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整体上小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还有待教育、加强。调查表明有首领的学生伙伴群,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逐年递减,四至六年级与一至三年级有明显差异;“没有首领”伙伴群则相反。调查还表明,对是否有首领的选择跟性别无关,男、女生在各项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要构建小学生之间的良好伙伴关系,首先必须要分析不良伙伴关系形成的原因。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交友持鼓励型态度与孩子的乐群性呈显著正相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生伙伴关系现状的调查

本调查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问卷分四个方面。调查数据按不同年级作了百分数统计,现将各个问题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分析和思考作一简要报告。当然这只是针对我校学生而设计的,由于各种原因,结果不一定非常准确,分析也不一定能完全到位。

1.你需要朋友吗?为什么?

表1 我校各年级学生对朋友的需要程度(单位:%)

img2

表1显示,每个年级的学生均有比较强烈的交友需要,且在总体上不存在年龄的显著差异。不需要朋友的比例也没有明显差异。在“为什么需要朋友”的问题中,学生的回答可归结为三点:①有朋友可以玩得痛快,生活更有乐趣;②朋友间可以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③没有很好的朋友,太孤独寂寞。

2.你目前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有几个?

表2显示:①目前常在一起玩的伙伴人数,一至三年级以1~3人所占百分比最高,四年级以3~6人所占百分比最高,五六年级的7人以上所占百分比最高,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长,学生交友的自觉性会自发有所增强,但整体上仍存在着被动交友的状态;②在异性交往上,一至三年级无明显差异,到四年级急剧下降,六年级又开始有所回升。但整体上小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还有待教育、加强。

表2 我校各年级学生目前常在一起玩的伙伴人数(单位:%)

img3

3.放学后,你和同学一起玩吗?

表3 我校各年级学生放学后伙伴之间玩耍的情况(单位:%)

img4

表3显示:①全校参加调查人数共计1083人,其中放学后和同学经常玩的共280人,占25.8%,很少玩和几乎不玩的同学共803人,占74.1%。很少玩和几乎不玩的同学与经常玩的同学的比例约是3∶1。②各年级学生放学后伙伴之间玩耍的情况无明显差异,只是一二年级经常玩的学生较少,可以是因为年龄较小,父母不太放心所致;三四年级较高,因为学生之间开始熟悉起来,父母又不像一二年级时管得那么多了;五六年级经常玩的比例又有所降低,可能是临近小学毕业,学习压力较重所致。

4.你的好朋友中有没有一位大家都听从他(她)的人?为什么你们都听他的?

表4 我校各年级伙伴群体有否首领的情况(单位:%)

img5

调查表明有首领的学生伙伴群,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逐年递减,四至六年级与一至三年级有明显差异;“没有首领”伙伴群则相反。调查还表明,对是否有首领的选择跟性别无关,男、女生在各项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对“为什么你们都听他的?”的回答,选择“有首领”的学生的理由为:①他(她)是班干部;②他(她)学习成绩优秀或管理能力强;③他(她)活动开朗、乐意帮助别人。选择“没有首领”的学生的理由为:①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②没有首领更自由,可以不受约束。

5.你喜欢怎样的同学?不喜欢怎样的同学?

仔细观察一下同学之间交往情况,可以发现,在伙伴群体中,每个学生的地位有很大的差异:有的非常受欢迎,有的地位一般,有的非常不受欢迎,还有的既没人欢迎也没人拒斥,属于受忽视的一类。为什么会生产这种现象呢?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特征、认知能力、身体特征、教师及家长等影响伙伴交往的二十七条因素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我校小学生伙伴接纳因素调查结果(每项中所列均为统计中前10条因素)

img6

表5显示,那些被同学喜欢的、受欢迎的同学,往往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那些同学不喜欢的、不受欢迎的同学,要么脾气暴躁、不善交往,要么胆小害羞、不愿交往。

总之,从我校学生伙伴关系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

学生虽有比较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缺乏必要的交友方式,需要我们去指导;学生虽有比较热情的交往意识,但缺乏良好的交往能力,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虽有比较热烈的交往动机,但没有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需要我们去引导。

(二)不良伙伴关系的成因分析

要构建小学生之间的良好伙伴关系,首先必须要分析不良伙伴关系形成的原因。“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1.家庭因素

(1)家长对子女交友的态度。在我们的调查中,在对孩子交友的态度上设计了几个问题,根据家长的回答,我们将其态度大致分为三类,即鼓励型、干涉型和限制型。

表6显示,52.3%的家长对孩子交友持鼓励态度,30.9%的家长持限制态度,持干涉态度的家长相对较少,但也达17.8%。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交友持鼓励型态度与孩子的乐群性呈显著正相关。这就是说,家长对孩子的交友行为鼓励得越多,则孩子的乐群性越高,越能在伙伴交往中如鱼得水;反之,伙伴交往则受到阻碍。

表6 我校家长对子女交友的态度

img7

(2)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但由于家长本身的社会经历、文化修养、个性脾气等因素的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下面着重介绍几种不利于孩子交友的典型的教养方式。

①溺爱型:对子女过分宠爱,百依百顺,想方设法为子女设置舒适的环境,竭尽全力去满足子女的物质愿望和要求。这样教育的子女往往把自己看作家中有特殊地位的人,养成任性、贪婪、娇气、自私的品性,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难保持平常心态,常令同学“敬而远之”。

②管制型:对子女教育或简单粗暴,或严厉过分,或约束过死。岂不知棍棒教育只会给人在心理上留下创伤,使人变得仇恨、麻木、冷酷;管得太严太死,只会使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不合群。

③放任型:对子女成长采取放任自由态度。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由散漫、随心所欲、胆大妄为的习气,不容易和伙伴友好相处。

(3)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有研究表明,父母关系和睦与学生的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父母之间关系越和睦,其子女越不感到孤独;反之,父母之间关系越不和睦,则子女越容易感到孤独。生活在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往往使孩子得不到温暖关心,倍感孤独,容易产生孤僻、内向的性格,或者固执、专制的脾气,不易与伙伴和谐相处。

2.学校因素

(1)学校的学习压力。小学生姓“小”,他们还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很少是出自自己的认知兴趣,而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教师、家长及在教师家长影响下的伙伴评价。应该说,大多数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感到了学习的压力。

