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水电商,瞄上冷链市场

试水电商,瞄上冷链市场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后,顺丰的发展速度也日益趋缓,利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顺丰的定位和业务与两家“洋快递”存在着高度相似性和重合度,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自然首当其冲地被抢食和稀释。虽然,前两次的互联网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王卫进军互联网电商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在经营食品电商一段时间后,王卫发现“生鲜”业务是一块蓝海市场。

2009年后,顺丰的发展速度也日益趋缓,利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要知道,快递业本就是微利行业,国际最成功的快递企业,其净利润也不过7%左右(顺丰的实际盈利水平也基本如此)。由于顺丰还处在快速扩张期,需要投入的项目多、力度大,2011年的净利润甚至1%都不到。

顺丰的发展颓势一方面源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2011年,中国M2货币总量和GDP疯狂增长,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虚胖,人民币购买力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地价、物价、人力资源价等大幅上涨。而快递行业又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地租,房租,车马费等占据了很高的成本。这些因素成了顺丰提高盈利能力的直接负担。

另一方面,顺丰也面临着更严酷的同业竞争。由电子商务带动的快递业务中80%的单量被“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分食,而顺丰仅占10%左右,其原因在于淘宝店很少能承受得起顺丰的价格,顺丰江浙沪的首重(1千克价格)通常要比“四通一达”贵近一倍;再者很多电商对于快递速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并非顺丰的目标客户。在国内市场,“四通一达”也正在逐步逼近高端市场,不断地发展航空货运,老对手中邮速递(EMS)IPO项目也在强势推进中。与此同时,外资巨头凶猛杀入。2012年9月,全球的两大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和UPS(联合包裹)获得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牌照。由于顺丰的定位和业务与两家“洋快递”存在着高度相似性和重合度,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自然首当其冲地被抢食和稀释。

一边是航空燃油、人力运营、仓储地租等硬性支出成本的不断上涨,一边是激烈竞争促使快递价格的不断下调,双重挤压下的顺丰日子并不好过。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成了王卫眼前最大的难题。

王卫很清楚顺丰自身的优势和目前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受到国内淘宝、京东、一号店等为代表的电商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颠覆性商业模式的激发,于是他选择了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进军电商业。

说起王卫的电子商务思路起源,最早应该来源于2009年成功销售100多万五芳斋粽子开始,从此以后顺丰利用相同的手法在中秋节卖月饼,春节卖年货,秋季卖大闸蟹等。误打误撞的销售成功,使得顺丰打开了做电子商务的思路。

2010年8月,顺丰推出了“E商圈”,主打健康生活网上购物,销售食品及少量3C产品,同时在深圳布局便利店业务,试图尝试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通。但是该业务并没有取得如期的目标,内地业务几乎全部关闭。不过顺丰的电商之路并没就此搁浅。2011年,顺丰顺利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又于2012年3月上线了高端礼品平台“尊礼会”,销售各类消费卡,保健品,工艺品等,主要面对中高端商务人士,设想通过O2O锁定高端礼品市场,然而上线不久也停止了运营。

“E商圈”和“尊礼会”的最初构想是通过打造一个购物平台打通线上线下,但是没有很明确的定位。“E商圈”试图通过上架更多日用品增强竞争力,但是这跟线下的超市没有多大区别,消费者更愿意去货物更全,价格更低的地面超市或者一号店。而“尊礼会”选择的仅仅是狭窄的礼品市场,与全国数万家礼品公司竞争,更何况礼品是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关系市场”。

虽然,前两次的互联网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王卫进军互联网电商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2012年5月底,顺丰在不断的互联网探索试错下,上线了顺丰优选,定位为“全球美食优选网购商城”。王卫的最初设想是做包含食品,日用品,电器,服饰,文具等综合性的百货类电商平台。但是由于前期投入有限,聚焦试错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先专注于食品电商。同时定位中高端食品,有效避开了与其他电商企业的直面竞争。在经营食品电商一段时间后,王卫发现“生鲜”业务是一块蓝海市场。因为生鲜属于生活必需品,市场容量巨大,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关注度和二次消费。同时王卫注意到目前国内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左右,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冷链流通率已超过九成。这一信息让王卫意识到冷链物流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王卫开始萌生了转型发展冷运的念头。

在和公司的高管和专家们讨论这一想法的过程中,王卫逐渐认识到发展冷链物流并不简单,需要涉及的环节太多太多。

首先,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政府政策不明朗,缺乏行业标准,发展冷链物流可能会存在政策上、组织变革上的风险。

其次,冷藏冷冻类食品需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须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这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为此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可以说冷链考验着整个供应链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融通情况。

第三,搭建冷链物流配送要比一般物流系统投入大很多,不少前期进入生鲜网购的企业几乎都因供应链、管理、地域局限、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以失败告终。硅谷史上最大的一笔泡沫投资案,就发生在已经成为历史的美国老牌生鲜电商WebVan身上。WebVan的目标,是让任何食品都能够在30分钟内送货上门,在VC的疯狂注资下,WebVan放弃盈利,靠自身承受力吸纳消化每单10美元至15美元的额外成本将商品送货上门,并在大城市广建运输中心,最终在上市两年后宣告破产。

虽然发展冷链存在很多困难,但是综合分析后顺丰团队发现国内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根据日本和欧美的发展经验,人均收入达到4 000美元是冷链物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转折点,而中国目前已经到了这个节点。王卫和顺丰高管们一致认为,冷链物流必将成为未来食品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肯定是不错的投资点。顺丰在物流行业积累了20多年经验,对于发展冷链物流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顺丰拥有强大的物流体系和仓储优势,其运输资源大多数都可以平移过来重复利用,唯一的大额投入就是冷链系统。

其次,顺丰物流网络和各种网点已经遍布全国,目前顺丰有9 000个网点,也为其进军冷链提供了支撑。而且顺丰的客服体系也已经非常健全,早8点到晚12点都有人工服务,其他时间由语音客服负责,整个客服团队的售后支持相当强大。这样完整的物流体系为其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基础,相对其他生鲜食品电商而言挑战性要低不少。

顺丰涉足冷链物流对该行业原有的格局并不会有太大的冲击,因为以往的冷链物流商大多都是提供针对特定渠道的服务,比如针对餐饮批发;而顺丰提供的是全方位的冷链服务,除了原有干线物流,还开辟很多服务领域。不过发展冷链服务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选择什么样产品作为切入点。目前冷链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奶制品和速冻食品、特殊药品等。冷链是否真的可以大力投入于水果、蔬菜这类的产品上是需要考虑的,因为每年的蔬菜、瓜果类的食品损失能达到数千亿元,如果要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去服务于蔬菜、瓜果类的食品,计算一下成本,冷链物流企业根本就无利可图。于是在产品选择上,顺丰最终定位是中高端市场即以生鲜食品为主,突出快速、低损耗的服务质量。确定产品后,王卫的初步策略是搭建立一个电商平台以确保持久的卖货能力,同时在销售端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及时订单来分摊运输成本,使得物流能够满足用户跨省多批次、小批量冷运物流需求。有了初步的构思,具体如何构架、如何实现、如何推广与盈利还需要仔细的设计与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