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京津冀协同创新目标与路径

京津冀协同创新目标与路径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其目的是打破目前存在的区域行政壁垒,让创新要素在首都圈内市场化地自由流动,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率。一是由协同创新带动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二是编制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规划,从河北省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思路、目标,并研究确定一批重大任务,出台相关促进政策。

一、总体定位与目标

从首都圈的特质来分析,首都圈创新体系建设要达到几个要求:一是定位要高,因为北京聚集着全国高层次创新资源,形成了院所大学与企业双雄并立、各类创新机构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共有各类科研机构260多家,其中大多数为我国一流科研机构,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人才层次最高的区域,代表着中国创新水平,所以,未来要建设成为有国际重要影响、全国最活跃的创新中心。二是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整合与对接。因为,北京、河北省、天津都已经存在区域创新体系,所以首都及周边地区属于不同的创新体系。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其目的是打破目前存在的区域行政壁垒,让创新要素在首都圈内市场化地自由流动,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率。三是明确分工与定位。因为首都圈核心区与周边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落差和科技资源落差,从理论上看可能形成优势互补、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创新分工与合作关系,从现实上看,目前首都圈的合作已经呈现逐步升温、成效不断显现的局面,通过规划与政策推动,可以促进创新分工与合作,实现1+1>2的效果。

根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取向和总体定位,明确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总体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辐射全国的创新资源聚集中心,创新成果生产与转化中心;引领和支撑首都经济圈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推动首都经济圈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未来目标是: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通过建立与完善创新平台与载体,将首都经济圈各方创新资源有效对接与优化配置,形成核心层、紧密层、协作层三圈层互动,官产学研金介多方紧密合作,知识、信息、资金和人才快速流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孵化转化与产业化耦合度较高的创新共同体,成为国际影响大、目标一致、分工合作、运作有序、协调发展的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

二、河北思路

综合上述各方面的分析,为加快环首都圈与首都科技合作,促进环首都圈承接科技成果,加快孵化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特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充分认识协同创新重大意义,从河北省特点出发加快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将为河北带来倍数效应。一是由协同创新带动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保障无缝对接、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制造环节有序转移等相比,协同创新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创新的乘数效应带来放大效应,可以带来短期的放大效应和长期的持续促进效应。二是京津对河北带动的乘数效应。我国已经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时期,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这恰恰是河北省的短板。河北省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在二十位之后,与全国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北京和天津进行协同创新,将加快破解河北省产业、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对河北省将产生重大的带动效应,迅速提高河北省的科技支撑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能力。三是由京津冀三方创新体系对接形成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而产生的乘数效应。通过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可以减少技术研究中的“点状化”低水平重复,实现科技资源市场化流动,将科技资源聚焦到重点和战略上,产生乘数效应。所以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认识,将多重乘数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以协同创新带动河北省产业升级,提升河北省整体发展水平与地位。二是编制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规划,从河北省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思路、目标,并研究确定一批重大任务,出台相关促进政策。编制的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也要从协同创新角度进行谋划与编制,以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发展。

(二)以通达性为主要标志,在空间上分层次展开

环首都圈的区位优势在于近临首都,其本质是近距离、通达性好,能够形成同城性效应,这也是高层次资源流动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般来讲,吸纳辐射与距离有直接关系。所以,增强环首都圈与首都科技合作的成效,应当以通达性为标准来划分合作层次与内容。环首都地区包括廊坊保定承德张家口,以及外围的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市,因为通达时间不同,可以分出层次。虽然环首都的17个县(市、区)在地理上与北京相连,但由北京中心城区到达17个县(市、区)的时间有很大差异,大约在半个小时到3个小时之间,也应当根据通达性来确定合作紧密程度的层次。建议将环首都圈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1小时经济圈。主要包括环首都的南部、东部地区,科技合作的内容定位为同城化层面,既包括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等内容,也包括部分科技创新源等功能。目前在实践中过多地以直接与北京市域的交界为主要分类标志,但因与北京交界和北京城市辐射范围有矛盾,所以有些县市定位为紧密层但没有相应的辐射强度,难以有好的成效。

