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市冷链市场行业分析

上海市冷链市场行业分析

时间:2022-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上海市场来看,上海市的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明显不足。三全更以5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第二集团品类众多,但每一种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其中伊利的全国市场销售超10万亿,为全行业第一。我们小组分别在超市、社区和学校做了调查问卷,把调查人群
上海市冷链市场行业分析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上海市冷链市场行业分析

杨惠淋[1]

冷链市场在现今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当前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市场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13亿人口对冷链食品供应的需求。在一些沿海城市,冷链物流这几年发展得非常迅速,且越来越完善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过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食品冷链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在当前的食品冷链发展现状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介入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一定的挑战。

一、上海地区冷链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向多样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新鲜果蔬、牛奶等生鲜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已成为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这就意味着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量大,每年蔬菜产量达3亿吨,水果产量超过6 0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因无法实现冷链流通,加上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每年8 000万吨的果蔬腐烂。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据统计,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在此过程中,损失果蔬约20%~30%、粮油15%、蛋15%、肉3%,加上食品的等级间隔、运输和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上亿元。

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从传统单一向现代的多样、快捷化转变。对食品产业来说,必须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更高价值和更低价格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食品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缩短产品开发研制时间、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这要求构建我国食品行业的现代物流平台,通过变革将传统的基础物流向食品供应链物流转变,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这些成本是现在食品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

当前国际物流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种趋势: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构建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并且在物流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物流产业将由单一的业种向业态多元化发展。

就上海市场来看,上海市的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明显不足。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很多连锁超市门店的货物配送率只有70%,甚至更低,而且有的配送服务质量较差。冷链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基础,上海冷链配送体系的现状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据2004年的数据,上海市连锁超市的销售额1 050.12亿元,以连锁超市自行组织货源30%计算,上海市连锁超市系统中,每年有315亿元食品的配送空缺,这给新投资建设的冷链配送中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冷链食品生产企业的冷链物流需求

1.速冻食品厂

在速冻食品品牌中,三全、思念、龙凤占据三甲位置,并均以超过10%的超市占有率雄居第一集团。三全更以5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第二集团品类众多,但每一种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

2.冷饮产业企业

我国现有冷饮企业4 000多家,其中194家规模较大,年产量150多吨,并且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我国冷饮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北和中南三个大区,上海、广东、北京、东北是目前产销量最为集中的主要地区。冷饮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伊利和路雪、光明、雀巢蒙牛等品牌在主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其中伊利的全国市场销售超10万亿,为全行业第一。

3.乳制品生产企业

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近2 000家,但年产销售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有37家。乳品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资源型企业;二是以上海光明和三元为代表的大都市市场型企业;三是服务于小城镇的社区企业。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相互隔开的市场空间正在融合为一,一些领先的企业或兼并或收购一些中小的乳品企业以夺取奶源和市场,导致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早在1996年,最大的10家乳品企业的产值就占整个行业的26%,到2000年上升至40%,到2010年已上升至50%。乳制品企业已经展现出全国销售的趋势。

从上面的需求现状可以看出:

(1)冷链食品企业呈现寡头垄断的特点,随着近几年大生产企业并购中小企业,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最后可能形成几家大公司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格局。

(2)大型冷链食品企业的销售网已经遍及全国,通过连锁超市、便利店等销售终端销售产品,可以看到冷链食品产自不同地区。

(3)冷链食品企业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离上海目标市场比较远,不可能通过点对点为连锁超市便利店提供配送服务。如果冷链食品企业自营冷链物流,需要企业投入较高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及庞大的人力成本,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乐意选择能提供高质量的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冷链物流业务。

由此得出:上海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空间很大。

三、冷链市场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冷链观念意识淡薄

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冷链物流对企业是否有好处?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并牵涉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各方。如果供应商使用高标准的运输车辆和物流设备,那么,其成本将大幅上升,无法形成与其他供应商相对等的优势。在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驱使下,更多的供应商选择使用非标准冷链物流设施,最终导致整个物流行业对于高标准的观念淡薄。其第二个原因在于群众缺乏对冷链行业的了解,忽视了其标准化对于商品质量的保证,因此,厂商、零售商为了迎合大众所需采取非冷链运输,导致第三方物流发展。从中国市场来看,上海、北京等这些消费水平高且居民安全意识强的大城市,一旦居民加大了对该行业的关注度,第三方物流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

