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研讨会发言材料

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研讨会发言材料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能够邀请到在我国高等教育界,而且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家会聚到温州大学,就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进行专题研讨。之所以确定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温州大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而且我们温州大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一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所推行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时间:2007年6月13日上午

地点:温州大学

主持人:林娟娟温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参加人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蔡克勇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助理曹胜利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雷家骕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中日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卫中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张林

《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魏和平主任

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教授

温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谢志远副教授

温州大学团委书记蔡联群副教授

林娟娟:(温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国内几位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来到温州大学参加这个“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研讨会”。我代表学校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教授表示热烈欢迎。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专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蔡克勇教授,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助理曹胜利,清华大学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雷家骕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中日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卫中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张林,《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魏和平主任,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教授。

今天我们能够邀请到在我国高等教育界,而且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家会聚到温州大学,就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进行专题研讨。之所以确定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温州大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而且我们温州大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一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所推行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

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是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我们需要创新型人才;二是从人力资源优化的现实需要,我们需要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三是当前大学生的总体就业形势等也需要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温州这样一个具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地域文化的地方,作为地方高校,我们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取向等促使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我们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人才培养方案里有意识地设计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比如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课程,编入整个培养方案,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计学分。像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就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商学院也在必选的选修课里开设了中小企业创业故事等课程,这些课程除了我们自己的教师授课外,还邀请企业家来给学生讲课。通过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

除教学主渠道外,我们还通过第二课堂等其他途径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平台,比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引导学生开办创业工作室、学校举办大学生创业园等。

温州大学是一所年轻的综合性大学,在综合性大学里可以说前面是标兵,后无追兵。但学校自2006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顺利,人心思进。在努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在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的前提下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品牌建设项目。学校本着“不求外在求内涵,不求一时求长远,不求综合求特色”的原则已经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我校迎接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特色项目。所以,今天邀请各位专家给我们在这方面做指导,恳请各位能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建设上为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努力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办好,办出温大特色。

接下来先请我校老师向大家介绍我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谢志远:(温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温州大学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刚才各位专家已经参观了我校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室,下面我就简单地把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情况作一汇报。

我们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出于两个思考:一是怎样利用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指导、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二是怎样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经历,来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我们的做法是:从2002年开始,我们指导学生创办了第一个工作室,几年来逐步发展壮大,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到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大学生创业中心,下设8个工作室,其中有3个工作室已经申请到了营业执照。

在温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温州人有强烈的创业基因,也是全国创业活动高度活跃的区域。目前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企业家的繁育机制,这样的环境促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内在的需求。在温州,大学生的创业有很好的土壤。我们开展创业教育的想法灵感很多是来自于学生的。所以,我们总结温州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与其他地方开展的自上而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不一样的。

二、发扬温州人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这种精神我们总结为特别能自主的创业精神,特别能吃苦的创业精神,特别能冒险的创业精神,特别能创新的创业精神,特别能合作的创业精神。现在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很多学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创业教育就是要发扬温州人的这5种创业精神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比如,我们从2004年开始系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课,校团委举办了大学生科研创业项目立项,聘请创业指导师等。在创业指导师中,既有知名企业家,也有校友企业,还有在校老师。同时,设立10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用来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学生个人和团队,该基金已经颁发了三届。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具有艰苦创业、敢于创新、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

三、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经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1998年开始全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步入试点阶段。大学生创业在全社会掀起了高潮,很多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活动中。但综观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成少败多。2006年6月,网易公司创始人直言不赞成大学生创业,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太高。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经历来指导大学生创业,温州的大学生创业模式是“低投入、高成功”模式,即结合所学专业,创办创业工作室,成本比较低。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整个创业活动生机勃勃,学生在此得到的是能力、意识的提高。几年来,我们的学生创业工作室为多家企业提供了设计服务,为社会服务,累计创收达100万元。我们的经验是,学生有学生的优势,有专业的优势,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很高。

四、立足温州、服务浙江,培养具有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的创业型人才。我们从课程设置方面,就紧密结合温州特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去年我校提出了“双百人才联动计划”,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的人才交流互动。我们派教授到企业、到农村、到社区去,同时聘请政府部门官员、企业家为学校客座教授,整合社会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

五、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渠道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学校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比如人才创新培养工程、名师建设工程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的创业型人才,使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还要有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但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能力;不但使自己的专业作品有创新,而且思维能够突破常规,善于捕捉商机

总之,我们的创业教育就是利用专业优势,围绕温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温州的产业特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蔡联群(温州大学团委书记、副教授)

各位专家早上好,我很简单地把下阶段学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具体做法做一个说明,请各位专家多提指导意见。

刚才谢老师已经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介绍了我校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总的来讲,我校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是狭义的创业,不是简单地开几家公司、创办几个工作室,而是怎么样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下一阶段我们的具体打算是:

一、现在学生在创业与专业学习等方面还有一些时间上的冲突,如何解决好这一冲突,我们考虑了很多。学校的做法是从政策上给予一些支持,在学籍管理、学分申请方面制定一些倾斜性政策,扶持学生处理好创业和专业学习时间的冲突。

二、加大对学生创业的理论辅导。学生创业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可能会受家庭、亲戚等想法的影响,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创业理论高度。从2006年开始,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合作开展KAB创业基础教育项目,我校引进了该项目,本学期是作为学生素质拓展课开设的,深受学生欢迎。现在该课程已经过教务处审批,从下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以前我们的企业家论坛做得非常好,温州的企业家非常多,我们开设这个论坛三年来,聘请了近200名企业家,这里既包括学校邀请的也包括学院层面请的企业家,利用论坛给学生普及企业管理理念。下一步计划和税务局、工商局合作,昨天下午刚刚和温州工商局签了协议,请他们给学生讲解税务知识,包括执照的申请,等等。每年开展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除了国家、省里在做,学校每年也推出这个比赛,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泛。

三、创业基金。接下来要进一步整合我们的创业基金,目前已经有三块:红蜻蜓创业基金,大虎打火机创业基金,还有服装学院的一项创业基金。团工作系统也和青年企业家协会在沟通中,市级、县级的青年企业家协会也非常有意向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专门设立基金。

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在创业园里预留一部分场地,对一些好的创业活动进行提升。前一段,校团委向学生发出申请的通知,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收到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80多份入园的申请书,还不包括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十几个工作室,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各个专业都有。一个团队,多则十几个同学,少则两三个同学。80多份申请书里大部分创业项目都能很好地与专业结合。比如外国语学院申请的西文翻译工作室,计算机学院申报的网站开发、网上商城项目,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申报的DV制作工作室,商学院申报的外贸营销工作室,等等。

通过创业园,能够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育,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专业学习。创业园建立之后,计划分成几个区,一个是同专业结合的区域,一个是与学生的生活服务结合的区域,比如家教申请、书籍购买、鲜花服务,等等。