表7显示:有43.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只有18.5%感到学习没有过多压力,其他学生介于两者之间。可能有人会认为“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但小学生还小,生理心理发育皆不成熟,压力过大只能事与愿违,导致学生成就感降低。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或倍感孤独、孤僻内向、或“破罐子破摔”、暴躁专制,两者均不利于伙伴之间的正常交往。

表7 我校学生的学习压力调查结果(单位:%)

img8

(2)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家长化”,是现今小学教育的严重问题。部分教师往往不太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把学生的一切都置于自己的监控和管理之下,唯恐学生有任何不合既定规范的言行,并把这一切视为爱护学生的表现,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大保护伞……更像一个管头管脚的家长”。再加上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一时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思想,更谈不上能蹲下来看孩子。师生之间不能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也不利于学生伙伴关系的发展。

(3)教师个人素养。教师个人的素养,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和水平,也会影响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形成。如发现学生交往问题时,有的无所适从,不能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办法因势利导,帮助解决;有的会视而不见,以为这与学校教育毫无干系。在此不一一列举。

3.自我因素

(1)不良的心态。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情感,是严重破坏伙伴关系的心理因素之一,学生如果有这种心理,就不能正确对待同学,会使同学之间关系变得淡漠。自卑是在某些方面,过于看轻自己,对自己怀疑、不信任、自暴自弃,在他的眼里没有阳光、友谊、友爱、友情,只有黑暗、敌对、失败。另外,还有学生的自傲心理和自私自利等有缺陷的个性特征,都很难找到自己的伙伴。

(2)不能正确地处理同伴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如有的儿童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争强好胜处处表现自己,容易遭到同伴反对,影响了伙伴关系的发展。而有的学生则缺乏竞争意识,易受到同伴的忽视,也影响了伙伴关系的发展。

(3)缺乏交往知识和技能,不懂交往策略或不能恰当使用交往策略,影响了与同伴的交往。

(4)生理上有缺陷也会影响同伴间的交往,不容易被同伴接纳。

(三)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理论探讨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心理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变化不定,有必要研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发展特点,进行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系统归纳了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一系列理论,包括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意义、原则、技巧、途径、障碍等。

1.构建原则的确定

伙伴之间的交往是一个互动、互助、互惠的过程,若要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真诚原则。所谓真诚是指说实话,办实事,待人真诚。这里的“真”是指在伙伴交往时,以“真正的自我”出现,没有防御式的伪装,表里一致,真实可信。这里的“诚”包括诚实、诚心、诚恳,是伙伴友好交往的重要基础。真诚是伙伴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种特征。

(2)尊重原则。尊重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自我尊重———自尊;对他人尊重———尊人;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他尊。在伙伴交往中,自尊、尊人、他尊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先尊重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尊重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

(3)宽容原则。宽容原则是指学生在伙伴交往中,要以包容和谦让的态度对待伙伴之间的差异、误会、分歧,正确应对伙伴对自己感情的伤害、利益的侵犯或各种无理行为。在一定原则和某种限度内,一般不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击态度。宽容表现为,不仅在小事上不去斤斤计较,就是在明显“亏”了自己的事情上,也要学会“以德报怨”、“有理让三分”,才能海纳百川。

(4)平等原则。随着自我意识日趋成熟,独立性、自尊心日益增强,学生对交往的平等性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希望交往双方能够在心理上互相平等,彼此坦诚相见。

(5)换位原则。伙伴交往中的角色换位,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站在伙伴的角度,以伙伴的心理需求来考虑问题,即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样,就能通情达理地理解或原谅别人的行为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换位,以对待“客观的我”的方式来对待他人。这样,就能在伙伴交往中采取较为适当的行为,即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发展性原则。学生在伙伴交往中,通过交往能够获得先进的信息环境,先进的方法论和富于激励性的环境,一方面以人为镜,以伙伴的言行举止等来对照自己,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多方面的表现也可促进伙伴们的进步和发展,最终促进整个伙伴群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2.构建技巧的辅导

交往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艺术,它具有许多技巧。掌握交往的技能,对于搞好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伙伴交往技能。

(1)学会交往礼仪,是构建良好伙伴关系的首要技巧。应教会学生做到以下几点:整洁的仪容、优雅的举止、礼貌的谈吐。学会并具备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才会有更多的伙伴愿意与之交往,良好的伙伴关系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2)形成良好的交往态度。前中国足球队总教练米卢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要做任何事情,即使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但没有良好的态度,也必将失败。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二十四字的交往态度“秘诀”,即坦诚相待、开放自我、接纳他我、尊重差异、亲密有“间”、合作竞争。

(3)掌握交往语言的艺术。在伙伴交往的过程中,交往语言的艺术主要包括交谈的艺术和肢体语言的艺术。交谈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听和讲两个方面。首先,要善于聆听,有耐心,不随便插嘴。其次,要善于表述。肢体语言的交往艺术魅力无穷。应教育学生经常培养目光正视的良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运用多种眼神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面部其他器官也可以有“动作”,不同的“动作”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手势也是表情达意的有效方式,有时它能比面部表情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4)注意交往行为。我们引导教育学生做到六个学会,即学会接纳,学会赞扬,学会容忍,学会拒绝,学会克制,学会宣泄。

3.构建途径的创设

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学习有关礼仪常识、交往策略,确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在模拟性的情境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将概念转化为熟练的行为;着眼于从交往教育的角度设计,组织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如集会演讲、生日庆祝、假日郊游、社会调查等等,促使交往技艺的内化和保持,并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

(1)伙伴关系的交往指导。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说服讲解、情境讨论、回馈、阅读辅导等。

附录 情境讨论

(1)课件演示:

在热闹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做游戏,小强耷拉着脑袋,一双期盼的眼睛,看着别人玩。课件跳出课题:我想和大家一起玩。

师旁白:为什么没人和他一起玩呢?我们来看看他平时是怎么做的?

继续看课件:丁丁,李斌等三人在拍皮球,小强走过来,在李斌的身后不声不响地推了一把,李斌摔倒在地,小强看了哈哈大笑。李斌爬起来,很生气地跟同学说:“别理他,我们继续玩。”小强硬闯进他们的游戏圈捣乱,抢了皮球藏起来,不让大家玩。小朋友都很生气,小强和大家吵起来,老师来了,问:“为什么你搞破坏?”小强说:“我是和大家一起玩玩的。”同学们说:“我们不喜欢你这样的玩法!”

