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次贷危机中的韩国

年次贷危机中的韩国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韩国银行的存贷比率是亚洲地区最高的,达到136%,大大高于亚洲地区82%的平均水平。短短十年,韩国连续两次遭受金融危机的袭击,成为亚洲地区对金融危机最敏感的国家。
年次贷危机中的韩国_转型中的亚洲文化社会

二、2008年次贷危机中的韩国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到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韩国是在这轮危机当中第一个遭受冲击的亚洲地区主要经济体,到目前为止,也是亚洲地区遭受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关于目前韩国的经济状况,可以从以下的一组数字中得到较具体的认识。出口贸易曾经是韩国经济起飞的最重要的引擎,但是据统计,今年9月贸易逆差达20.59亿美元,1—8月份韩国经常性收支累计赤字超过146亿美元,8月韩国经常性收支总计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赤字,达47.1亿美元。韩国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动也急剧恶化,今年上半年,受调查的企业通过营业活动获取的收入为179亿韩元,与去年同期的208亿韩元相比减少了29亿韩元。能源企业和服务业分别由3 247亿韩元和248亿韩元减少到1 362亿韩元和189亿韩元。去年上半年建筑业的现金收入为-275亿韩元,今年创下了-462亿韩元的纪录。同时企业的财务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恶化。6月末,受调查的企业平均负债率达到96.4%。与去年年末的86.5%相比,平均负债率在半年内上涨了9.9%[5]。韩国企业现金流的紧张反映了韩国银行业普遍的惜贷现象,而事实上韩国的银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韩国银行的存贷比率是亚洲地区最高的,达到136%,大大高于亚洲地区82%的平均水平。在危机爆发之前,大量外国贷款通过韩国银行流向韩国的企业,美国危机爆发后,韩国的银行和企业的资金链就出现了问题,反映到外汇储备上就是短期外债的比率过高。尽管韩国银行仍握有巨额的外汇资产,但是这些外汇资产大部分都成了企业贷款,回收比较困难。据统计,每个银行的外汇有价证券都只有10亿~20亿美元,再加上市场不景气,以正常价格出售很困难[6]。目前,韩国银行已有超过2 000亿美元的外币负债,其外债偿付能力受到质疑,此前标准普尔已经下调了韩国七家银行的信贷评级。韩国政府不得不于10月19日宣布:为缓解韩国金融市场的外币流动性短缺问题,将向银行和中小出口企业提供300亿美元资金,同时向国有的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提供1万亿韩元资金,以帮助陷入信贷困境的中小企业。另外,足够的外汇储备是韩国隔绝危机进一步向其他部门扩展的防火墙。据韩国央行提供的数据,截至9月底,韩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2 396.7亿美元[7],今年以来已经缩水了225.5亿美元。据相关人士推测,韩国的外汇储备至少应该超过2 700亿美元才能覆盖短期债务和可能的投机资本的冲击带来的储备损失,如果韩国政府不能在短期之内补齐外汇储备的缺口,韩国的危机可能继续恶化[8]

此次韩国的金融危机还表现为货币的危机。韩元无疑是近期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2008年年底以来,韩元兑美元贬值接近30%。2008年年底1美元兑换936.1韩元,而10月9日上午美元兑韩元比价一度升至1∶1 484.9[9],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纪录,很多企业也因此而陷入破产。

韩国财长姜万洙曾在国会坦言,目前除了出口的部分外,包括投资、消费、就业和经常账的趋势,都跟当年金融危机时相似。美联社经济记者凯利·奥尔森撰文说,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韩国可能是亚洲地区抵御危机能力最脆弱的国家之一。花旗集团韩国分行经济学家王锡太(音译)也在一份报告中说:国内信贷危机、收支平衡危机、全球信贷危机三方合力,使韩国金融市场持续趋紧。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专题报告分析,韩国经济危机四伏,可能步冰岛后尘,踏上濒临破产之路。