工作室的形式计划分成三种,一种是在校学生创办的工作室,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与专业相结合的工作室,不进行注册;二是已经通过工商注册的工作室,临近毕业班或者是毕业第一年的学生,我们允许他们在学校里进行创业并给予扶持;第三种是我们有意向和温州几家比较好的公司合作,挂在他们的企业下面,比如温州做策划很成功的奥美丽(音)公司,相当于他们的子公司,放在我们学校,具体由学生操作。

请各位专家多提批评意见,更好地给我们进行规划指导。

林娟娟:下面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发表指导意见。

洪振宁:(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教授)

我对这方面接触不是很多,看到一些文章,其中包括谢志远老师的一篇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章,也看到去年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出的一本书《职业高中创业指南》,书中前面是对企业家的介绍,后面是对企业的介绍,中间是创业的常识,书里讲了温州很多本土企业家的故事。

我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国内在创业教育方面很权威的专家一起交流关于温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题。温州相对来讲是个比较闭塞的地方,本土的区域特点明显,和外界的交流相对也比较少,能够有这么多专家来进行指导,我很高兴。

就今天这个主题,我想说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那种不赞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说法,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很难说得通。

温州是“三无五低”,这个特点和温州的实际符合,因此,温州本来就有创业的土壤。你有一个新的精神理念,要通过一种制度、一种机制去进行运作,然后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习俗。温州的文化和习俗一直以来是鼓励创新的。在中国其他地方,比如你到成都去看,成都人笑温州人只是赚钱的机器,连人都不是,不懂得休息;温州人在成都就笑话成都人,喜欢打麻将、喝茶。成都人很懂得享受生活,但温州人觉得一定要赚很多钱以后才有可能去享受。这是前面20几年温州的主要情况,这两年开始,温州人也出现了变化,很多温州人也开始懂得怎样提高生活品质,这是一个社会大氛围。

二、温州企业家群体的量比较多,别的地方可能出现一个企业家,一个大企业家,而温州则不同。在别的地方可以找到中国的大企业家,但这里是小企业家,且数量多,构成一个企业家群体,这在中国别的地方比较少见。它还有一个特点,集体运作,整个水涨船高,不像别的地方,一个人一下子做一棵大树,而这边是小树成林。还有,这边有企业家的精神土壤。

三、利用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有亲切性。很多学生就是看着本地人的榜样在学习,一下子比较贴近。说比尔·盖茨、戴尔,那是美国,要头昂起来看,看着就很高、很好,让你有理想,觉得能够做到像戴尔一样也很好,但是总觉得距离太远。以温州青年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创业事迹对温州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就很容易渗到青年学生的心中,同时,学生也容易融入到社会的氛围中去。说温州人喜欢赚钱,我有一个比喻:他把财富看成他正在谈恋爱的对象,日思夜想,想把它搞到手;他不会用坏手段,因为他要把她娶过来,当老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别的地方的人不是这样认为,他们觉得经商很苦。再有,这边人会说“你是个男人嘛”,说“男人”,意思就是,你连钱都赚不来,就不像个男人。这和杭州、上海等地不一样,他们素质比较高,对钱的理性思维比较强。而温州人总是认为,我有钱了以后事才好办。所以说,有社会氛围,有社会榜样,有家庭影响,这个社会教育的影响就比较容易深入。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这个本土化一定要和全球化、和时代精神相吻合。在北京开研讨会的时候我说,北京人在研讨四合院该不该拆,哪些该拆,哪些不该拆,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步伐在北京越来越快,温州这个步伐也在迈,痛苦也在承受。但温州这几年最重要的是承受另一种痛苦,那就是这个区域的文化、特点怎么走向全球化,与外面接轨,温州人现在最大的痛苦就在这里。怎样把时代精神和全球化理念融合到教育中来,这就是创业教育里内容的创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的话,我们的创业教育具有局限性。起初,温州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生存,整个行业抱成一团,没有什么经验能把打火机的官司打赢。那是生存所迫,虽不懂英语,但是他敢干,是以这种精神把官司打赢的。但现在已经不是那种情况了,要和国际惯例接轨,你要懂国际规则。对温州来说,目前最大的事情是跨国并购,过去我们是被动的开放,招商引资,现在是主动的开放,把外国人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学过来,让我们进行跨国并购。这就要求你要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惯例、熟悉国际环境。例如,我们有一个哈杉鞋业,它先把鞋厂办到尼日利亚,然后把意大利的股份大部分吃进来,然后把他的培训学校办到意大利米兰,然后上市。四步走过来,都是比较典型的跨国并购。2007年2月份《风云浙商》评了三个温州商人,其中一个把自己的企业园花了一亿美元办到美国,他经过认真研究,打过官司,想尽办法跨国并购海外企业,这是温州目前的一个新动向。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已经不是20世纪80年代的内容了,过去我们叫“四千”精神,后来大家都笑这个“四千”精神,光吃苦是做不来的,过去大家都说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能吃苦就能把钱赚过来。现在上海人说,温州人白天当老板,夜晚看黑板。时代不一样了,应该把时代精神、把全球化的理念加入本土化当中。

二、运作上的创新。温州的产业,相对比较起来,最缺的是什么?做一个产品,一般是这样的,先设计,再进行生产,再市场销售。市场销售温州人做得比较好,加工生产则是个过程,这里温州过去做得不够。温州人的特点是以商带工,商业流通带动了加工生产,商贸业带动了制造业,制造业在温州不怎么样,我们的红蜻蜓或者是奥康,最大的特点是营销,他们都把加工生产放在重庆和成都,这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微笑曲线”,利润在两个高端,加工生产是不赚钱的,像美特斯邦威一样,它自己一件衣服也不做,但是最赚钱。鞋革业,一半加工生产是在外地的,都赚钱,因为温州的土地越来越紧张,原材料、加工生产都是从外地进来的。与处在“微笑曲线”中间低谷的加工生产不同,温州的研发设计是一个高端,市场销售是一个高端,而研发设计越来越重要。温州的产业包括鞋革、服装、低压电器、家具、包装印刷等,这五个产业是前五位的,四个都需要工业设计。去年以来,我们是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假如上不来,整个产业的创新和提升就上不来。去年“十一五”规划提出9个创意设计平台。我们的创业教育,在内容上要更贴近、更符合温州的产业创新本身的实际,方法、运作上也是这样,有它的渗透力、亲切性。方法的运作上,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创业教育在方方面面是非常贴近的,因为温州有很多中小企业,就需要这种创意工作室,创业中心最主要的要孵化出来的是创意工作室,比如广告创意。除此外,还有工业设计,原来眼镜就卖十来块钱,赚几毛钱的加工费,现在都卖到200多,就是工业设计不一样,非物质附加值增加了。我们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鞋子都是花的,多色彩的,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眼镜是老古董的肯定不行,所以现在的眼镜也是花的。假如在这方面贴近了,契合度就比较好。但是光这样还不行,创业教育也有一个与时俱进,在运作方面也有不断创新的问题。温州大学的办学理念一直是比较贴近地方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在运作上是跟本地水土相符合的,也把外面的好东西吸收进来,进行融合,让它更提高,我们把这个问题看成是方法上的进一步创新。

