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国语学院课题研究

外国语学院课题研究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现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任教师480余名,其中教授64名,博士生导师42名,副教授104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占11%。“十一五”以来,河海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合同总经费年平均值在1900万元以上,至2010年底达4457万元以上。
河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总结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一、总体情况

河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目前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6个学科门类,涉及17个一级学科,在学科布局上有了较大的拓展,同时也体现出以应用文科为主的特点。目前拥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技术经济及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个,本科专业16个。学校工商管理2003年全国排名第14,应用经济2004年全国排名第19,管理科学与工程2006年、2007年在全国排名第16,公共管理2006年、2007年全国排名第13。

学校现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任教师480余名,其中教授64名,博士生导师42名,副教授104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占11%。有3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被列为“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入选江苏省第三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学校人文社科繁荣发展,科研队伍实力雄厚,科研成果日趋丰富,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十一五”以来,河海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合同总经费年平均值在1900万元以上,至2010年底达4457万元以上。同时,在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突破,2006—2010年,以河海大学为主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合计经费261.1万元;承担教育部社科基金27项,合计经费151.4万元;承担国家软科学1项,合计经费8万元;承担江苏省社科基金42项,合计经费47万元;承担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重点项目3项,合计经费41万元。学校人文社科论文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2006—2010年SSCI、SCI、EI、ISTP检索论文60余篇;CSSCI检索论文1561篇,其中2006年236篇,2007年303篇,2008年317篇,2009年358篇,2010年347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89篇;三大检索总体呈增长趋势。2006—2010年有20余项人文社会科学类科技成果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

科研机构(基地)建设一直是学校科技工作的重点,学校开展了对人文社科机构(基地)的能力建设、内涵建设和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设有5个部省级科研机构,拥有《水利经济》和《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两种人文社会科学类刊物,在全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坚持“特色”发展,努力形成河海人文社科研究品牌

学校曾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目前向多科性大学迈进,紧密围绕“水利”这根主线,努力在新兴能源、国际河流、气候灾害、生态移民、沿海开发、低碳经济等领域加强学科间的协同合作,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河海特色的人文社科研究品牌。例如“江苏省循环经济工程研究中心”是江苏省唯一与人文社科相关的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已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是在工程移民领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全国性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非自愿移民的研究机构,被国际同行认为与英国牛津大学难民研究中心、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人口迁移研究所齐名,具有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已经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国移民科学研究基地。

2.坚持“培育”理念,建立“老中青”学者三位一体的精品打造工程

学校紧密围绕“培育”理念,建立“老中青”学者三位一体的精品打造工程。通过制订精品培育资助计划,组织精兵强将,围绕某些优势领域,努力形成青年学者“成名作”、中年学者“代表作”、老年学者“巅峰作”三位一体的精品培育环境,集中形成了一批优秀社科研究成果。5年来,学校人文社科院系共出版著作104部,著作、论文、研究咨询报告共获奖133项。据统计,学校2010年作为第一机构共发表CSSCI论文347篇,发表数在江苏省排名第5位;2010年学校作为第一机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22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检索转载量排名第94,综合指数排名第83,均进入全国高等院校前5%阵营。论文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例如施国庆教授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与国外学者合作的论文《准备气候变化相关的移民》就得益于精品打造工程的大力培育。

3.实施“集聚”战略,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与支持力度

学校以集聚一批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科研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为工作重心,着力建设与学校特色紧密相关的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为依托的学科集群、专业群,重点支持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例如,王慧敏教授带领的管理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先后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及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水利部公益性项目、水利部“948”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30多项。科研成果“基于多主体合作和供应链的水资源现代调配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他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及其他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多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多篇。研究团队成员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等人才项目资助和荣誉称号。

