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蹴鞠屡过飞鸟上_冷历史

蹴鞠屡过飞鸟上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蹴鞠屡过飞鸟上_冷历史高俅所擅长的“蹴鞠”,是古代一项集体性对抗游戏,与今日的足球运动颇为相似,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

蹴鞠屡过飞鸟上_冷历史

高俅所擅长的“蹴鞠”,是古代一项集体性对抗游戏,与今日的足球运动颇为相似,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蹴鞠最为兴盛,即汉、唐、宋。目前国内外不少观点认为它是现代足球的前身,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曾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也被认为是世界足球起源地。然而就比赛规则而言,中国古代的蹴鞠与现代足球实则存在一定的差别。

蹴鞠比赛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前两种有球门,白打则不设球门。“双球门的直接竞赛”是汉代蹴鞠的主要形式,且被用于军事练兵,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环绕场地。比赛双方出场队员各12名,各守一座类似小房子的球门,比赛中允许身体直接接触对抗,如同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单球门间接比赛”脱胎于直接对抗,唐宋时期较多见,主要是作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规则为“鞠城”中央设球门隔断,并于球门上立两尺多高的“风流眼”,双方球员各居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球穿过风流眼多者为胜。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有点类似于今日的毽球和街头足球,主要是以踢球的花样和技巧取胜。据考证,三种形式中“白打”历史最为久远,因形式灵活,开展得也最为广泛,有一人到十人场户等多种形式。比赛时的技巧亦称“解数”,每一套解数又与自由体操相似,由自选系列动作组成,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为其起了诸多风雅生动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临苗”就在今日的山东淄博地区。《史记》和《战国策》中的记载都表明,在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体育娱乐形式,在民间广为盛行。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西京杂记》上载刘邦建汉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未央宫养老,然而刘太公出身市井,多以斗鸡、蹴鞠为戏,不耐宫中寂寞。于是刘邦命人在长安城东百里处,仿照故乡沛县丰邑的规模建起新城,又把原来丰邑的住户全部迁来。刘太公移居新城后,又开始以“斗鸡、蹴鞠”为欢。由此看出,汉以前的“蹴鞠”多是下层市民游戏,而此后则成为贵族阶级的新宠。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据说汉武帝喜欢观看蹴鞠,《汉书》记载他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很像今日的球星。《西京杂记》中还写道,汉武帝平定西域时曾获一胡人俘虏,此人精于蹴鞠,身长善跃,技术十分了得。汉武帝经常看他踢球,连群臣的劝谏都听不进去,想来这个胡人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外籍球员”了。

古人蹴鞠图(www.guayunfan.com)汉代蹴鞠场地图

汉朝人也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的方法,在军队中广泛展开,汉代名将霍去病就曾于军中组织蹴鞠运动以练兵。由于这项运动的盛行,当时还出现了专门的研究著作《蹴鞠二十五篇》,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它列为兵书,归于军事训练技巧一类。刘向在《别录》中说得更为明确:“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西汉时一个狂热足球爱好者的逸事: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以为然,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故事结局虽然悲惨,却也使得项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史可查的狂热“球迷”。蹴鞠不仅是男子的运动,从出土的汉代石像及拓本上也能看到女子蹴鞠的身影。河南南阳出土的石像中,一女子蹴鞠者正在舞乐伴奏下两脚各蹋一鞠,与其他乐舞表演者同台表演,其高髻长袖更显姿态优美。

三国时蹴鞠仍为重要军体项目,魏武帝曹操即是蹴鞠的高手,也是位超级“球迷”。《魏略》称有个叫孔桂的人很会博弈、蹴鞠,“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太平御览》中引《会稽典录》说:“三国鼎峙,互兴金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在军事训练中,蹴鞠已经上升到和骑射同样重要的作用了。

到了唐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蹴鞠运动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一是在球体的制作工艺上有所改进:汉朝以来的“鞠”以两片熟皮缝制,为内填以毛或其他杂物的圆形实心毛丸,这似乎更像橄榄球。到了唐朝则把缝合的球壳片数改为八片,使球的外形更圆,还发明了把动物鳔泡“嘘气闭而吹之”,做成最早的气球,这比11世纪英国发明的气球早了三四百年的时间。二是出现了执行新规则的游戏形式:东汉时李尤写的《鞠城铭》中介绍了必须有身体接触的直接对抗蹴鞠赛,唐朝则出现了无须身体接触的间接对抗蹴鞠赛。在此规则下,军事训练的功能被弱化,更倾向于单纯的身体锻炼与休闲表演,这是蹴鞠作为体育游戏项目的进化。随着球体与规则的改良,至唐朝时有越来越多的女子参与到蹴鞠运动中来。她们多数不参与间接对抗,而以花样、技巧的“白打”为能事,尤其在清明寒食节这天,蹴鞠成为女子们应节的运动。当时的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写道:“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唐朝是诗歌的黄金年代,蹴鞠这项综合了军事训练与社会时尚的运动,除了上述王建这首外,于时人诗中屡见不鲜。如“诗佛”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写“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清明》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韦庄在《长安清明》中说“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应物在《寒食后北楼作》中道“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等等。