蔡克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授)

今天早上看到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几个拿到营业执照的学生的创业工作室,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感觉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感想也很多。我认为,要搞好创业教育,就是要提高对创业教育意义的认识。关于这个问题,温大的周副书记也谈到了。就是说,如果我们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站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里理解它的意义,只能是小打小闹,只有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理解它的意义,才会努力去做大做好。我深深感觉到,温大这种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创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只有深刻认识它的意义,才会下大力气进行改革,来推动创业教育。

对于创业教育的意义应该怎么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最直接推动创业教育的原因,是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普遍性问题。世界劳工组织有一个调查报告,在21世纪,大学毕业生能够拿到工资的工作大约只占4/5,另1/5的学生找不到拿工资的工作,因此要求他们进行创业。对我国来说,这个问题就更重要了,我国人口多,大学生这几年里增加得很快,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广东提出了两个重点,一个是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再一个就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各个学校对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光这样认识这个问题是不够的,还应该再提高一个层次、一个层面来认识,那就是说,这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大家都很熟悉,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规定中,很明确地提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点是进行市场教育,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我们的创业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家都知道,提出创业教育是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教育部的一个中心在北京香山饭店开了一个国际研讨会,在发表的宣言中提出要进行创业教育。而创业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呢?当时提出,基本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变化看做是竞争,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有这种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协作精神、规划的能力、领导的能力,等等。这就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很显然,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很重要的内涵。所以,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实质上就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应该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一个层面。

如果从更高的层面看,那就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问题。知识经济是什么?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它的本质就是创新。因为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加速度地发展,成果的积累很快、很多,而这个很快积累下来的成果,很快地又转化为商品,而商品在市场流通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这样一种状况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地创造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地把成果转化为商品,又要自觉地不断淘汰自己创造新的产品,这就是创新。美国一批科学家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界限越来越淡薄,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界限正在淡化。他们提出,要重新给知识下定义,知识是什么呢?知识就是行动的能力。因此,要大大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想,知识经济的这种发展要求,跟创业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创业教育,是在什么时候作为一种教育的内容提出来的?它是同知识经济同时诞生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美国的知识经济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而全世界最早出现知识经济是在美国,同样,最早出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也是在美国,那是在1983年,当时小布什当州长的得克萨斯州立大学,那一年,有一部分学生自发地搞了一个做生意的计划,用现在的话说是创业计划,他们称之为商业竞赛计划。计划的内容是关于:一个产品有了,怎么样变成商品,怎么样进行营销,搞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竞赛计划。很快,在麻省理工学院同样的计划也搞出来了。

而我国,1989年那次会议以后,根据美国的创业活动情况提出了创业教育的问题。我国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也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有关机构在我国搞了试点,也有一点成绩。但是,到中期就无声无息了。之所以后来又发展起来,是在1997年,清华大学几个研究生在网络中看到美国大学生搞商业计划竞赛,觉得很有意思,他们自发地发出一个倡议,在北京的大学里搞创业竞赛,北大、北航都参加了。然后团中央进行支持,直到现在,成为创业教育。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官方推行的创业教育无声无息了,而1997年以后,学生自发倡导的创业却能够成了气候呢?应该说,也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关。根据我们国家经济学界的研究,我国的知识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这不是偶然,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进行大学生创业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因此,我们只有认识了创业教育的意义,才可以下大决心把创业教育做好。

第二,怎样把创业教育做好?温州大学提出了“温州模式”,我感觉,温州大学应该有独具温州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温州大学应该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排头兵。这个任务的提出,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我们学校提高质量、办学特色的一个要求。

温州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需要温州大学能够在创业教育方面作出贡献。我先举一个例子:刚才我讲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搞得很好,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对创业活动大力支持,发展的成果也非常丰硕。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有个统计,那一年麻省理工学院由教授和毕业生、学生所创办的公司的资产有23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他们说,如果把这个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组织,在全世界排第24位。创造了1100万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它对麻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温州大学在目前以及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对温州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温州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百分之十几,但是增速与杭州、宁波相比较,还是降低了,原因在哪里?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温州地方经济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低或者相对增长不足。为什么杭州和宁波发展得快一些?因为他们的技术含量更高一些。要提升技术含量靠什么?温州市花了这么多的钱办了温州大学,还是希望它在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地方大学就是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再讲大一点,我们国家要走创新型的道路,地方也应该走创新型的道路。地方要走创新型的道路靠什么?靠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家也是这样。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搞创新型国家靠什么?靠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我国整体来说,高等教育的创业活动还是比较薄弱,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成功率比较低。我今天看了温大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工作室,认为你们整个的方向还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位,对其他的学校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从而成为一个排头兵。教育部现在对于就业问题、创业问题非常重视,而创业的前面又加了一个词“创新”,“创新创业”,意思就是,我们的创业实质上包含了创新。这就是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最最重大的就业问题、创业问题,实质上也是能够有所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搞好创业教育也是温州大学发展的需要。温州大学要提高质量,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基本质量要达到国家的要求。今天我看了温州大学的建筑,曹胜利会长也说了,这个房子真是盖得好,这是物质条件好。地方支持给你们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怎么利用这个条件来提高办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达到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办学特色。什么是质量?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教育部最近这几年非常重视评估,而“特色”这一项在评估的指标中占的位置、比重越来越大,原来是三级指标,后来是二级指标,现在变成一级指标,为什么?就是说,高等教育再也不能用唯一的学习的质量标准来衡量。我们要提高质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这应该是温州大学的一个重要的特色,用这个特色去生存。

能不能够搞成一个温州大学的模式?我认为,通过努力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温州这个地方有它自己的创业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州的水土会养育温州大学的一种精神风貌,而温州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的创新创业也有自己的特色。我最近看了一份材料,有的经济学家说,民间的创新创业模式有三类,一种是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特点就是草根派,老百姓自己创业,它有一个特点是经济、实用,这些对大学生开始创业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模式是中关村模式,两大特点:一个是高科技,一个是海归派。第三个模式是深圳模式,借助外来资本技术发展。我觉得,“温州模式”的这种“草根派”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敢于为天下先,敢于创新的精神。温州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形象,“我创新,失败了无非就是再去睡地板”,有这样一种精神才敢创新,创新就要探索,创新就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那就只能求得安宁。要有这样一种失败了又有什么,无非是再睡地板的精神,才敢于去冒风险。