第二个层次:2小时经济圈。环首都的其他区域,如果以高速列车为通达时间的标志,石家庄等也应当列为2小时经济圈。科技合作的定位为近郊地区,合作内容包括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也包括与首都科研机构、大学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关系(技术创新联盟等),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

(三)根据产业基础与优势,采取多种协同创新模式

河北省是一个拥有近7300万人、18万平方公里的经济体,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了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发展经济学分析中也是一个“大国经济”的体量。所以,简单地将河北省定位为北京研发、河北转化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就河北与北京分工看,既存在着垂直分工(北京研发、河北转化),也存在着水平分工(河北与北京在同一产业层次竞争),还存在着河北拥有优势的产业。所以,以协同创新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也不是一个模式。建议对河北省产业链与创新链进行梳理,构建以下三种类型的协同创新模式,最后形成一批基于创新链的产业链:

第一类:北京研发,河北转化。北京科技学科体系门类广博,拥有79家中央转制院所和59所高等院校,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占全国的1/3,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1/3,国家重点院校占全国的近1/4,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了50%,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每年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需要转化和产业化。河北省近临北京,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通过强化北京科技成果在河北省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河北省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第二类:河北为主,提升能力。在传统优势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有一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优势,如钢铁、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卫星导航等产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一定优势,通过与京津协同创新,吸纳京津科技人才为河北省的这些产业创新助力,进一步增强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国内地位。

第三类:破解难题,创新支撑。河北省县域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都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与管理创新难题,而这些正是京津的优势。通过加强创新合作,让有一定基础的县域特色产业构建起技术支撑,让现代服务业联结起高端人才支撑,能够大大促进河北省县域特色经济崛起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明确创新资源需求,加快建设协同创新载体与平台

京津冀协同创新要落实到载体与平台上,才能将战略思路落到实处。新建、调整提升一批面向京津的协同创新载体与平台的重要作用在于:既可以针对京津科技创新资源专业特点搭建适宜吸纳、聚集京津创新资源的平台和载体,又可以与京津高层次人才建立起稳定的协同创新联系。

从定位角度讲,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功能是汇集各类创新和产业化要素,努力形成从孵化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形成环首都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圈,最后成为首都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首选区、河北省科技创新要素密集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核心区。

从建设思路讲,一是完善功能与突出特色并重。根据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发展规律、区位、资源和要素特点,突出特色,形成特色各异、功能合理的一批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园区。二是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并重。按照科技成果孵化园区一般规律,提升科技成果孵化、加速等孵化转化功能,促进首都科技成果在环首都圈孵化转化,注重园区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形成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发展格局。三是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政府的规划指导、宏观调控、政策助推等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发展的合力

建议:一是加快建设白洋淀科技城,为河北省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提供高端载体。按照国外大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教育、科研为主的创新城区在初期是在城市中心,但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和交通拥挤,创新功能区一般都向卫星城迁移,所以大都市圈都有一个以科研、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卫星城。其实,已经有专家提出了北京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在周边建立卫星城的设想。提出唐山应充分发挥好工业集聚地的职能,大力发展冶金、建材、化工机电港口运输业,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成为首都圈地区重要的重加工产业基地;秦皇岛要利用港口和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好游憩和港湾的职能,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临港工业;承德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应充分发挥游憩和生态的职能,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业,并适当发展污染轻、噪音小、低耗高效、运输最小的轻型工业和第三次产业;廊坊位于京津之间,紧邻北京,应努力发展成为北京的“卧城”和大学城,充分发挥生活和科教文化的职能,同时应以直接服务京津的蔬菜、食品、高新技术为主体,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轻纺工业;保定应成为北部分政府机构的转移地,承担部分行政职能;张家口应发挥好生态职能,重点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时可发展农贸、轻纺、食品等环境友善性产业。(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地理科学,2003年第2期。)从科技创新角度讲,目前已经在保定的白洋淀附近谋划了科技城,建议充分借鉴硅谷、新竹等国际一流科技园发展经验,针对京津高端创新资源特点、需求设计与建设,通过其关联影响、扩散效应、示范效应,为河北省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示范与引擎。

