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发达国家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要发达国家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美国的创业活动与高校创业教育(一)美国的创业活动在美国,近30年来,全国每年平均有110多万人成立新公司,在美国历史上,创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生机勃勃。未来学家约翰·莱斯比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繁荣的基础。近年来,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由高等学校发展到基础教育领域。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美国的创业活动与高校创业教育

(一)美国的创业活动

在美国,近30年来,全国每年平均有110多万人成立新公司,在美国历史上,创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生机勃勃。创业为美国经济增添了活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支撑了美国经济几十年持续强劲发展。未来学家约翰·莱斯比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繁荣的基础。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

曾经,有位经济学家因为证明了“世界上任何一家不超过百人的企业都不会影响经济及政策的制定”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者David Birch发表的研究成果推翻了之前认为大型企业是经济支柱和新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说法。他的结论是,从1969年到1976年,新的小型成长型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中81.5%的新的就业机会。因此,新就业机会的创造来自于新公司的诞生和成长。根据美国最近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公司创造了美国经济中绝大部分新的就业机会。可以说,新公司的诞生和成长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发动机。

今天,美国的年轻人对创业表现出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创业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文化。一项对美国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将来拥有自己的企业,他们的家长中有一半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在过去的30年中,20来岁的年轻创业者们在构思、开办并迅速发展新公司方面的作为充分体现出新一代的希望,他们的努力孕育产生了各种全新的企业,也产生了许许多多年轻的创业企业家。

有抱负的创业者们和那些成功的创业企业对美国的意义深远。据统计美国全国总财富从1970年的550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超过14万亿美元,而财富总值中超过95%是从1980年开始创造的;比如,微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建的,1980年,微软的年收入只有800万美元,员工38人;截至2008年年底,微软的全球员工总数为95664人,整个2008财年微软总营业收入604.2亿元,营业利润达224.9亿美元。2008年8月,微软股票市值达2491.7亿美元,在全球IT市值千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中居于首位。

这就是美国创业产生的结果。

(二)美国的创业教育

美国旺盛而经久不衰的创业热潮源自大学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及创业精神的倡导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些著名学者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出现了创业革命,甚至认为创业精神和创业过程是美国经济的秘密武器。

创业教育始于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近年来,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由高等学校发展到基础教育领域。

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基本形成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在过去的20多年中,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据不完全统计,1977年时估计只有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方面有关的课程。1980年,遍及美国的163个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创业课程。1984年以后的调查显示,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数量已增加到260个。从1985—1991年,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业课程的商学院数目由210所上升到351所,增幅达67%。到了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与此同时,创业领域的教授席位大幅增加。

截至2005年,美国大约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门有关创业的课程(Hisrich,2005)。代表性的有:战略型创业(市场机会分析)、新创业创建(商业计划)、新事业融资(投资新事业)、创业高级原理(与企事业家共事)等。数量上快速增加的有:内部创业——公司创业(现有组织中的创业)、国际创业(跨国界的创业)、管理成长型的组织(促进组织成长)、科技创业(科技型组织创业)。

相当多的大学将创业学作为辅修专业,不少大学则将其作为一门主修专业和培训重点,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将必修的“一般管理学”改为创业管理学,许多大学甚至开设了创业学专业或创业研究专业,哈佛大学、宾州大学、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开始培养创业学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创业课程除讲授创业财务、营销、会计,安排学生与当地企事业主与投资者接触外,还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创业企划书,这通常就是学生未来真正的事业。

美国国家创业委员会特别顾问、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杰出教授杰弗里·蒂蒙斯,2006年4月在中国天津“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发言中说到:“创业教育和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和整个世界商学院的教育研究和经营方式,这一切并不是由谁安排的。”他还引用了美国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哲学家说过的话“那些让世界震惊的人们成功的秘密,就是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这种精神正是创业精神的本质。”

在美国,有很多像考夫曼基金会这样的非营利性质的基金会组织,这些组织都走了创业的道路,采用了风险资本的创业管理治理模式。这些基金会组织会在美国一些大中城市开展活动,与一些年轻的中下层创业者进行非营利性的项目合作,因为这些年轻的创业者甚至得不到家人的资助,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或者是关系资源用来创办企业,这些非营利性组织就是为他们提供帮助的。

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资金有限。不过,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风险资金充足,而且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更是一应俱全,因而增加了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的可行性。此外,美国大学生还可利用信用卡借款来创业。You Tube的创始人之一杨士骏之前就一直用信用卡支付每月高达1.8万美元的服务器费用。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有以下特点:

1.高校领导重视创业教育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普遍开展以及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和研究体系,与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副校长埃尔温·V.斯文森(Elwin V.Svenson)兼任该校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仁斯里尔理工大学现任校长雪利·安·杰克逊(Shirley Ann Jackson)提出的“仁斯里尔规划”将创业教育摆在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任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则将2004年的MBA的教学计划进行重大调整,围绕创新者和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技巧和综合知识来开展各种课程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百森商学院的立校之本就是创业教育,校长布朗·M.贝埃弗(Braun M.Barefoot)、教务长迈克尔·L.费蒂思(MichaelL.Fetters)和研究生院院长麦克·赖斯(Mark Rice)都是创业教育领域中全球著名专家。百森学院和伦敦商学院共同承担一年一度的“全球创业观察”(GEM)研究,自1981年以来每年均举办一次百森考夫曼基金创业研究会及全球创业研讨会。