小组讨论:①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和小强一起玩?②你有帮他的好办法吗?

(2)伙伴关系的行为指导。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增强交往频率、榜样示范、行为演练、反馈调节、促进迁移等。

(3)教学交往的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交往,培养学生交往意识、交往能力,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①转变思想,改革教法。教师在思想上关注学生多方面成长,在情感上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起一个师生、生生和谐平等的交往气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能主动积极参与的保证,促进教学中多向、多种类型的信息交流及反馈。

②建立小组,指导交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适宜于建立多向交往的学习小组,改变他们的座位形式。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交往。教师有意识地作集体或个别辅导,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教给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使学生不仅在交往中获取知识,更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能力,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③培养习惯,提高效益。这里的习惯指学习习惯与交往习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学交往只能流于形式。要注重保证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思、自讲、自练,重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自己去发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而只有有了学生自主的事先学习,教学中的讨论、交往才不会出现费较长时间还没有任何收获的情况。

(4)开设交往活动课。在伙伴交往训练中,教给学生一定的社会知识、交往经验和礼仪规范,是必要的,但这些知识、经验、规范,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应用,反复练习,大胆实践,那么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转化为一定的交往能力。交往训练应以活动训练为主。

(5)组织课外交往实践。与课内相比,课外交往学习的天地更宽。我校对于学生的课外交往实践,采取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处处束缚其手脚,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的方法。我校课外实践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社会调查、“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团队远足等。

(四)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在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以校园文化、少先队工作、班级建设、课堂教学、个案研究为载体,全方位立体地进行实践探索研究。

1.校园文化与良好伙伴关系构建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对学生影响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因素,有“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之分。“静态文化”指的是诸如校园的建筑设施、校舍结构布局等学校硬件方面对学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各种因素。“动态文化”指的是学术、科技、体艺、娱乐活动等学校软件方面对学生具有感染教育作用的一切因素。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提出过类似概念。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可同时获得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学到的知识”。前者指的是通过教师专门的传授学到的知识,后者是指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和通过人际交往在品格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吸收到的知识,即校园文化。

(1)创设人文环境。学校在校园环境布局、美化方面尽可能体现人文性。学校永久性标语牌、校训、校歌中尽可能将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能力这一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育人的总目标,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还利用黑板报、班级墙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召开主题班会、集体讲座及广播等形式,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同时介绍人际交往的有关知识,介绍处理人际关系的有关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氛围。同时,我们还注意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富有美的气息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境,消除因高度学习压力而带来的紧张心态,缓解因纷杂多彩的人际交往而带来的烦恼,以更饱满的心情迎接学习面对同伴。只有达到校园美化,才能使学校的显性教育(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和隐性教育(校园环境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

(2)规范教师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对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才能构成对他们进行交往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研究表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通晓教育教学的规律和艺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无私且没有偏见、注重仪表、举止文雅、兴趣广泛、善于设身处地地体贴学生,等等,这些品质都是构成教师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不可缺少的。只有严格按照人民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心理素质,教师的威信、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随之得到提高,这样也就为师生之间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促进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条件。

(3)树立优良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社会心理环境的集中表现,对学生的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风对学生伙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一,良好的校风以其特有的集体感染力,迫使集体的成员在思想上、情绪上、行为上与其保持一致;其二,良好的校风以其内在的集体凝聚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强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其三,良好的校风以其天然的防御排外力,对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的侵袭干扰构成抵制作用。这样就可以维护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

(4)构建教育策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重视形的建设,更重视神的塑造。在校园文化创建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在读书中学会交往技能,在艺术中陶冶交往情味,在体育中增强交往品质,在创造中提升交往品位”的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教育策略:①在读书中学会交往技能。②在艺术中陶冶交往情味。③在体育中增强交往品质。④在创造中提升交往品位。

2.少先队工作与良好伙伴关系构建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员是这个组织的主人,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少先队工作在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先队实施构建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途径很多,我校少先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要从营造开放和谐的交往氛围,开设交往主题的班队课,开展多样的交往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并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实施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帮助他们发展交往技能,获得适应社会、适应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1)营造交往氛围,唤醒交往意识。少先队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无论从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努力营造一种良好交往的氛围。由于我校地处桐君街道闹市中心,校园面积相对不够宽敞,学校无法为学生营造园林式的校园环境,但始终为学生创造一个“亲切的”、“开放的”的外部环境而努力。走近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十米外就能看见一块宽大的电子屏幕,屏幕每天用不同的招呼语亲切欢迎全校师生的到来。“Hello!”“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欢迎你”、“早上好!(或下午好!)”等,那是我校团队合作的宣传报道组为你送上的无声问候。走进大门后,两侧是整齐漂亮的少先队宣传橱窗,里面适时地展出一些学校礼仪规范的图片,公布学校每周达标行为规范,表扬规范优胜班级。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作品、一份心情、一种创意在这里展出,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校更重视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人文的”内部环境。“红领巾门岗”是少先队推出的一个礼仪示范岗,由各值周中队的优秀少先队员组成,每岗4人,每天在上学、放学时间里肩披红色绶带、整齐分列校门两边,笑脸相迎相送进出师生。“老师早,老师好!”“欢迎你”“同学再见”等,孩子们就在这样一种自然、亲切的交往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学习。“快乐英语角”是少先队和学校英语组共同创立的又一个交往天地。每周四下午第二三节课,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在这里与同学与老师用英语进行友好交流。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英语,也学到了与同伴、老师打招呼的礼貌,请教别人的诚恳,聆听别人说话时的认真专注等。

少先队还指导各中队在校园廊角、教室墙壁等处张贴交往名言:“交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样,都是人类生存所需的一种智能”、“是否善于交往,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春芽儿小广播”、“春芽儿电视台”定期播出特色栏目“快乐交朋友”,不仅播出一些交往的小知识、小故事,也常请孩子自己做嘉宾,现身说法交朋友,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广播、电视台收视率一度增加,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快乐伙伴关系的形成。学校还有许多学生吐露心声的地方:“大队部投诉箱”、“悄悄话信箱”、“春芽儿报”等,使学生有了意见不怕没处提,有了烦恼不怕没处说,并初步形成“有问必答”的作风,为交往教育奠基。

