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忠言不必逆耳

忠言不必逆耳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8. 忠言不必逆耳“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忠言”可不可以不那么“逆耳”呢?要想让忠言变得不逆耳,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照顾面子。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确保“忠言”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忠言”应该给予别人力量,而不是痛苦。

28. 忠言不必逆耳

“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忠言”可不可以不那么“逆耳”呢?

当你发现对方的做法不妥当,并且很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于是,你好心好意地指出来,希望他能够改正。这原本无可厚非,可是,由于你的“忠言”涉及到人家的过错,揭露了对方的缺点,很多时候比较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愉快,甚至有可能会使他产生逆反和对立的情绪,结果和你“抬杠”“对着干”。

有时候,是因为对方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因此对你的意见会持有抵触和否定的情绪;有时候,是因为对方肚量小,胸怀不够宽广,听不进一丝和自己相左的意见;有时候,对方不是不愿意接受意见,而是你的话语过于刺耳,语气咄咄逼人,令对方感到难堪。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方法,都可以将“忠言”变得“中听”,变得不“逆耳”,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笑容满面地接受。

要想让忠言变得不逆耳,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照顾面子。哪个人不爱面子呢?当你指出对方的错误或者给予对方意见和建议的时候,按说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你所说的话是否正确,你的意见是否合理。可是,实际情况却没这么简单。即使你说的是真理,即使你的意见非常有价值,可如果你让对方面子上挂不住,这时候在对方的眼里,最重要的就不是你说的是否正确,你的意见是否合理,最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如何保住面子。

基于这样一条总原则,当我们在说出我们的“忠言”的时候,应该用以下方式来做。

不要有更多的人在场

当着其他人的面,贸然地指出对方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你是想显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还是想炫耀自己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如果你心里打着这样的算盘,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做只会给别人留下一种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的形象。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想法,那就赶紧改掉这种进“忠言”时的坏习惯吧。

指出对方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意见时,除了你们双方,不要有更多的人在场。即使是你们单独站在拥挤的房间的某个小角落里也不好,应该尽量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以免路过的人走进来,造成尴尬。这种交谈,只要有你们双方在就好了,不需要多余的耳朵!

指责永远不要针对他本人

称赞别人时当然要指名道姓,越是有针对性对方越高兴,越是含糊其辞对方越不开心。但是,揭人短处的时候恰恰相反,千万不要把某个人拎出来“耳提面命”,这会让所有的人包括旁观的人难堪。另外,“不要针对他本人”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将问题的焦点放在事情上,不要放在人上,要照顾别人的自尊心。比如,你应该说“对于这件事我必须说……”“也许某个环节出了差错,但是我必须指出……”,而不应该说“你这个人怎么……”。

以意见的形式,而不是责备

要想达到最佳的效果,那就千万不要吹鼻子瞪眼地横加指责,而要以友好的态度,以意见的形式,和对方讨论一下不正确的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一旦问题都说清楚了,再一起讨论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样,我们既把问题解决了,又让对方丝毫没有感觉受责备。

不要让对方觉得你高人一等

即使你的身份特殊、学识非凡,也不要用这些来给对方施加压力,以此来迫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这会让对方感到压抑,感到心不甘情不愿。你只要诚恳地、平实地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告知对方即可,你的光环不应该是对方的压力。

不要针对某个问题唠叨不停

针对一个问题,双方有一次有效的谈话就够了,无休止的唠叨只会降低你的话语的价值,让对方感到厌烦。对方一旦接受你的建议,问题一旦解决了,就不要再提起它了。

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确保“忠言”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也是很重要的。

结束的时候,问题应当得到解决,双方应当对结果都表示满意,然后友好地道别。千万不要使其中一方在离开的时候仍然不能肯定事情是否已经解决,或者其中一方心情糟糕地离开,这样就是失败的谈话,失败的“忠言”。

要记住,无论是什么问题,友谊永远比问题重要。我们的“忠言”应该给予别人力量,而不是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