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空间载体

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空间载体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经数年规划论证,作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空间载体——南外滩地区规划正式对外公布。南外滩地区是上海CBD的核心拓展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空间,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新亮点与发展极。

历经数年规划论证,作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空间载体——南外滩地区规划正式对外公布。2013年2月,上海规土局公布了《上海市黄浦江沿岸W11、W13、W15单元控制详细规划、黄浦区董家渡社区(C010401单元)控制详细规划重点地区普适图则和附加图则》(公众参与规划草案)。南外滩地区是指从新开河路到南浦大桥之间的地区,总共有1.6平方千米的区域。南外滩地区是上海CBD的核心拓展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空间,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新亮点与发展极。

一、南外滩地区的“一带双核”

按规划,南外滩金融集聚带分为滨江公共活动集聚带及金融活力带、董家渡金融核心地块、十六铺金融核心地块,简称为“一带双核”。

滨江公共活动集聚带及金融活力带将提供高度开放的公共空间,聚焦金融贸易功能,与商业文娱、展示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高度融合,营造开放、活跃、人文、独特的滨江活力地带。董家渡金融核心地块将形成以金融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体,重点吸引金融及相关行业总部入驻,成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功能新载体。十六铺金融核心地块将形成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商务楼宇群。

南外滩重点地区的规划范围由东门路——中山南路——王家码头路——南仓街——东江阴街——南浦大桥——黄浦江所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约为80公顷,主要包括了东门路以南的滨水区和中山南路西侧的董家渡13、15街坊

二、打造南外滩滨水金融区

南外滩规划目标:功能上强调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注重城市多元功能的复合,与外滩共同形成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国际金融集聚区,与陆家嘴金融城错位互补;空间上强调高度开放与历史沿承,注重城市空间生活性塑造,将南外滩地区建设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金融区。

南外滩地区以“和谐共生、复合开放、宜居高效”的规划理念,以体现整体发展的思路,落实复合发展的要求,凸显错位发展的优势,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传承外滩文脉,彰显历史人文风貌,将保留垂直滨江的鱼骨状历史弄巷,延续小尺度空间肌理特色,体现南外滩近代码头商贸特色,加大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形成历史人文的滨水金融区,并延续外滩历史建筑高度,合理布局高层建筑,营造体现历史特征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二是联动滨江腹地,构筑高度开放系统,将改造利用现状高桩码头,形成贯通、开放的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和观景场所,将开阔的滨水资源、活跃的公共空间和多元的腹地建筑功能充分融合,构筑立体丰富的公共活动系统。

三是聚焦金融功能,营造立体复合空间。在南外滩业态布局上,滨江将强调公共活动功能为主的多元混合,腹地则将强调金融功能为主的立体复合,而重点开发地区则实现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地上地下统一规划,打造立体城市。

四是提升服务品质,引领高效有序生活,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提升对外交通服务能力,合理组织内部交通,强化轨道交通服务,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生态系统。

三、南外滩规划形态

南外滩金融集聚带分为滨江公共活动集聚带及金融活力带、董家渡金融核心地块、十六铺金融核心地块。其中董家渡金融核心地块将形成以金融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体,重点吸引金融及相关行业总部入驻。十六铺金融核心地块将形成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商务楼宇群。整个南外滩地区的交通系统将呈现“T”字形,体现南外滩近代码头商贸特色的“鱼骨状”历史弄巷也将保留。

“T”字形:整个南外滩地区的交通系统将通过滨江通廊、街道弄巷、开放绿地、下沉广场、地下通道、地下商业空间及二层平台等有机衔接,形成立体化、多层次、连续性的“T”字形主路径,辅以纵横交错的公共活动体系,大大增强滨江的可达性,提升地区开放度。

区域内的步行系统以“可达性、舒适性、换乘便利性”为原则,结合滨河步行通道和轨道交通车站步行通道等,以地面步行道系统贯穿于整个滨水区,将滨江空间与腹地空间融为一体。

“鱼骨状”:南外滩将利用城市道路、内部通道等形式保留垂直滨江的“鱼骨状”历史弄巷,体现南外滩近代码头商贸特色。新建建筑则要通过对高度和体量的控制,与历史街巷形成舒适的高宽比,提升步行活动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实现滨江、腹地交通和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沟通。在建筑组团的布局形式上,采用垂直滨江的行列式、局部块状建筑和围合式的组合布局模式,延续地区小尺度的空间肌理特色。

复兴地块的规划特别强调结合地区的历史肌理:在其商务办公区街坊内,建筑平面采用院落式布局,依托药材仓库等历史建筑营造新旧交融的地区风貌,院落内部的公共空间则是休憩交流的重要场所;区域内的道路规划,注重结合历史街巷来布置多条东西向的通廊,以连接滨江活动通道和中山南路沿线的规划步行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