(2)投身交往实践,促进快乐成长。

①竞争上岗比一比,自主管理我能行。我校大队部每学年举行公开竞选大队委员,大队部的15名大队委全部是通过自荐报名、队知识考核、特长露一手、演讲、答辩等形式,根据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产生,评委由老师、学生代表担当。这一举措,改变了队干部从原来的“要我当”到“我要当”,也使他们在竞争中更好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磨炼意志。这样入选的大队委员往往自信能干、谦虚合作,把少先队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此举在学校、社会产生强烈反响,校报、校春芽儿电视台的小记者、节日主持人、中队干部都通过这种形式选拔出来。竞选时所表现出的同学伙伴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就显得很自然、很亲切,也促进了伙伴间友谊的形成。

不仅如此,少先队还把校园集体这个“小社会”交给孩子们自己管理。于是,校园里刮起“争岗、找岗、创岗”风,除了原有岗位(如中队委员、小队干部、课代表等),各中队还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自己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竞争岗位,让每个人都有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校园小卫士岗、爱心小天使岗”诞生了,“安全小巡警”、“节电小标兵”也挂牌上岗了。同学们在工作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了一定的归属感,交往意识增强了,交往能力提高了,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我能行”的成功快乐和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

②快乐节日,快乐交往。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我校少先队不仅利用好每一个国家法定节日,设计生动有意义的活动,如:“走近雷锋”、“六一儿童总动员”、“新年交响曲”等,还特别设立“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为少先队员自己的节日,每年各举行一次,至今已有五届,多彩的节日活动不仅激发了队员的活动欲望、参与意识,也唤起了队员的交往激情。

③在规范中学习交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要以一定的文明交往规范为基础。我校文明交往规范以《小学生手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礼仪常规》及《桐庐市民十不准》为依据制订了《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文明交往常规十条》。

各中队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队会,模拟交往的情境,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文明交往习惯的养成。《真心相处》、《学会感恩、实践感恩》、《关爱别人、快乐自己》等主题队会虽然主题各异,但都注重学生感恩、关心、尊重、分享等品质的形成,它使学生往往在交往中具有快乐的情绪。同时,学校把三月定为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礼仪月,各中队利用队会课开展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教育。礼仪规范讲座,礼仪知识竞赛,中队礼仪俱乐部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学校还集中开展了“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文娱汇演,相声学“八语”(招呼语、告别语、投谢语、致歉语、协商语、安慰语、请求语、拒绝语)等节目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受教育,在笑过后有收获。

④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交往乐趣。

A.角色体验。少先队员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角色。在形象化的环境中体验角色,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在强刺激下的活动、交往,即使有困难也会在一定的动力下去克服它,战胜它。体验的角色主要有学做文明小市民、争做快乐小交警、做做社区小义工等。随着角色体验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在广播电台、文化馆、体育中心、图书馆、市场等各个地方找到了自己实践交往的基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交往体验,人人都说桐庐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走出去就是不一样,指的就是见多识广,文明交往等综合素质比较高。

B.假日小队。假日小队作为我校少先队工作向校外延伸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小学生间良好伙伴关系建立上天地更宽。假日小队活动特点:组建小队讲究自愿;强调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工作能力;活动时间、地点很灵活;重视与生产劳动、生活体验、科学实验等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些特点决定假日小队为学生的自由交流提供广阔的天空。假日小队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为两个文明建设出薄力”、“绿色阳台工程”、“爱心行动”等。假日小队不仅让队员们取得成功,得到了快乐,而且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对人宽容,学会谦让、协商、互助、合作,使每个队员得到锻炼和教育。

C.手拉手。“手拉手”互助活动作为少先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我校已开展多年。此活动主体是“手拉手”交朋友,基本方法是做到“五个一”(即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寄一份好的书报或文具;为建全国“手拉手”希望小学出一把力;唱一首“手拉手”友谊歌)。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活动模式,它每年吸引着我校上千名学生参与,因其活动的双向性、情感性、社会性等特点,它在我校少先队员良好伙伴关系构建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手拉手”互助活动形式也丰富多样,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主要有“手拉手”帮困助残活动(包括写封书信交朋友、手拉手情系身边的小伙伴、手拉手爱心基金会)、“手拉手”文明创建活动(包括建立“手拉手”文明监督岗、举办“手拉手”文明行动周)、带动成人手拉手(包括少先队与武警、消防战士手拉手、小手拉大手,一路平安走)等。

D.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是深受少先队员欢迎的传统活动。它有夏令、野外、集体生活的特点,它让少先队员在有趣的集体生活中轻松地休息。我校近几年夏令营开展都有明确的主题,对培养队员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品质方面,意志力,合作意识,口语表达能力等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交往教育一体化。教育是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学生家长也是交往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是关系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最终效果的。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是培养孩子善于交往、善于合作的必经途径。少先队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①经常利用家长会组织学生家长学习指导孩子交往的教育。

②开设“交往教育”活动公开观摩课,邀请家长参加、发表意见。通过每个孩子动员家长订阅“家庭教育”杂志,提高教育综合素质。

③大力开展赏识教育活动,推出评价学生的新形式———成长袋,内设有“快乐交往卡”、“快乐学习卡”等,家长、辅导员老师把各阶段里孩子交往、孩子学习等的点滴成长不断记录、不断展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争取使每个孩子得到同伴吸引,也乐于同伴接近。

④学校取消每学期末三好学生的评比,从全校1300名学生中,评出全面生、特长生、进步生。少先队利用寒暑假期的活动进行“交往小能手”、“文明小市民”、“社区小主人”等“十小”明星评比。家校联手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

3.班级建设与良好伙伴关系构建

我们认为班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首先,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交往、成长、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家”。每个学生都应该归属于这个“家”,是“家”中的一分子,谁也不能脱离它而去。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是失败的班级建设。其次,既然是“家”,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使我们的“家”温馨而和睦。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班级环境、文化的创设,凡此种种,让“家”中的孩子平等、愉悦、宽松、健康地成长。第三,也应当明确“家”中的成员的交往、角色是多元而丰富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除了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外,还应通过种种非正式的方法和手段来维持。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是多元的,有正规的教学交往,也有平常情感的交流;角色也是丰富的,有正式的师生、同学角色关系,也有朋友,兄弟姐妹式的角色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班级要求是自由而生气、平等与民主、和谐与开放的。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对班级建设中的伙伴关系有了新的追求。