4.坚持“开放”战略,积极开展国外学术交流活动

学校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专项经费,鼓励科研人员与国外高水平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国际学界中的影响力。例如,学校与亚洲组织发展网络(AODN)联合主办了第六届亚洲组织发展峰会,会议以“亚洲的组织发展:如何在变革管理、人力资源和战略之间寻求平衡”为主题,促进了亚洲各国在该领域的交流合作。学校商学院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亨茨威尔分校(UAH)成立了三个国际学术合作团队,就四个课题展开合作,与美国加州大学河院分校(UCR)确定共建2个国际学术合作团队。法学院争取到了“第4届两岸四地物权制度”学术研讨会举办权。中国移民中心已成为世界银行(World Bank)、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欧洲投资银行(Europe Investment Bank)等国际机构和英国海外开发署(DFID)、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AusAID)、德国技术公司(GTz)、瑞士进出口银行(OeKB)等双边国际机构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沈菊琴、杨文健等合作的专著《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理论与实践探索》,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出版。它在对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实施调研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的实施经验,研究了征地移民监理的管理体制、监理中三元的责权,明确了监理单位、业主及移民实施机构的职责和权利。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指导,具有推广价值。在北江大堤加固达标项目、南水北调三潼宝工程、潮州水利枢纽等征地移民实践中所应用,有效实施了质量、进度和投资的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成果获得2006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方国华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与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从水污染损失调查入手,探讨水污染损失计算方法,对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为选择最佳的水污染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及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奠定基础,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支持。该研究报告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被江苏省水利厅采纳,应用于江苏省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3)许长新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国际资本外撤的潜在风险测度及其防范措施》,在大量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走访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管理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及模糊数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博弈论和综合评价等方法,重点从国际资本外撤的理论分析、影响国际资本外撤的主要因素、国际资本外撤对东道国的风险识别、东道国的撤资预警、江苏省境内国际资本外撤的案例分析及防范国际资本外撤风险的机制构建等六个方面,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东道国视角的国际资本外撤风险及防范问题。该研究报告获得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杨晨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的政策》,以价值链为理论主线,以促进“制造名牌”向“自主研发名牌”转型为主旨,在探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运营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为江苏省政府拟定鼓励和支持江苏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此研究重点在于探究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的理论机理、探析江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的运营模式及其运营路径、揭示江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现行运营模式的瓶颈、提出江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的培育政策。该研究报告获得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封学军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丁家庄物流基地总体规划及货运交易市场可行性研究》,提出了丁家庄货运交易市场作为“四平台一中心”的基础与核心,作为王家湾主营业务发展的支撑性项目之一,应实施“统一品牌经营、统一结算模式、统一保险、统一管理”策略,在停车、住宿、房屋租赁、餐饮等有形服务的基础上,采取货运市场客运化的管理方法,以关键客户为切入点,引入大型货主客户进入市场,吸引社会资源,同时引入铁路运输和航运。基于以上理论依据,项目的研究成果为王家湾物流公司提供决策依据;为基地的后续详细规划、建设、营运、管理提供指导建议;为王家湾物流中心争取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提供依据。该成果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王慧敏、仇蕾合作完成的专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诊断预警方法与应用》,由科技出版社2007年出版。它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创建了“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模型,分析了复合系统运行机制,拓展了传统经济预警的概念,构建了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的理论体系。该成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所建立的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诊断预警方法具有一般性的价值,有推广应用前景。该成果获得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曹海林的专著《村庄公共权力的重构逻辑——苏北窑村经验的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成果是基于苏北一个村庄转型期的公共权力构造实践而尝试进行的一种学理性反思,反思的问题意识来自个案村庄公共权力构造的实践历程,反思所涉及的内容及其价值意义却并不仅仅局限于个案村庄,对类似苏北地区个案村庄的众多村庄治理,当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该成果获得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8)赵永乐的专著《城乡和谐就业理论——农民工进城对就业影响研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它预测了农民工进城就业未来发展的改进趋势,提出了城乡和谐就业的公平发展导向、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就业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农民工进城就业制度安排、优化政府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管理模式以及拓展城乡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空间的决策选择和政策建议。该成果获得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9)张阳、周海炜、汪群合作的专著《企业战略创新——管理文化的观点》,由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它系统阐述了企业战略创新的时代特征,深入探讨了新的管理研究方法,比较了管理研究中的现代与后现代之争,提出了管理文化的创新视角并探讨了管理文化中的创新方法。该成果获得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学校将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水利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形势,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建设一流的高等学校、打造一流的创新平台、培养一流的水利人才、多出一流的创新成果。

(1)以“水利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依托优势学科群,围绕水利特色有效整合一切创新力量和资源,以水利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创新成果,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契合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

(2)在水利学科保持领先地位,其他传统优势学科在保持优势地位的同时,缩小与同类国际一流学科的差距;大力加强与江苏省重点发展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的发展,提升学科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解决重大民生和社会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批直接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的重要智库。

(3)推出一批代表各自领域最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领军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作用,促进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大力培养并促进创新团队建设,打造精品、彰显特色、力争形成人文社会科学的“河海特色”、“河海学派”、“河海风格”,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