2.创业教育师资优良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要求专职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很多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都曾有过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现在仍然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很好的洞察力。二是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以短期讲学的方式参与大学创业教育项目。兼职教师具有创业或企业方面的实际经验,如风险资本家、创业家和实业家、新创立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人员等。三是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以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有关创业教育教学知识和创业实践的培训;另一方面是组织研讨会,使教师及时地获取新知识和新经验,并不断地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3.开设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创业教育必修课

在美国,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成才。在美国各高校的本科生、MBA中广泛开设创业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公司运作、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在创业教育中,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将美国大量的创业成功案例引进创业课堂教育中。比如,亚马逊英特尔、微软等公司的案例都被大量地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堂,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良好的创业知识、学到了一定的创业经验,而且这些案例中的成功人士也成为大学生们创业的典范。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通常要独立完成一份创业企划书,以检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参加创业竞赛打下基础。

4.特色鲜明的高校创业教育中心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经验的培养,各大学纷纷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且各具特色。如百森商学院于1967年最早开始进行创业教育,1979年设立了创业专业和创业教育中心,通过创业教育中心,使其25%的本科学位与创业有关。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创业中心则以创业学研究而著名。德克萨斯大学的IC2学院和仁斯里尔理工大学的创业中心因与创业孵化运作,以及科技园的发展计划密切相关而著名等。

5.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

美国各高校除了创业教育和训练外,还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竞赛是以高新技术为背景、跨学科的优势互补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由于美国高科技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大量充满活力的新公司不断涌现,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竞赛应运而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美国每年有几十所大学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创业计划竞赛,每次竞赛结束有都会产生许多高科技公司。这说明创业教育与创业竞赛活动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更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6.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样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包括:

(1)创业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制订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

(2)创业家协会。一般由较为杰出的创业家组成,他们不但参与教学,还要为创业中心提供资金和各种捐助。

(3)智囊团。主要由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等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与措施,充分发挥咨询与外联的作用。

(4)创业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为创业研究者提供人际沟通机会,出版会议交流论文、索引、文摘及相关书刊。

(5)家庭企业研究所。主要负责开设家庭企业系列讲座、家庭企业研讨会,颁发杰出家庭企业奖等,目的是帮助家庭企业快速成长并成功地把企业交给下一代。

(三)美国大学生创业

美国大学生创业与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美国大学生的创业又为创业教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美国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据美国考夫曼基金会1999年的报告显示,在美国有91%的人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而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希望开办自己的企业。这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很好的社会文化基础。根据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率约为20%。

2.接受了先进的创业教育

美国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从1919年创办的青年商社已被纳入中小学的教育计划之中。在小学讲授商业基础知识,初中每周一次商业课,高中开设一个学期的实用经济学,如前所述,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非常成熟,有超过400所以上的大学开设至少一门以上创业课程。

3.创业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

在美国创业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100多所理工大学,他们的创业主要是以技术为核心,这一点也使得大学生创业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为创业成功提供了保障。

4.有完善的社会支撑体系

有完善的社会支撑体系包括美国中小企业局(SBA)的支持项目、在大学和民间团队设立的SBDC(Sm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Center),这些支援包括了技术支援、管理咨询、金融资助等,形成了一套“民、官、学”相结合的社会支撑体系,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5.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

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企业家精神不可忽视,因而社会舆论十分推崇创业家精神。相应地,他们的创业教育也注重创业家精神的培养。

二、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和高校的创业教育

(一)“青年创业计划”

1.青年创业计划的起源和发展

英国王子基金1983年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动员企业界和社会力量,志愿为18~30岁的失业、半失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技术、资金和网络支持。从1983年起,在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大力倡导下以及王子基金的支持下,英国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据不完全统计,英国的王子基金在2000—2007年共帮助了3万多名青年创业,主要方式是提供借券式的创业启动金,数额一般在1500~3000英镑不等,帮助青年大学生创业。1998年,英国政府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me),专门为18~25岁的在校大学生设计创业课堂和开办公司服务,2002—2003年参加该项目的大学生有13154人。2004年,英国贸工部下属的“小企业服务”中心拨款15亿英镑,专门用于帮助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和鼓励创业。

青年创业计划的成功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兴趣,他们纷纷赴英国考察学习。目前,青年创业计划的项目模式已经在几十个国家成功运行。这些国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有传统经济国家也有转型经济国家;有东方文化国家也有西方和穆斯林文化国家,显示出了该模式的广泛适应性。