追求一:诗意的班级。

我们的班级就如家一样温馨而和睦。“家”中的每一份子都很重要,都有自己的位置,都能体谅对方、宽容对方、帮助对方,生活在一个心灵舒展、谈笑风生、朝气蓬勃的美丽家园。

追求二:大写的“人”。

我们的学生再也不是班级生活的“奴仆”。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有品位,会倾听、会合作、会交往,敢于批评、敢于接受挫折、敢于展望未来,他们不再陌生、不再猜疑,付出真诚,拉起手来共创美好的明天。

(1)民主化管理与良好伙伴关系。民主化管理的核心也就是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都有自己的潜能,只要给他们合适的岗位,锻炼的机会,他们同样能开掘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①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班级管理角色不外乎班长、副班长、学习、宣传、卫生、劳动、纪律委员等,加上各科课代表和小组长,也就是15人左右。按一个班45人折算,担任管理角色也就占了全班的1/3左右。那么,还有2/3的学生是被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属于群众角色。如果我们能尽量增加班级中的管理岗位,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担任某种管理角色,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效应,也就不仅仅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锻炼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创设了伙伴与伙伴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拉近与减小了原先“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与矛盾,融洽了伙伴与伙伴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A.增设班级岗位。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除了原有的一些岗位外,基本上增设了如生物角管理员、雨具清洁具管理员、安全财务管理员、节能员、视力监督员等岗位。这些岗位工作具体、明确,只要有责任心就可以担任,适合于一些从未担任过干部的学生来做。对一些“老资格”的小干部,有些班级则让其退下来,有意识地创设工作要求更高,挑战性更强的岗位,如“感悟集锦”,“采蜜集”,“浪花片片”的编辑班刊的岗位可让他们承担。

B.减少兼职。在班级管理的高层上,如大队委员或校长助理等不再担任班内干部,但要求他们能积极帮助其他干部,支持班级开展工作。不兼职的目的就是空出岗位给其他同学锻炼。

C.一岗多人。一岗多人即同一岗位有多人参与,如编辑岗位就安排了5位学生参与班刊的编辑与制作,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锻炼,发挥自己的特长。

②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扮演班级某岗位的某种角色,不同岗位学生的思想、行动、所交往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学生是处在成长期的人,他们需要学习和体会多种社会角色,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扩大自己的交往面。因此,我们在班内还实行了岗位轮换制度。我们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促进班集体中良好伙伴关系的形成。实行岗位轮换,不仅避免以前班内只有少数班干部且一成不变所产生的骄傲情绪和优越感,而且也能让部分学生增强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断地岗位轮换中通过体验角色,在与各类岗位同学的交流、学习、合作中融洽双方的伙伴关系。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执行定会带动整个班级的伙伴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具体操作如下:

A.建立班级制度。班主任发动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除一般的值日生制、班规外,主要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以下三种制度:班级工作岗位责任制。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班级工作岗位轮换制。班干部都有一定的任期,任期满后,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连任。定期进行重新选举与轮换。当然,轮换的频率要看具体情况,像有些岗位,各课课代表、中队委员,一般半学期或一学期轮换一次,这样不仅树立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有条理地完成一件事的能力。班级岗位工作成绩考核制。主要是对上述各类岗位学生工作成绩的评价、考核与监督。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考核人员和考核办法。

B.小干部岗位的轮换。班级小干部在这里主要是指校长助理、大队委员和中队委员等。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很重要,小干部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班级中群体伙伴关系。因此,小干部的诞生与轮换一定要规范,一定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班主任组织这项工作基本上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竞选动员、自愿报名、竞选准备、竞选演说、投票选举、试用评议、正式任命。

C.其他班级岗位的轮换。班级其他岗位的轮换可采用自愿报名和教师协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任期满后,班主任可征求学生关于岗位设置的意见,商量这些岗位是否必要,或者还需增设哪些岗位。然后,把岗位的名称、职责、人数向学生公布,欢迎学生踊跃报名,当然竞选为小干部的不在此列。

实行民主化管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加入到班级管理的队伍中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正确的发展,最终以优良的班集体促进良好伙伴关系的形成。当然,实施民主化管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班队活动与良好伙伴关系。在班主任的工作计划中,往往有一块内容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举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举办此类活动,班主任的初衷就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但我们也应懂得更为重要的是它增加了同学间交往的机会(因为交往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交往),通过活动使得伙伴与伙伴间进行交流、了解、学习、合作,从而活跃班级良好氛围,促使伙伴间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循序渐进,构成良好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

①体验型班队活动。体验型班队活动就是班主任通过创设交往环境,让学生模拟设定角色,在活动中体验角色,实现与角色对话,从而产生与角色的共鸣、情感的洗涤、碰撞与升华。如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体验,开展“假如我是妈妈”、“今天我当家”体验活动,将子女与母亲的角色换位,使孩子体验父母辛劳,实现两代人的心灵沟通,以体会自我服务和为母分忧的快乐;开展“假如我是残疾人”体验活动,将健康人与残疾人角色置换,体验渴望关心,得到尊重的情感;开展“假如我是落选者”体验活动,让孩子去体验战胜挫折,勇于面对失败的心理感受。渐渐的,我们开展“放眼看同伴”的体验周活动,在一周内,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包括纠纷、矛盾等,然后从“假如我是他,会怎么办”的角度写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下星期一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体验周活动逐渐让学生学会心理换位,使学生之间和睦相处。

②合作型班队活动。合作型班队活动很显然就是班主任尽量创设需要伙伴之间共同配合、共同学习的班队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伙伴之间必然要进行交流、沟通,其实这就是构建伙伴关系的过程。也许伙伴间会产生矛盾与碰撞,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与引导,相信定会朝良好伙伴关系发展。因此,我校班主任尽量多创设一些需伙伴合作完成的班队活动。“水果拼盘活动”、“课本剧表演”、“小组间的知识竞答”等都需要伙伴之间的配合、沟通、宽容与帮助,伙伴间的良好关系就在这有意无意中得到了发展。我们再来看看我校六年级某班开展的“烹调最佳搭档”竞赛活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8人左右,男女同学各半,自由组合。组合后各组设计菜谱,讨论烹调方法,确定分工任务,采购等。比赛在郊外一块空地上开始了,那些“小男子汉”们卖力地找水源、运水、垒灶、起火,手巧心细的女孩子们则在一旁洗菜、煮饭、摆冷盘、餐具。在男女同学默契的配合下,一桌桌丰盛的饭菜很快就诞生了。最后,班里选出的“小评委”们经过观察、品尝、讨论,评出了优胜集体(每个集体至少被评上三等奖),老师还给同学们颁发了奖品。烹调竞赛虽然结束了,但在欢声笑语中,在交流碰撞中,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融了,集体观念也增强了。

