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危机与危机管理

危机与危机管理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危机管理是公关实务方法和技巧的全面应用。无论是伤人损物的危机还是形象危机,对组织、对社会都会造成相当的损害。组织故意原因引起的危机。广义的危机管理是指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公共关系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狭义的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危机与危机管理_公共关系学

8.1 危机与危机管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总指挥,19时10分许温家宝到达成都后就乘车前往震中地区现场办公并深入救灾现场。与5年前的SARS危机处理相比,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的应急机制运转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效,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经验积累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危机管理是公关实务方法和技巧的全面应用。由于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而它不仅要求公关从业人员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具有较强的洞察力,而且要求公关从业人员能随机应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与技巧性。

8.1.1 危机的含义

现代汉语中,危机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危机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是一个新局面的开始,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极富哲学思辨色彩的中文词语,指出了“有危险才有机会”的道理。面临危机,必须马上对事情做出决定,尽管决定的结果可能会好,也可能会坏。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是:危机“是潜伏的祸机,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就社会组织而言,危机则是指由于组织自身或公众的某种行为,而导致组织环境恶化的那些突然发生的、危及生命财产的重大事件。比如飞机失事、火车脱轨、地震、台风、水灾、爆炸等恶性事故,还包括罢工、骚乱、舆论危机等。这些危机不仅给组织造成人财物的损失,而且会严重损坏组织形象,使组织陷入困境。因此组织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危机的能力如何,是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的大事。

8.1.2 危机的特征

危机有很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发性。危机事件一般在组织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这些事件容易给组织带来混乱和惊慌,使人措手不及,如果对事件没有任何准备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难以预测性。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往往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难以预料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预测性,会给组织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特别是那些组织外部的原因造成的危机,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的改变、科技新发明带来的冲击等,它们往往是组织始料不及并难以抗拒的。

严重的危害性。无论是伤人损物的危机还是形象危机,对组织、对社会都会造成相当的损害。对组织来说,它不仅会破坏目前的正常生产秩序,使组织陷入混乱,而且还会对组织未来的发展、经营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发生了有人身伤亡的事故之后。从社会角度看,组织危机会给社会公众带来恐慌,有时还会给社会造成直接的物质损失,如产品不合格或是机毁人亡的事故,抑或污染公害,给人造成终身残疾或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舆论的关注性。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十分发达,组织危机常常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成为媒介捕捉的最佳新闻素材和报道线索。有时候它会牵动社会各界,乃至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所以说危机对组织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广泛的。

在现实生活中,危机往往是由两种甚至三种、四五种因素共同引发,所以不能机械地、简单化地寻找原因,而应整体分析,对症治疗。

8.1.3 危机的类型

常见的危机事件有重大工伤事故;意外性的火灾、偷盗、抢劫;消费者因权益受到损害的抱怨、投诉甚至起诉;舆论的负面报道;员工情绪强烈对立;因组织自身行为损害社会利益而受到的舆论攻击(如环境污染),以及被故意陷害、中伤等。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组织自身行为损害社会利益而引起的危机。如:1984年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的印度博帕尔邦毒气泄漏事件,同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尔反应堆泄漏事件,及近年我国一些地方化工厂、造纸厂违规排污,造成周边区域水污染等事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卫生、环保、绿色的要求日趋强烈,一旦社会组织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不注意公众和社会利益的保护,那也就是站在社会的对面上,肯定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惩罚,而解决的唯一途径也只有社会组织充分重视社会利益,并积极承担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事先采取积极有效手段,减少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利益的损害。一旦事发,亦应迅速采取积极有效手段,并在事后着重考虑如何设法补偿社会的损失、挽回组织的声誉,维持与社会公众的良好关系。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一味地隐瞒事实真相,甚至置社会利益于不顾,结果只会是自取灭亡。