2.青年创业计划的特色

(1)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启动金。创业者可以从以下三种渠道获得创业启动金:一是银行商业贷款;二是小额信贷;三是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无偿援助。对于没有经验和财产的青年人,特别是弱势青年来讲,这三种渠道都很难实现,因为银行信贷手续繁杂,并且要求有财产抵押和担保;小额信贷对资金投向的地区、人群、项目限制较多,而且通常利率要高于商业贷款;至于无偿资助,数量非常有限,申请条件也极为严格。因此,难以获得创业启动金是青年人创业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针对青年人的特点,提供青年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这种资助方式不同于银行贷款或者小额信贷,因为青年人在申请资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而且手续简便。但它也不是无偿的创业赠款,青年人要支付利息(利息通常低于银行利息),并且可以申请减免或者延期还款。简言之,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介于商业贷款和慈善救济之间,是一种以青年人的信用为担保、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债券式的投资资助方式。

这种独具特色的资助方式在英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参与创业计划的青年人中,创业2~3年内还清贷款的比率为70%(这一比率比风险投资的回报率要高)。重要的是,这种资助方式有利于创造健康积极的经济环境并促进社会长远发展。它帮助青年人树立责任感——“我必须经营好我的企业,换回贷款,让基金去资助其他人”。同时,青年人在这一过程中也学会了管理和经营等技能,锤炼了企业家素质。

(2)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由创业导师陪伴青年人创业,这是青年创业计划的显著特色,也是该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一个参加创业计划的青年人,在创业的头三年里,都会获得一名创业导师的帮助。这些创业导师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志愿担任。每个导师平均每月花费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对青年人进行具体指导,他们的联络方式可以是见面,一起实地走访企业和客户,也可以是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创业导师不仅为青年人提供经验、专业知识、技术、网络方面的帮助,更是青年人的朋友、师傅和向导。他们不图名利、志愿奉献,赢得了青年的信任,也保证了青年创业计划的成功率,相当于把青年人“扶上马,送一程”,因此,该项目的服务更务实、更有成效。

(3)扶持弱势群体。青年创业计划的扶持对象是以扶持弱势青年为重点,即失业或半失业青年,特别是少数族裔青年、残疾青年和有过违法犯罪行

为的青年等,旨在培养他们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自立和自强。

(二)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

1.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简介

近年来,英国的“创业教育”在全国风行,一股自主创业潮流正奔涌而来。

由于就业困难,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从2004年9月开始,英国政府贸工部下属的“小企业服务”中心与高校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促进“高等院校、地区以及当地商业支持伙伴之间加强联系,鼓励大学生在学科课程中加强创业技能培养,向决策部门提供影响大学生创业关键因素的信息,开展创业理论研究”。“小企业服务”中心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咨询、资金支持以及推广等“商业链接”服务。到2006年,全英的190万大学生中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达到13万人,占全部学生的7%,其中修习创业课程学生数44054人,占34%;参加课外创业活动的学生数87869人,占66%,并创造出了堪与美国硅谷媲美的大学生创业的“剑桥奇迹”——硅沼。[1]

2.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特点

(1)拥有正式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1999年,英国政府出资筹建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5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该创业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机构,负责各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管理工作。它将区域较近的学校组织起来,组建成创业中心,共同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使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该中心还为学生的知识和技术转换提供支持和帮助。

2004年“英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成立,该机构的日常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支持大学生创建和开办自己的企业;组织有关创业教师的培训;进行高校创业教育的调研,为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该机构还与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多个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促进高校之间的创业教育的发展。

(2)多项基金辅助学生创业。资金往往成为许多大学生创业的难题。英国政府、部分社会企业和个人为学生创业提供了资金扶持,促进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1999年,英国政府创立了“科学创业基金”,该基金主要是为创业教育和教师、学生的知识成果转换提供资金帮助。它为创业中心提供了约5.63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在此之后2001年英国政府启动了“高校教育创新基金”,该基金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还支持校内师生的创业活动。2001—2008年,该项目资助的资金总额超过了23亿人民币。同时,还有新创业奖学金、全国科学技术和艺术捐赠基金、王子基金、凤凰基金等多种形式的资金资助和扶持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创业教育顺利进行和学生创业活动顺利实施。

(3)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随着英国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创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保障教学质量将是面临的严峻挑战。教学质量的保障事实上也就是创业师资的保障。在师资的选任方面,英国高校选取优秀的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不仅学术上有造诣,而且基本上都有创业实践经验。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也会特邀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据统计,在英国创业教育教师中,有98%的教师有创业方面的管理经验,70%以上的老师自己曾经开办过企业。另一方面,高校也会为老师安排一些创业教育暑期培训,邀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对教师进行讲授和交流,使教师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和创业方向,丰富教师的创业教育内容,共同推动创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4)英国创业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英国科学创业中心、英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等机构鼓励大学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共同分享创业教育教学资源。英国的创业课程开发一般由多个大学共同合作开发,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都通过网络化资源共享,因此教学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创业课程还和实践的创业活动进一步地整合,使创业教育教学向实践的创业活动延伸,促进和丰富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如举办创业论坛、商业计划大赛、创业研讨会、创业节等活动,为创业教育的课程的实践延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创业教育专家还会经常对创业教育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证地调研,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地完善提供指导。