③自我展示型班队活动。我们一直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那些自信、开朗、乐观、平日里喜欢打打闹闹的学生往往敢于走上讲台展示自我风采,即使表演得不够“美丽”,掌声、笑声足以填满内心的满足。因此,他们走下讲台就能与同学打成一片,也许是非凡的才华,也许是可爱、滑稽的模样,给同学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然而,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孤僻、不合群,在与伙伴的交往中缺乏自信,怯于交流,更不敢走上讲台展示自己。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班同学前及时鼓励与表扬,更可贵的是创造一些活动,让他们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创设让同学们了解与接纳他们的平台。热烈的掌声、善意的笑靥,也许就能抚平他们内心的痛楚。如“自主生活”、“秀出自己”、“庆六一”等活动,以展示自我风采为主题,结合讲故事、歌舞、小品、游戏等多种形式,在兴趣盎然、笑声震天中拉近心的距离。

④主题型班队活动。主题型班队活动也就是班主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及综合实践活动课,优化伙伴间人际关系,增进伙伴间的人际交往。如通过“如何认识他人”主题班会,“牵手你我他”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通过“宽容大度与人相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矛盾纠纷。“微型心理课”是以讲述一个个小故事为主,让学生在漫游奇妙的心理世界中学习一些浅显的心理学知识;“烦恼大会串”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大家在纸上写下自己心中的烦恼,当教师抽到一张张纸条,念给同学们听时,孩子们才发现有许多烦恼是大家共有的,比如“为什么我竞选不上中队长”、“怎么我每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等,这些烦恼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得到了解答。在“优点大轰炸”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发现伙伴的优点,懂得了欣赏和赞颂别人。当自己的优点被人“轰炸”时所产生的愉悦会令他们终生难忘。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畅所欲言,沉浸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起来。

(3)班级文化与良好伙伴关系。一个集体为什么能够吸引她的成员,一个集体为什么能产生凝聚力?那是因为这个集体共享着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班级文化。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俗话也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由此可见班级环境与文化的作用不可估量,它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所在。“橘生江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良好的氛围对人才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营造的是和谐、宽容、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从而推进伙伴间的良好交往,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与支持的伙伴关系。

①班级教室文化。教室的自然环境是班级文化物质形态的表现。教室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展班级活动的主阵地。积极和谐的教室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窗明几净的教室环境,发人深省的名人名言,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都是教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问,学生在整洁、优雅、绿色充盈、人文气息浓厚的教室环境中学习生活还有谁会无缘无故发火争斗,谁会无缘无故心情郁闷呢?让我们走进我校某班教室去看看。教室的正前方“伙伴们,让我们的心没有距离”几个大字醒目抢眼,时刻提醒着孩子们做人要坦诚豁达;左右墙壁上傲然悬挂着四幅孩子们自己书写或创作的警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不如一个好朋友。———伏尔泰”;“爱心是舟,宽容是帆,敢于交流是风”、“让我们手拉手,共创美好明天”。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成了孩子们抒发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知识的“乐园”。“我有朋友了”是孩子内心的呼喊,“教你一招:当你在众人面前害羞怎么办?”“心灵透视”(学生轮流写上自己的最想说的话,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他)是孩子与孩子的交流,精彩的漫画“找朋友”更是孩子现实生活的诠释……处在这样的教室里你会感到孤独寂寞,会羞于交往吗?至少,它能给你一种交往的冲动。

每个班的教室文化是别样的,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学生是教室文化的设计师,是学生展示自我与伙伴交流的平台。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创造为主,交流合作的意识随着这些载体,悄然注入学生的心灵中,不断积淀、磨合,促使学生的不断发展,伙伴间的关系不断融洽、健康。

②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我校各班的班规、公约的诞生都是学生与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全体成员承认,并愿遵守执行的结果。在这里,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起点是一致的,某些学生一旦出现违规或犯错,制度文化便是他们的“精神食粮”。

除了一般常规的班级制度外,为形成良好的群体伙伴关系,我们特制定促进伙伴交往,融洽伙伴关系的班级制度。

③班级特色小组文化。班级特色小组可以说是班级的一种特色,它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它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个性飞扬,重要的是它增加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积极改善了班级伙伴交往的环境。这些特色小组一般应具备如下特点:(a)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一般组员5~7人;(b)每个小组应制定自己小组每个成员认同的目标和纪律;(c)有一个响亮能代表小组特色的组名;(d)小组有活动计划。当然,层次更高的特色小组还可根据小组的特色与形象,设计组徽、组训、组歌。小组目标、纪律以及组徽、组训、组歌的设立,它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有了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同时,也学会自我负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导向的作用,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不断受到自我激励和同辈群体的激励,最终实现对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

④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深层面是班级精神文化,也可以称为观念文化。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民主、和谐、宽容和诚恳相待的良好伙伴关系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民主化管理、丰富的活动、特色小组的建立等都有助于良好伙伴关系班级精神的打造。当然,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班主任的监督和管理。作为班主任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将“真诚”抛洒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真正与学生共同努力打造和谐、民主、团结、健康的班级精神。

班级建设中良好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领导的支持、任课教师的配合、班主任繁琐的付出。群体中人际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是正常与难免的,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坚持努力,循序渐进,我们群体的伙伴关系一定能朝良好的方向发展。

4.课堂教学与良好伙伴关系构建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际沟通和交往活动,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即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双方都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收或交流的被动体,交流活动的双方同样都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和能动性。忽视了这一点,交流活动就失去了目的和对象,沟通过程及其价值也将不复存在。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沟通交流的双方都必须树立主体意识,把对方看成有多方向需要,体现自身人格价值和有巨大内在潜力的活生生的人,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起平等而又互补、持久而又理想的教学伙伴关系。为此,我们进行了构建课堂教学交往模式的实践研究。

