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产党执政的政权面临的意志考验

共产党执政的政权面临的意志考验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将成为执政党,要保证人民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所以必须把它建设好。天津地委在家的8位委员,一致同意处以死刑。参加讨论的552名党员干部的意见是:同意判处刘青山死刑的535人,死缓的8人,无期徒刑的3人,有期徒刑的6人;同意判处张子善死刑的536人,死缓的7人,无期徒刑的3人,有期徒刑的6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的事实触目惊心,给毛泽东敲响了警钟。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毛泽东。

毛泽东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这是他鲜明的个人作风。新中国建立之前,毛泽东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宽广胸怀,高瞻远瞩,谋划着革命胜利后巩固政权的大计。中国共产党将成为执政党,要保证人民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所以必须把它建设好。在1949年3月举行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郑重地向全党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他谆谆告诫全党:“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在革命队伍中有那么一小部分干部革命意志衰退,滋生了享乐主义思想和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腐化堕落,严重浪费国家资财,一些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侵吞公款,大肆贪污,以满足个人私欲。特别是河北省揭露出了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地区行署专员张子善严重腐败的案件。

刘青山、张子善都是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老党员干部,为革命坚贞不屈、出生入死地战斗过,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但是,进城以后,他们在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下,腐化堕落,贪图享受,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克扣机场建筑款、灾民救济款、治河款、干部家属救济款、地方粮款、民工工资等款项达100多亿元(旧币),个人挥霍和浪费3亿多元。由革命功臣,变成了人民的罪人。

刚刚执掌政权不久,共产党内高级干部中就出现了刘、张这样的大贪污犯,令人触目惊心。所以,刘、张问题一经揭发出来,迅即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他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薄一波等商量过,认为像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大贪污犯,不论他们曾有多大功劳,都是不可饶恕的。清除了他们,不是党的损失,而是党的胜利;不是降低了党的威信,而是提高了党的威信。只有坚决地、毫不手软地这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党和人民革命的队伍坚强和巩固起来,才有可能不再受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

明确了上述这样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1951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一份关于刘青山、张子善贪污犯罪材料上的批示中警告全党:“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同一天,他在一份电报中强调:“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于中小贪污犯则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

在弄清刘、张主要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中共河北省委于1951年12月14日向华北局提出了处理意见:“刘青山、张子善凭借职权,盗窃国家资财,贪污自肥,为数甚巨,实为国法党纪所不容。以如此高级干部知法犯法,欺骗党,剥削民工血汗,侵吞灾民粮款,勾结私商,非法营利,腐化堕落达于极点。若不严加惩处,我党将无词以对人民群众,国法将不能绳他人,对党损害异常严重。因此,我们一致意见处以死刑。”

鉴于刘、张的地位和影响,华北局在考虑对他们的量刑时,十分慎重又专门征求了天津地委的意见。天津地委在家的8位委员,一致同意处以死刑。参加讨论的552名党员干部的意见是:同意判处刘青山死刑的535人,死缓的8人,无期徒刑的3人,有期徒刑的6人;同意判处张子善死刑的536人,死缓的7人,无期徒刑的3人,有期徒刑的6人。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12月20日,华北局向中央提出了对刘、张的处理意见:“为了维护国家法纪,教育党和人民,我们原则上同意,将刘青山、张子善二贪污犯处以死刑(或缓期二年执行?)”

12月29日,河北省委的报告、华北局的报告和天津地委的意见,都堆放在了毛泽东的案头上。毛泽东默默不语,神态严肃,心情沉重,他一支接一支地吸烟,来回在屋里踱步。在“三反”运动紧张的日子里,毛泽东几乎每天都要听汇报、看材料,还亲自参加各种会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的事实触目惊心,给毛泽东敲响了警钟。像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堕落到如此地步,更令他痛心!究竟怎样处理刘、张呢?他们毕竟是革命的有功之臣呀!毛泽东陷入了沉思。

毛泽东左右权衡,反复思考。他想得很深很远:如何维护党的事业,如何挽救犯错误的干部,如何有效地防止干部队伍的腐化……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毛泽东。我们党决不作李自成!决不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决不让千千万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改变颜色!这个决心,毛泽东早就下定了。

