了“荷兰通神论者协会”,作为一种宗教哲学,通神论认为,艺术家们应该去找准事物真正的本质并表达出其本质的内涵所在,这成为蒙德里安纯抽象艺术的起点。蒙德里安 1907 年创作的《风车》(图4-8)就已经显示了在通神论的启蒙下,画面上的物体描绘更加简洁化。在1903—1906年这一时期,蒙德里安受到塞尚、凡·高、蒙克的影响,对自然的写实描绘有了一定的改变。立体主义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蒙德里安追求真实的渴望,随后,在其画作中,“立体主义的抽象表现形式和结构主导了画面,颜色则减少为黄、褐、棕等中性色调。简明的意识使蒙德里安简化了自然形式的多元性,树木和砖房教堂成了图案式的象征。”从1907年开始,蒙德里安的荷兰传统绘画风格生涯已宣告结束。在蒙德里安的画作中,最先改变的就是色彩,放弃了自然色转而变成纯色。《红云》(The Red Cloud)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图4-9)。

█图4-8 《风车》

█图4-9 《红云》

② 风格派成立

█图4-10 《欧里近处的森林》


█图4-11 《红树》


█图4-12 《蓝树》

█图4-13 《树1911—1912》


█图4-14 《灰树》

█图4-15 《开花的苹果树》

█图4-16 《树的构成一号》


█图4-17 《树的构成二号》


█图4-18 《椭圆构成·树》

从《欧里近处的森林》(图4-10)这幅画作中我们看出蒙德里安受到了蒙克、凡·高还有修拉的影响,在颜色的运用上也有着野兽派的影子。随后创作的《红树》(图4-11)也有凡·高和野兽派的影子。形式更简化,颜色用补色。1911年,立体主义已经成为当时最前卫的流派,毕加索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深深影响了蒙德里安,他的画作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他把物象更加简化了。从他画的树系列《蓝树》(图4-12)至《椭圆构成·树》(图4-18),可以看出,立体主义虽然对蒙德里安影响很大,但他并没完全按照立体主义的方式去创作,而是在立体主义的思路上去探索,汲取精华,创作自己的风格。蒙德里安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强烈的受到了凡·杜斯堡和列克的影响,直接将自然形体简化为几个形状,使画面直接到达了抽象的边缘。他们简化自然的基本形象,转换为画面中的点、线、面,继承和发展了立体主义简洁的线条。1917年10月,“风格派”正式成立。

③ 冷抽象诞生

蒙德里安从塞尚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创造出简化极致的冷抽象绘画,他利用简化的抽象形式去延伸自然本质,以“新造型主义”来宣称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助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和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系(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为了描绘平衡与和谐,使用“构成”来表达他所要说明的内容。这时,他已经完全背离立体主义的原则。1930 年创作的《红、黄、蓝的构成》(图4-19)中,所有的元素都消失了,有的只是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以及三原色,就像蒙德里安所说的“纯正的结构”“纯粹的美”。这种极致简化所剩下的绘画基本元素产生了动感画面(图4-20)。

█图4-19 《红、黄、蓝的构成》


█图4-20 《百老汇爵士乐》

(2) 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对现当代的艺术及设计产生的影响

蒙德里安所遵循的观念就是形式、形式就是观念的艺术原则影响了现代绘画。他认为当艺术表达非物质的时候,艺术只有一种意义,因为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给予人类以超越自身的可能性。美国现代抽象绘画中以纽曼和罗斯科为代表的色域绘画和极少主义的“简练画面”都是受到蒙德里安的直接影响最终演变而来的。后来的硬边抽象、光效绘画中的几何抽象概念在视觉技法上的开发,都可以追溯到蒙德里安。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不仅在绘画领域有一定影响,还在建筑设计、家具设计、舞台装饰,以及服装设计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图4-21、4-22)。

█图4-21 舞台剧《刹那即永恒》剧景模型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学生在课堂里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PPT展示关键知识点加以提炼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深入了解蒙德里安的艺术作品风格的形成及原因,知道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对现当代艺术及设计产生的巨大影响,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为学生后续的创意设计提供知识支撑。

(三) 以造型创意加强体验,凸显个性观念

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进行造型创意设计体验,走进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作品,深化教学目标,向大师致敬。

作业主题:请你挪用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元素进行创意设计。

作业要求:

1. 手绘、电脑设计、剪贴等表现手段。

2. 充分联想,表达个人观念。

3. 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写设计释意。

创意启发:

1. 横向寻找蒙德里安同时代的信息加以整合,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电影、摇滚乐、消费文化等。

2. 纵向以蒙德里安个人前后绘画风格演变进行联想,包括一些艺术家作品对他的影响。

3. 和自己当下生活的整合,比如生活用品、生活状态、流行或喜欢的文化、艺术等。

4. 由颜色产生联想,比如红色可以联想到剪纸,蓝色可以联想到大海,黄色可以联想到香蕉等。

█图4-23 学生认真创作作品中

5. 中西融合,结合中国元素加以设计。

……

学生实践:

学生根据各自的设计思路着手进行制作。有的绘画基础较好,采用了传统的绘画设计法;有的对电脑制作更感兴趣,直接上机操作;也有的利用剪贴的方法进行创作(图4-23)。

【设计意图】此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意设计,如手绘、电脑设计、剪贴等,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意思维,深化教学目标。

(四) 课后作业展示

课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挑选部分优秀作业在美术教室和校园网平台进行展示,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摩(图4-24)。

█图4-24 学生创作的作品

六、 教学反思

1. 以创意设计体验法加强美术鉴赏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本课以创意设计体验法加强美术鉴赏活动,在鉴赏基础上挪用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进行观念设计,学生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电脑设计、拼贴等多种方法设计出多元化的带有强烈个性和观念的作品,阐述设计释意,进行艺术表达,激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2. 以单元课形式组织教学,深化教学目标。本课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大循环教学模式,以单元课形式组织教学。课前以导学案为抓手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课内学生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引领,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加以梳理提升;安排创意设计体验环节,教师进行创意启发,在学生创意设计过程中给予技术上的帮助,示范并修改。课后教师评价学生作业,选拔优秀作业在校园网展示。单元课的设计结构清晰合理,循序渐进,深化教学目标。

3. 以蒙德里安抽象理念为核心,拓展更多艺术领域。以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极简主义理念为核心,本课还可以进一步加以拓展,突破红黄蓝构图框架进行创作,或将蒙德里安的这种理念延伸至更多其他艺术领域,如摄影、工艺、书法、文学等,拓宽思路,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新天地。

附:更多创意设计体验作品

设计释意:

教学案例(四)

课题:《藏书票》

案例中的体验环节:

造型创意体验:以规范汉字为设计原形,进行字体创意设计。展现汉字的演变、形态、意蕴、创意等文化内涵。可适当使用相关图形、图案等元素。

一、 教学设想

本课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美术欣赏》教材上册第6课《一版神生百纸奇——中国版画艺术》拓展而来。开发《藏书票》一课,目的在于以藏书票的学习和制作为抓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版画艺术。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版画学习并不多,藏书票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尺寸小巧,学生操作相对简单,容易上手。正逢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全市开展“激扬爱国情怀,展现汉字魅力”——上海市“汉字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大赛”,帮助学生了解汉字、走近汉字、热爱汉字,学习和掌握汉字规范知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比赛形式要求汉字藏书票或书签创意设计。恰巧那年暑假,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二期上海市“汉字藏书票、书签设计”讲座与实践活动,近距离得到卢治平、徐龙宝等教授的亲自指点,尝试了木刻、丝网版、综合版等版画制作,积累了一些制作经验。而且,我校作为区版画特色学校,前几年就购置了专业拓印机、木版、刻刀、油墨等版画制作工具和材料,这些都为课堂版画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课设计成单元课形式,分3课时。课前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第一课时学生分享交流预习情况,讨论藏书票的概念、功能用途、基本要素等,了解藏书票的起源,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情况,知道藏书票类型,构思汉字藏书票;第二课时学习制作纸版藏书票方法,以造型创意体验法实施各自的设计方案;第三课时上机拓印、装裱。课后教师评价并选拔优秀作业在校园网展示并参赛。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藏书票的概念、功能用途、基本要素等,了解藏书票的起源,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情况,知道藏书票类型。以造型创意体验法进行汉字藏书票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以导学案为引领,课前预习藏书票的概念、功能用途等基本情况;学习纸版藏书票的制作方法,以造型创意体验法设计一枚汉字藏书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版画珍珠”藏书票、亲自创意设计制作纸版汉字藏书票,在实践中感受版画藏书票的魅力,从而热爱版画艺术。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藏书票的概念、功能用途、基本要素等,了解藏书票的起源、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情况,知道藏书票类型。学习纸版藏书票制作方法。

难点:以造型创意体验法进行汉字藏书票的设计。

四、 学具与教具准备

版画纸、版画工具、版画机、电子教学课件等。

五、 教学过程

(一) 以导学案引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表4-6)