(1)课堂教学交往模式内涵。课堂教学交往模式旨在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型课堂教学,充分激活教学活动中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的交往,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做到交往与教学、探索、发展的有机结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在教学中交往,在交往中教学”是教师根据交往的理论和原则设计教学的目标、过程、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使教学成为充分而合理的交往过程。同时,视交往的各方是生动活泼的充满个性的主体。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根据交往的层次、水平和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在交往中探索,在探索中交往”是通过交往去探索,形成合力,达到有所发展,让交往在教学中产生更大的效能。

(2)教学交往模式实施要点:

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主动参与学习合作;

②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交往氛围;

③优化师生交往,强化生生交往,激活全员交往。

(3)教学交往模式的基本流程: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全员参与,提高交往教学与信息。提倡形式多样,师生、生生关系民主和谐。模式有基本的流程,但同时又是灵活多变的,为此衍生出各学科子模式群。

(4)探究课堂交往的教学方法。

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交往,促进良好伙伴关系的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①小组探讨教学(略)。

②探究性教学。在探究性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很频繁,相互影响与制约很强,交往方式多,质量高,学习效果也好。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略)

③合作教学。交往合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优化伙伴关系是最佳捷径。

④游戏活动教学。游戏活动教学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爱玩的欲望,确保学生在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学会交际,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使得优化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目的得到淋漓尽致的实现。

5.特殊学生与良好伙伴关系构建

每一滴水都有情感,每个生命都要呵护,无论它现在是否残损、灰暗,我们都有责任让生命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不论它如炫目的流星,亦如永恒的太阳!

(1)优秀生伙伴交往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①优秀生伙伴交往的心理问题。在社会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时期的学生,特别是一些老师和家长眼里“十全十美”的寄予厚望的优秀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负重心理、高傲心理、嫉妒心理和畸形竞争心理、脆弱心理和失落心理、虚荣心理。这些不良心理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同伴之间良好伙伴关系的形成,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疾病。下面是一位优秀学生抒发的苦恼:

队干部小董在周记中倾诉道:“我非常孤独,周围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说心里话,不是我不想交朋友,可是你看,有些人整天追追打打、嬉笑玩耍,太幼稚了;那几个人倒不错,可学习成绩这么差,和她们交朋友太没面子,也会影响我的;还有几个今天和你好,明天又和她好,这种人绝对交不得;我最不要看的是自以为家里有钱,整天请这个客,请那个客,收买人心的人!我想来想去实在找不到适合我的朋友,老师,我不是不愿交朋友,可交不到,怎么办?我好苦恼!”

②处理方法。

A.正确认识自我。俗话说:“认识别人易,认识自己难。”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优秀生由于听惯了赞美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对自己价值估计过高,对别人价值估计过低。要认识到自己还有某些不足和缺陷需要改进,不要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到人人有长处,人人有短处。这样,在伙伴交往中,优秀生才能避免各种自傲心理,放下高人一等的架子,正视自我,也正确地看到他人的优点,学会接纳同伴,理解同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B.学会倾诉和宣泄。不善交往给优秀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适当的朋友间的交往、倾诉和宣泄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优秀生自己要学会倾诉和宣泄,向知心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委屈和痛苦,从他们那里寻求抚慰和同情,寻求支持和力量。这样不良情绪及时释放,宣泄出来,既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状态,又能促进良好伙伴关系的形成。

C.学会公平、健康的竞争。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形式,马克思说过: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独特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竞争意识是克服人缺陷的一剂良药,竞争是种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成为目的,优秀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过于看重结果,而要总结竞争过程,从而发现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品味竞争的规律。这样才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与之竞争的伙伴,胜不骄,败不馁,使良好的伙伴关系得以稳定发展。

D.克服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不成熟的一种标志,也是影响良好伙伴关系的因素。克服嫉妒心理,主要取决于优秀生自己。首先,要明白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心理,要敢于承认自己对某人某事已产生了嫉妒心理,及时发现承认,及时纠正,化为自己努力的动力。其次,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要学会经常反思自己,面对某人、某事,自己一言一行的出发点,是否理智、是否出于众心。再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劝诫人们谦虚谨慎,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要学会悦纳他人,理解他人。最后,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克服嫉妒心,优秀生还要有宽广的胸怀,用一颗宽容的心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朋友及家人。

总之,一个优秀生不单是成绩优秀,日常表现好,而应该更多地表现在心智良好,素质全面和人格健全等方面,而良好的伙伴关系既是优秀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发展的果,也是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因。

(2)学困生伙伴交往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①学困生伙伴交往的心理问题。学困生虽说不乏一些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热情、善于交往之人,但更多的学困生既受自身性格、气质的制约,又因其学习成绩落后的影响,他们在与伙伴交往中受阻。影响其伙伴之间交往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性心理、惰性心理。下面讲述的是一位学困生的逆反性心理的形成:

学生小强在小学低中段时是一个性格开朗、好动调皮的男孩。因为好动、淘气,学习上粗心马虎,成绩在班上居中下水平。到了高年级,父母认为这样子下去不行了,就在课余、双休日为他请了好几位家教老师,晚上做完老师的作业,就是一大堆家长的额外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全部取消,甚至同学生日,好朋友上门来玩都婉言拒绝。小强日复一日地在这种单调、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久而久之,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调皮可爱,与父母经常顶撞,吵嘴,对立情绪越来越强,在学校他上课不集中,不专心,作业故意不做,学习越来越差,自暴、自弃、自卑、固执己见的不良性格越来越明显。

此外,还有学困生根本不接受教育,形成你教你的,我学我的疲软心理,别人比我强,我什么也不是的压抑心理。以上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困生与同伴的良好交往。

②处理方法。

A.强化自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愈低,孤独感越强,自我教育可促使变化稳定。教师要做一个引路人,要正确地帮助、关爱学困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满足学生层次较低的心理需求。学困生要学会自我教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在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后要加以强化,强化可以通过内因(学习动力的强化)与外因(老师的赞美、家长的理解支持、同学的真诚欣赏)进行。

B.调整交往的心态。聋哑教育家海伦・凯勒曾说:“心里满是阳光,你就永远看不到阴影。”学困生在学习、交往面临一些挫折时,应该走出自卑的阴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通过意志努力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保持乐观的情绪,学会直率、坦诚、不要过分自责、自悲自怜,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挫折,应多从好的、积极方面着想,保持豁达的情怀,有助于走出困境。

C.主动与人交往。一位哲人说过:“主动地与人交往是赢得更多朋友的诀窍。”学困生应该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文娱体育活动,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以消除心理的郁闷、紧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小天地里患得患失,应自觉地把自己置于集体中,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寻求温暖和友谊。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知心朋友诉说,从宣泄中得到解脱。

