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业是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

杨业是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业是北宋时代的抗辽名将。他忠心报国,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对他,毛泽东有很好的评价。在敌营,杨业坚贞不屈,绝食三日而死。杨业孤立无援,尽管拼死血战,终因身受重伤和士兵死伤殆尽而被俘。但是,他“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精神是永存的,千年之后仍为人们所传颂。

杨业是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

杨业是北宋时代的抗辽名将。他忠心报国,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不幸的是,被奸臣潘美、王侁所逼,陷入辽兵重围之中,拼死血战,力竭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对他,毛泽东有很好的评价。

毛泽东评点原文

杨老令公八个儿子死了四个,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但总的说来,他还是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1]

杨业简介

杨业(?~986),北宋时期抗辽名将,又名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其父杨信,曾为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年轻时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951年,刘崇割据太原一带,建立北汉政权,杨业被提升为建雄军节度使、侍卫都虞侯。杨业长期镇守代州(今山西代县),抵御辽兵侵扰。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时称“杨无敌”。

大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炅率大军亲征北汉,北汉主刘继元在杨业规劝下降宋。宋太宗久闻杨业大名,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不久,又任命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次年,辽兵进犯雁门,杨业率数百骑兵抄小路绕至敌后,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李重海,以功升迁云州观察使。

雍熙三年(986),宋军分三路大举伐辽。潘美为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县)等州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王侁为监军,率军连克寰(今山西朔县东)、朔、应、云四州。不久,东路曹彬部失利,潘美部奉诏撤军,并护送云、应等四州百姓内迁。此时,辽十万人马再次攻陷寰州,兵势甚盛。杨业分析当时形势,提出避敌锐气、安全护送百姓内迁之策,结果被王侁等诬蔑为怯懦畏敌。杨业无奈,被迫冒险迎敌。临行,他泣求潘美在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接应,不然,将全军覆没。杨业率军走后,王侁率兵擅离谷口。不久,潘美听到杨业兵败的消息后,也不去救援,反而率军逃跑。杨业遭辽兵伏击,拼死血战,退至陈家谷口,见无救兵,再率部苦战。他受伤数处,士兵也死伤殆尽,最后力竭被俘。在敌营,杨业坚贞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试析

毛泽东喜欢京剧,50年代,著名京剧演员李和曾多次到中南海为毛泽东演出。据他回忆,有一次,毛泽东听他唱京剧《李陵碑》中杨继业的一段唱词: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到如今只落得兵败荒郊!恨北国萧银宗打来战表,要想夺我主爷锦绣龙朝。贼潘洪在金殿帅印挂了,我父子倒做了马前英豪。金沙滩双龙会一阵败了,只杀得血成河四处奔逃。我的大郎儿替宋王把忠尽了;二郎儿短剑下命赴阴曹;杨三郎被马踏尸骨不晓;四、八郎落番邦无有下梢;杨五郎在五台学法修道;七郎儿被潘洪箭射芭蕉;只剩下杨延昭随营征讨,可怜他尽得忠又尽孝,血染沙场、马不停蹄、为国勤劳。可怜我八个子,四个丧了,我把四子丧了,我的儿呀!可怜我一家人无有下梢……毛泽东听后说:杨老令公八个儿子死了四个,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但总的说来,他还是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毛泽东推崇杨老令公,似不仅仅是这出戏给他的印象,他熟读史书,知道历史上的杨业确实是一位忠正武勇的英雄

雍熙三年(986),宋军出兵伐辽,杨业担任主帅潘美的副职,接连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不久,因东路军失利,他奉命撤军并掩护四州百姓内迁。此时,契丹国母萧氏率十万人马再次攻陷寰州,兵势甚盛,正面与之交锋,则必败无疑。杨业考虑到这一形势,提出一个避敌锐气,安全掩护百姓内迁之策。但这一正确意见却被监军王侁诬为怯懦畏敌,怀有异心。杨业久经沙场,何曾怯懦畏敌,然而他是北汉一名降将,当然最忌别人说他怀有异心。他说:“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临行前,杨业流着泪对潘美说:“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其报国忠心溢于言表。他冒死迎敌,但仍希望得到潘美、王侁等人的配合,以减少损失。他指着陈家谷口说:“诸君于此张步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遣类矣。”结果,出乎他所料,王侁派人登高观望,以为敌兵败退,欲争其功,领兵擅离谷口;后潘美听说杨业兵败,也弃之逃跑。杨业孤立无援,尽管拼死血战,终因身受重伤和士兵死伤殆尽而被俘。他长叹说:“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在敌营,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本不该这样去死,但他又确实是这样去死的,这是历史的悲剧。但是,他“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精神是永存的,千年之后仍为人们所传颂。毛泽东推崇杨老令公,意在表明他的生死观:为国尽忠,虽死犹荣。

【注释】

[1]引自黄丽镛编著:《毛泽东读古书实录》,第19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