表4-6 《藏书票》导学案

(续表)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以导学案为引领,自主探究,做好预习工作,为课内学习做准备。

(二) 课内分享交流,加强对藏书票的认知

课内教师组织引领,学生分享交流,共同讨论,梳理出关键知识点。

1. 藏书票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是供藏书用的。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小的3—4厘米。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表示 “……的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2.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比邮票早300年左右(图4-25)。17世纪末期,藏书票多以表示贵族身份的纹章作为图案(图4-26)。后来,藏书票传到法国、英国以至整个欧洲,19世纪初又传入美洲和亚洲,这时不少著名的画家、作家参与,内容和题材有了新变化,使藏书票的功能由单纯藏书标记的实用性开始向艺术审美层面发展,藏书票变得更精美。中国的藏书票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

█图4-25 世界目前存世最早藏书票


█图4-26 英王查理二世的藏书票

3. 除了版画藏书票,还有手绘藏书票、印制藏书票、电子版藏书票、剪纸藏书票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高中学生尤为重要,为后续的创意设计提供文化支撑。

(三) 学习纸版画方法,造型创意,进行藏书票设计

教师介绍纸版画方法,布置任务,学生实践体验,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

作业主题:以规范汉字为设计原型,进行字体创意设计。

作业要求:

1.展现汉字的演变、形态、意蕴、创意等文化内涵。

2. 可适当使用相关图形、图案等元素。

要点提示:

1. 纸版上的字应该是反字。运用剪贴、刀刻、笔画、缕孔,甚至用手撕、揉折等多种方法制作凸版、凹版、综合版等,技法不拘一格。本次练习主要是单色版画。

2. 藏书票每件作品画心尺寸边长不超过14厘米,画心外留白须大于2厘米;作品须有铅笔签名,并注明版种、印数。例如:印30张则分别标注为1/30、2/30、3/30……

3. 藏书票和书签设计中的图形、图案元素的使用面积一般不超过画心面积的60%。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动手实践,以规范汉字为原型进行创意设计,激发创造力;体验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感受其中乐趣。

(四) 课后作业评价并展示,部分作业参赛并获奖

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并展示(图4-27)。有五位学生的藏书票设计获得上海市高校、中学(中职校)学生汉字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收录进《字韵悠悠:上海市高校、中学(中职校)学生汉字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选》。

█图4-27 学生优秀藏书票作业展示

【设计意图】作业展示并获奖,这种和表现目的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们的美术课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

附:获奖证书和优秀作品选

六、 教学反思

本课很好地和汉字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大赛整合了起来,既让学生在艺术课上学到了版画的相关知识,又以造型创意体验法进行了汉字的设计,体验了纸版画的制作过程,优秀作业参赛获得了不错的奖项,并且在校园网举办了小画展。学生获得了认可从而确立了美术学习的自信。艺术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机会,创设艺术体验氛围,让学生尽情享受艺术课的乐趣。更何况我校具备相当好的硬件设施,除了纸版画,还可以尝试木版画、综合版画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版画所产生的不一样的肌理效果;在学习内容上进行多元化设计,除了汉字藏书票,也可以尝试其他题材,如青铜器、建筑等设计,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在作业尺寸上加以拓展,根据内容需要和学生喜好,提供各种尺寸的材料,使得美术作业丰富多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案例(五)

课题:《当代艺术欣赏与创作》

案例中的体验环节——造型创意体验:以绘制两个以上建筑整合的钢笔画加强体验,并撰写体会。通过画一画、写一写,加强对世博建筑造型结构的认知,提高对上海世博建筑的鉴赏能力和创意能力。

一、 教学设想

《当代艺术欣赏与创作》这节课的内容来自2009年5月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欣赏》(上册),是该教材中第12课《无尽实验 标新立异——当代西方艺术》的拓展课,属于“鉴赏·创意”学习领域。教学参考资料来源于《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艺术与思想》《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及网络相关资料。

在高中美术课中,当代艺术的教学历来都是较有难度的。由于当代艺术风格多元、形态多样,且涉及的社会背景与思想理论纷繁复杂,仅仅是欣赏环节就已经让学生如在云里雾里,更何况是激发学生进行实践与创作。本单元课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以鉴赏为主,通过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对比,了解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二课时旨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以身边的当代艺术展览导入,深化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作,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体验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理解当代艺术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高三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美术课程的积累,对于西方经典艺术和现代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中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只停留在初步欣赏阶段。这学期我们在高三年级的美术课程安排中,加入当代艺术欣赏与创作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美学特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以小组的方式模仿或创造当代艺术作品,体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本课为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学生对于当代艺术的实践与体验上,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合作学习与实践评价的策略,达到教学目标(表4-7)。