另外,温州的“四千”精神,在今后还是应该大大发扬。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想做成功,要千方百计想办法。企业家和教师、推销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要好,是要能道出千言万语。要开垦市场,找遍千山万水,要到处去闯荡。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底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很好地发扬。最根本的就在这里,离开了本地去搞一个什么模式,是很难成功的。而你在这个地方,就要吸收地方的文化,这才能成功。今天看的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工作室,实质上也都体现了这样的一种精神。

我们要真正办成一个有特色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最重要的是办学思想要正确,也就是定位要正确。温州大学的发展,定位在什么位置上?这是现在摆在各位老师面前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昨天和前天,教育部组织了一批专家到教育部和地方共建的延边大学,考察他们的发展,教育部现在搞共建。其实对所有学校来讲,发展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定位,到底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这很关键,温州大学的办学定位就很切合实际,很好。我讲一个小故事,去年,我到杭州参加树人大学开的一个研讨会,顺便看了浙江大学的城市学院,他们的领导同志跟我说,我们这个城市学院是本科,浙大也是本科,一种方法是把他们的教材搬过来,照样教学,对外说也好听,我们是按浙大的模式培养人才。另外一种路子是我们走自己的路子,我们和浙大的条件不一样,我们要从自己的条件出发,搞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做了研究以后,感觉到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两个学校不同的特色就是,浙江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子弟,这些人受家庭的熏陶,对做研究工作所需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更强,所以他们概括为,浙大培养的是“拿项目”的人,去争取项目,搞科学研究。而城市学院的学生,主要是浙江小企业主的子女,而这些学生在家里受家庭熏陶,对怎么做生意、怎么争取订单很在行,所以,学院认为,应该着重培养“拿订单”的人才。刚才看到温州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工作室,学生拿的是营业执照,那么,你们能不能着重培养“拿营业执照”的人?我们要找到一个定位,拿执照的人跟那些拿项目的人比较,是不是就低一等呢?我觉得,不能这样认为,因为国家前段时间开了一个人才工作会议,认为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而各种不同的人才有他不同的特点、知识结构,他们之间是不可比的。我们只有在办学思想上明确这一点,才会理直气壮地去做,否则就会觉得,我们这样做似乎会降低我们的身份,是对我们水平的降低。我认为,不应该这样想。德国的经济、科技都是很发达的,他们也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了一个口号“大学应该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熔炉”,这是世界最高的教育机构提出的一个口号,也是一个改革的目标。我们对于学生“拿执照”这样一种能力、素质的培养,实质上要把温州大学变成一个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熔炉,温州大学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熔炉。

昨天在路上,温州大学团委的蔡书记跟我说,学校在对贫困学生的支持方面做得比较好,他说:“这也有一个负面作用,外省的贫困学生都想考到这里来”。我马上说,这不是负面作用,这是正面作用,如果温州大学能够把在外地不能读书的贫困学生都聚集到这里,毕业了,你又让他能够去创业了,我们把这些贫困学生都培养成一个小老板,他今后创业有成就了,这对国家、对众多的家庭、对学校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对温州的发展也是非常好的。如果说一个山区走出来的学生在你这里读书、毕业了,以后成为老板,他发财了,他会怎么对待母校?会怎么对待温州这个地方?温州就成了他的再生之地,再生父母。要成为一个创业的熔炉、创业中心需要转变观念,长远地看问题。当然,你们的具体经验也很重要,创业中心、创业工作室,让那些有这种志趣、有特长的学生先尝试,这就更具体化了,是一种很好的经验。发动共青团、学生会来做这件事,这也很好。还有,请企业家做兼职教师,把教授派出去,这很对,因为如果我们的教师自己没有创业精神,去培养学生就很难,这种精神光靠书本是得不来的,要走出去。这都是你们的具体经验,应该大大进行推广。还有一点,要争取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的大力扶持,比如,拿执照不要太困难,手续不要太繁杂,很多地方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像湖北等地。你们要多跟政府交流,得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大力扶持。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林娟娟:昨天工商局的局长正好带着中层干部到我们学校来谈合作,工商局下属很多部门都想和我们联手研究,同时也对同学“拿执照”给予一定方便。

曹胜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助理)

刚才蔡会长发表了很好的讲话,蔡会长是教育部资深的宏观教育政策专家,理论功底很深。关于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接触得也比较早,他的讲话不光是对温州大学老师们、同学们有启发,对现在热衷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人也很有启发。听了蔡教授讲的,会联想到很多科研中的问题,也会联想到办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进一步展开,形成一个新的局面的问题,很受启发。

我个人非常高兴能来参加这个研讨会,很早就想到温州、浙江搞一些调研,1992年的时候我在浙江挂职了一段时间,各个地方都跑过。1992年我到过温州,当时的温州相当落后,比较繁华的地方就是五马街,我住在教育局的招待所,空调就像拖拉机。晚上到处看到阴宅。这次来,看到变化非常大。

到高等教育学会后,在蔡会长的领导下,主要着力于创新教育工作。我们感觉到,浙江经济发展比较快,而且现在浙商精神在全国叫得比较响。温州人的精神也是浙商精神的精华。好几次我们在学会里讨论,一定要找机会到浙江、杭州、宁波、温州转一转,想在适当的时候,到浙江、到温州搞一个浙商精神创业的研讨会,直到今天,这个意向还存在,这次来了以后,感觉到愿望更强烈了。

来之前谢志远老师对这个会介绍得不多,只说请各位专家来指导一下。来了以后,听到周副书记和林副校长的想法,我们是想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温州大学的一个特色,一个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以创新创业作为温州大学的特色,或者是上升到某种办学模式的高度来论证、来看待、来整合、来进一步发展,这个意识是非常超前的、务实的。说明校领导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战略远见。所以我感觉这次会议应该是一个办学目标的开始,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应该还是很多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努力方向。

前不久我和高教司的张司长谈到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问题,聊到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他有一个提法,目前有“三个世界”的说法,我们面临着一个是本土世界,二是外部世界,三是虚拟的网络世界。这“三个世界”的说法很有一些道理,要站到本土世界里,同时要看到外部世界,还要看到虚拟世界。应该在三个世界的一致性上来看问题,或者说在三个世界的结合部来找到我们在历史发展、认识世界和干工作中的定位。

谈到温州模式,谈到温州人的精神,我认为,温州的模式、温州人的精神也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提炼,同时,可能也需要在新的形势下有整合、有升华,有新的概括。因为温州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需求。在改革开放初期政策效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从温州自身的发展来看,比起宁波、比起杭州,有它天然的不足,确实面临进一步创新的问题。

如果创办温州模式,研究温州人的精神是必要的,首先把这个具有时代感的、既体现现代又体现未来的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升华。“四个千万”,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听到的,当时我听绍主任说,觉得温州人很了不起,浙江人很了不起,拿着一个小小的钉鞋的机器跑遍了全国,包括全世界,很有吃苦的精神。很明显,在今天的中国,新的世界环境下,温州人的精神应该注入创新的精神,因为他们已经走向世界了。