(5)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英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英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一般分为理论导向课程和实践导向课程。教师在实践导向课中教授学生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如何进行公司的注册、如何进行公司日常管理、如何进行公司宣传、融资手段等实践知识,能更真切的贴近学生的真实创业,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很多高校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自己学校的创业实践,如牛津大学每年定期举办的“硅谷走进牛津大学”的活动,其内容是邀请高新科技公司和世界500强的众多创业领军人来到学校,给学生带来最直接最前沿的创业实践指导;特灵大学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提供了健全的创业实践平台。

3.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新政策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新政策的内容。为适应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创业文化、在高收入国家群体中争取创业教育比较优势,英国政府3年来出台了包括《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NCGE)在内的政策文件、执行报告、调查评估报告20余项,其核心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扩大创业教育资金来源并控制流向的经费策略。在英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头20年里,80%的经费来源于政府的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和科学创业挑战基金等,政府支撑成为创业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提高私人捐助水平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依据NCGE2007年统计数据,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主体明显增加,以资助额度的大小为序,主要有如下渠道: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占资助比例的31%,大学占15%,区域发展机构基金占13%,欧盟基金赞助和捐赠经费来源均低于10%,除了以上主要的资金来源主体,原有的科学挑战基金—新创业奖学金—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等也成为创业教育投资的重要补充。

英国政府对创业资金使用的政策导向是使其流向所有学校的所有专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大学依据不同资金来源设立创业项目,促进资金使用流向的多元化。创业资金来源及使用流向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2)启动各类创业项目,推进创业教育。设立项目是各国吸纳创业教育资金的重要途径。英国政府推动建立的各类创业教育项目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旨在吸引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项目。早在1998年启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启动5年内就吸引了大量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参与。二是以评估国家创业政策为特点的创业研究项目。其中,以“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最具代表性。1997年,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发起GEM研究项目,旨在研究不同国家的创业活动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促进国家创业发展的政策,评估创业实施效果优劣。在GEM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年提出了英国创业教育的基本框架。三是设立旨在提高创业教育教师技能的项目。2007年,由英国高等教育学院和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共同资助,设立了“国际创业教育者项目”(IEEP)。IEEP研究成果在英国被广泛接受,牛津商学院的学者认为IEEP是大学创业研究项目与NCGE建立研究伙伴关系的典范。

(3)构建创业型大学建设模式。英国2007年公布了由NCGE学术顾问艾伦·吉伯教授起草的“朝着创业型大学发展”的政策文件。该文件指出了创业型大学是给予那些能够鼓励学生创业,并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机遇、创业实践以及创业文化环境的大学。

(4)提出创业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本框架。创业教育教学及其组织模式始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如前所述,IEEP的重要目标是将创业教育贯穿所有英国大学的全部课程当中。通过IEEP的研究,NCGE将创业教育目标分为逐步递进的8个层次:一是学生的核心创业行为和态度得到发展;二是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创业行为;三是能够自我解释创业教育核心价值;四是发展创业型职业动力;五是掌握创立公司的步骤及需求;六是培养企业家素质;七是掌握与创业过程相关的商业知识;八是熟悉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5)建立多维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英国传统创业教育评价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评价目标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是否取得明显效果;二是促使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作出判断;三是形成评判学生创业学习等级的认定标准。传统创业教育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评价内容主要围绕考试、论文和报告写作方法等。这一评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权,不利于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动力和自信。

近年来,英国实施了大学创业教育评价新举措:第一,拓展学生创业学习效果评价模式。评价内容基于NCGE公布的2007年执行报告,即以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挑战为依据,建立基于发展技能、实践行为和支撑特性为基础的三维评判体系,同时融入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第二,在国际视域下评价英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并将测评结果作为创业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如前所述,GEM将评估国家创业政策作为核心任务之一。GEM评价英国在高收入国家群体中的创业活动参与率、创业人均GDP占有率、早期创业活动情况、早期创业偏好程度等指标。分析英国创业教育在高收入国家中的位置与状况,探讨英国创业教育各项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创业教育的政策制定。

三、法国的青年创业和创业活动

(一)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

法国青年挑战计划是从1987年开始的,由法国国民教育学院承担,法国政府给予全力支持。这个计划最初提出的理由是,让青年创业行为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后来逐步发展到对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在其研究过程中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时至今日,这个挑战计划达到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促进青年自主、独立;二是促进青年自我发掘潜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促进青年通过创建活动融入社会和职业生涯。

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有以下几个特色:

1.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青年或青年团体有了创业的想法后,可以向当地的青年挑战计划办公室提出申请。青年挑战计划定期组织地区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可以获得资助。资金的来源是政府拨款,目前,青体部拨给挑战计划的预算是每年534万欧元。为了发挥青年的能动性,该计划在资助项目时还有一个附加要求,即青年人必须从其他渠道自筹一部分现金或实物资助,自筹部分要占到申请资金总额的30%。

2.鼓励创业创新

青年挑战计划的宗旨是让青年人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全社会提倡创新氛围。因此该计划从设计、评估,到奖励、宣传都以鼓励创新为出发点。在评审项目时,有益于社会、有创新性和挑战性是首要要求。具体的评价标准有三条:一是必须是在基层开展的活动,要有助于增进当地社区的联系和活力,可以是文体活动,也可以是扶幼助老活动;二是具有文化首创性,鼓励以专业化的方式在基层社区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化项目。据统计,这类文化项目占所有获资助项目的33%;三是有利于创业和就业,最好是满足信息、文化、娱乐需求的服务性项目,能把青年人的个人兴趣与职业结合起来。近年来,青年挑战项目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向事业化方向发展,72%的项目以就业创业为目标,每个项目平均雇用0.6个人。