表4-7 《当代艺术欣赏与创作》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能够运用适当的表现方式进行有关当代艺术的构思、合作、表现与创作,并且尝试交流与评价。

过程与方法:能在 “知识回顾—表现与创作—展示交流—小结拓展”四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审美体验,初步学会一些实用的探究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与创作习惯,能够积累并提炼生活素材,进行恰当的艺术化处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尝试通过共同实践的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与创作,了解艺术、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创新意识与民族认同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适当的表现方式进行构思、合作、表现与创作。

难点:尝试交流与评价。

四、 学具、教具及座位准备

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单,以及各种供师生现场实践使用的材料与工具。将课桌拼成六大桌,每桌可供5—7个学生使用。

五、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课题(图4-28)并展示“城市目光——2015上海当代艺术作品大展”以及其他当代艺术的图片(图4-29),请学生回顾当代艺术的种类和形式。教师适当补充:“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代艺术的种类主要有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艺术、摄影和影像等,形式上更是多元化,写实的、抽象的、表现的……各种风格流派不拘一格。”

教师展示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相关图片(图4-30),稍作介绍:“请大家再把目光投向国际当代艺术展,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全世界的未来’,艺术家们在向世人展现自己艺术才华的同时,也在警示我们,艺术要担负起社会责任,要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更要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教师展示中国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凤凰-2015》(图4-31),谈话引导:“徐冰利用工业废料与工人的生活用具构建了凤凰这一中国图腾,也展示了中国目前的一个缩影,更可贵的是他让我们体会到了作品中材料的各种象征,比如凤冠用安全帽,嘴部采用了砸土机的端部,用铁锹做羽毛等,一旦你使用了合适的材料,就会产生美感,也会有幽默感,作品本身也就有了生命。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等一下请大家分小组进行当代艺术的创作,从知识的理解转向实践与体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要点,进一步欣赏当代艺术作品,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二) 造型创意,表现创作

1. 教师示范,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图4-28 教师出示课题


█图4-29 展示当代艺术作品

█图4-30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


█图4-31 《凤凰-2015》徐冰

教师语言引导:“有了这些材料,我们又该怎样进行创作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即兴创作的。”教师首先现场挑选画架、画板、画纸、油画棒、剪刀、丝带、树枝等物品,然后画出钟表的外轮廓和表面(没有画时针和分针),从纸上剪下后用丝带固定于树枝上。

教师边创作边谈话:“同学们,老师的这个创作是不是有点像最近在上海掀起热潮的达利的作品啊?是的,确实有点向达利致敬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记忆的永恒》,因为我的创作是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结合了绘画、装置和行为艺术!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给挂在树枝上的钟表画上时针和分针。”

学生A上台画出时针(指在10点方向)和分针(指在27分方向),老师提出问题:“这位同学,作为我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来说一下,你画的指针和分针,也就是10点27分,有什么内涵?”学生A:“我画的是晚上的10点27分,这是我要准备睡觉的时间,一般10点30分就要睡了。”教师表示疑问:“高三的学生会这么早睡觉吗?”学生A回答:“当然不是!”教师:“那这个时间点代表了什么?”学生A讲述:“代表了我高一高二时的生活状态,那时可以很早就睡觉,学习很轻松,我非常怀念那段时光!”(图4-32)

教师回答:“很好,感谢你为我的作品标上了特定的时间,与达利画中的特定时间不同的是,这是属于我们同学的永恒记忆!现在,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老师这件作品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B评述(图4-33):“我觉得这件作品表达出了高三同学高度紧张的学习生活。”教师:“嗯,请问你现在晚上一般几点睡觉?”学生B:“晚上11点以后。”教师:“还有没有比11点以后更晚的?”其他学生回答,“12点以后,凌晨1点以后……”现场气氛开始热烈起来。

█图4-32 学生A讲述

█图4-33 学生B评述

█图4-34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图4-34):“感谢同学们关注老师的作品,让同学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高三的学习生活确实很忙碌,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珍惜时间,因为人的成长并不全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时间的流逝。我把这件作品命名为《向时间致敬》。”

【设计意图】教师在现场选择适当的材料,即兴示范创作一件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的作品,解说创作意图。学生观看或加入教师的创作,体会创作的基本方法,激发创作热情。