我对温州人有两个认识,一个是我看到过一个法国的报道,法国爱丽舍大街有一个以色列犹太人办的一条商业街,最终变成了温州一条街,原因就是温州人在市场竞争中打败了犹太人,说中国的温州人比犹太人还善于经商、还厉害。这就是一个很说明问题的例子。当然其中还有互相帮助、民间集资等,表现了中华民族在财商中高度的智慧精华,比较抱团,又互相支持,讲信用。还有一次,我到挪威去访问,在飞机上看到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孩子来回跑,说的语言我以为不是英语就是挪威语,后来一打听,说的是温州话。她是文盲,抱着一个孩子,把挪威奥斯陆的市场全打开了。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各地也比较多。所以,温州人善于经商的精神确实是值得总结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并没有得到有关优惠政策的关照,反而在相当一段时间,纠缠在姓资姓社的怪圈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比不上苏南模式的,但是后来,它焕发出了很顽强的生命力,更符合国情,符合区域特点,很符合本地的发展模式。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办成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温州人的发展精神,温州人的发展模式,是很值得探讨的。

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教育的功能就是如何把温州的精神、温州人发财致富的模式,通过教育的手段复制成功,使它能够传承下来,同时,把温州人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特点,经过大学的培养,变成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意识,变成一种财商、一种创富的技能,这个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如果教育能够把这种观念、这种知识、这种素质、这种意识加以培养、加以传承、加以发扬光大,蔡教授讲的国际思潮,由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进而向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转变,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蔡教授的一本书谈到了21世纪的教育走向问题,也就是趋势问题,无论它现在多么弱小,多么不为人们所赞同,但是如果它代表着未来,它终究要发展。所以,温州的草根经济、温州的草根型创业模式,如果作为温州大学的一个特点,这就是一篇很值得做的大文章,对温州大学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很有示范作用、借鉴作用。像北方的一些大学,在课堂里讲了很深厚的理念,但在周围找不到实例。而温州不一样,在大学课堂里传播很新的概念,在我们的周围都能找到种子、找到萌芽,甚至是幼苗。这种正相关的社会、教育之间的互动,是温州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办好温州大学得天独厚的优势。

刚才蔡教授谈到,创新创业如果只是望文生义,或者由于种种现实的需要,顶多只是小打小闹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意义。我非常同意这个论断,只有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搞得生机勃勃,而不至于一会儿热,一会儿又冷寂下去,然后再热一下,接着再停滞下来。耐斯在大趋势中谈到几个问题的时候就讲到,时尚的东西、时髦的东西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而真正成为趋势的东西,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我看了很有体会,温州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恰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所以它深深扎根在我们这片沃土中,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它的生机和活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目前想筹建的创新创业分会,也愿意为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再借用温州的基础和东风,把这项成果推向前进。

最近我们学会打了个报告,报告了我们学会在创新创业方面做的工作,领导有个批示回复,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撑,这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我们除了向基层学习,向高校学习,向有关专家学者学习,特别是向创新创业走在前沿的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学习,才能够完成这个工作。同时,在原来9所大学试验创新创业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推向前进,并且逐步提升到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的高度来论证、来推广。通过几次研讨,包括在清华大学、西南交大、上海交大的研讨,我们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开类似这样的地方总结经验的小型座谈会,意义还是很深远的,会不断深化我们的认识,拓展我们的思维,把工作做得更实在、更具体。

我们跟雷教授几次探讨,觉得创新创业还是一回事,刚才洪教授提到创新创业的更高一个层次是创意,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思维是最高级的一种形态,创意加创新再加创业,等于创收,等于一个人才培养的成功。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不单纯是一个时代的召唤,也是社会发展中一个紧迫的问题,大量学校都面临就业问题,当然这个背景很深刻,转轨变型的历史时代面对着很复杂的情况,如何在这里走出一条新路,确实我们也面临着很具体的问题。上次我们开会,雷教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高等教育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成为一种风险投资了,不是每个人毕业了都有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很有时代和现实意义的。如果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学校教育能更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但能培养“拿项目”的人,能培养“拿订单”的人,还能培养拿第三张教育通行证——“拿执照”的人,我们就能培养出千百万的企业家,培养出社会工作岗位的提供者。所以这个工作是很具体、很实在的,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一个是面向实际,总结大量高校师生创业实践的案例,同时在一定的理论层次上加以规范和指导,以便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这次我们到温州大学来,看到了很多材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真的感受到了生机和活力。包括谢书记已经做成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等等,应该说,在传统的教育体制内都是崭新的东西,是全面创新的东西,同时也寓意着改革的新方向,这里的生命力和生机是无限的。因此,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特别是这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适当的工作,一时有斯文扫地,甚至有新的学习无用理论,但是,我们应该从这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出,这是社会改革传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要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也要转变,我们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都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起不到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管理者的地位恰恰是在创新和创业上要有新的作为,要把知识的资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知识的股权和期权,以便在智慧之火上不断浇上励志之油,使人才得到更好的价值。

下一步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可能还需要得到温州大学领导的支持,谢谢。

雷家骕:(清华大学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教授)

在座的都是老朋友,这次到温州大学开这样一个会议,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大家都是立足于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广、深入,这样很好,是一个很亲切、很具有同感的研讨会。

关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刚才蔡会长和曹助理都讲了很多。如果再做一点儿补充,就是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来讲。

第一,创新创业是一种民族精神。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一种精神,而创新创业就是一种精神,要使我们的精神更多地、更为持久地发扬光大,从教育领域来讲,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过去我们讲,美国精神就是财富的起源,但是去年布什几次讲话中提到,美国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能够创造他所希望创造的一切东西。当然他讲得有点绝对化。但是我们想,美国这个财富中心就是靠创新、创业、创造建立起来的。过去讲,美国精神是积累精神,通过更多的财富积累来体现个人的财富,体现国家的财富。现在来看,美国精神就是创新、创业、创造的精神。对我们国家来讲,创新创业的精神在不少地区是比较淡漠的,但是在温州是相当浓烈的。我们要使更多人具备这种精神,使这种精神在我国形成一种风气,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地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经济发展靠资源,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劳动,一个是技术。不管是研究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谈到经济增长,谈到企业发展,都离不开资源。但是对中国来讲,资源是非常短缺的,过去我们讲,中国地大物博,前几年有一句话,把地大物博进行了否定,中国凡是好的事情,用13亿人一除,就很小了,不一定是很显眼的好事。但是不显眼的坏事,用13亿一乘,都是很大的不好的事情。中国由过去的地大物博,转变为现在的“地大物薄”,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很困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资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天赋的自然资源,一类是人文资源。办工厂需要的是自然资源,办教育需要的是人文资源。以往我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得比较多,但是对人文资源开发得不够。中国要办教育,可以说有5000年的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资源,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人文资源更好地开发,中国的发展会更有影响,另外,我们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也会更为理性。