毛泽东将吸剩下的烟蒂熄灭在烟灰缸里。他的目光落到了天津地委552名党员干部对刘、张二犯处理意见的报告上。这是人民的呼声,民意不可违呀!毛泽东下了最后的决心,他毅然决定:同意河北省委的意见,由河北省高级法院宣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依法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

这时,胡乔木送来了关于刘青山、张子善罪行报道的新闻稿,并注明拟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毛泽东看完稿件,提笔在新闻稿上批示:“照发。应于30日见报。”

在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的大会召开之前,曾在冀中担任过区党委书记,亲眼看着刘、张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当时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找到华北局书记薄一波。他对薄一波说:“刘、张错误严重,罪有应得,当判重刑。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在干部中影响较大,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薄一波告诉他:“中央已经决定了,恐怕不宜再提了。”黄敬坚持要薄一波向毛主席反映。薄一波只好如实地向毛泽东转达了黄敬的意见。

毛泽东态度很坚决,他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黄敬同志应该懂这个道理。

1952年1月1日凌晨,寒风凛冽,天气格外的寒冷。毛泽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毫无睡意,但看上去很疲倦。窗外银雪压松,阳光洒在雪地上发出耀眼的光芒,空气格外清新。但毛泽东没有心思去沐浴这清新的空气,欣赏那迷人的雪景。他心情凝重地静静等着收听收音机里将要播放的元旦献词。

毛泽东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出发,在元旦献词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国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行动起来,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

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重要社论,进一步阐述毛泽东关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示,强调指出,对于腐败现象,“如果不加以彻底肃清,它们就要腐蚀我们的党,腐蚀我们的政府,腐蚀我们的军队,腐蚀一切财政经济机构和一切革命的群众组织,使我们的许多干部人员身败名裂,给我们的国家造成极大的灾害,一句话,这就有亡党、亡国、亡身的危险。”

2月10日,在保定市举行了河北省公审刘青山、张子善二犯大会,随着两声枪响,刘、张二犯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两声枪响,震惊了所有的人。至今,穿越几十年的空间,还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警钟长鸣的作用。两人留下的遗言,刘青山是:“拿我做个典型吧,处理算了,在历史上说也有用。”张子善是:“伤痛!万分伤痛!现在已经来不及说别的了,只有接受这血的教训。”

第二天,《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等均以醒目的大字标题在头版详细报道了公审大会的消息。同一天,《河北日报》还用整版篇幅,在二版位置刊登了12幅公审大会的纪实照片。其中,有大会场面,也有全省群众争看人民法院张贴的布告、保定市市政府前街收听大会实况广播的场面。

与此同时,华北、东北、华南、西南、中南等各大城市的报纸、电台以及人民画报社、中央广播电台和港澳的一些新闻媒体也都对此迅速作了报道。香港的一家报纸禁不住惊呼:“共产党杀了共产党!”

世界舆论也反响强烈。一家通讯社的电文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建立北平大陆政权第28个月的今天,毛泽东和他的同伴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一个现实: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正面临着一场法律的考验……”

欢呼,自省,恐惧,惊讶,惋惜,忧虑……这就是刘青山、张子善一案给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反响。

但是毛泽东并不搞株连政策,惩戒的目的在于挽救干部,为了保护和爱护大多数干部,保持革命晚节和廉洁作风。经周恩来之手,中央的一纸电文到达河北省委,要求他们妥善安排二犯后事。省委决定了几条措施,交代行刑人员及善后单位执行:一、子弹不打脑袋,打后心;二、敛尸安葬,棺木由公费购置;三、二犯之亲属不按反革命家属对待;四、二犯子女由国家抚养成人。

据刘青山结发之妻范勇介绍,刘青山被处决后,河北省委派石家庄市人事部门向她传达了省委电话决定:“中央、华北局、省委三级领导研究决定并联合通知,刘青山长子和次子从即日起由国家供给每人每月15元生活费,老三由范勇扶养。1952年15元,基本上能满足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费用。

刘青山给他的儿子们带来过荣耀,但他更多地给儿子们的心灵上带来的是永远也无法治愈的创伤!

(参见黄允升主编:《毛泽东珍闻》,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