2. 学生实践与体验

教师谈话引导:“刚才老师用现场的材料给同学们做了一个示范,也算是抛砖引玉,我也观察到很多同学跃跃欲试的眼神,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同学们的表现啦!”教师说明创作的主题和要求。

作业主题:结合我们当下的学习生活或社会热点,运用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完成一件作品。

作业要求:

利用现场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小组合作,10分钟内完成作品。每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单。包括给作品起个名字,谈谈创作的意图等。

教师出示学习单,说明填写要求,并强调在作品展示的时候进行交流(表4-8)。

表4-8 《当代艺术欣赏与创作》学习单

(续表)

课代表分发学习单,每组的学生代表到指定地点挑选创作用的工具和材料(图4-35)。学生分小组进行商议策划,集思广益,大胆创想(图4-36)。

█图4-35 学生挑选工具和材料


█图4-36 学生分小组创意

█图4-37 教师巡视辅导

3. 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视辅导(图4-37)。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在讨论后务必围绕主题进行创意,关注学习生活和一些社会热点……”老师提问:“最近的社会热点有哪些啊?”学生集体:“黄晓明的婚礼,习大大访问英国,屠呦呦获奖……”

教师鼓励:“这是一次10分钟的头脑风暴,对于小组成员的合作默契度与创作能力都是一次考验,请组长务必调动每个同学的行动力!”

教师提醒:“大家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尽量赋予它一定的象征含义,结合当代艺术的各种类别和表现手法,烘托出你们的主题。当代艺术的特点是关注当下、表现主观情感,具有一定的观念性、偶然性和现场性,其核心是要通过艺术作品引发人们的思考。”

4.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同学们,集思广益、灵感凸显、合作愉快的创作环节已经进入倒计时啦,现在请各组组长填写学习单的相关内容,并选取代表介绍作品,我们马上进入展示交流的环节。”

学生完成学习单或者按照学习单要求上台进行介绍,师生互评。

第一组学生代表甲:我们组的作品名为《深夜奋斗的杯具》(图4-38),是一个以超轻粘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展示了一个咖啡杯、两本书(语文书和数学书),还有一支塑料玫瑰。我们想表达的是当代学生,特别是我们高三学生熬夜学习,为了提精神,边喝咖啡边读书学习的场面。


█图4-39 压力重得我要疯掉了

教师:你们小组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同学们深夜发愤努力的学习场景,虽然没有具体表现人物的形象,仅仅用一些道具,就达到了强烈的象征效果,很不错。老师有一个疑问,就是从比例上来看,杯子的形象特别大,这是故意的吗?

第一组学生代表甲:是的,咖啡杯是这个作品的主角,一定要比书大,才能烘托出我们加班加点学习的“杯具”(悲剧)效果!

教师:这个想法很好。那么那支塑料的玫瑰花又有什么含义呢?请其他组员补充一下好吗?

第一组学生代表乙:这枝花是后来加上去的,一开始只是想作为画面的装饰,后来觉得有了这支塑料花以后,整个作品的点线面更加丰富了。

教师:说得太好了,《深夜奋斗的杯具》一定让大家都感同身受吧!

第二组学生代表甲:我们组的作品名为《压力重得我要疯掉了》(图4-39),也是表现高三学习的压力,但是我们的表现手法与第一组的粘土雕塑不一样,我们是一个行为艺术作品。

教师:你们一上场就引起了轰动,请问这些材料与形象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第二组学生代表甲:我们把灰色的衬布做成了一个包袱的造型,和树枝一起固定在学生模特的头上,象征我们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蒙在眼睛上的蕾丝飘带有两重含义,一个是象征华丽的外表,另一个是华丽的成绩。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就是,在繁重的课业下,学生的压力太重了,空有华丽的外表和成绩,但实际上思想匮乏,缺少素质培养。

教师:感谢你们带来这么有创意的作品,那这个作品给你什么启示呢?

第二组学生代表甲:我觉得即便是高三课业繁重,我们也要适当地放慢脚步,停下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加强素质熏陶,不能只注重华丽的外表与华丽的成绩。

教师:说得好!现在我想请模特来谈谈感受。

第二组学生代表乙:我现在的感受是,眼睛看不清,然后还要尽量保持头上的包袱、树枝、飘带不掉下来,真的快要变疯了!

教师:嗯,这种切身体会的感觉就是行为艺术的独到之处,相信这位同学通过这次做模特儿一定记忆深刻。当然,老师也衷心希望所有高三同学能早日排除压力!