青年挑战计划重视利用奖励机制宣传创新精神。每年,各地区都要组织评审委员会在获得资助的项目中评选优秀项目,奖金最高可达8500欧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国一级评审,选出约12名国家级优秀项目。除了进行表彰之外,青年挑战计划还将获奖者事迹编辑成册,并拍成电视短片,广泛宣传。同时,还利用国际艺术节和漫画节等国际会展,举办经验介绍会等活动宣传获奖者,促进获奖者之间及其与其他青年之间的互动。从1991年起,该计划成立了获奖者全国网络——创新网络,以开展后续活动,完善宣传工作。

3.政府跨部门合作

青年挑战计划是一个跨部门的合作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青体部牵头协调和实施,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组成公益小组从多渠道推行。小组的成员包括青体部、就业和社会团结部、中央政府就业和职业培训派出机构总协调委员会、法国邮政总局、法国教育集团等。此外,该计划还得到了海外事务部、旅游部、彩票基金会、社会行动基金等国家部门的支持。在地方一级,各大区的地方政府机构和理事会也是该计划的合作者。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整合培训、就业、创业等各方面的政策和资源,形成合力。对于青年个人来说,参加了一个项目就可以同时得到多个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这种“一站式”服务的方式非常有利于项目在青年群体中的推广。通过开展青年挑战计划,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政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法国的创业活动

鼓励农村青年创业是法国创业政策的突出特点。法国通过发展农业教育,除了农业中学、农业职业中学和高等农业院校等正规教育机构以外,还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班,对农民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并鼓励农民就地创业,1973年法国政府曾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25~35岁的青年农民在落后地区创业,可获得调整农业结构社会行动基金会颁发的2.5万法郎的创业定居补助金,农业互助银行还提供各种低息创业贷款。

除此之外,法国还采取了更加具体可行的措施鼓励创业。1997年,法国对雇员不足50人,营业额低于3000万法郎的中小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通过转移社会保险费的负担,由政府施以财政补贴,来降低雇主的劳动力成本。比如,对企业中工资相当于最低工资标准1.1倍的职工,雇主可免交其家庭补贴保险费;对为保证就业岗位而实行非全日工作制的企业可免交半日工30%的医疗保险费;对增加了3名工人的雇主则免征其5年内由此带来的社会保险费,以支持和鼓励创业者创业。与此同时,法国也重视职业教育,除了学校职业教育、企业继续培训以外,还重视社会职业培训,通过全国职业培训协会、地方工商工会等专门机构,对个人特点及其拟要发展的职业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四、德国的创业教育和风险投资

(一)德国的创业教育

德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德国,从中小学到大学,再到企业,各个层次都具有旨在传授创业知识、激发人们创业精神的相关课程和促进高校学生和毕业生再度创业的促进项目。德国政府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职业学校遍布全国,设置的专业达380多个。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双轨制职业教育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分别制订双轨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既是公立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是工厂的徒工。职业学校的教学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为在上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都接受双轨制职业培训。

德国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联合在中学、大学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们很早就开始尝试自己创办公司,接触和熟悉企业管理及经营知识。在德国经济研究所发起的“青年企业家”项目中,中学9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创建微型公司,这些公司同正规公司一样被置于市场环境中运行。

德国有25%左右的人在人数10人以下的小企业工作,有3%左右的人为个体企业者,为培养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开业和创业能力,各类学校都十分注重创业教育,德国现有5所大学设置有学习独立开业的专业,有12所高校开展小企业方案咨询,鼓励学生创业。德国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不是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他们最为缺乏的是独立精神或曰“创业精神”。基于此,德国人更为明确地提出,高等院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和全德雇主协会联合发起一项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个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独立创业的环境,一个促使高校学生独立创业的环境,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目前,德国政府已在全国12所大学中设立了创业学首席教授的职位。德国校长会议也于2000年提出明确的要求:在今后5~10年,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每届20%~30%的毕业生要独立创业,而目前还不到10%。

(二)德国的风险投资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的风险投资与美国的风险投资不同,并没有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其中用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方面的投资上不到总投资的25%,而美国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

从投资的退出方式看,投资对象从创业投资家手中购回企业股权(Buy Back方式)占的比例最高达57%,将股权出售给工业界的投资者(Trade Sales方式)的比例为31%;通过发行股票转让股权(Going Public方式)的占9%,将股权转让给其他创业投资家(Secondary Purchase方式)的占3%。

1.德国的创业投资业面临的问题

与美国相比,德国的创业投资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缺乏应有的活力。特别是证券市场和股票投资公司在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投资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尚无法与美国同日而语。造成德国创业投资业目前这一欠发达局面主要有社会、税收、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诸方面的原因。并集中表现在投资环境、投资主体和投资场所三个方面。

