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滩金融文化的发展思路

外滩金融文化的发展思路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一些共性之处:具有悠久的贸易历史、发达的金融资源集聚、优秀的金融人才集聚、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它们有利于塑造深厚的金融文化氛围,有利于金融中心发挥长效的辐射作用。外滩金融是上海金融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一些共性之处:具有悠久的贸易历史、发达的金融资源集聚、优秀的金融人才集聚、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它们有利于塑造深厚的金融文化氛围,有利于金融中心发挥长效的辐射作用。从纵向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文化魅力在于金融历史与文化氛围相协调;从横向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文化影响力在于金融环境与金融市场、人才、服务等相适应。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既具有鲜明的金融特色,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张力,是金融与文化、经济与环境、有形与无形遥相呼应的生动体现。

一、纽约与伦敦金融文化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使其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金融机构和世界各地的金融人才,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主要外汇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强,美元逐渐成为国际清算和储备货币,纽约国际金融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了伦敦,奠定了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纽约金融文化具有稳定发展和创新突破、时尚休闲与健康灵活的显著特征。一方面,纽约金融中心凭借其金融服务水平、科技实力、设施建设等优势,促进金融中心发挥后发优势;同时,创新金融产品、金融交易和金融理念,孕育多元文化的土壤和根基。另一方面,纽约金融充分利用文化积淀,为城市发展提供娱乐休闲的活动场所;同时,较高的经济市场化发展和宽松的经济政策有利于打造适度的金融监管、健康的金融体系和灵活的金融手段。

伦敦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金融业最发达、外汇市场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它建立了完善的金融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和创新的金融形式,它们提升了伦敦的金融发展水平和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伦敦金融文化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科学的发展道路基础上,形成了高度的资源和人才集聚优势。伦敦悠久的文化积淀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和工作高效的金融人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着眼于转型发展,不断扩大投资者的选择空间、提供创新的市场服务、优化金融管理方式,金融文化具有适时应变、灵活多样、开拓创新等特点。

二、东京国际金融文化

东京是依托国家和政府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它抓住了国际和国内机遇而逐渐发展起来,国际机遇主要是国际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市场国际化,国内机遇主要是70年代后日本逐渐增强的经济实力和日元国际地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经历了国际和国内因素的互动发展,它是重要的亚洲货币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同业性拆借市场、证券交易中心、外汇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改革传统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顺应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政府处于改革的主导地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建设模式。东京金融文化渗透着竞争力要素:一是增强金融资本市场的活力和信赖,体现金融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金融环境,体现金融文化的时代性;三是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体现金融文化的透明性;四是培育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体现金融文化的专业性。东京金融文化遵循了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失活力,强化了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而不失魅力。

三、新加坡与香港金融文化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保护性的金融政策,它们直接促成了新加坡成为亚洲美元市场中心和全球重要的外汇中心。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就提出金融立国的发展战略和金融市场国际化战略,把金融业作为新加坡的主要产业。在政府主导下,新加坡着力完善金融发展的硬设施和软环境,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其中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带动了新加坡金融业的迅猛扩张。新加坡金融文化深刻地体现了金融发展的适应性特征:一是政府鼎力支持,在严厉限制与优惠政策之间找到了平衡,体现了金融文化的稳定性;二是创新提升地位,在既有优势与创新优势之间找到了平衡,体现了金融文化的个性化;三是监管符合国情,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找到了平衡,体现了金融文化的自由化。新加坡金融文化发扬了自身的区域优势,较好地抓住了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因素,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开放文化之路。

香港是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金融机构多、银行密度大、外资银行数量多、金融服务功能全、金融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是亚洲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香港回归祖国后,面临着区域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和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香港趋利避害,充分发挥香港的自身优势、中央政府给予的积极政策和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促进了香港金融业的稳定繁荣。香港金融文化建立在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了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的关系,保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增强了对金融制度的信心,保持了高度的金融灵活性,吸引了各类国际资本的有效流动,激发了金融市场的活力,体现了金融文化的扩张力。同时,香港正确处理了与中国内地、国际市场的关系,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措施,打造宽松的金融环境,提升香港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了金融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四、对上海外滩金融文化发展的启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立在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之上,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是上海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外滩金融是上海金融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现代的积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基础设施、较强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稳健的金融体系等优势,它为上海金融文化孕育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透过富有传奇色彩的外滩,不仅能看到上海从滨江渔村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壮丽全景,更能感受到她那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文化精髓所在[13]。外滩金融文化不拘泥于守旧固化,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思维,创新是外滩金融文化的重要品质,更是外滩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外滩金融文化是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的缩影,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是外滩文化历史演进的记忆标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推了外滩金融的革故鼎新,外滩金融文化促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时代进步。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金融文化建设相比较,外滩金融文化在保持区域特色和地域特色基础上,可以吸收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先进的思维理念。