意外灾难性事件而引起的危机。如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1990年厦航飞机在白云机场发生的撞机事故,杭州著名购物中心天工艺苑火灾事故等。一般讲,这类事故属于天灾人祸,组织主体的直接责任不大,关键在于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因此,此类事故的处理要求:一是尽快做好抢救和善后工作,以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带来的人身安全与财产设备损失,使受伤害的公众及社会有关方面感到满意,并对组织这种主动、认真、负责的行为表示理解与认同;二是及时做好舆论报道工作,将事实真相告诉给公众,消除谣言造成的危害,确保危机的处理有一个公正、有利的舆论环境。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诺曼·R.奥古斯丁曾说道:“我自己对危机的最基本经验,可以用六个字概括‘说真话,立刻说’。”

组织故意原因引起的危机。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产品中含有影响消费健康的不合格成分以及组织内部员工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等。这类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与消费的直接对立,会使组织形象和产品形象受到直接的打击。如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案等。

舆论的负面报道引起的危机。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某种程度上讲,传媒宣传还起到树立某种社会评价标准的作用,还往往直接影响着民众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价态度与关注程度。在美国,人们将舆论视为司法、立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权力”,因此对任何一种舆论负面报道,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8.1.4 危机管理的含义

危机管理是指通过科学预测与决策,修订合理的危机应急计划,并在危机发生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的手段,减少危机给组织与公众带来的影响,进而寻求公众对组织的谅解,以重新树立和维护组织的形象的一种管理职能。

危机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危机管理是指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公共关系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狭义的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8.1.5 危机管理的程序

危机的管理和预防是日益被人们重视的新课题,是组织主动出击战胜危机的有效手段。

1.危机发生前

危机预测分析。危机管理是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实施的有效控制,为此,事先要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出预测、分析。预测包括:可能发生哪些危机,危机可能具备的性质及规模,它对各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公关人员需要根据组织具体情况,按轻重缓急把危机分类,如:A类是很可能发生的危机,如产品质量、媒介关系、环境变化等;B类是有一定可能但又不是很可能发生的危机,如被盗窃、合作伙伴违约等;C类是很少发生但又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危机,如产品被投毒、水管爆裂等。

制订应急计划。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制定完善的计划,以便一旦出现危机即刻能做出反应,这是减少危害的有效措施。计划应包括对付各类不同危机的不同方法,安排好危机中、危机后在各个工作环节中负责处理各种问题的适当人选,同时让这些人员事先了解面对不同危机时他们的责任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这项工作也涉及其他部门,所以往往是公关部难以独立完成的。

成立危机管理委员会。大中型组织应设有这样的委员会,这是顺利处理危机的组织保证。危机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应包括组织领导、人事经理、工程管理人员、保安人员、公关经理、后勤部门领导等。如果组织有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子公司、分厂都应向委员会派一代表,以便发生问题时能迅速在各地协调行动;特别是当分支机构也都生产同样的产品,采用同样的质量标准、同样的购销渠道,具有同一组织形象时更有必要。此外,还可以根据危机内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确定是否聘请外部专家介入对危机的处理,有些危机只有靠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公关专家,才能帮助组织控制灾难。

印制危机管理手册。将危机预测、危机情况和相应的措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成小册子,可以配一些示意图,然后将这些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录像、卡通片、幻灯片等向员工全面介绍应对危机的方法,让全体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及应对办法有足够的了解。目前,仍有很多组织不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员工长时期不了解本组织可能出现的危机,也不了解一旦出现危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自救和保护,这是非常危险的。

建立处理危机关系网。根据预测的组织可能发生的危机,与处理危机的有关单位联系,建立合作网络,以便危机到来时能很好合作。这些单位有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的驻军、相关的科研单位、同行业兄弟单位、保险公司、银行等。在平时就要通过互相沟通使它们了解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危机中组织会向他们寻求哪些帮助等。