(1)投资环境。

①市场环境。从德国创业投资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德国的银行体制是一种传统的开户信贷银行体制,其显著特点是使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建立在一种互相信赖、长期稳定的基础之上,银行对企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了如指掌,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固定来源于同一家银行。虽然近年来德国银行界在发放信贷时不断降低了对企业的高风险创新计划的要求,在无法作出正确信贷风险评估之前,银行往往偏于保守,将信贷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造成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特别是创业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自有资金和与银行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获得信贷的可能性就更小。

二是德国企业素有在陷入困境时才考虑接受外来投资的传统,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政策是形成这一传统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德国推出的扶持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政策始终以扩大银行信贷投资空间、改善银行信贷条件、提高银行信贷发放率为着眼点,资助性的信贷计划养成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心理。由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欧盟推出的大批扶持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计划与其他资金等筹措渠道相比,在信贷期限、利率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惠,使得许多企业对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创业投资不屑一顾。此外,政府信贷计划在扩大银行信贷运作空间、促进非自有资本投资市场发展的同时,影响了个人投资市场的发育,压制了企业对真正意义上的自有资本的需求。

三是在税收方面,德国政府对不同的投资形式(如住房、加入寿险等)给予不同的优惠条件,导致各种投资方式之间相互关系发生畸变,对生产资料的投资得不到扶持,阻碍了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

②政策环境。有关金融机构投资的现行法规限制了金融机构向创业投资机构提供资金。例如,德国保险业和为数不多的养老基金只允许用不超过其保证金财产的5%和其他资产的6.25%的资金以创业投资的形式进行投资。《联邦银行法》第12款规定德国银行的参股额和长期投资额不得超过其自有资金。另外,由于税制方面的原因,德国的养老金一般都掌握在企业家手中,且很少进入创业投资市场。

德国创业投资市场尚缺乏通常的股权转让渠道,导致创业投资家回收投资困难,影响了投资者参与创业投资的兴趣。

③运行成本。用于创业投资的附加费用过高。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活动时,除去用于向信贷机构再筹资的费用之外,还需再创业投资的启动、运转、监控、调整、股权转让等各方面投入资金。当创业投资规模较小时,这些费用在整个投资中所占比例就相对过高。特别是在创业投资的早期阶段,由于产品开发初期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而资讯、监控工作量大且专业程度高,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过高的上市费使许多企业面对证券市场望洋兴叹。这些费用包括需直接缴纳给证券发行商与股票发行量、发行风险以及发行方案有关的佣金,一般为股票发行量的5%;上市广告宣传费、各种公开财务报表的编制费,一般为发行量的1%~2%;证券公证费、印刷费以及上市批准费等。总的来说,各种费用余额占股票发行量的5%~7%。对于股票发行量较小、知名度较低的企业来说,这一比例高达10%。

由于中小企业股票发行量一般较小,往往达不到机构投资者的最低投资限额,而用于监控的经营管理费用相对固定,并不随投资额成比例增加,折旧造成经营管理费比例过高。此外,中小企业股票往往只在股市行情变化较大时才能脱手兑现。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对中小企业股票不感兴趣,认为投资盈利太低,担心资金流动性的降低会影响其在整个股市中的应变能力。

(2)投资主体。德国绝大多数企业所有者习惯于将企业视为个人家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能世代相传,而接受外来资金则意味企业有落入他人之手的危险。此外,德国绝大多数企业所有者对通过出让企业股权获取资金的做法有恐惧感,担心企业会由此丧失独立地位。另外,在德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转让股权即意味企业经营失败。

德国绝大多数企业所有者不愿让竞争对手、企业职工和合伙伙伴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情况,而上市企业则必须定期公布企业财务报表等有关企业状况的资料。

在德国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新活动的发明和创新阶段,非正规创业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许多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习惯于向家庭成员和亲友筹集资金,家庭的血缘关系和朋友之间的了解信任有助于企业所有者消除对投资者参与管理的恐惧心理。

由于股东大会享有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权,德国许多企业所有者担心由此失去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和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权,担心证券的垄断性购买会失去企业,担心会增加较高的额外开支。出于同样的考虑,许多德国企业对企业员工参股持强硬的反对态度,担心员工参股后会出现滥用权利。

许多证券发行商拒绝为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如年营业额少于1亿马克、利润低于5%~6%、申请上市时间少于3~5年的企业)发行股票,担心发行失败会影响其在证券界的声誉。

目前,仍有许多德国个人投资者并不真正了解长期证券投资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一事实,缺少多元化投资观念和长期养老投资计划,想象中的高风险使众多个人投资者对证券投资望而却步。此外,对小投资者来说,过高的证券代管费、基本交易手续费等都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