唐玄宗一度迷恋蹴鞠,史载当时有个蹴鞠高手叫姜皎,玄宗未登基时就十分喜爱他,做了皇帝后更封姜皎为“殿中少监”,多次召他到“卧内侍宴,私以后妃连榻”,也就是允许他与后妃床挨着床睡。唐朝末年纲纪败坏,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几任皇帝在理国上无所作为,却对蹴鞠运动更加情有独钟。唐朝的第14位皇帝文宗李昂一度欲中兴唐朝,但他毫无魄力,连喜欢蹴鞠也不愿直接参与对抗,而是爬上“勤政楼”俯身观看,及至最后受制于家奴宦官,无力阻止“甘露寺之变”这一惨剧的发生。唐僖宗则好蹴鞠而不疲,并以此为傲,丝毫不在意当时已混乱异常的时局。他在位不久即发生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

宋朝蹴鞠进入了有史以来最鼎盛的时期。其一,球体的工艺继续改良,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以“熟硝黄革”做原料,“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制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实料轻裁”,规格“碎凑十分圆”。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有40个不同品种,每个品种各有独到之处。

其二,社会上出现了专以踢球技艺维生的蹴鞠艺人。据史料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无论皇宫官家还是市井瓦子,都有精擅蹴鞠的名人,其名号亦多有流传。甚至在南宋时期,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齐云社”,又称“圆社”。这种类似于今日足球俱乐部的蹴鞠组织,专事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他们有一套严格的筛选、训练球员的规章制度,也对球员的利益加以保护,达到一种产业化的双赢平衡。时谚有云:“若论风流,无过圆社”,“齐云一社,三锦独争先”。

其三,有宋一朝偏“文治”而轻“武功”,基本取缔了蹴鞠于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带有对抗性的间接比赛也较少见于史书,有记载的绝大多数为“白打”。宋人白打技术基于唐朝的发展,已臻炉火纯青,能者“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而使“球终日不坠”。宋代蹴鞠家总结出了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膁等“十踢法”,歌诀云:“肩如手中持重物,用背慢下快回头。拐要控膝蹲腰取,搭用伸腰不起头。控时须用双眼顾,捺用肩尖微指高。拽时且用身先倒,右膝左手略微高。胸拍使了低头觑,何必频频问绿杨。”这些蹴鞠的诀窍法门很多与现代足球暗合,可见当时足球技艺的发展程度。

其四,蹴鞠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全民运动,上至皇帝、公卿、贵族、官宦、士人、举子,下至百姓、平民,无不以蹴鞠为乐,可以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太宗赵光义,都是蹴鞠的狂热粉丝,宋徽宗时的画院待诏(即高级宫廷画师)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宋太祖、宋太宗和近臣赵普、党进、石守信、楚昭辅蹴鞠的情景,当然前文提到的宋徽宗也是最典型的“蹴鞠皇帝”。为君者倡导这种风气,臣下也就效而为之。曾做过宋朝重臣的李邦彦、王延龄均是当时闻名朝野的蹴鞠魁者。天子与达官贵人都喜爱蹴鞠,自然应运而生了一些“不学有术”的钻营小人,他们以蹴鞠技能作为“攀高枝”的砝码,甚至视作入仕之道。除了广为人知的高俅外,如此者不乏其人。宋人刘攽的《中山诗话》中记载,当时有个姓柳的进士踢得一脚好球,但官运很差,于是他谋划着以自己的球技打动同为“球迷”的当朝宰相丁谓。他探听来丁谓一般都在后花园踢球,便算好时间每天于墙外等待机会。也算得上“皇天不负苦心人”,一次丁谓的球果然飞了出来,柳进士上前拾起球顶在头上,不顾门房阻拦直奔丁谓而去。见到丁谓后他跪拜于地,又拿出拜书呈上。丁谓一见是个陌生人,自然不为所动。柳进士随即将头上的球滑落至腰肋间,却不使其落地,亮了几手绝活。这丁谓是蹴鞠的行家里手,看后既惊且赞,便收其做了门下的宾客。这个柳进士名为柳三复,他弟弟便是宋朝著名的风流词人柳永柳三变。

【元】《宋太祖蹴鞠图》

原为宋代画家苏汉臣所绘,后元人钱选临摹,并题字:“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

走过宋朝的黄金时期,蹴鞠在元、明、清三代逐渐衰落,乃至消逝。元朝为异族入主中原,将原南宋汉人名为“南人”,处于社会最底层,兴于汉人中间的蹴鞠运动自然难逃被挤压排斥的厄运,且蒙古人推崇骑射,统治时间短暂,又多处于作战征伐状态,自然很难对蹴鞠产生兴趣。在此种社会状态下,蹴鞠的生存环境骤然缩窄,最后竟沦为青楼歌姬招揽客人的一种职业技能。元代著名曲作家萨都刺在《妓女蹴鞠》中写道:“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到了明朝,朱元璋明确规定严禁军人蹴鞠,并下旨“蹴鞠者卸脚”,此时蹴鞠只能在民间看到了。清政府入关后,同元朝统治者一样无法适应汉人的习俗游戏,同时出于巩固统治考虑,防止结党聚集,对民间的蹴鞠活动也开始禁止。顺治皇帝曾口谕禁止踢球,蹴鞠要“即行严禁”,后来乾隆皇帝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自此蹴鞠运动走向了绝路。到清末民初时,全国上下已经没有一个会蹴鞠的人了。

中国传统足球没落消亡,反观西方的现代足球却一步步风生水起,成为风靡全球的第一运动。今日之中国足球队常被人讥为“鱼腩”,屡战屡败,“男足”“男足球员”已近乎贬义词。痛苦的中国球迷能吹嘘的,也只是我们这早已消亡的“足球渊源”,不过相信很多人心中,至今仍在做着“蹴鞠雄起”的美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