1.增强外滩金融的服务功能,发展多元文化的可持续效应。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注重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衍生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体的实际需要。在原有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具有外滩特色的新型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市场之间的联通与互动,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建立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海派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尚文化的各自特色,进一步发挥金融文化的软实力作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外滩作为上海金融业的发源地,对催化上海金融文化的历史底蕴具有独特的魅力,对金融机构入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探索新金融理念具有不可限量的张力,这是外滩金融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不断创新金融制度,扩大金融文化的开放包容效应。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金融制度创新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源泉,它不仅能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还能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东京有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新加坡有优惠的金融政策,香港有宽松的金融条例,这些金融制度都是建立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因此创新与活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基本要素。今天,面对金融市场自由化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金融要素快速集聚等机遇,现代金融需要与时代、科技、环境、人文等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环境。外滩要充分利用上海不断完善的市场环境,遵循金融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金融机构,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展现上海城市性格

3.与陆家嘴金融实现错位发展,提升外滩金融文化的品牌效应。抓住黄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契机,努力呈现外滩金融新业态,打造外滩金融新板块,扩大外滩金融新领域,融合外滩金融新力量,重塑外滩金融功能,重现外滩金融风貌,展现外滩金融文化的亮点。充分利用外滩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特有的发展载体和空间、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与陆家嘴金融建设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协同提升,形成具有外滩特色的金融优势。传承经典和传统的外滩文化,注重历史保护和文化延续,挖掘经典的人文资源,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金融生态环境,衍生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核心竞争与多元文化的协调发展,发挥外滩金融文化的品牌效应。

4.优化外滩金融的资源配置,发挥金融文化的集聚效应。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一定的金融优势,可以将金融资源向中心集聚,从而对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推动和引领作用。金融资源集聚功能的发挥取决于金融环境的优劣、金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金融服务和人才等要素,这些要素深刻影响了金融集聚功能的扩展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逐渐成为金融资源配置的枢纽,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方面,要打造外滩金融的文化品牌,在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经典,整合金融、旅游、文化、交通等各类资源;另一方面,要发挥外滩金融的文化优势,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集聚。

5.推动金融市场国际化发展,发挥外滩金融文化的辐射效应。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决定了金融功能的辐射效应,对外开放度越小,金融市场辐射的范围就较小,市场竞争力就较弱。伦敦依托开放的市场环境,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高,对伦敦、英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强的辐射效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进一步提升开放度,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发挥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的集聚功能,扩展国际竞争力,提升上海国际化发展水平。要制定有利于外滩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重视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宽严结合的金融制度,发展灵活透明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金融、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把金融创新落到实处,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体制与机制,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同步发展。

【注释】

[1]陈海燕:“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认同研究”,《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唐双宁:“关于金融文化的十个基本观点”,《中国金融》2011年第12期。

[3]张鹏超:“以‘人本金融’价值理念推动金融文化的创新”,《浙江金融》2011年第5期。

[4]张望:“金融文化趋同在我国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上海金融》2010年第1期。

[5]周太彤、胡炜:《黄浦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279页。

[6]李一翔:“外资银行与近代上海远东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5期。

[7]张颖等:《海派文化概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序二”第2页。

[8]王森:“东西方金融文化比较:冲突与融合”,《金融博览》2011年第8期。

[9]陈志武:《金融的逻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198页。

[10]张鹏超:“以‘人本金融’价值理念推动金融文化的创新”,《浙江金融》2011年第5期。

[11]“外滩老大楼‘变身’并购博物馆”,《解放日报》2011年2月8日。

[12]秦池江:“树立核心价值体系推动金融文化建设”,《西南金融》2012年第3期。

[13]孙颙、赵矛、王雅萍等:《外滩文化史话》,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2011年版,第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