我们小组分别在超市、社区和学校做了调查问卷,把调查人群分为三类,一是不能接触到物流运输的群众;二是非冷链接触的商家;三是和冷链物流息息相关的从业人士。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其中102份来自大众人群,39份来自一般商家,相关从业人士20份,总计161份有效问卷。问卷有6道题关于食品保鲜安全知识,4道题关于冷链物流运输。从调查结果看,普通市民对食品安全极为重视,但是完全不了解冷链物流。买食品时只重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会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潜在危害。而业内人士,比如在奉贤菜市场中,某金锣冷鲜肉摊点老板,他们也认为冷链信息的不畅通导致群众不认可:

“他们物流对食品保鲜的方式是用保鲜膜包装后搁置于橱柜;虽然公司负责运输,但也经常会遇到由于冷藏没做好而食品变质的情况;店铺快要关门了,生意不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品牌的肉是用冷藏车运输的,保证食品质量和新鲜,顾客们都认为是冷冻肉运输过来的,冷链知识的普及十分重要啊,像我们的肉类本来卖得就比一般商家贵,再被误解为冷冻,根本生意就做不下去。”

该品牌的冷鲜肉现在在市场上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可是老百姓依然还是不太了解冷链,专营店里的该品牌鲜肉都是通过厂商专门的冷藏车运送的,其保鲜却还是不为百姓所知。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卖海鲜类食品的经营者,他们说:“一般都有冷藏车负责配送,温控为-18℃。但有的时候是自己去海鲜市场拿货,没有专业车,自己就在冷冻食品上面盖几层棉被,解冻的话也没这么多问题了。”居民不了解冷链,因此认为这一现象很正常。我们还向水果店老板询问冷链发展瓶颈,希望他们能给出建设性意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受调查的90%的水果店老板没怎么听说过冷链运输,水果都是自己从批发市场运回来的,一些水果在运输过程中因运输不当和温度高变质了。我问他们是否常常在批发市场看到冷藏车运送水果,他们表示很少看到过,都是普通的运送车。还有一些小饭馆,他们成批量买回来的肉、蛋、蔬菜等都是普通运输,只有少部分大型连锁的饭店是通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输食品以确保健康新鲜。群众冷链知识的匮乏是制约冷链发展的部分原因。

2.冷链软、硬件配套设施落后

我国冷链上下游不乏小冷库,但中间环节断链明显。对于某些产品来讲,中途断链对品质的影响甚至比不使用冷链的危害更大。从表面看,国内很多产品都已经有冷链环节,但根据追踪调查,冷链完整性、全程覆盖率还有待完善。当前我国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与发达国家相比,全球除集装箱船运载的国际标准冷藏箱外,发达国家均有适用内陆冷链运输的车载冷藏集装箱或冷藏半挂车。如日本12英尺,31英尺冷藏陆路箱,欧洲45英尺冷藏超宽托盘箱和25英尺冷藏交换车体,北美的53英尺冷箱和53英尺冷藏半挂车。所以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对照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009年2月25日,中宣部将物流产业列入国家十大振兴产业。冷链物流是物流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应借此机会,寻求交通部对冷藏运输装备建设的优惠政策,并投资冷链设备,提高社会冷链装备质量和数量。国家目前在不断建设大量的铁路、公路,提高国内交通水平,这将大幅度提高冷链物流途的运输速度,并能不断降低冷链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3.技术标准和法规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与此同时,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适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目前,由于冷链运输和冷冻储藏成本在冷链物流中所占比例较高,很多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低价恶性竞争。他们常常不讲信用,中途关闭制冷机组或采用伪装的冷藏车,或中途换常温车运送,或在仓储、运输设备等其他环节进行不规范操作,或租用廉价冷库贮存食品,不正当地节约成本,导致食品质量严重受损,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就我国食品冷链的标准和法规,尽管国家针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但是尚没有专门针对冷链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食品物流环节缺乏监控体系,食品冷链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特别是因为目前冷冻食品业和食品加工业分属多个部门,包括商业系统、轻工系统、外贸系统、水产系统等,食品冷链发展中饱受各自为政的困扰。上海等少数地方政府虽然推出了地方标准,但这些标准仅仅涉及冷链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不是规范整个行业的标准,全国性冷链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缺位。