短短十年,韩国连续两次遭受金融危机的袭击,成为亚洲地区对金融危机最敏感的国家。如果说1997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韩国的金融制度改革滞后,由于官管金融体制和缺乏有力的金融监管而造成的,那么危机过后,韩国政府励精图治,大力推进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什么还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挫呢?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韩国便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金融机构改革。从财政部和韩国银行中分离出金融监管职能,成立专门的直属于国务院的金融监督委员会,全权负责推动执行韩国金融重整工作,首先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其次实施银行合并重组与民营化。1998年6月29日,韩国政府开始执行不良银行破产计划,并宣布东华、大东、东南、京畿、忠清5家银行正式破产,并分别被国民、住宅、新韩、韩美和韩国银行接收。此举旨在提高银行经营安全性与效益性,确保其市场竞争力。

引进外资参股银行业,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迫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和承诺,韩国金融大门向外资全面开放,韩国政府直接向外资发行银行新股和金融债券,在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中引入外资,提高外资控股比例。2003年韩国中央银行称,外国投资者在韩国银行业的外资控股水平为38.6%,其中包括直接持股和证券投资。到2005年,韩国外汇、韩美、国民、Hana、第一银行等最大股东都是外商[10]。与此同时,外资在证券、保险业中的市场份额也在提升。金融结构的重整和开放,使得韩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

韩国大刀阔斧推进金融制度改革,的确收到了令人期盼的效果。由于对银行外资控股比例不加控制的开放式经济,吸引了相当程度的外资进入,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活力,使进出口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帮助韩国经济实现了短时期内的快速复苏。在危机爆发后的两年时间内,韩国经济便扭转了负增长局面;消费也出现了持续增长,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韩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各项经济指标良好,据统计,截至1999年9月,韩国的经常收支盈余达191亿美元;外商对韩直接投资102.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3%;韩国的对外债权额超过其对外债务总额4亿美元,使韩国20年来首次成为纯债权国;截至11月,韩国贸易顺差累计达217.6亿美元;到12月3日,韩国的外汇储备升至710.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1]。此后,韩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表现为外贸出口强劲,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在亚洲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金融制度改革似乎是成功的,但为什么还会在2008年爆发危机呢?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韩国对国内银行外资控股没有比例限制,如2004年花旗银行收购韩美60%股份,2007年汇丰银行以63亿美元价格收购韩国外换银行51%的股份。对外资依赖度高,让外资控制本国银行,是韩国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12]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韩国陷入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直接启动韩元汇率疲软的原因是证券市场资金的外流。根据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外资大举抛售亚洲股票资产,其中净抛售韩国股票最多,达193亿美元;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末的一年时间里,除了2008年5月为净买入之外,其余各个月均为净抛售。这是由于在韩的外资机构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巨大,不得不抛售韩国资产,抽回投资以救母国总部燃眉之急,这正是金融危机的重要传染机制之一[13]

事实上,导致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正是由于韩国金融的过分开放,导致了韩国银行系统对外部资金过于依赖,而有对外贸易的企业也对韩币兑美元的汇率更加敏感。次贷危机发生后,许多韩国银行的外方控股股东如汇丰、花旗等都被卷入了这场金融风暴,而韩国市场的高度自由性也为急需资金的国外银行集团提供了套现机会。2007年年中至2008年年中的一年时间里,韩国市场上累计套现额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巨额的外资撤出导致韩国的股市市值急剧缩水,韩元在2008年10月9日兑美元的比价也一度跌至1 484.9∶1。汇率的剧烈变化加重了韩国国内企业的经济负担,致使一部分投资外汇期权的机构资金链断裂,继而宣告破产。

韩国的两次金融危机,所处的制度环境正好相反,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实行的是“官治金融”制度,行政干预过多;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则是开放过度,经济金融完全走上自由化之路。然而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却也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即缺乏配套的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当危机袭来时,更是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之策,结果只能接受危机的肆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