温州大学在温州这个地方,这里最大的人文资源就是创新创业文化和精神,在温州大学特别需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而且这种资源优势是其他地方不少学校所不具有的,刚刚蔡会长和曹助理都说了这件事情。如果对这部分进行总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发展的需要,在温州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温州大学借助于温州这片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来发展温州和浙江,甚至是对全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独到的条件。

怎么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得更好?温州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不少过去我们没有看到的新鲜的事情,对在我们自己的单位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有很大的启发。这里有大学生创业中心,这是实实在在地在做,我们有了一个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要是做一些研究项目,给大家的创业做一些鼓舞,这就和你们有区别了,你们是真枪实弹地干,而我们没有。我一直想在我们的科技园搞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实验室,但是一直没做起来,就是因为缺少像温州这样的资源。你们这里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实实在在地做起来了,我们的创业实验室也要加快步伐,一交流、一沟通,大家都会受益。

把创业教育做起来,第一个要解决好的是渠道问题,大家都意识到创新创业很重要,但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怎么样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现在的教育序列中?你们好像现在已经融入了,我们主要是给MBA开创业方向课,给全校的本科生开全校的选修课,给本科生作为素质教育课,这样对于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有好处的。我们一直说,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如果这个精英群体创新创业意识不足,那我们的国家怎么发展?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游说,学校还是相当支持的。原来我们是三个人讲创新教育课,现在这三个人不够了,一些过去做研究、做案例的老师下学期也要帮着开课,可能会有四五个人,这门课程是进学分的。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得更好一些,也要解决理念问题,即便学校给了你渠道,给了你进入课程教育序列的渠道,你也要有一套理念。刚才蔡会长讲的创新创业统一,我很赞成。中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改革开放转化到现在的丰裕经济,过去是买不到,现在是东西卖不完,你的产品要创新,要在市场中实现它的价值,就更不容易。相应的,你要想创业成功,就一定要有创新。我们讲创业必须有创新,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一个常规的概念,过去大家总是把创新神秘化,一想到创新就是高技术创新,一想到创新就想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实际上,现在国际上也有一个概念,向低收入群体创新,创新不一定是搞高科技的。大量的创新还是现实生活中极为实用的东西。比如手机,是通讯行业的创新,开始手机进入中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它是奢侈品,中国人买不起,现在则已经很普遍了。总的来讲,手机这个创新还是价值比较大的创新。但小灵通价格就比较低,使更多的人可以使得起,所以有人把小灵通称为面对低收入群体的创新。

谈到创新,不能把它局限在高技术的创新,一定不要把它神秘化。如果我们不把创新神秘化,那么,创新和创业的结合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事情,是一种必然的事情。

还有一个笑话说,小灵通一直搞不清自己的身世,有一次小灵通走到大街上,别人看它一眼,然后就笑它,小灵通觉得不明不白,回去找研发人员要求做DNA检测,检测以后发现,小灵通原来是座机跟对讲机的结合,这时候小灵通才发现,别人笑自己的时候,原来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是一种面对低收入群体的创新。如果我们不把创新看得太神秘,那么创新和创业结合就变得自然而然了。这是解决创新理念的问题。

创业教育还要解决办学方式的问题。我们现在把创业教育作为MBA的必修课,本科生的素质教育课,实际上,有没有可能把创新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有些学校的有些专业要培养“拿项目”的人,有些专业要培养“拿订单”的人,而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拿执照”的人。像美国百森(音)商学院,作为一个商学院,实际上发展的就是创业教育。学校的规模不大,专业不多,就一个专业,但是在全球很有名气。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可能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变成一个正规的专业。蔡会长也讲到,学校有特色才有前途,百森商学院的特色就是创业教育。温州大学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有这么好的创业环境,能不能把创业教育作为在全国一个很有特色的专业?既有必要,又有这个基础。我在西安一所民办大学有一个朋友,他对这件事很有兴趣,我想帮他来做,但是西安的创业环境比温州差很多。连西安一个民办大学都有兴趣办创业教育专业,温州大学就更有条件来办。

要想把创业教育办得更好一些,还要解决学生培养方案的问题。即便是我们把创业教育作为MBA的一个培养方向,但只是几门课,创业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创新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创业分析,只是一个模块。谢老师就搞成大规模,无论是多大规模,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的训练环境。

另外,要解决社会支持的问题。温州整个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创业,有利于创业交流与发展。谢老师能够让企业出资100万作为基金来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而我们要搞一个项目,想推动学生创业,搞一个活动,学生找企业要钱还有可能,如果老师想找企业要钱,搞一个试验,推动学生创业,一般是要不来钱的。谢老师一下子搞来100万的企业基金支持,有这么好的社会支持,能不能搞一个企业促进学生创业基金会、理事会,使之成为更大的资源?

蔡会长给大家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讯号,对我们力主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得更好的人来讲是一个福音,教育部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里把特色由三级指标变为二级指标,又变为一级指标。应该说,这对温州大学也是一个福音,对我们做这项工作的人是一个福音。在开始评估之前,有没有可能在这之前把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得更有特色一些、更热烈一些?像我们的创业教育,学生都是学理工科的,就想弄那些高科技的。而温州大学能不能更有区域特色?区域特色就是创新创业特色,这将来就会成为温州大学本科生评估的一个很大的亮点。我感觉,现在虽然做得相当丰富,但是评估专家来了以后,第一是先听理念,第二是听模式,第三是看亮点,还是应该很好地提炼出一些更吸引眼球的理念、模式和亮点。刚才蔡会长讲到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创业,创造了2300亿美金,1100万个就业岗位。温州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如果进一步搞得越来越好,将来温州大学的毕业生,甚至包括我们的校友,创新创业搞得好,在温州的经济里占若干个百分点,这个影响比将来学生毕业后找几个好工作要大得多。现在很多学校只宣传自己的学生找工作到了世界500强企业、政府部门,而从发展趋势来讲,如果温州大学毕业的同学将来成为知名企业家的越来越多,这种影响比学生现在找几个好岗位要更大、更长远。西安有两所学校,西交大、西军电,这两所学校经常互相比,但一到校庆的时候,特色就出来了,西军电一搞校庆,总是来一帮大檐帽,军官,好像很荣耀,但是不实惠,没钱。西交大一搞校庆,去一帮校友,南洋华侨,捐很多钱。所以人家说,西军电搞校庆荣耀,西交大搞校庆实惠。如果我们的校友都成了大老板,一搞校庆,1000个校友一人捐1万就是1000万,那就不得了。所以希望温州大学能更好地整合整合,加一点自己的特色,当然要把创业教育加进去。

