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产党执政价值的新发展

共产党执政价值的新发展

时间:2022-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为民所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宗旨,表达了彻底解放人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信念。
共产党执政价值的新发展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三、利为民所谋:共产党执政价值的新发展

“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宗旨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忠诚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利为民所谋”是一种科学的执政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目标在于富民,富民而后富国,使民富而国强,在党和人民之间编织新的价值联系,建立起新的价值世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

首先,从意识形态方面看,“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宗旨和信念,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有多方面的内涵,比如组织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目标宗旨的先进性以及理想信念的先进性等,其中宗旨和信念的先进性尤为关键。先进的宗旨和信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成员有巨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指引作用。“利为民所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宗旨,表达了彻底解放人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信念。一方面,我们党申明“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31]。这种利益是以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载体的。另一方面,我们党又把人民的全部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使党和人民成为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从意识形态层面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者整个世界观的基础。要维护好、保障好这个利益共同体,就需要形成集体性社会契约,通过一个集中意志来统驭社会化大生产、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保证最佳的经济效率、取得最好的建设成就。实质上,这些都是着眼于人民利益的实现,故此,“利为民所谋”、“万事民为先”就是这种社会契约的经典表述。

其次,从执政合法性方面看,“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牢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尤其是社会群众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既是提高和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长期执政的要求。在公民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人民的政治视野日益开阔、民主诉求日益扩大,从人民本位来看,要求人民忠诚于执政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执政党首先应该忠诚于它所服务的人民。但是,我们党曾长期依赖并延续着革命战争年代的领导意识,管理、服务意识不够,因而,党在执政过程中曾长时期存在着“官本位”、“领导本位”、“权力本位”思想,这些思想不同程度渗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不同程度削弱了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割离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涣散了党组织的纪律、理想和信念。这样下去,必然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使党丧失人民的信赖、认同和支持,最终将退出政治舞台,这是党不能答应的,也是人民不能答应的。“利为民所谋”的提出,一方面,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另一方面,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再次,从道德合理性方面看,“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实践的道德支撑。党的发展历史一再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利为民所谋”,什么时候我们就能够克服更多更大困难,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反之,什么时候没有做到做好“利为民所谋”,什么时候我们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戴,导致我们的事业出现危机,甚至造成巨大损失。能否做到这一点,不仅涉及执政能力、执行能力的问题,还有一个执政道德的问题。这种执政道德要求党以高超领导艺术和政治智慧,对接好、处理好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关联性、互动性。在人民利益面前,不可以讲条件,但是可以向人民解释我们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争取人民的理解、谅解,并在后续的工作中扎实推进,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在执政过程始终有着坚定的道德支撑,在伦理意义上,增强执政道德合理性。

在利益关系上,富民而后强国,强国正是为了富民。党和人民的利益具有整体统一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党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利益之间、人民内部总会存在这样那样、这种那种利益矛盾。为了协调好、处理好各种矛盾、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利害冲突,维护安定团结社会局面,就需要关注个人的生存、发展状态,尤其是弱势群体、下层人民的状况;要形成反映个人意愿、主张乃至个人情绪的个体性社会契约,建立能够疏导、宣泄个人观点的道德运行机制,创造宽容、体谅的舆论环境,给人民说话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反映、集中群众的意志为党的意志,并加以提升,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道德关系上,党和人民的利益,党组织内部的利益,人民内部的利益,个人之间的利益,又总是要求体现社会公正性,并以一定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失去公正,就会失去利益平衡,而失去利益平衡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引起执政危机。所以,坚持为善的经济伦理精神,把公正、责任、爱心贯穿在诸种利益关系的调节中,正视社会存在的差距、不平等,在社会生活资料的分配领域做到公平,在生产资料生产领域提高效率,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找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尽最大可能消除分配不公和效率低下现象。从根本上说,“利为民所谋”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的整体统一性和伦理上的公正协调性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总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爱民、亲民和富民的民本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崇高价值追求,这一科学执政理念贯通在效用世界、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苦实践和严谨总结得出的历史必然结论,是以人为本执政原则的世纪飞跃。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2]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8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8]《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

[9]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10]《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634页。

[12]李恒瑞:《世纪难题的破解——社会改革开放新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1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15][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0页。

[16][苏]M.C.卡冈:《马克思主义美学史》,汤侠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页。

[17]王南:《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载《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第8页。

[18][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管士滨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20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页。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21][意]朱佩塞·马志尼:《论人的责任》,吕志士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88页。

[2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23][美]科恩:《科学中的革命》,鲁旭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52页。

[2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5页。

[2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2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2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2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29]《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30]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页。

[31]《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