(3)投资场所。近年来,为活跃创业投资市场,促进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创新的健康发展,德国联邦政府十分重视改善创业投资业的外部环境,发表了若干研究报告,并采取了制定新规定、修改现有法规、推出创业投资计划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1997年6月,由31位经济专家、大学教授组成的德国联邦经济部科学咨询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创业投资》的专家报告,该报告从投资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中小企业创业资本筹措渠道以及税制对创业投资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当前德国创业投资市场的形式和主要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对进一步发挥作为创业投资筹措主渠道的投资中介、证券市场和养老基金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1997年11月,联邦教研部和经济部联合发表了一份题为《德国联邦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一揽子方案》的政府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当前德国经济、金融、政治及社会形势,明确阐述了联邦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提出从教育、知识获取、技术转让和资金筹措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措施,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资金筹措方面,该报告提出改善企业接受私人创新投资外部条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力度、提高企业创新项目风险评估准确度和大力推广“欧洲复兴计划—创新项目”的子项目——创新贷款计划等具体建议。

1998年3月,联邦经济部又发表了一份题为《创业投资报告所提建议实施情况》的内部简讯,介绍了联邦政府为活跃创新投资市场,在改善创业投资公司税收、法律和经济外部市场,减少、废除对自有资本的歧视性税收政策,活跃股票市场和场外市场,吸引投资者加强对小型上市企业投资等四个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进展情况。

2.优惠的投融资政策

在《德国金融市场促进法(第3版)》的框架内,允许创业投资公司采用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以及股份两合公司的法律形式注册经营;取消政策交易中必须公开报价的规定;将创业投资机构纳入投资公司的征税条例适用范围;将强制性持股最短期限由6年减为1年。

为方便信贷机构及所属股票投资公司的创业活动,放宽了《股份有限公司法》第32款的限制,并放在《简化接受资本法》的框架中。

五、日本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投资

(一)日本的创业活动

日本的创业活动受美国的创业浪潮影响颇深,但从整体的情况看,日本的创业活动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巨大。创业活跃指数(TEA)是反映一国创业活动的主要指标。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公布的数据,2002年,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中,日本的TEA指数最低,为2%,泰国最高为19%,中国为12.3%,排在第九位。而2007年的数据则显示,美国的TEA指数为10%,日本为4.8%,在42个国家中排名依然最低。

日本的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流通业和服务业。由于日本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国内缺乏从事尖端技术开发的氛围,因此高技术领域的创业投资较少;日本创业投资企业多具有金融机构的背景,许多风险较低的项目如服务业投资比例过高,与传统领域相比,高科技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青睐,这对日本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以往的日本高校重研究、轻经营,研究成果基本上都由民间企业进行商品化开发。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和教育部门调整了方针政策,鼓励高等学校创办研究开发型企业,以此推动日本经济复苏,因此,日本掀起了一股高校创办研究开发型企业的热潮。

在鼓励高校积极创办企业的同时,日本也在促进青年创业方面出台了一些重要举措。一是由经济、科学、劳动等部门联合召开了“青年自立·挑战战略”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支持青年就业和创业问题;二是推出“梦想实现”项目,该项目搭建专用的网络平台,免费为小企业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

(二)日本的创业教育

从小学开始,日本就很重视学生的创业意识。例如,利用早上上课前的两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心理意识和品质。中学阶段,教育部门通过课程改革,在“综合学习时间”内开设“商业街活动”“创业发明大王”“动手练习”等活动和课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模拟创业的空间。在职业教育阶段,通过创业技能的培训使同学实现创业梦想。在大学阶段,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开设对象、学习程度更加深入和广泛。与此同时,各大学非常注重与小学、中学之间的校际合作。

(三)日本的创业投资

日本是最早引入创业投资概念的亚洲国家。它具有如下特点:

1.大公司和金融机构是创业资本主要供给主体

与美国以私人创业投资公司为主不同,日本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大公司和金融机构的附属投资公司。很少有个人与家庭出资,养老基金则被禁止介入,这就造成了日本创业资金来源的单一。同时,由于大多数投资机构要服从母公司的利益需求,难以作出完全独立的创业投资决策,占绝大部分的资金有可能因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团等的需要而从风险领域调走,回到普通投资领域,而不再具有孵化创业企业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投资活动可以看作金融投资或准金融投资,是证券和银行业务的向前延伸。可以说日本的创业投资并不单纯以高风险高回报为原则,而是一种以发展金融机构业务为目的的活动,投资分散、行业跨度较大。

2.对种子期的高科技企业投资比例较低

从投资领域上来看,日本的创业投资对于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例不高,即使是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其投资对象也比较狭窄。例如,在住友、兴业、长期信用等一些大银行的创业投资计划中,投资对象主要是游戏软件、影像软件等,投资范围并不广。在对高新技术产业有限的投资比例中,对于种子期的企业投资金额更是微不足道,数量极少、比例极低。从投资阶段上来看,日本创业资本投资于创业前期的比例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投资创业企业前期的仅为16%,而投资于创业企业后期的占84%。这与创业企业的成长周期有关。日本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平均约于公司成立20年后,远长于美国的平均6年。又由于创业投资机构的融资目的,致使日本创业投资具有较强的辅上市色彩,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种子期、成长期的风险较高对创业资金的旺盛需求常因发展前景的不确定而得不到满足。此外,缺乏有效成功报酬机制与轮换式人事制度也使从属型创业投资经理人员不愿承担失败风险,而是偏好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成长后期企业。