张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任)

今天我来主要是学习,跟谢老师也是多年的朋友,很早就知道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

我简单地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北航的创业教育。北航的创业教育也是从2002年开始,开了一些课程,有科技园、孵化器、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创业教育的机构、职能,有些做得不错,有些效果可能不是很好。目前全国创业教育的状况,能开课的就算起步了,就算有这个课程。像温州大学已经做到目前的情况的,那就是很有特色了。当然,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太一样,你在某一个方面如果能突出出来,就算是有特色。咱们这里的创业中心,就很像创业园,现在在大学里能做创业园的,并不多,很多学校的孵化器在其他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对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功能发挥得不是很好。我们的孵化器就已经是一个公司了,对外要讲经济效益,但经济效益好,并不等于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支持力度大。清华的科技园也做得很好,对清华乃至中关村地区的创业教育有一定影响,有示范效应,但更多的是自己的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和其他方面的效益还比较弱,他们的房地产开发搞得比较好,作为一个企业,这样做也可以。但是清华大学在搞面向学校内部的创业教育的时候,有一些功能还没有发挥好。

雷家骕:现在他们搞活动我们参与,给他们上课。

张林:能在学校里做一个创业园的,这对本校的创业教育贡献也应该是比较大的。像温州大学这种做法,给我一个最强的感触是务实,这个务实和温州地区的特点很吻合。洪老师说,温州人敢冒风险。其实我感觉,在南方,包括江浙这一带,从冒险的角度来说,还不如北方人,真正敢冒险的是北方人,像河南、河北、东北,因为他们的性格就是敢冒险。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他知道不可为还敢为,这就是冒险。南方这种精神是务实,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解这么做的后果,不确定性很小,所以说风险很小。北方人投10万,但可能投之前对项目一点不了解。这边投100万,但是投以前对项目很了解,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比较了解,不熟的东西并不做,这是一种务实,而不是冒险。学校让大学生创业,都去做一些智力工作,不去搞生产。但在目前这个时期,搞设计的,效益可能会好一些。但市场的选择是分阶段的,如果大家都去这么做,生产企业很少的时候,只有你做生产,大家都来找你,你的效益就会很高了。这可能还涉及哪些产业、哪些行业是利润比较高的,这也是市场取向,到某些时候换一个行业结果可能就是颠倒的。

创业结合务实,就要分析自己的情况,你对不了解的情况,就可以不做,就做你现在能做的。但你也可以不做,可以在家等,等到什么时候懂了再去做。如果前期做,就可以积累很多经验,像温州大学的创业工作室,在学校期间会以非常低的风险学到很多创业的经验,而这种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若干年以后他可能不再做这些,但这种前期的经验积累会对他有帮助。如果觉得这是低收益,高付出,不做,那将来他付出的东西可能会更多,虽然收益可能更高,但风险会更大。如果温州大学还按目前的务实的模式去做,还可以扩大一些,让更多的学生进来,这也是一种实践教学,我们现在强调教学试验,就是这样,老师能指导的就指导,指导不了的,就让学生自学,这是创业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在这段时间他不学,将来出去以后也要学,但成本会高很多,在学校期间以低成本去学,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经验。

照这种方式去做,温州大学很快就会在国内做到创业教育的排头兵位置,这不是不可能的。现在全国高效能做得比较好的,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并不是很多,做的规模、时间、力度,很多都是有限的,如果咱们以务实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学校领导支持,有一些务实的老师去做、去推动,很快就能做到全国的排头兵。就像现在大家说,可以不知道浙江,可以不知道温州,但说到创业教育,不能不提到温州大学,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一些体现了,大家说起创业教育都知道温州大学,但将来几年还要保持这样的状态,并走在前列,还是要进一步加强。

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借鉴一些经验,把这里的经验向其他的学校介绍一下,大家互相学习。北京市教委也想做大学生创业园,大家觉得都需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做起来,而目前温州大学的场地、资源还是能保证在这方面走得更早一些。

雷家骕:你们有很好的条件,在本地是龙头老大,只要一做,资源就到这儿来了。

林娟娟:我们有很好的条件,但缺少理论上的思考。目前在做,但都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在从源头、从理念、理论的引导上,还有欠缺。将来如果做大,做成龙头,那就不仅仅是具体的事情,还需要理念的引导。

张林:务实本身就包括务虚,知道我需要什么,知道我现在的环境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需要干什么,我的学生需要干什么,怎么去干,这就是务虚,这些没有办法提炼出来,需要实践去做。但如果仅仅务虚,方向是有了,但最后什么也没干,也没用。

周卫中:(中央财经大学中日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

在座诸位专家和清华、北航、温大的老师,都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前辈,中央财经大学这几年在创业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创业教育情况。

我们的创业教育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开始,我2003年回国到财经大学工作,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我的第一堂课是给财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上管理学,我一进教室吓一跳,80多人来上课,我在日本完成了研究生的课程,最大的课堂是8个人,在日本,不可能有几十个人来上研究生的课,研究生的课就是几个人来上的。这样,我的课也不可能有什么轰动,只能是填鸭式的教学。这就引起我一种反思,这时我们一位老师参加了在珠海举办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这个会上我才知道国内的创业教育已经起步,很多大学都在搞。在回北京的飞机上我和这位同事说,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事情。他说,最简单的就是开一个创业学的课。我说,也许不太可能,我们能不能做一点其他大学没有的东西。后来我想到,把日本和德国的大学里很流行的演习模式借鉴过来,课堂规模比较小,师生进行互动。于是经过反复的讨论,这位老师提议,在学校搞一个创业先锋班,这也是借鉴了日本商业大学的经验。这个班在大一的时候面向学校招生,选30个人,财经大学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来报名,目前为止一共招生了三届,第一届是180人报名,我们选了29人,第二届410人报名,选了30个,今年是220人报名,选了30人。从大二开始,进行三年的系统创业教育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两大块,每个学期开设两门课程,一是结构性、知识性的课程,二是演习,这个演习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基本都是老师和学生在互动。大一的时候我们开了商务基础课程,从最简单的商务礼仪开始,怎样沟通、怎样表达。大三的时候就要讲商业企划书,做一些创业实务模拟。2007年9月,第一届创业先锋班的学生会进入大四。

在做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创业教育怎样融入现有的体系?现在我们的校领导很支持,最初是作为教学改革项目启动,一年以后扩大,申报北京市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资助,两个项目下来,一共获得了10万多一点的经费支持。有了经费支持,我们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团队也越来越大。现在已经为这个班的学生开设了10门课程。当然还有一些开放式的创业教育任选课程,也做了一些企业家论坛,把企业家请到课堂,和温州大学的模式比较相像。今年5月,教务处专门给我们批了4万元经费,请企业家来先锋班讲课,由老师定课题,请不同的企业家讲不同的课题。

