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相关的案例研究

国内相关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龚振等、刘文纲等以TCL集团为例,探讨分析了跨国并购对企业国际化利与弊的关系。有不少研究将企业国际经营案例结集出版,如《突出重围》、《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等。

龚振等(2006)、刘文纲等(2007)以TCL集团为例,探讨分析了跨国并购对企业国际化利与弊的关系。何乃飞(2006)从TCL的加法和减法,对其国际化面临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樊涛(2006)通过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进行分析,从战略、文化、市场、服务等方面对联想成功国际化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有不少研究将企业国际经营案例结集出版,如《突出重围》、《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等。《突出重围》选择了一些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研究为中国企业“突出重围”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提供战略规划与决策、资本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国际竞争的基本策略等方面的思考。《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汇集了国内优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更多的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的全面介绍是以书籍的形式,详细介绍企业发展史,并描述了企业国际化历程。例如,《联想IBM姻缘际会》以联想并购IBM个人计算机部门为出发点对联想的品牌国际化战略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奇瑞奇迹》全面剖析奇瑞这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成长历程;《华为经营管理智慧》一书中描述了华为的国际化经验,包括海外战略布局、发达国家的市场策略、人才、技术研发等方面。类似的案例介绍还有《海尔的企业战略》、《百年青啤》、《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何享健谈美的战略》等。

目前,专门探讨创建我国国际品牌的研究资料或书籍还不多。《海尔品牌之路》是其中之一,它收集了专家、媒体、政府各界人士对海尔创世界品牌的分析与评价文章,涉及海尔品牌战略、海尔品牌的启示、创造世界品牌的调查报告等各个方面,但对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从以上的研究发展动态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咨询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对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以及有关国际品牌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由于这些研究聚焦于特定的主题,对我国实施品牌国际化企业还缺乏有针对性的、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调研内容停留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国际化进入方式等方面,较少涉及品牌国际化演进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特点和问题的研究,对企业品牌国际化新阶段遇到的新问题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而制约了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本书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本章参考文献

1.Aaker,D.A.&E.Joachimsthaler,Brand Leadership,The Free Press,2000.

2.AC Nielsen,Reaching the Billion Dollar Mark:A Review of Today's Global Brands,September 2001,AC Nielsen,New York,NY.

3.Alan M.Rugman and Alain Verbeke,A Perspective on Regional and Global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1):3-18.

4.Aysegul O.and Altaras S.,Global Brand Purchase Likelihood:A Critical Synthesis and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8,16(4):1-28.

5.Belay Seyoum,Patent Protec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6,48(3):389-404.

6.Bernd Schmitt,Foreword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Global Brand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2,10(2):2-4.

7.Chao Paul,Partitioning Country of Origin Effects:Consumer Evaluations of a Hybrid Produc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3,24(2):291-306.

8.De Chernatony,L.,Halliburton,C.and Bernath,R.,International Branding:Demand-or-Supply-Driven Opportunity?,Internatinal Marketing Review,1995,12(2):9-21.

9.Czinkota,M.R.,Ronkainen,I.A.,Moffett,M.H.and Moynihan,E.O.,Global Business,Harcourt,Inc.,Orlando,FL.,2001.

10.Douglas,S.P.,Craig,C.S.and Nijssen,E.J.,Executive Insights:Integrating Branding Strategy Across Markets:Building International Brand Architectur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1,9(2):97-114.

11.Douglas B.Holt,John A.Quelch and Earl L.Taylor,How Global Brands Compete,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9):68-75.

12.Han,C.M.,Terpstra,V.,Country-of-Origin Effects for Uninational and Binational Produc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9(2):235-255.

13.Hsich,M.H.,Identifying Brand Image Dimensionality and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Brand Globalization:A Cross-National Stud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2,10(2):46-67.

14.Interbrand,Best Global Brand 2007,Interbrand and Business Week,July 26th,2007,http://www.interbrand.com/best_brands_2007.asp.

15.Jeryl,W.and Fernando,F.,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Branding:Defining the Domain and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7,24(3):252-270.

16.Kapferer,J.,N.,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2nd edition,Kogan Page,1997.17.Kapferer,J.,N.,The Post-Global Brand,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2005,12(5):319-324.

18.Kamran Kashani and John A.Quelch,Can Sales Promotion Go Global?,Business Horizons,1990,33(3):37-43.

19.Keegan,W.J.,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5th edition,Prentice-Hall,1995.20.Keller,K.L.,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Prentice-Hall,1998.

21.Kotler,P.,Global Standardization:Courting Danger,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86,3(2):13-15.

22.Levitt,T.,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3,May-June:92-102.