搞好内部培训。处理危机是公关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危机并非经常发生,所以大多数工作人员,对处理危机都缺乏经验。可组织短训班专门对公关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模拟危机,让受训学员作出迅速的反应,以锻炼他们面对危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向他们提供各种处理危机的案例,让他们从各类事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处理各种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发生是很难预测的,因而危机管理应常备不懈,各种方案、计划、培训都不能一劳永逸,应常备常新,万万不可心存侥幸。

2.危机发生时

组织应将所有已知信息在第一时间通告政治和社区领袖,寻求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这类特殊公众一般都处于权威地位,如政府部门权威人士、行业专家、专业机构、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如能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了解,他们就会采取理解、支持的立场(至少不会以反对者的身份指责组织)。而且,这类公众很可能会在危机中成为第二信息来源,其发出的信息对组织与公众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政治和社区领袖意见往往会对危机处理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尽快调查并公布真相,澄清事实。危机发生之后,社会组织在迅速抢救受害公众,减轻危机影响程度,并尽快将最新情况告诉公众。同时,还须尽快查明危机根源,如果是组织的自身的原因,就应勇于承担过失责任,向公众道歉;如果是其他因素所致,也应将事实告诉公众,减轻组织自身的压力。在这里,尽量邀请技术权威机构介入对危机事件真相的调查与论证,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对于减少谣传、寻求传媒与公众的理解尤有好处。可惜的是,许多组织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社会活动家、行业专家及专业机构的批评建议,一味强调所谓的合法性、科学性,反而给人一种漠视社会利益,有逃脱责任之嫌,从而造成更大的被动。

慎重处理危机中的有关人员伤亡事宜。正所谓人命关天,一旦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当事组织务必引起足够重视,充分认识到受难者家属在危机事件中的微妙地位。

3.危机发生后

危机发生后将会触及各类公众的利益,对此应分别处理。

对内部公众。首先,应将事故情况及组织对策告诉全体员工,使员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其次,如有人员伤亡,应立即通知家属,并提供条件满足家属探视、吊唁的要求,组织周到的医疗和抚恤工作,由专人负责;如果是设备损失应及时修理。

对事故受害者。首先,对受害者应明确表示歉意,慎重地同他们接触,冷静地倾听受害者的意见和他们提出的赔偿要求。这时即使他们的意见不完全合理,也不要马上与之辩论、讨论;即使受害者本身要对事故负有一定责任,也不应马上予以追究或立刻诉诸法律。应该同他们坦诚、冷静地交换意见,同时谈话中应避免给人造成推卸责任、为本组织辩护的形象。还要注意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便更换负责处理事故的人员和探望受害者的人员,以便保持处理意见的一致性和操作的连续性。

对新闻传播媒介。新闻是政府的“喉舌”,代表着大众利益,公开、坦诚的态度和积极主动的配合是处理媒体关系的关键,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新闻朋友的信任和支持,更何况组织与公众的沟通也只有借助媒体的支持才有可能进行,因此社会组织应该非常乐意,且能够与媒体作更深层次的沟通(让媒体成为危机事件的新闻咨询顾问)。

对上级领导部门。危机发生后,应及时向组织的直属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不能文过饰非,不允许歪曲真相、混淆视听。在处理过程中应定期将事态的发展,处理、控制的情况,以及善后的情况,陆续向上级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将详细的情况、解决的方法及今后预防的措施、组织应承担的责任形成综合报告,送交上级部门。

对企业所在社区。对待社区,如果是火灾、毒物泄漏等给当地居民确实带来了损失的,组织公关部门应向当地居民登门道歉,根据事故的性质也可以挨门挨户道歉。必要时可以在全国性或地方性报纸上刊出致歉广告,直到给予经济赔偿。这种致歉广告应该面向有关公众,告知他们急需了解的情况,明确表示组织敢于承担责任、知错必改的态度。

此外,对在外地发生的危机,如有必要应派人到有关单位去处理。如“霞飞”事件中,当企业听说新闻媒介要对其产品曝光时,马上派负责人乘飞机到北京了解情况,澄清事实,承担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