第三组学生代表甲:我们的作品名为《去追吧,篮球梦》(图4-40),我们的灵感来自现场一张报纸上的报道,即《东方体育日报》A12版的《20分大逆转!终于争回一口气》。我们用了多种材料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再选取报纸的标题作为作品的一部分,来表现我们热爱体育、热爱篮球。

█图4-40 《去追吧,篮球梦》

教师:很好,同学们利用报纸进行创意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社会体育新闻的关注。确实,这篇报道非常鼓舞人心,亚锦赛中韩篮球对抗赛中,中国队终于发挥出自己的内线优势,在最后关头反超比分,以76比73险胜韩国,令人欣慰。那么,请问人物眼中的字母是什么意思呢?

第三组学生代表甲:字母“Y”是“赢”的首字母,代表希望胜利的意思。其实,我们除了希望中国的篮球队能够在世界级的比赛中获得胜利,也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学校篮球赛中,我们班的同学也能有出色的表现!

教师:哦,原来这件作品是有特殊意义的,希望你们的梦想能够实现!

第四组学生代表甲:我们小组的作品名为《虚拟与现实》(图4-41), 是利用纸上绘画和剪贴的方法来完成的。

█图4-41 《虚拟与现实》

教师:“虚拟与现实”的主题,很有创意,具体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第四组学生代表甲:在短短的10分钟内,要表现一个很具象的事物是有点困难的,所以我们选择了简洁的红飘带形象。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从绘画过渡到剪纸,即有一个从画内延伸到画外的效果,画内的那部分红飘带象征虚幻的东西,而延伸到画外的那部分红飘带则象征现实的世界。

教师:你们经过小组讨论后,快速地选好材料进行制作,10分钟内能有这样的效果确实不容易,在颜色的处理上,红、白、黑为主的搭配也十分经典,而且剪纸部分的红飘带做了卷角处理,显得非常有动感。那么,这个作品又能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请大家自由发言。

其他小组学生代表甲:我觉得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梦想和现实,有时候梦想的蓝图非常美好,但是回到现实以后,却感觉离梦想的距离好远。

其他小组学生代表乙:这个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有个人正在津津有味地打电子游戏,突然老师来了,然后一下子回到了现实。

其他小组学生代表丙:我觉得他们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很强,作品也很有新意,而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教师:看来这个小组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也达到了当代艺术让人引发深思的效果,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创作要求,按小组讨论,确定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巡视并作适当的指导与示范,推动学生的作品高质量生成。学生积极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在合作中引发共鸣。各组派代表展示作品,根据学习单的提示进行自评或互评,交流分享。

(三) 小结拓展

同学们刚才的展示夺人眼球,令人赞叹!虽然现场老师提供的材料有限,但是大家通过小组合作,思维碰撞,智慧分享,产生了惊人的作品,让老师领略到你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非凡的动手能力,太棒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开阔视野,在梦想与创造的路上,走得更加快乐!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继续保持创新意识,提升创造能力,升华情感。

六、 教学反思

(一) 师生评价

本节课我先后试教了两次,听课老师分别在课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第一次听课的评价:课题新颖,教学思路明晰,教学过程可做适当调整。教师的示范是一个亮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实现创意思维的开发,要予以保留。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及对作品深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增加对话内容,循序渐进,有效提问,鼓励学生多讲多表现。第二次听课的评价:教学环节改进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发散性思维,学生作品评价结合当代艺术特征与生活现实,教学效果很好。另外,教师合理地利用了学习单,对学生的创作进行了有效引导,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后与学生进行随机交谈,学生都觉得课堂气氛轻松,与同学合作的过程很愉快。对于本组作品及他组作品的创意表示认同,觉得能够利用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很新鲜,也很有成就感。

(二) 自我反思

本节课能够在高三年级成功推行,在于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细节的不断调整。教师的示范作品《向达利致敬》很好地以时间作为引导,打开了学生的思考维度,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环节做了铺垫。另外,教学工具与材料的准备,也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多种形式的当代艺术表现方法。作业的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生活与社会热点,使之极大限度地产生共鸣,作品创意与最终效果非同凡响。本课难点是作品评价,教师从自身示范到学生作品,能够从简单的评价过渡到深度的剖析,学生的自评和对其他小组的评价,都能最终归结为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形成深入浅出的教学过程。

(三) 感谢

该课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部分老师的帮助指导。在这里要感谢洋泾中学彭学军老师,我校殷继宗老师、胡菊飞老师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

(该案例由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程俊珠设计并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