23.Markus Reitzig,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4,45(3):35-40.

24.Murray,J.,Brand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in Hart,S.&Murphy,J.eds.,Brands:The New Wealth Creation,Macmilam Press,Chapter 14,1998.

25.Ohmae K.,Triad Power:The Coming Shape of Global Competition,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26.Onkvisit,S.and Shaw,J.J.,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Branding: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and Decisions,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89,6(3):22-34.

27.Pagano,C.,The Management of Global Brand,in P.Stobart ed.,Brand Power,Macmillan Press,Chapter 3,1994.

28.Riesenbeck,H.&A.Freeling,How Global Are Global Brands?,The McKinsey Quarterly,1991(4):3-18.

29.Tragos,W.G.,Internatinal Branding,in Hart,S.&Murphy,J.eds.,Brands:The New Wealth Creation,Macmilian Press,Chapter 13,1998.

30.Wagman,G.and Scofield,S.,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SAM Advance Management Journal,1999,64(3):4-10.

31.Wong,H.Y.and Merrilees,B.,Determinants of SME Brand Adaptation in Global Marke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2006, 3(3/4):477-497.

32.Quelch,J.A.,Global Brands:Taking Stock,Business Strategy Review,1999,10(1):1-14.

33.程东升,刘丽丽:《华为经营管理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

34.陈宏辉,罗兴:“‘贴牌’是一种过时的战略选择吗?”,《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期。

35.[日]大石芳裕:《全球品牌管理》,日本:东京白桃书房,2004年版。

36.樊涛:“透过戴尔看联想——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学术交流》,2006年第2期。

37.甘碧群,曾伏娥:“中国中小企业进入全球营销的模式选择”,《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4期。

38.龚振,尹蒙:“TCL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研究”,《特区经济》,2006年第12期。

39.顾环宇:“品牌的中国”,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版。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品牌发展报告》,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版。

41.海尔企业文化中心:《海尔品牌之路》,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42.韩中和:“品牌国际化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2期。

43.韩中和:“从贴牌生产到创建国际品牌”,《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2期。

44.何乃飞:“TCL的加法和减法:来自其国际化的思考”,《特区经济》,2006年第9期。

45.胡军,陶锋,陈建林:“珠三角OEM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8期。

46.郎咸平:《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47.李海延:“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文化定位模式分析”,《江苏商论》,2006年第1期。

48.李晓华:“国家营销与‘中国制造’升级”,《经济管理》,2007年第11期。

49.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5期。

50.刘宝玲:“关于企业品牌创新及保护的战略选择”,《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0期。

51.刘文纲,汪林生,孙永波:“跨国并购中的无形资源优势转移分析——以TCL集团和万向集团跨国并购实践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3期。

52.娄岩:《联想IBM姻缘际会:解读联想与IBM的经营管理之道》,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53.毛蕴诗,欧阳桃花,魏国政:“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格兰仕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

54.米周,尹生:《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

55.宁波市经济委员会:《中国品牌之都宁波品牌发展蓝皮书》,宁波出版社,2008年版。

56.丘琪铮,冯月圻,石代伦:“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6年第3期。

57.司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证与战略》,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58.司岩:《中国企业征战海外: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

59.宋永高:“品牌国际化的三种市场进入战略”,《大经贸》,2003年第2期。

60.孙健:《海尔的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61.王分棉,林汉川:“国际品牌: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及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5期。

62.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基于欧、美、日、中四地品牌形象调查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期。

63.汪建成,毛蕴诗,邱楠:“由OEM到ODM再到OBM的自主创新与国际化路径——格兰仕技术能力构建与企业升级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6期。

64.韦福祥:“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与度量”,《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65.吴晓云,邓竹箐:“全球营销战略模型的检验指标创建及其应用——以60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全球营销战略的实证检验为例”,《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66.吴晓云,邓竹箐:“中国跨国公司‘全球导向-渐进式’国际经营战略思考——以97家中国跨国公司营销战略的实证资料为依据”,《财经论丛》,2008年第5期。

67.杨彪武:《奇瑞奇迹:全面揭开奇瑞公司爆炸式成长之谜》,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版。

68.杨明华,易志高:“南京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分析及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69.谢春昌,吴晓云:“中国高端服务企业国际化基本状况调研报告”,《管理现代化》,2006年第6期。

70.余文洁:“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中的中小企业特征研究”,《商业时代》,2006年第20期。

71.赵伟,古广东:《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分析与典型案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2.庄晓玖:“海尔、华为等优势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调查报告”,《经济日报》,2001年11月15日。

73.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课题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71115/09384176717.shtml,2007年11月15日。

74.朱月容:《何享健谈美的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