二是建立一批中关村科技合作区,为京津科技人员到冀创新创业提供载体。近几年,深圳经济发展受土地空间限制、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压力、环境承载力等“四大难以为继”的制约日趋严重,为突破增长极限,解决发展瓶颈,深圳市开始尝试与周边共建合作发展新模式,其中“深(深圳)汕(汕尾)特别合作区”是创新合作模式的典型,是广东省最发达的深圳与最不发达的汕尾联合建立特别合作区,也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梯度推移理论的成功运用。因为,高梯度区的深圳土地空间接近饱和,承受着向外扩散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低梯度区的汕尾区位优越(内环珠三角、紧邻深圳),土地富足(5271平方公里,粤东第一),劳动力成本低,人均GDP水平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3,珠三角的1/5,有着紧迫的发展需求。两市合作很好地解决了双方发展困境,属于优势互补型搭配。

从环首都圈与首都科技合作看,基本是“河北做事情,北京做表情”,其原因是所建立的载体、开展的招商活动基本方积极而另一方积极性不高。如果学习“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模式,可以由一方积极而另一方积极性不高,转化到双方都有积极性,实现双方共赢,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更快、成效也会更大。建立特别科技合作区,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采取操作层直接对接方式,建议目前以中关村与周边某个县市结对建立特别合作区为重点试验对象,以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为主要内容,建立特别合作区。二是建立高层协调的管理体制,建议成立北京市相关区或市省级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处理好利益关系,坚持权责对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双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模式。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具体利益分享关系是:地方级税收在扣除广东省按体制规定的获益部分后,由深圳市、汕尾市和合作区按25%、25%和50%的比例分成。2011~2015年,深圳、汕尾两市将各自所得分成收入全额返还合作区;2016~2020年,深圳、汕尾两市将各自所得分成收入的50%返还合作区。建立科技特别合作区可以借鉴深汕合作区经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目前,秦皇岛已正式建立了中关村合作区,承德、沧州等地也在积极谋划。建议与中关村建立的科技合作区不要太多,既要发挥各市的积极性和优势,也要在省级层面总体谋划。同时,将关注点由享受优惠政策向与中关村建立稳定的创新联系转变,形成稳定的创新源,促进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面向吸纳京津高新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新建与提升一批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将重点放在打造产业集群、构建创新链条、提供良好创新平台和服务上,吸引京津高新技术在冀转化和产业化,也吸引京津新兴产业向河北省转移。这类园区与首都的科技合作功能与作用有二:吸引首都高新技术成果到园区转化和产业化,利用首都创新资源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所以,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示范区,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企业引进、利用首都科技资源联合创新等,增强高新技术开发和新兴产业园区的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着眼于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首都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技术创新,利用首都科技资源加快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是针对破解河北省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产业共性技术,与京津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工程中心,推动河北省与京津大院大所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河北省的创新能力和对产业的支撑能力。

(五)适应协同创新战略,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

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显然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期战略。推进协同发展、协同创新要有基础数据、信息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支撑。建议:第一,建立京津冀技术交易网。通过整合技术市场信息资源,建立为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的信息平台,为京津冀区域内的企业、市县技术产权交易提供一条龙服务。第二,建立科技专家信息服务网。疏通京津冀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创新成果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提高人才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建立京津冀科技合作、产业合作信息统计制度,定期发布,以便于对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发展动态把握,对运行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对未来发展进行谋划。

(六)根据合作对象特点,确定差异化科技合作内容

从调查分析看,环首都圈科技合作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国家大集团、大企业;第二类是中央转制科研院所;第三类是北京市属大企业;第四类是北京中小创新型企业。这些类型的企业在环首都圈形成了不同的聚集区,在三河燕郊是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主,固安主要以国家大企业转移为主。从对河北省的带动性与合作的层次来看,应当将合作对象区分层次,根据不同对象确定合作内容。对国家大企业、大集团,主要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促进环首都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对于中央转制院所,主要是利用其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吸引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以及联合建立技术创新组织,解决环首都圈和河北省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对于北京市属的大企业,主要是有选择地接收,特别是主动吸纳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对于北京市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主要是为其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其到环首都圈创新创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