D.学会正视。正视指正确地认识、了解,正视包括正视自己、正视别人。老子曰:“知之者智能,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学困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颓废不振、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看不起自己。要认识到自己还有其他方面的优点,自己通过努力还是可以进步的,树立起信心,乐观开朗、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讨论。学困生也要正确地认识别人,他人的成绩是努力得来的,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荣誉是理所当然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另一方面,他人也不是事事都对,处处比我强的,他们也有缺点,也有不足。

(3)单亲家庭学生伙伴交往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①单亲家庭学生伙伴交往的心理问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婚姻关系日趋不稳定,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离婚后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承受能力上也相应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怜自卑、性格孤僻、脆弱怯懦、缺乏安全感、冷漠粗暴、情绪偏激、无视淡漠。这些新的心理问题出现既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身心发展,又阻碍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形成。下面是我校田老师班里的一位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

田老师新接了一个六年级班。在几天的接触中,他发现班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说其特别,是因为他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课下也不见他和别的同学一起游戏。据其他同学反映,他从来不和同学玩,也不和同学说话。甚至有的同学说,他连笑都不会。

怎么回事呢?田老师又走访了几位以前教过他的老师。原来这个学生的父母在他上四年级时离了婚,他随妈妈一起过,但后来妈妈再嫁,就把他甩给了姥姥。从此,他一下子变得少言寡语了,再加上同学的讪笑,于是他变成了目前的这个样子。

②处理方法:

A.对自己的处境有正确的认识。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破坏,使他们在与同伴的比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缺乏自信,容易形成自卑、自抑等不良性格特征。因此应鼓励学生学习从环境线索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比如把家庭的不幸作为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把老师的特殊关照作为促进自己学习的力量;把分担家务作为自己成熟而有责任感的象征等等,要学生明白离婚并没有使其能力受到丝毫的损害,比起其他一些更为不幸的孩子(孤儿、残疾儿童),他们多少还是庆幸的,因此没有理由自暴自弃。

B.培养自我控制和从容应对的能力。单亲家庭子女将比完整家庭子女更容易遭遇如下情景:受到他人忽视或歧视,经济状况拮据等等,良好的自我控制是其适应这些情景的关键,应指导学生学习控制情绪的方法,并让孩子经常体验成功,以形成更多的内控点。

单亲家庭孩子在亲友相处中应知道如何从容应对。比如当某位亲友陪伴孩子到公园尽兴游玩,孩子应会说:“你陪我玩,我感到非常高兴,像又回到了从前。”这样也许会激励这位亲友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也应学会对同伴使用此类方法,如,一个伙伴在操场上和他打完球,孩子不妨说:“谢谢你,和你打球非常开心。”通过这样的话语来赢得这位小伙伴更多的接触机会,也赢得更多伙伴的关心、友爱。

C.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学校的教师和同学能积极地参与到单亲家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将对孩子的适应起到重大作用。教师应为他提供特殊的帮助,加倍关心他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并成为化解孩子与父母间矛盾的主要工作者。同时,教师必须经常鼓励他,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并予以表扬。同伴的理解和接纳是消除孩子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鼓励正常家庭孩子积极帮助和支持单亲家庭子女,同时为他们提供为大家服务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其成就感的提高,也能改善大家对他的看法。

学校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使学生尽情投入、释放压力,因此老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共同工作团体,使孩子为了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这样既可加强人际交往,又可增进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至于游离集体之外。

(4)器官缺陷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①缺陷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器官缺陷学生是指感觉器官或运动器官遭受损伤而使视力、听力或运动能力出现障碍的学生,包括聋童、重听儿童、盲童、低视力儿童、肢残儿童。器官缺陷学生因各自的教育、人际家庭经历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自我中心、自我控制欠佳、孤独自闭、焦虑心理,这些均不利于伙伴之间的友好交往。

阿井天生就患有哮喘病,稍一感冒着凉就会发病,一入冬那更是危险,且发作起来非常痛苦。因此,他的父母为了阿井能尽量少犯病,对他进行严格的看管:不在外面吃东西,有风的时候不出门玩,和同学小伙伴去晚宴那更是不行,天一凉就加衣,全家全动员对他的衣食照顾得无微不至,久而久之,阿井的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不愿和别人交往,也不愿和小朋友讲话,整天一个人待在家里发愣,脾气也越来越坏,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甚至为了妈妈一句批评的话在日记中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②处理方法。器官缺陷学生没有特殊的心理问题,但他处在易于导致心理问题的情境中,这种情境一方面由器官缺陷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发,另一方面由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的反应所导致。因此,对器官缺陷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一方面应从儿童本人入手,另一方面也应从儿童身边的事物及关系入手。

A.正常认识自己的缺陷及长处。器官缺陷学生对缺陷的恐惧及耻辱感部分来源于对缺陷性质、缺陷成因、缺陷后果的无知。如果能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给孩子一些有关缺陷的正确认识,也许能使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缺陷,进而正确地接纳自己的缺陷。与此同时要尽量强调孩子已有的能力,并发现其长处,充分发挥其潜力,重点放在发展特长而非补偿缺陷上,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B.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器官缺陷学生比普通儿童更容易面临复杂的负面的心理情境,因此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就相当重要。首先,要让孩子经常体验成功,形成有能力自我控制的基本感觉。其次,要让孩子掌握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如自问自答式的自我监控,定时自我评价、自我暗示、自我指导等,最后要及时反馈。

C.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器官缺陷学生社会交往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交往技巧。由于经常处在父母的过度保护或隔离环境下,器官缺陷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而他们又可能过分渴望与别人建立个人关系,这必然引起冲突,因此必须教会器官缺陷孩子与人交往。

D.减轻压力,创造健全家庭。父母和子女对生命都要具有肯定的看法,乐意去尝试并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当问题发生时,也能够勇敢地去面对。父母和子女都要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自足而自重。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与人沟通时,具有开朗而诚实的态度。父母把有器官缺陷孩子视其为正常的孩子,并以此对待。例如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要求他们帮忙做点家务或遵守规矩等。

E.接纳器官缺陷学生。为器官缺陷学生多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组织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做好正常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接纳残疾学生,做到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教育为残疾学生实施随班就读,不仅保障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提供了从小进入主流社会的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