4.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型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这些失衡使得我国食品冷链市场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大型零售企业冷链食品的供应模式主要可定位成两大类型,“冷链物流中心+供应商工厂+原材料基地”和厂家直供两种模式。一方面,针对生鲜农产品(低温保鲜)冷链和冷冻食品链(低温冷藏),在物流中心规划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协调产地、供应制造商的上游关系,通过有效组织货源,提高储存加工技术装备,实现冷链食品的采购和有效保鲜、冷藏。进而在物流中心完成必要的流通加工和分拣配货,实现及时、迅速地供应末端零售店面的目的。另一方面,针对具有特殊储运要求和严格时间限制的鲜活水产品,应该积极建设并完善厂家直送的模式。因为鲜活水产品相对价值较高,对物流要求极高。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该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冷链体系,拥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因此,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体系,采取厂家直供的方式对下游供货。

5.冷链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

现在绝大多数的冷链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链运输服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与普通物流相比较,冷链物流体系除服务价格和分销渠道控制因素外,生产商更多要从控制产品质量角度考虑。当前,很少有冷链物流供应商能保证对整个冷链环节的全面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只能自行经营,即使外包,也是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因此提供优质的服务让生产商产生信任尤为重要。

四、物流公司短期与长期的战略问题

不同行业由于产品需求不同,对第三方物流的及时性、便利性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冷链物流企业的构建也应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归纳行业需求、优势和特色来进行资源配置,制定合理的短期战略方法和目标。

突破点一:加大宣传,提高冷链行业规范程度。

上文提到一些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压缩成本,长期发展的大公司虽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成本,但是价格战依然还是要打,价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份额。我们可以先无利润投资和扩大规模,打响知名度来扩大行业内影响,在“以量取胜”的物流运作中,如果没有竞争,价格会居高不下,便会影响更多的潜在客户使用正规的服务。领鲜物流和夏晖冷链物流都是依托光明和麦当劳的配送来发展,昂贵的运输费用使食品厂家吃不消之外,较高的冷链车保养费也是公司的一大开销,恶性循环使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走向倒闭。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应加快发展和健全冷链运作的信用制度,培育和形成“诚信为本”的理念,要以冷链业务流程为视角,注重信用体系建设,增强流程透明度,强势打造诚信品牌经营战略,推动冷链升级和运营效率全面提高。

突破点二: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

我国建设了不少物流中心项目,但涉及低温物流的项目很少,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座真正的低温物流中心,低温物流中心是整个冷链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冷链产品在供应链中停留时间较长的据点,因此,要加快发展低温物流中心建设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冷链中冷藏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良的运输设备或是运输作业疏忽会使食品暴露于高温环境,品质立即受到损害,因此运输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是成功冷藏运输的关键。在冷藏运输上,要大力发展公路冷藏运输,新型制冷方式的新能源冷藏车和“三栖”冷藏集装箱运输,因其具有安全、迅速、简便和省力等特点,所以是目前冷链物流比较理想的运货方式。

突破点三:专业人才的培养。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食品物流供应链人员和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这是导致中国每年数亿元食品浪费和损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食品冷链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冷链物流的运作管理具有科学、技术和安全的专业特性,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等。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具有这些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在员工招聘、发展、绩效考核方面目标要选贤任能,让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并创造良好的经济保障和提升空间。

突破点四:加强冷链标准化建设及物流供应链管理。

冷链技术及其标准化是实现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基础。国家应该考虑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尽快制定与国际冷链接轨的国家标准和法规。例如:冷链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链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同时制订强制性行业标准,保证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的标准化。

控制与降低流通成本,要发展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流通业,一方面要通过标准化和跟踪技术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另一方面是把能耗成本纳入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的过程始终和能耗相关联,离不开电和油的巨大消耗,运用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使冷链物流各环节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系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采用冷藏保鲜供应链管理方式,保持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突破点五: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

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这样才能将问题食品追查到底。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加拿大的冷链体系注重发展龙头企业在冷链市场的作用,注重政府在其中的协调作用,事实上政府是一种纽带和桥梁作用。有了好的前提,冷链行业才能有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1]杨惠淋,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