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滩金融集聚带发展目标与任务

外滩金融集聚带发展目标与任务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7月,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发布的《上海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发展纲要》对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一)建设外滩金融“三大中心”外滩金融集聚带将建设全国性和国际化的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金融专业服务中心。

2010年7月,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发布的《上海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

一、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发展目标

通过加快楼宇载体建设,完善金融发展环境,加快金融创新,进一步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大力发展金融及航运、中介、信息等相关现代服务业,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专业服务中心,成为带动南京路地区、豫园地区、世博园地区等“三区”功能提升的新引擎。

(一)建设外滩金融“三大中心”

外滩金融集聚带将建设全国性和国际化的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金融专业服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即面向全国的资产管理服务功能和面向全球的资产管理研发功能。资本运营中心,即支持亚太地区各类企业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实现国际战略扩张的资本支撑功能。金融服务中心,即支撑资产管理等各种金融产业业务的金融中介服务功能、后台服务功能,以及面向世界的高端金融服务外包功能。具体参见表9-1。

表9-1 外滩金融“三大中心”分类

(二)集聚五大类机构

外滩金融集聚带将重点集聚金融功能性、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专业咨询、金融文化、航运和金融互动等五大类机构(见图9-3)。

图9-3 外滩金融集聚带五大类机构与功能

第一类是金融功能性机构。支撑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功能性机构。所谓功能,就是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培育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的建设方面。如2009年落户外滩的上海清算所,填补了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空白。

第二类是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机构。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将引进证券、基金、信托、投资银行、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这类机构一般对空间的要求不大,对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求很高,符合外滩的区域特点。

第三类是专业咨询机构。主要是指与金融业相配套的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国内外优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目前,这类机构在黄浦区的集中程度很高。

第四类是公益性的金融文化机构。黄浦区的金融文化底蕴深厚,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外滩就已集聚了460多家金融机构。金融文化的传承是外滩的优势,也是外滩金融发展的空间。黄浦区政府考虑到培育和引进公益性金融文化机构的需要,决定贴租金和装修费供并购博物馆使用。

第五类是航运和金融互动机构,也是创新型金融机构。就是把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金融的产业生态链。目前,全球二十家最大的航运企业,十二家的中国总部设在外滩沿线。外滩许多金融机构把航运与金融两者结合起来,开展航运金融业务,比如中国银行成立了航运金融服务中心。

(三)分三个阶段实现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启动实施阶段,土地储备基本完成,部分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形态建设方面,北部老外滩地区完成北京东路31号(益丰大厦)、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等有代表性的老大楼置换,完成外滩源一期、179项目开发建设,启动163地块的建设。中部十六铺地区启动204地块、8-1地块、B4地块、596地块的建设。南部董家渡地区基本完成13号与15号地块、复兴地块和市二医院地块的动迁工作。

功能建设方面,抓住世博会举办和外滩综合改造带来形象改观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外滩金融形象与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开展具有影响力的推介活动,培育一批品牌标识、品牌楼宇、品牌企业、品牌活动,金融集聚带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各类功能性机构和金融行业领先企业逐步集聚,全区金融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年平均增速。

第二阶段(2013—2015年):全面建设阶段,金融机构与相关产业加快集聚,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

形态建设方面,北部老外滩地区基本完成外滩源周边部分老大楼的置换开发以及163地块的建设。中部十六铺地区基本完成204地块、8-1地块、B4地块、596地块的建设,启动新和平地块建设。南部董家渡地区启动13号与15号地块、复兴地块、市二医院地块的开发建设。

功能建设方面,先导性项目功能和效益逐步显现,商贸、休闲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总部加速进入,以金融为核心的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继续在全市保持优势地位,全区金融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年平均增速,金融业区级税收明显增长,金融产业贡献度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形态建设基本完成,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整体功能得到提升。

形态建设方面,北部老外滩地区基本完成可改造利用老大楼中大部分楼宇的置换开发,全面完成外滩源项目。中部十六铺地区建成金融商办楼项目(204地块)与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8-1地块),南部董家渡地区完成13号、15号地块及复兴地块等相关项目的开发建设。至2020年,新建商务办公楼180万—200万平方米,新建适合金融人才居住的中高档住宅约80万平方米。

功能建设方面,随着软环境和硬环境的不断完善,金融集聚带的整体能级得到全面提升,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相继集聚,创新类金融产品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资产管理、资本运营、金融专业服务等三个中心基本形成,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以及上海服务经济发展标志性区域之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业区级税收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明显增长,金融产业贡献度显著提高。

以上三个阶段,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分步实施,协调推进,同步发展。

二、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主要任务

(一)建设重点区域

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以沿江地带为主轴,通过优化用地结构、建筑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建设老外滩地区、十六铺地区和董家渡地区等三个功能组团,构成“一轴三段”的发展格局,形成外滩金融集聚带功能和形态的新亮点。此外,借助黄浦世博园区二次开发的契机,促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外滩北段功能定位:资产管理、资本运营集聚区、顶级商业、金融办公、文化娱乐综合区。传承历史文脉,融合时尚消费,打造高端商业、文化、商贸、商务为一体的“24小时”外滩生活圈。扩大以外滩源等国际高端商业品牌为主的商业文化氛围,提升外滩金融带北段高端品牌。

外滩中段功能定位:集聚金融核心产业及特色专业服务业、航运金融业,打造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核心金融产业基地。以“8-1地块”为核心,新建一批能满足现代服务业要求的高品质、高档次的商务楼宇,成为核心产业重要载体。

外滩南段功能定位:在金融商务的主导功能下,以13、15地块的金融商务为中心,以复兴地块的创意办公及二院地块的总部办公为补充。为外滩金融聚集带发展提供辅助及支撑。利用世博机遇,实现金融功能与会展功能联动发展。

(二)集聚重点产业

按照打造全国性、国际化的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金融专业服务中心的要求,大力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充分发挥区域内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积极引进金融行业组织、管理机构等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功能性机构,以及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其他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集聚度,促进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航运业。发挥区域内航运企业集中的优势,大力引进大型航运企业,通过搭建航运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互动平台、鼓励组建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和航运产业基金,促进金融业和航运业的有机结合,增强航运业的发展动力。

——专业服务业。按照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作为金融业配套产业及延伸产业的专业服务业,加快引进国内外优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代理、租赁、拍卖、典当等专业机构,积极引进和培育产权交易经纪等经纪服务产业,形成区域产业特色。

三、完善外滩金融集聚带服务配套

——加快商务环境建设。加大综合环境的改造力度,完善交通、停车、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区域整体环境品质,提高城区服务管理水平,探索构筑智能化服务网络,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增加商业服务设施。按照商业设施占建筑总量约20%的配比要求,新建或改建约40万平方米的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集聚高档商业、高档酒店和高级会所,完善购物、餐饮、休闲、保健等辅助功能。

——提升旅游和文化功能。发挥外滩作为上海形象标志和旅游胜地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观光休闲功能。积极引进俱乐部、博物馆等公益性金融文化机构,以及金融报刊、金融信息网络平台等各类专业文化机构,传承和弘扬金融文化。

——优化空间布局。按照与老外滩地区相协调、与陆家嘴金融城相呼应的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的规划控制,塑造和优化外滩地区天际轮廓线,形成滨江岸线整体空间形象。加强楼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地面和二层平台步行系统,形成人性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