3.以提供资金为主,较少参与管理

创业投资区别于传统投资的一个特点就在于除了提供资金以外,还辅以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但日本创业投资明显缺乏对所投资企业的经营技巧辅导,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首先,日本的创业投资公司的创办背景让这些机构更加关注创业企业的上市和财务状况,对于企业的经营关注则较少,融资成分大大超出投资成分,因而并不关心被投资企业的日常运营具体事务。其次,日本创业投资机构的人员几乎全部来自其创办机构——银行和大公司,这些职员以原有的工作经验经营创业投资,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难以给创业企业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另外,法律环境也不容忽视。

4.政府在创业投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从政府制定政策的侧重点来考察,日本主要通过制订国家发展计划,相对市场这种内在的调节机制,计划具有显著的局限性,因此,日本的创业投资涉及的领域有限。不同的建设体系会使各国的创业投资发展产生较大的差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日本退出渠道的不完善,使得日本创业投资公司不愿投资早期阶段创业企业,而倾向于成熟期创业企业,同时风险收益不高。

六、韩国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投资

(一)韩国的创业活动

韩国的大学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大学是预备企业,大学生是预备企业家。当代的韩国大学生普遍充满了创业热情,在各个大学的风险创业同友会里,到处是梦想着成为未来的比尔·盖茨的大学生们。一项来自日本的调查表明,71%的韩国青年希望自己创业,这个数字排在全球第一位。大学生们出于热情并以新颖的创意为武器,正在掀起一股创办风险企业的热潮。这股大学生创业热潮是在韩国政府推动下形成的。在政府的各种奖励措施中,效果最直接的就是创业支援中心。据统计,到2004年底,韩国大学共有创业支持中心215个,大学生会员达到11980名。目前,韩国政府已放弃了开发区优先的模式,转为支持大学生创业,他们一举把高素质人才和风险资金、风险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韩国的创业教育

韩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韩国政府对“科技立国”战略和“BK21工程”战略的实施。

韩国创业教育理念基于民族活力的认识视角。韩国政府将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来认识和执行,认为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韩国政府号召各高校建立“创业支援中心”,对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拥有“创业支援中心”的高校已达215所。韩国政府和高校对申请进入“创业支援中心”的大学生进行严格筛选和把关,需要大学生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根据大学生拟创业方向,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评价团,对拟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的技术性、可行性进行评价。通过创业项目审查的大学生才可以进入到其所在高校的“创业支援中心”。“创业支援中心”在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帮助的同时,还帮助大学生联系各专业指导教授,协助大学生进行创业调查分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

韩国未来经济竞争力和繁荣程度依赖于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企业注入活力的重要引擎。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10月发布的《2011年企业环境评估》报告,韩国在世界183个国家中排名第八,成为“最适合办企业的国家”。韩国中小企业厅对新企业数量的统计中,韩国平均每年新成立的企业达5万家以上。韩国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50%以上,而且韩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之高,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韩国青年希望自己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这绝不仅仅是创业政策吸引的结果,根本影响来自于韩国创业教育对于国民创新精神的深刻影响。韩国高校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紧紧抓住创新精神这一核心内容,即人的内心深处具有不断发现和创造世界的动力和相应行为的特点。

(三)韩国的创业投资

韩国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机械、生物等领域。创业企业股票交易市场繁荣兴旺。据韩国财政与经济部称:2004年韩国创业投资的投资额是5640亿韩元(56亿美元),2004年度韩国创业投资企业的平均卖出额是10.018万美元,比2003年的6709万美元增长50.1%。

韩国的创业投资最大的特点是政府行为非常活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创业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

韩国政府在其创业投资业发展之初就十分重视法律规范的制定。1998年,韩国对过去的《培育高科技企业特别措施法》进行了修改。对创办中小型创业投资企业给予优惠,鼓励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创业投资。1999年3月韩国进一步制定了《科技创新特别法》,对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问题作了明确的政策界定,明确了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发展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责任。2002年韩国政府又对《培育高科技企业特别措施法》进行了修改。为强化创业投资的竞争力导入了股票交换制度,把复杂的创业投资的合并过程简单化,而且完善了对有限创业投资企业的特定制度。

2.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创业投资企业高度的优惠

韩国政府规定对于创业投资企业,国家税、所得税和法人税2年内减免50%,地方税、取得税和注册税2年内全免;对于从事创业投资业的人才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对在韩国国内创业企业工作的外国专家给予5年的所得税减免。

3.给予创业投资企业场地支持

(1)规定了实验室工厂的特制。允许教授研究人员利用自己的实验室注册工厂,可以组织博士生、研究生进行研究及产品的开发生产,这一特例为大学的科研人员、教授创业提供了便利。

(2)给予城市型工厂登记的特例。在大城市由于房租很高。为扶持创业企业政府划地造楼。给予建筑商补助,将所建楼宇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创业企业使用。以供其建立办公楼实验室工厂等。

(3)制订培养创业企业的地区的特例。中央鼓励地方政府划出专门的地区以供创业企业安家落户,地方政府给予各基础设施的保证。如交通、道路水电、保险等。

(4)政府成立创业投资企业孵化器。创业保育中心租金非常便宜,对有技术、想创业的人可进入中心两年,经政府审查后还可以延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