刚才很多人提到了创业教育的定位,我们做创业教育,究竟要做什么?这点有必要明确,从一开始,搞创业教育的课题组的老师就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我们不是培养在校创业的大学生,我们是要培养未来的创业者,所以把素质教育和创业家精神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几年来一直坚持的。

我们做创业教育也有一些体会,没有领导的支持,可能是寸步难行。如果没有职能部门的配合,也什么都做不成。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谢书记有很多东西都没有讲,我相信,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你们成功的、辉煌的一面,在这背后肯定也有很多艰辛,遇到了很多困难。

还有,创业教育需要有一个有激情奉献的团队。开始做创业教育的时候,我们一本教材也没有,一个专业师资都没有,就是商学院一些年轻的老师做,我是发起人之一。我们几位老师说,不管学校认可不认可我们的工作,我们先做事,把事情做起来以后再逐渐争取资源。到今天来看,这个策略是比较成功的。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已经有师资在张老师那里接受培训,也有参加百生培训、KAB培训的,等等。学校很重视师资的培训,给拨经费。另外,学校专门为我们这个创业先锋班拨了两块场地,建了两个实验室,一个是现代工厂管理实验室,还有一个是创业实验室。到过中央财经大学的老师可能会知道,财经大学的地方非常少,跟温州大学根本没有办法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两个实验室加起来200多平方米,相当不容易,现在硬件已经到位,软件正在采购过程中。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得到了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

当然,我们这个模式最缺的环节就是温州大学谢老师这里做的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虽然我们的定位不是培养在校创业的大学生,但是我们也不反对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条件成熟的时候,他完全有可能做,但这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弱。刚才张老师也提到了,虽然我们学校也在中关村,但是在北京,中关村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园,1.8万多家企业,可我们不具备温州这样的优势,在中关村的老大哥是清华大学,还有北航、北邮等等很多,所以去找企业,可能就不像温州大学这么容易。

我们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事业来做,以后还会继续走下去。我在这里谈一点儿感想:参加今天的会议,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是一种真实的感触。创业教育需要交流,各个学校都在这方面做不同的尝试,有的在MBA,有的在本科生,有的在高职里做,都需要交流,总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蔡会长和曹助理讲的成立创业教育分会,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如果分会能够成立,一定会为我们这些致力于创业教育的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希望能早日看到分会成立。

我们做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温州大学的创业模式称为“温州模式”或其他的名称,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咱们温州人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可能就需要先做艰苦的努力,然后再争取资源,如果想资源都到位了再做,那时候资源就不是你的了。

在座高校有很多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创业教育,比如教务处可能从特色教育、实践教学的角度,作为教学单位,我们要强调素质教育,作为团委、学生处,都有不同的角度、各种各样不同的目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需要做,但创业教育也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有的把就业问题也寄托在创业教育上,有的要把教学特色全部加进来,甚至要改变我们的初衷。我经常讲,我们要坚持我们的初衷,我们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未来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实践教学方面为我们的教学特色添砖加瓦,我们也很愿意做,但是如果本末倒置,那么创业教育就可能承载太多的东西。

我讲得很肤浅,谢谢大家。

魏和平:(《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主任)

很高兴又来到温州大学,在4月份,我调研的时候曾经到了浙江大学、温州大学,和一些进行创业教育的专家老师进行了交流,我今天来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看看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中国青年报》一直关注青年问题,特别是近些年青年的就业与创业问题非常突出。2004年6月份的时候我们成立了创业周刊,专门关注这方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前些年大家非常有热情,可能也是受到了比尔·盖茨、张朝阳创业成功的影响,但在实践中成功率非常低。现在有人说,大学生就业恐惧,创业更恐惧。我上个月到温州大学来和同学们交流,完全有另外一种感觉,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像北航、清华大学、北大的大学生创业,就我们的接触来说,他们搞的都是重大的课题,或者是国内的领先技术进行市场化转化,我个人感觉,成功了,可能会做得非常大,但失败的案例更多,因为一个新技术要转化为一个被市场接受的产品,需要的资源非常多,也非常慢,大学生没有创业阅历,没有时间,去做这种事情,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瓶颈。但温州大学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一样,我今天去参观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看到了同学们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想法非常朴实,就像当初温州企业家给人家修鞋一样,比如美术设计的,就做房屋装修设计,学摄影的,可能做一些相关的工作。项目非常小,而市场又很需求。所以我看了以后很兴奋,看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真的要提倡温州的创业模式。

除了刚才几位专家提的问题,比如温州大学有非常好的资源、平台,给学生提供资源,有创业基金,那么,能不能把这些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合力,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思路,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和大学生创业者交流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触,他们有两个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创业实践和创业指导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念头,但真正给他一个项目,让他去做,他的理念,包括一些具体问题,都要非常务实、具体,这时候就需要创业指导,需要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来指导。咱们也开办了企业家论坛,我想,能不能更常规一些?不一定请奥康这种成功的企业家来,也可以请一些在社会上成功的创业者,聘请到大学来,和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互动,就他自己面临的问题去交流,这样非常有针对性,不像那种特别松散的机构,比如有一些指导老师可能一学期才来一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二是创业实践和创业抱负的问题。创业抱负是一种可持续的、远大的理想。当初温州企业家创业的时候更多的是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在企业慢慢长大、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有支持,视野也开阔了,怎样同时代精神和脉搏联系起来,具有全球化视野?怎样在创业的过程中也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让他的视野更开阔一些?

以上两点是我的感触,是一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借鉴各位专家老师的宝贵经验,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林娟娟: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只能很舍不得地把这个研讨会暂告一个段落,希望今后有机会进行更多这种形式的研讨。研讨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有来自全国的在创业教育方面很有研究的顶级专家,特别是蔡会长,给温州大学接下去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一个方向,说实在话,我们真的感到自己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资源,我们很想在这方面做好做大,学校也非常重视,但缺少怎么样进行进一步提升的指导。今天有这么多专家来到我们学校,既是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研讨,同时也可以说是给温州大学如何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脉,看看我们进一步发展到底应该怎么走。蔡会长讲的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我们怎么搞?目的、意义是什么?这要明确,然后才能做大。搞创业教育,理念非常重要。我听大家的发言,很有启发,不仅仅是培养在校的创业者、培养几个企业家,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理念、意义明确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怎么样进入人才培养主渠道,怎么样创建实践的平台,等等。我是主管教务的副校长,学校的主渠道都很重视,关键是怎么进入主渠道,因为这涉及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很大的创新,要迈出一个很大的步子,不是很容易。今天听了各位的高见,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的第二课堂、团委、学生处、就业处等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也在思考、探索怎么样结合主渠道,共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尤其重要,因为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几个老板的问题,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今天的研讨会,我们在这方面收获很大。

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专家,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经常来温州。

2007年6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